第八节 原打渔张引黄灌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4&rec=55&run=13

第八节 原打渔张引黄灌区

山东省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工程,是采用当时苏联
的先进水利科学经验和方法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的大型引黄灌区。该灌区曾在国
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一定意义上讲,黄河三角洲是随着打渔张灌区的兴建而兴
旺起来的;同时打渔张灌区又是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兴旺而发展起来的。
打渔张引黄灌区位于黄河三角洲黄河以南地区,地理位置东经118°10′至118°
53′,北纬36°00′至37°55′。灌区名称是因规划时渠首引水口选在原蒲台县打渔
张村(现属东营区龙居镇)而命名为打渔张灌区。兴建时渠首引黄闸位置改设在王旺庄
黄河右岸险工段,但灌区名称未改。原灌区北起黄河,南至广饶小清河南及寿光清水
泊一带;西起张(张店)北(北镇)公路,东至防潮堤。原灌区覆盖原惠民专区博兴、广
饶、利津(指原区划)及昌潍专区寿光县北部。1956年国家建设委员会批准的《山东省
打渔引黄灌溉工程初步设计》中设计灌溉面积为21.6万公顷,1958年工程竣工时由于
二干、 五干延长和新增部分干渠工程,设计灌溉面积扩大到34.13万公顷。灌区1961
年有效灌溉面积(当时指干、支、斗渠齐全者)达10.69万公顷,实灌面积7.53万公顷;
1962~1964年停灌; 1965年复灌后设计灌溉面积调整缩小为11.27万公顷,有效灌溉
面积5.65万公顷。灌区范围西起张北公路,东至黄河口防潮堤,北到黄河,南至小清
河,包括惠民地区的博兴县和东营市的广饶县、垦利县、广北农场及胜利油田大部分。
1965年打渔张灌区复灌后,一干灌区由博兴县管理。1966年六干灌区新建胜利引黄闸,
灌区改名为胜利引黄灌区,从打渔张引黄灌区分离出去,由垦利县管理。
打渔张引黄灌区的历史,从1952年开始前期工作,到1990年机构撤销,经历了前
期准备、 施工兴建、停灌改碱、复灌发展和调整撤销等5个曲折发展的历史阶段,是
一部可歌可泣的人民引黄事业的壮丽史篇。
一、前期准备
在打渔张灌区开发前,这里地广人稀,广种薄收,采取开荒“躲碱围种”的办法
种田。从当时群众中流传的“播种时一大片,收时颗粒不见”,“走的是光板道,听
的是鸦兰叫,吃的是黄须菜,喝的是牛马尿”等“顺口溜”中,可以想象当时的荒凉
景象。
建国初,党和政府就开始计划开发黄河下游资源。1951年底,中央军委决定在山
东广饶县北部滨海开辟军垦区,安排部队转业人员屯垦。1952年春,华东棉垦委员会
亦决定开垦山东滨海荒地。 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遵照中央军委和华东棉垦委员会的
决定,成立山东省棉垦委员会,统一组织领导山东东北部滨海荒地的开垦工作。随后
不久,农建二师进驻广饶县北部屯垦。为解决垦区人、畜和灌溉用水,山东省棉垦委
员会决定兴建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 9月,山东省棉垦委员会完成《山东省棉垦区打
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初步设计》,设计灌溉面积4.4万公顷。12月1日中央水利部以
农技字第28200号文件转达中央财政委员会“同意兴办” 山东省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
的批示。山东省人民政府随即组建“山东省棉垦区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局”,具体负
责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要求1953年1月完成工程技术设计,并开始备料,计划9月份全
面开工。 1953年3月12日,水利部灌溉总局副局长刘学荣陪同苏联专家沙巴耶夫、拉
布图列夫到打渔张灌区考察。专家认为:打渔张灌区的设计实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土
壤改良设计,应首先对有关土壤改良等问题,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然后再根据调查结
果确定工程设计。为此,专家建议首先进行一系列的勘测、研究工作和进行渠首建筑
物的室内模拟试验,搜集土壤、水文地质等资料,同时考虑到引黄泥沙的处理,还建
议渠首位置由打渔张上延7千米, 在背河有大片洼地可供沉沙的王旺庄险工河段兴建
引黄闸。 这些建议被采纳后,遵照水利部的指示,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于4月停止了
备料,全面转入调查研究和试验工作。
停工转入试验研究后, 在山东省水利厅的领导下,1953年6月建立王旺庄渠首水
文试验站, 9月建立六户土壤改良试验站、六户地下水观测站;1954年建立佛头寺沉
沙试验站、马家楼子潮位站、侯家辛庄潮位站。这些科研试验单位,在1953~1955年
间,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为打渔张工程设计取得了第一手数据资料。
1955年4月19~24日, 中国科学院竺可桢副院长偕同中国科学院首席顾问、苏联
科学院院士柯夫达一行, 来打渔张灌区进行实地考察。4月25日由山东省副省长李澄
之在济南主持座谈会,柯夫达代表考察团谈了以下结论性意见:“打渔张灌区地处黄
河下游滨海地区,土壤含盐多为氯盐,容易冲洗,底土有透水沙层,排水效果好,通
过冲洗排水改良土壤,灌区开发是有前途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也是合理
的。几年来的试验研究工作,方向是正确的,得到的资料是宝贵的,不但对该地区开
发有决定意义,同时尚有全国性意义。”
1955年7月,山东省水利厅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处根据3年试验研究资料,进行打
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初步设计,10月完成并上报水利部。同时派人到水利部北京勘测设
计院进行技术咨询,在苏联专家儒可夫、康德拉什克和中国专家陈之颛等指导下,编
制了第一期工程技术设计。
1956年1月初, 水利部对打渔张灌溉工程进行初步审核。根据审核意见,由北京
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省水利厅、山东黄河河务局等单位联合组成查勘组,自1月8日
开始,进行6天实地勘查。尔后到水利部西北水工试验所进行渠首引水模型试验。
1956年3月, 山东省水利厅第一期工程修订技术设计把原设计中9条干渠修订为8
条,取消九干渠 (1956~1958年建设时,只建了一、二、三、四、五、六、八干,七
干未修建)。
1956年春,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偕同苏联专家康德拉什克、尼古拉耶夫,由山东
省水利厅副厅长张次宾等陪同来灌区考察,经过初审灌区工程设计,决定渠首工程设
在王旺庄附近的弯道凹岸顶点下端,但为预防溜势下延,确保渠首险工段稳定,在灌
区开发的同时, 由黄河部门加固上游对岸龙王岸护滩工程。引水闸设计引水能力120
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21.6万公顷。
1956年3月29日, 国家建设委员会以第56021168号批准书,正式批准《山东省打
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初步设计》,并将其列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重点工程项目,
责成山东省人民委员会组织施工。
二、施工兴建
(一)灌区兴建
1956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指示: 打渔张工程1956年开工,1958年完工,工期3年。
山东省遵照中央指示,于3月末成立山东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指挥部,编制714人,驻
广饶县牛庄区。阎清俊(惠民地委副书记) 兼任指挥部党委书记、政委,刘习斌(惠民
地委合作部部长) 任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政委;张次宾(省水利厅副厅长)兼任指挥
(1956年下半年,张次宾去中央党校学习,由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志廉接任指挥),邢钧
(惠民专署副专员) 、刘鸣平(惠民军分区司令员)、蔡惠民(省水利厅打渔张引黄灌溉
工程处副处长) 任副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调度室、工程处、供应处、器材处、
财务科、运输科、迁占补偿科、卫生科。1956年4月2日,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正式开
工。 根据山东省人委的统一部署,从惠民、胶州、昌潍、泰安4个专区的20多个县抽
调10万名干部、民工参加施工,组成11个民工团、1个杂工团、3个工区。至1956年末,
完成灌溉面积3.07万公顷, 其中包括土方1657.82万立方米,建筑物1054座,砌
石3.41万立方米,砌砖0.87万立方米,用民工4640.0万个工日,技工6.49万个工
日,普工14.42万个工日,实用工程费1069万元,每亩造价23.23元。1957年完成
灌溉面积3.47万公顷, 其中包括土方1570.21万立方米, 建筑物1492座, 砌石
1.87万立方米,砌砖1.11万立方米,用民工380.58万个工日,技工4.80万个工日,普
工22.21万个工日, 实用工程费1139万元,每亩造价21.89元。1958年完成灌溉面积2
6.8万公顷,其中包括土方1229.8万立方米,建筑物692座,砌石2.42万立方米,砌砖
0.69万立方米, 用民工277.78万个工日,技工7.28万个工日,普工13.46万个工日,
实用工程费1431万元,每亩造成价3.56元。
原计划到1961年用6年时间完成,当时由于在“大跃进”精神鼓舞下,提前3年半
于1958年上半年基本完成。3年共修建各类大中建筑物53830座 (其中支渠以上大中建
筑物3340座),沉沙池2处,总干渠1条,干渠6条,支渠72条,渠道总长12800余千米,
排水沟总长9216千米, 完成土方10793.42万立方米,砌石8.35万立方米,砌砖3.2 2
万立方米, 用民工2057.33万个工日,技工19.32万个工日,普工51.53万个工日。完
成国家总投资3639万元, 占计划总投资5800万元的62.7%。竣工后,由于二、五干渠
延长和新增部分干渠工程, 灌区控制灌溉面积由原设计灌溉面积21.6万公顷扩建成3
4.13万公顷。
灌区总的布置, 分渠首段、沉沙池及渠系3部分。渠首段包括引水段、渠首进水
闸和衔接段。衔接段下接东、西沉沙条渠,西沉沙条渠接一干渠 (1965年复灌后由博
兴县管理),东沉沙条渠接总干洛车李枢纽闸。渠系分为总干、干、支、斗、农5级固
定渠道,一般支渠(沟) 间距2~3千米,斗渠(沟)间距1.5~2千米,农渠(沟)间距200
~300米。
(二)引黄闸兴建
打渔张渠首闸位于蒲台县(今博兴县)王旺庄,由山东省水利厅设计,水利部北京
勘测设计院苏联专家康德拉什克曾对此闸设计提过指导性意见。设计12孔,每孔净宽
4米,采用木桩基结构,闸门为平板钢闸门。相应大河流量540立方米每秒时,引水流
量120立方米每秒,设计防洪水位17.0米(大沽高程) 。该闸由山东打渔张引黄灌溉工
程指挥部组织施工, 山东省水利厅建筑安装队和惠民专区1500名民工参加施工,195
6年3月动工,11月建成,完成土方1.14万立方米,石方0.39万立方米,混凝土7630立
方米,投资244.3万元。
1956年11月27日中央水利部致电打渔张工程指挥部,祝贺打渔张一期工程竣工放
水。11月30日打渔张灌区第一期工程竣工,引黄闸正式放水,并在王旺庄渠首举行放
水典礼大会。参加大会的有:中央水利部副部长何基沣,山东省副省长王卓如、李澄
之,山东省政协副主席赵笃生,各民主党派山东地方组织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钱昌
照,中国科学院、淮委、引黄济卫管理局、山东农学院、山东师范学院的代表,惠民、
昌潍、泰安专区、淄博市和广饶、博兴等县党政负责人和当地区、乡的代表,新闻、
广播、新闻电影记者以及参加工程建设的工人、民工、灌区农民代表等1500余人。何
基沣在会上致词,王卓如为放水剪彩,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为闸名题了字。
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3年施工, 是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
会主义” 总路线指引下, 在“勤俭建国”方针指导下进行的。当时大打引黄工程的
“人民战争”,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施工口号是:“跃进年,大苦干,保证
今年争模范。白天赶太阳,晚上追月亮,抓晴天,抢阴天,微风细雨当好天。现在多
流汗, 社会主义早实现。”原惠民、胶州、昌潍、泰安等4个专区20多个县的人民,
为打渔张工程做出重要贡献。
1959年11月,打渔张灌区八干渠工程在垦利县兴建。渠首接六干渠,末端接甜水
沟, 全长26千米,1960年竣工,完成土方417.80万立方米,建筑物47座,投资132万
元。
1958~1960年山东省水利厅就“规划设计” 、 “施工管理”、“灌溉管理”、
“实验研究”四方面,对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进行技术总结,编写《山东打渔张引黄
灌溉工程资料汇编》 。1959年9月至1960年《山东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资料汇编》由
水利电力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
三、停灌治碱
灌区自1957~1961年每年灌地6.67余万公顷。灌区建成初期,在解决灌溉、改良
土壤、人畜饮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粮食亩产由建灌区前的57千克上升到80千克,
同时,灌区人民结束了饮用咸水的历史。1958年后,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引黄灌溉
不顾客观情况,盲目大引、大蓄、大灌,重灌轻排,加之缺乏大型引黄灌区管理经验,
排水系统不配套,灌溉管理和农业措施等方面存在问题,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
渍化面积逐年增多,1961年碱化4.33万公顷。
1962年3月,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山东省范县(现为河南省范县) 主持会议,研
究引黄灌溉问题。会议决定:由于引黄灌溉大水漫灌,有灌无排,引起大面积土地碱
化,根本措施是停止引黄灌溉、废渠还耕,不经水利部批准不准开闸。
根据范县会议精神,山东省引黄灌区全部停灌,直到1965年以后才陆续恢复引黄
灌溉。在此期间,打渔张灌区也停止引黄灌溉,除一干至五干保留外,其余渠道均退
渠还耕。灌区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排涝治碱为中心上来。
1962年1月16日, 水利电力部、农垦部规划组编写了《山东省打渔张灌区改碱方
案》 。6月,“山东省打渔张灌区排涝治碱工程指挥部”在灌溉局驻地挂牌,指挥部
与灌溉局一个机关两块牌子,总编制80人。
1962年停灌至1965年复灌期间,打渔张灌区实施的主要治碱、灌排工程有:
1.四干渠防渗:四干渠全长34千米,入口流量23.5立方米每秒,控制灌溉面积
3.40万公顷。其上游多为粉沙壤土,渠道输水期间渗漏十分严重,造成两侧土壤盐
渍化。为解决这一问题,1964~1965年,国家投资76万元,在四干渠上游段(西南李闸
至北隋闸) 进行防渗试验工作,工程长度11482米,共试用4种材料进行防渗处理。其
中:灰土防渗段长9882米,3∶7灰土的防渗层厚度30厘米,4∶6灰土的防渗层厚度为
20厘米, 保护层厚均为50厘米;粘土防渗段长500米,防渗层厚40厘米,保护层40厘
米; 油毡防渗段长500米,用200#石油沥青油毡,铺衬边坡为1∶1,最小护层厚为40
厘米;塑料薄膜试验段长500米,薄膜有深灰色和棕色两种,厚度均为0.2毫米,铺衬
方法为垂直水流方向, 搭接5厘米,锯齿坡面铺设,保护层40厘米。经测试,塑膜防
渗效果最好,灰土防渗效果稍次,为塑膜防渗效果的90.2%左右。
2.支脉沟(1965年治理后改名支脉河)疏浚。支脉沟是打渔张灌区的主要排水河道,
分别于1963、1964、1965年进行3次较大规模的疏浚治理。
3.骨干排水河道广浦沟、湾杨沟、二干排水沟、三干渠排水沟、莱家沟、斜李沟、
武家大沟等开挖疏浚。
4.老广浦沟从耿井村改道向东北流至辛镇村附近入广利河;广利沟在沙营村向东
新辟河道,至旺河口入海,并改名为广利河。
5.六户和魏家两处水利土壤改良试验站,进行了一系列的排水、降水、改土等治
碱试验。
四、复灌发展
(一)灌区复灌
打渔张灌区停灌后,中国农业科学院灌溉研究所所长栗宗嵩等于1963年11月底来
灌区调查研究后认为,灌区地理条件优越,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潜力大,在进行干
渠衬砌后,可以先向东部送水,以解决沿海地带人畜饮水困难,同时在西部进行试验,
为复灌创造条件。 1964年12月,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编报了 《关于打渔张灌区1
965年恢复灌溉的报告》。
1965年春,灌区旱情严重,当地干部、群众强烈要求恢复灌溉。4月5日,引黄闸
开闸向四干渠输水试渠, 4月13日四干正式灌溉。尔后不久一、二、三、五干渠亦相
继放水。灌区自1965年4月13日复灌至11月2日二干放水结束止,当年引水量1.84亿立
方米,浇地2.59万公顷。
打渔张引黄灌区复灌后,不仅恢复了原有骨干工程和田间配套工程,而且改建、
扩建了一大批工程,实际灌溉面积1986年发展到6.55万公顷(未包括一干灌区) 。195
8年前,灌区粮食亩产仅57.3千克,1985年粮食亩产达到407千克。
(二)灌区扩建、发展
1.引黄闸改建
1981年3月开工兴建, 11月28日建成, 1982年4月通过验收, 交付使用。 投资
435.9万元。 随着黄河河床的不断淤积抬高,打渔张引黄闸已不适应黄河防洪要求。
为此,惠民地区在1981年对打渔张引黄闸进行了改建。新闸位于原闸下游44米处,由
山东黄河河务局设计,设计防洪水位22.7米 (此闸高程为大沽高程) ,引水位
12.7米,引水流量120立方米每秒,桩基开敞式结构,6孔,每孔净宽6米,高3米,
闸底板高程10.5米,钢筋混凝土平板式闸门。惠民地区打渔张引黄闸改建工程指挥部
组织施工,惠民黄河修防处安装队和博兴、广饶2县民工参加施工。
为了满足五干渠范围和胜利油田及其农、 副业生产点的用水, 还在博兴县曹店
(现为东营区曹店)新建引水闸,修干渠9千米。
2.三干扩建治理
该工程于1967年动工, 至1972年9月陆续完工,投资34.7万元。三干渠改建工程
实际是二、三干排灌工程的综合性改建治理。复灌后,针对干渠流量小,输水时间长、
渗漏损耗多,水的利用率较低等问题,为实现灌而不碱,旱涝保丰收,改变和改善灌
区面貌,对二、三干排灌工程实行综合性改建治理。枢纽从总干闸开始,加宽二干到
二干二支向东拐弯,把二支改为三干,到二支八斗斜穿八斗和九斗尾部,在四支附排
下游过支脉河,与原三干向东拐弯处接头,再顺原三干过群众沟穿二十八支,沿五斗
向东与二干汇流, 全长44.6千米,完成土方196.05万立方米,建筑物137座。扩建治
理后的三干渠工程将原二干进水闸流量增加20立方米每秒,达到50立方米每秒。但是
因为施工管理采取下放管理的办法, 建筑物工程除支脉河U型渡槽达到设计要求外,
其他项目多数未达到设计标准。所以,三干在以后的运行中仍是“上游抢水灌,中段
水见面,下游干瞪眼”的被动局面。
3.五干渠扩建延长治理工程
为加快灌区工农业生产发展,胜利油田决定投资扩建、延长治理五干渠,增设曹
店引黄闸。延长治理包括干渠输水能力增大和干渠线路延长,主要分为渠道衬砌和建
筑物改建两大部分。渠首由曹店闸引水,曹店干渠接原五干渠,五干延长至广南水库,
全长49.5千米。 1983年8月29日,在惠民地区北镇召开“打渔张灌区五干扩大延长设
计会议”。会议确定:根据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的安排,广南水库和五干下游延长段
4千米由胜利油田设计并负责施工;清户闸以上(包括建筑物) ,由惠民地区黄河修防
处负责设计、施工(东营市成立后,改由东营市黄河修防处施工);清户闸以下五干渠
40.10千米委托惠民地区水利局勘测设计室设计, 由打渔张引黄灌溉管理局成立指挥
部负责施工。1983年11月28日,东营市人民政府批复打渔张灌溉局成立“打渔张引黄
灌区五干扩建治理指挥部”,灌溉局副局长郭乐群任指挥(1985年1月新任局长熊清运
接任),副局长全辑五任副指挥。
工程于1983年11月开工, 1986年3月15日曹店干渠放水,1987年全部竣工。该干
渠为砼板、塑膜复式衬砌,是东营市第一条砼板衬砌防渗渠道。
五干扩建延长治理工程, 共完成曹店引黄闸、清户过水闸各1座,衬砌渠道39.6
9千米, 干渠进水闸、节制闸、泄水闸8座,干渠穿涵2座,干渠桥7座,支渠进水闸3
座,扬水站41座。从曹店闸至清户闸投资965.87万元, (曹店闸364.97万元,清户闸
280万元,衬砌段320.9万元),五干渠40.1千米,投资2985.13万元,五干下游延长段
和广南水库投资7850万元,共投资11801.00万元。
五干扩建延长治理后, 五干由曹店引黄闸引水。打渔张引黄灌区从此有2个引水
口--王旺庄引黄闸和曹店引黄闸。
五、调整撤销
(一)灌区管理机构沿革
1956年在打渔张引黄灌区兴建的同时, 成立灌区管理机构。1956年8月31日,山
东省人民委员会(56)鲁人丁字第2523号文通知成立山东省打渔张引黄灌溉管理局,人
员编制100人。 确定“打渔张引黄灌溉管理局由惠民专署领导,技术业务由省水利厅
指导。”这种体制一直延续到东营市成立(其中1958年10月31日至1961年1月10日在惠
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期间归淄博专署领导)。
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成立,打渔张引黄灌区横跨惠民、东营两市地,除一干灌
区全部及二、三干部分灌溉地段在惠民地区博兴县外,其余灌区全部在东营市境内。
为了适应行政区划的调整,加强对打渔张灌区的管理工作,1983年12月省人民政府确
定将打渔张引黄灌溉管理局收管归省统管,列省水利厅直属处级事业单位。这种体制
一直延续到1990年打渔张引黄灌溉管理局撤销。
(二)灌区调整,机构撤销
1989年,东营市新建麻湾引黄闸和总干渠,将原打渔张二、三、四干串联在一起,
形成独立的麻湾引黄灌区;同年省引黄济青工程建成运行,渠首利用原打渔张引黄闸
渠首;加之六干渠和五干渠已分别于1969年、1986年建成独立引黄灌区,原打渔张引
黄灌区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当前该地区引黄灌溉管理的需要。 1990年6月,东营市人
民政府以东政发〔1990〕46号文请示省政府,要求对打渔张引黄灌区的管理体制进行
调整。1990年12月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以(90)鲁政函134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调
整打渔张引黄灌区管理体制的批复》致函东营市人民政府,同意对打渔张引黄灌区的
管理体制作必要的调整。省政府决定撤销山东省打渔张引黄灌溉管理局,将打渔张引
黄灌区由省统管改为由东营市和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管理局分别管理。即:将原打渔
张引黄灌区的渠首工程(含洛车李分水闸)、二干渠及三干渠博兴段的渠系工程、固定
资产及管理人员移交给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管理局管理;将原打渔张引黄灌区的四干
渠、五干渠和三干渠东营市区划内的渠系移交给东营市管理。原管理局机关及四干渠、
五干渠管理所和三干渠东营段、魏家试验站的管理人员、固定资产、退离休人员 (含
退职人员、遗属等)一律交东营市接管。
省政府在批复中还指出:打渔张引黄灌区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了保持
灌区的声誉,打渔张引黄灌区的名称由省引黄济青工程管理局保留。
1991年3月12日, 东营市人民政府以东政发[1991]12号文件通知,将原打渔张
引黄灌溉管理局移交东营市部分与原东营市灌溉管理处合并,成立东营市引黄灌溉管
理局,其级别为正县级事业单位,隶属东营市水利局,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1991年3月14日, 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守福、东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万湖、
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管理局局长张孝绪在东营市胜利宾馆,签订了《关于打渔张引黄
灌溉管理局交接的议定书》。
至此,打渔张引黄灌区的光辉历史胜利结束。打渔张引黄灌区的调整及打渔张引
黄灌溉管理局的撤销,东营市引黄灌溉管理局(1996年改为东营市水利局灌溉管理处)
的诞生,是东营市人民引黄事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昔日“打渔张”人开创的人民
引黄事业,今天正在黄河三角洲更加广阔的土地上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打渔张引黄灌溉管理局历届领导情况见表3-49。

打渔张引黄灌溉管理局历届领导一览表
表3-49
┌───────┬───────────┬───┬────────────┐
│ 时 期 │ 正 职 │副职 │ │
├───────┼────┬──────┼───┼────────────┤
│1956 │书记 │ │副书记│ │
│ ├────┼──────┼───┼────────────┤
│ │局长 │ │副局长│穆长胜韩敏 │
├───────┼────┼──────┼───┼────────────┤
│1957~1958 │书记 │王玉华 │副书记│王恩普 │
│ ├────┼──────┼───┼────────────┤
│ │局长 │王玉华 │副局长│韩敏侯连元张好谦 │
├───────┼────┼──────┼───┼────────────┤
│1959~1962 │书记 │王恩普 │副书记│ │
│ ├────┼──────┼───┼────────────┤
│ │局长 │韩敏 │副局长│张好谦邢善敬孟宪才 │
├───────┼────┼──────┼───┼────────────┤
│1963~1966 │书记 │王恩普 │副书记│ │
│ ├────┼──────┼───┼────────────┤
│ │局长 │张好谦 │副局长│王竹林邢善敬孟宪才 │
├───────┼────┴──────┴───┴────────────┤
│1967年上半年 │革委会主任:王竹林 │
├───────┼────────────────────────────┤
│1967年下半年 │大联合指挥部:革命班子:唐明月王友仁王柏盈 │
│至1969年4月 │生产班子:王永茂宫先五于佃举 │
├───────┼────────────────────────────┤
│1969年4~9月 │水利服务站:张治中张淑娟刁玉义王景义杨培生朱连孝 │
├───────┼────────────────────────────┤
│1969年9~11月 │革命领导小组:组长王恩普副组长郭乐群 │
├───────┼────┬──────┬───┬────────────┤
│1969年12月 │核心小组│组长:王恩普│副组长│郭乐群 │
│至1972年4月 ├────┼──────┼───┼────────────┤
│ │革委会 │主任:王恩普│副主任│郭乐群 │
├───────┼────┼──────┼───┼────────────┤
│1972年5月 │核心小组│组长:袁树森│副组长│郭乐群 │
│至1976年8月 ├────┼──────┼───┼────────────┤
│ │局长 │袁树森 │副局长│郭乐群全辑五李春圃 │
├───────┼────┼──────┼───┼────────────┤
│1976年9月 │组长书记│高德明 │副组长│郭乐群 │
│至1984年底 │ │ │副书记│ │
│ ├────┼──────┼───┼────────────┤
│ │局长 │高德明 │副局长│郭乐群全辑五李安贞李子英│
├───────┼────┼──────┼───┼────────────┤
│1985年1月 │书记 │孙金庄 │副书记│李锡宝 │
│至1989年6月 ├────┼──────┼───┼────────────┤
│ │局长 │熊清运 │副局长│邓锡成李如星 │
├───────┼────┼──────┼───┼────────────┤
│1989年7月 │书记 │李锡宝 │副书记│ │
│至1990年12月 ├────┼──────┼───┼────────────┤
│ │局长 │ │副局长│邓锡成李如星 │
└───────┴────┴──────┴───┴────────────┘

注:本节参考资料:
1. 山东省水利厅《山东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资料汇编》(1959年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
2.惠民地区水利志办公室《惠民地区水利志》(1991年青岛出版社出版)
3.李保华主编《山东省打渔张引黄灌区史料》(1992年编,内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