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洪涝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4&rec=28&run=13

第二节 洪涝灾

一、洪灾
东营市洪灾以黄河洪灾为主,小清河、支脉河、淄河次之。
(一)黄河洪灾
黄河自清咸丰五年(1855年)河决铜瓦厢,改道夺大清河由利津铁门关以下入海以
来,经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各时期因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技
术水平不同,对黄河的治理有很大差异,黄河决溢次数、规模和造成的灾害亦显著不
同。到2001年,黄河在东营市境内有25年决口72处、83个口门。
咸丰五年至光绪八年(1855~1882年)当地民众为保护田庐自发顺河筑堰,后有地
方官劝民筑堰自卫,所筑民堰极为单薄,又近逼河岸,一遇盛涨,非溢即溃,受灾频
繁。据旧《利津县志》记载,27年间即有11个年份在姜家庄、扈家滩、大田家、杨沟
崖、阎家庄、张窝庄、孟家庄、韩家垣、辛庄、十六户、永阜、陈家庄、南岭庄、北
岭庄、盐窝、北关、西滩等17处决口成灾。
光绪九至十年(1883~1884年)山东修筑下游长堤(官堤),接修河口民堰,后多次
加修。至1938年黄河改道汇淮入海止计55年,东营市辖区有23个年份决溢70处计80个
口门,高于全省平均决溢次数。
上述决口或改道,都给东营市人民乃至沾化、滨县、无棣、博兴、寿光等邻县人
民带来深重灾难,府、州、县志载有“黄河决溢,内河泛滥”,“洪水横流,庐舍为
墟,舟行陆地,人畜漂流”的悲惨记述。“光绪九年齐河至利津沿黄河七县决溢五十
三处,……利津近海村庄死伤居民甚众,有一家全毙者,有淹死仅存数口者,有房屋
倒塌压死者,惨苦情况不堪言状,……己救出数千口,唯无安身之处,大半露宿荒郊”。
“光绪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吕家洼河决。田庐坟墓尽皆淹没,甚有挟棺而走骸骨无
存者, 灾民饥不得食,寒不得衣,号哭之声闻数十里。”“1921年7月19日,宫家决
口后,利津、滨县、沾化3县淹没5400平方千米,340余村庄受灾。所有灾民除稍有者
迁徙他乡不计外, 无家可归露宿大堤者达6万余人。”“1928年2月2日,利津东岸王
家院至常家庄(今垦利县) 长约五华里大堤,有6处漫溢决口成灾,淹没70余村,河东
一带尽成泽国。”当地民众流传的歌谣说:“棘子刘、王家院,黄河决了口,群众要
了饭;关上门,闭上窗,吃饭也得喝那牙碜汤(注:因决口冲淤的泥沙)。”“19 29年
2月20日, 利津扈家滩大堤漫溢决口,水势浩荡,当年未堵。12月凌汛又至,附近各
村尽成泽国,房屋倒塌,人畜冻馁溺水而死者不计其数,穴居堤顶者饥寒交迫,惨不
忍睹”。1937年7月26日,蒲台正觉寺(今东营区麻湾)大堤3.5千米被冲决成灾,蒲台、
利津、 博兴、广饶、寿光等5县数百村庄被淹,泛水由小清河入海,决口未堵,至黄
河改道入淮泛区水灾方止。
建国初期,1951、1955年凌汛,因原堤防隐患未能发现,薄弱堤段未及加固,加
之凌洪异常,利津王庄、五庄堤段,深夜狂风之际,出现漏洞,抢堵无效,溃决成灾,
使利津、 沾化和滨县计480余村庄受灾,冻淹死者80余人,淹地8.87万公顷,受灾人
口26万余人。省、地、县党委、政府极为重视,各级领导亲临查看指挥,调集车船和
医务人员抢救安置灾民,分发救济粮款,供给熟食、衣物,安排生产救灾,积极筹措
堵口复堤。王庄决口历时64天即堵复合龙,五庄决口历时44天即堵复合龙,农业生产
影响不大。其后近50年来,战胜了多次严重凌洪和大洪水,创造了历史上黄河保安全
的奇迹。历代决溢情况见表1-25、表1-26。

东营市(1883~2001年)黄河修官堤后历代决溢统计表
表1-25
┌───┬───────────────┬──────────────┬──────────────┐
│ │ 按决溢朝代分(处) │ 按汛别分(处) │ 按口门性质分(个) │
│现县区├───┬───┬───┬───┼───┬───┬───┬──┼──┬──┬──┬──┬──┤
│ │清朝 │民国 │建国后│合计 │凌 │伏 │秋 │合计│漫决│冲决│漏决│扒决│合计│
├───┼───┼───┼───┼───┼───┼───┼───┼──┼──┼──┼──┼──┼──┤
│东营区│3 │1 │ │4 │ │2 │2 │4 │1 │3 │ │ │4 │
├───┼───┼───┼───┼───┼───┼───┼───┼──┼──┼──┼──┼──┼──┤
│垦利县│10 │7 │ │17 │5 │7 │5 │17 │17 │4 │ │1 │22 │
├───┼───┼───┼───┼───┼───┼───┼───┼──┼──┼──┼──┼──┼──┤
│利津县│38 │11 │2 │51 │23 │19 │9 │51 │34 │15 │7 │1 │57 │
├───┼───┼───┼───┼───┼───┼───┼───┼──┼──┼──┼──┼──┼──┤
│合 计│51 │19 │2 │72 │28 │28 │16 │72 │52 │22 │7 │2 │83 │
├───┼───┴───┴───┴───┴───┴───┴───┴──┴──┴──┴──┴──┴──┤
│ │①自清咸丰五年至光绪八年(1855~1882年)的27年间,黄河复由利津入海,只靠民 │
│ │众自发修筑的民堰防守,期间,据《利津县志》记载有11年决口17处; │
│ 注 │②自清光绪九年至清宣统三年(1883~1911年)共28年,其中有15年决口;1912~19 │
│ │38年共27年,其中有8年决口。以上共55年,有23年决口,计70处,80个口门; │
│ │③建国后为利津王庄(1951年)、五庄(1955年)凌汛漏洞决口2处3个口门。 │
└───┴─────────────────────────────────────────────┘

东营市(1883~2001年)黄河决溢年表
表1-26
┌─────┬────────┬────────┬───┬──┬─────┬────────────┐
│ │ 日期 │ 决溢地点 │ 决溢 │决溢│ 堵合 │ │
│ 决溢年代 ├─┬──┬───┼───┬────┤ 原因 │口门│ 时间 │ 决溢情况简述 │
│ │月│ 日 │ 汛别 │今县区│ 地点 │ │ │ │ │
├─────┼─┼──┼───┼───┼────┼───┼──┼─────┼────────────┤
│ │2 │ │凌 │利津 │南岭庄 │漫 │1 │当年三、四│沿河数十州县,因凌汛大 │
│ │ │ │ │ │ │ │ │月堵合 │涨,漫口林立,利津…… │
│ ├─┼──┼───┼───┼────┼───┼──┼─────┤等处漫决,口门大者数百 │
│ │2 │ │凌 │利津 │北岭庄 │漫 │1 │ │丈,小者数十丈。《再续 │
│ ├─┬──┬───┬───┬────┬───┬──┬─────┤行水金鉴》 │
│ │2 │ │凌 │利津 │韩家垣 │漫 │1 │ │ │
│ ├─┼──┼───┼───┼────┼───┼──┼─────┤ │
│ │2 │ │凌 │利津 │辛庄 │漫 │1 │ │ │
│ ├─┼──┼───┼───┼────┼───┼──┼─────┤ │
│ │2 │ │凌 │利津 │左家庄 │漫 │1 │ │ │
│ ├─┬──┬───┬───┬────┬───┬──┬─────┼────────────┤
│ │5 │18 │伏 │利津 │崔家庄 │冲 │1 │ │是日夜,民坝冲决,口门 │
│ ├─┼──┼───┼───┼────┼───┼──┼─────┤刷宽二百余丈。五月十一 │
│ │5 │18 │伏 │利津 │盐窝 │漫 │1 │次年二月 │日后,黄水迭次上涨至一 │
│清光绪九年├─┼──┼───┼───┼────┼───┼──┼─────┤丈二、三尺,民堰单薄, │
│(1883年) │伏│利津│十四户│漫 │1 │次年二│ │ │两处同时漫决。《再续行 │
│ │ │ │ │ │ │月 │ │ │水金鉴》 │
│ ├─┼──┼───┼───┼────┼───┼──┼─────┼────────────┤
│ │9 │ │秋 │东营区│许家沟 │漫 │1 │当年堵合 │霜降后,黄流复涨,蒲台 │
│ ├─┼──┼───┼───┼────┼───┼──┼─────┤(现东营区)许家沟、四图 │
│ │秋│利津│四图 │漫 │1 │ │ │ │、赵庄漫溢数丈决口,近 │
│ ├─┼──┼───┼───┼────┼───┼──┼─────┤海之数十庄被淹,死伤居 │
│ │秋│利津│赵庄 │漫 │1 │ │ │ │民甚重。《再续行水金鉴 │
│ │ │ │ │ │ │ │ │ │》 │
│ ├─┼──┼───┼───┼────┼───┼──┼─────┼────────────┤
│ │10│ │秋 │利津 │十四户 │漏 │1 │次年二月 │漏决淹望营乡七十余村, │
│ ├─┼──┼───┼───┼────┼───┼──┼─────┤溃水退入徒骇河。《潘镒 │
│ │秋│利津│小李 │漏 │1 │ │ │ │芬稿》 │
│ ├─┼──┼───┼───┼────┼───┼──┼─────┼────────────┤
│ │12│15 │凌 │利津 │小李 │漫 │6 │次年四月 │小李庄一带连决六口,小 │
│ │ │ │ │ │ │ │ │ │口五处先后堵合,大口宽 │
│ │ │ │ │ │ │ │ │ │四十余丈 │
│ ├─┼──┼───┼───┼────┼───┼──┼─────┼────────────┤
│ │ │16 │凌 │垦利 │卞家庄 │漫 │4 │次年四月 │连决四口,计宽约七十余 │
│ │ │ │ │ │ │ │ │ │丈。《再续行水金鉴》 │
├─────┼─┼──┼───┼───┼────┼───┼──┼─────┼────────────┤
│ │2 │ │凌 │利津 │王家庄 │冲 │1 │不详 │冲决,口门宽150米。《调 │
│ │ │ │ │ │ │ │ │ │查资料》 │
│ ├─┼──┼───┼───┼────┼───┼──┼─────┼────────────┤
│ │5 │11 │伏 │利津 │张家滩 │漫 │1 │当月 │闰五月十一日,张家滩、 │
│ ├─┬──┬───┬───┬────┬───┬──┬─────┤十四户、宁海三处先后漫 │
│清光绪十年│ │ │伏 │利津 │十四户 │漫 │1 │七月 │决,口门宽数丈至数十丈 │
│(1884年) ├─┼──┼───┼───┼────┼───┼──┼─────┤。《黄河年表》 │
│ │ │ │伏 │垦利 │宁海 │漫 │1 │七月 │ │
│ ├─┼──┼───┼───┼────┼───┼──┼─────┼────────────┤
│ │7 │13 │伏 │垦利 │卞家庄 │漫 │1 │不详 │卞家庄、张家庄两处,先 │
│ ├─┬──┬───┬───┬────┬───┬──┬─────┤后决口。《再续行水金鉴 │
│ │ │ │伏 │垦利 │张家庄 │漫 │1 │不详 │》 │
├─────┼─┼──┼───┼───┼────┼───┼──┼─────┼────────────┤
│光绪十一年│5 │ │伏 │利津 │三不赶 │冲 │1 │当月 │黄水围县城,旋由民众堵 │
│(1885年) │ │ │ │ │ │ │ │ │合。《利津县志》 │
├─────┼─┼──┼───┼───┼────┼───┼──┼─────┼────────────┤
│ │3 │ │凌 │利津 │南岭庄 │漫 │1 │未堵 │漫决后,山东巡抚张曜奏 │
│ ├─┼──┼───┼───┼────┼───┼──┼─────┤请以距海近为由不堵,沿 │
│光绪十五年│3 │ │凌 │利津 │北岭庄 │漫 │1 │ │河两岸各筑堤三十里束水 │
│(1889年) ├─┼──┼───┼───┼────┼───┼──┼─────┤中行,水由毛丝坨入海。 │
│ │ │ │凌 │利津 │韩家垣 │漫 │1 │ │《再续行水金鉴》、《河 │
│ │ │ │ │ │ │ │ │ │务季刊》 │
├─────┼─┼──┼───┼───┼────┼───┼──┼─────┼────────────┤
│光绪十七年│6 │ │伏 │垦利 │路家庄 │冲 │1 │当年十月 │口门宽五百余丈,水由南 │
│(1891年) │ │ │ │ │ │ │ │ │旺河入海,利津、广饶北 │
│ │ │ │ │ │ │ │ │ │乡受灾。《潘镒芬稿》 │
├─────┼─┼──┼───┼───┼────┼───┼──┼─────┼────────────┤
│ │3 │ │凌 │利津 │扈家滩 │冲 │1 │次年 │凌汛决口。《调查材料》 │
│ ├─┼──┼───┼───┼────┼───┼──┼─────┼────────────┤
│光绪十八年│6 │29 │伏 │利津 │张家屋子│漫 │1 │七月 │王庄以下张家屋子漫溢, │
│(1892年) │ │ │ │ │ │ │ │ │冲宽三十余丈。《再续行 │
│ │ │ │ │ │ │ │ │ │水金鉴》 │
│ ├─┼──┼───┼───┼────┼───┼──┼─────┼────────────┤
│ │ │ │伏 │垦利 │彩家庄 │冲 │1 │七月 │冲决。《利津县续志》 │
├─────┼─┬──┬───┬───┬────┬───┬──┬─────┬────────────┤
│光绪十九年│6 │ │伏 │东营 │李家庄 │冲 │1 │次年 │民堰基础上修堤,质量不 │
│(1893年) │ │ │ │ │ │ │ │退修堤 │好冲决。《惠民处资料》 │
├─────┼─┼──┼───┼───┼────┼───┼──┼─────┼────────────┤
│光绪二十年│6 │ │伏 │东营 │陈家 │冲 │1 │次年 │民堰基础上修堤,质量不 │
│(1894年) │ │ │ │ │ │ │ │退修堤 │好冲决。《惠民处资料》 │
└─────┴─┴──┴───┴───┴────┴───┴──┴─────┴────────────┘

续表1-26-1
┌─────┬───────┬────────┬───┬───┬─────┬────────────┐
│ │ 日期 │ 决溢地点 │决溢 │决溢 │ 堵合 │ │
│ 决溢年代 ├─┬──┬──┼───┬────┤原因 │口门 │ 时间 │ 决溢情况简述 │
│ │月│ 日 │汛别│今县区│地点 │ │ │ │ │
├─────┼─┼──┼──┼───┼────┼───┼───┼─────┼────────────┤
│ │6 │12 │伏 │利津 │吕家洼 │漫 │1 │次年十二月│漫决,口门宽五、六十丈 │
│ │ │ │ │ │ │ │ │ │,水由正北入海。《再续 │
│ │ │ │ │ │ │ │ │ │行水金鉴》 │
│ ├─┼──┼──┼───┼────┼───┼───┼─────┼────────────┤
│ │ │16 │伏 │利津 │赵家菜园│冲 │1 │当年 │大溜北趋,一夜间将堤塌 │
│ │ │ │ │ │ │ │ │ │尽决口。《再续行水金鉴 │
│光绪二十一│ │ │ │ │ │ │ │ │》 │
│年(1895年)├─┼──┼──┼───┼────┼───┼───┼─────┼────────────┤
│ │ │16 │伏 │利津 │南岭 │冲 │1 │当年 │南岸小民堰冲决成口,口 │
│ │ │ │ │ │ │ │ │ │宽五十余丈。《再续行水 │
│ │ │ │ │ │ │ │ │ │金鉴》 │
│ ├─┼──┼──┼───┼────┼───┼───┼─────┼────────────┤
│ │ │20 │伏 │利津 │十六户 │冲 │1 │当年 │20日又决南岸十六户。《 │
│ │ │ │ │ │ │ │ │ │再续行水金鉴》 │
├─────┼─┼──┼──┼───┼────┼───┼───┼─────┼────────────┤
│ │5 │18 │伏 │利津 │赵家菜园│漫 │1 │九月 │五十一段埽迤下堤漫溢。 │
│ │ │ │ │ │ │ │ │堤退修 │口门宽五、六丈,水入围 │
│ │ │ │ │ │ │ │ │ │堤复决,宽七、八十丈。 │
│ │ │ │ │ │ │ │ │ │《再续行水金鉴》 │
│光绪二十二├─┼──┼──┼───┼────┼───┼───┼─────┼────────────┤
│年(1896年)│6 │ │伏 │利津 │左家庄 │冲 │1 │十二月 │该庄塌入河中。《再续行 │
│ │ │ │ │ │ │ │ │ │水金鉴》 │
│ ├─┼──┼──┼───┼────┼───┼───┼─────┼────────────┤
│ │6 │ │伏 │垦利 │西韩家 │漫 │1 │次年九月 │民堰漫顶,口门宽三百四 │
│ │ │ │ │ │ │ │ │ │十丈。《再续行水金鉴》 │
├─────┼─┼──┼──┼───┼────┼───┼───┼─────┼────────────┤
│ │5 │ │伏 │利津 │北岭庄 │漫 │1 │未堵 │北岭迤下里许及西滩两处 │
│ ├─┼──┼──┼───┼────┼───┼───┼─────┤水漫过堰顶。北岭冲口五 │
│ │ │ │伏 │利津 │西滩 │冲 │1 │ │、六丈,西滩冲口二十余 │
│ │ │ │ │ │ │ │ │ │丈,两水汇流由旧岔河入 │
│ │ │ │ │ │ │ │ │ │海。《再续行水金鉴》 │
│光绪二十三├─┼──┼──┼───┼────┼───┼───┼─────┼────────────┤
│年(1897年)│11│24 │凌 │利津 │姜家庄 │冲 │1 │次年正月 │姜庄、马庄民堰冲开,天 │
│ ├─┼──┼──┼───┼────┼───┼───┼─────┤寒风厉,冰块层结。将扈 │
│ │ │ │凌 │利津 │马家庄 │冲 │1 │次年正月 │家滩大堤漫决成口刷宽十 │
│ ├─┼──┼──┼───┼────┼───┼───┼─────┤三、四丈,直冲马庄。倒 │
│ │ │ │凌 │利津 │扈家滩 │漫 │1 │次年正月 │灌蒋家庄等二十余村。水 │
│ │ │ │ │ │ │ │ │ │由沾化县之洚河入海。《 │
│ │ │ │ │ │ │ │ │ │再续行水金鉴》 │
├─────┼─┼──┼──┼───┼────┼───┼───┼─────┼────────────┤
│光绪二十八│8 │8 │秋 │垦利 │冯家庄 │漫 │1 │十月 │口门宽三十余丈,水由东 │
│年(1902年)│ │ │ │ │ │ │ │ │河入海。《再续行水金鉴 │
│ │ │ │ │ │ │ │ │ │》 │
├─────┼─┼──┼──┼───┼────┼───┼───┼─────┼────────────┤
│ │6 │13 │伏 │垦利 │宁海 │漫 │1 │十二月 │堤身纯沙,大溜顶冲,漫 │
│光绪二十九│ │ │ │ │ │ │ │ │堤冲口,口门宽约三十余 │
│年(1903年)│ │ │ │ │ │ │ │ │丈,由丝网口入海。《再 │
│ │ │ │ │ │ │ │ │ │续行水金鉴》 │
├─────┼─┼──┼──┼───┼────┼───┼───┼─────┼────────────┤
│ │1 │4 │凌 │利津 │王家庄 │漫 │1 │二月 │四处同时漫溢决口,淹口 │
│ ├─┼──┼──┼───┼────┼───┼───┼─────┤门附近五十余村,水由徒 │
│ │1 │4 │凌 │利津 │扈家庄 │漫 │1 │二月干涸堵│骇河入海。其中王家庄口 │
│ │ │ │ │ │ │ │ │复 │门宽四十六丈。《再续行 │
│ ├─┼──┼──┼───┼────┼───┼───┼─────┤水金鉴》 │
│ │ │ │凌 │利津 │马家庄 │漫 │1 │二月干涸堵│ │
│光绪三十年│ │ │ │ │ │ │ │复 │ │
│ (1904年) ├─┼──┼──┼───┼────┼───┼───┼─────┤ │
│ │ │ │凌 │利津 │姜家庄 │漫 │1 │二月干涸堵│ │
│ │ │ │ │ │ │ │ │复 │ │
│ ├─┼──┼──┼───┼────┼───┼───┼─────┼────────────┤
│ │6 │28 │伏 │利津 │薄家庄 │漫 │1 │未堵 │堤陡蛰漫溢,口门宽三百 │
│ │ │ │ │ │ │ │ │ │余丈,从老鸹嘴入海。《 │
│ │ │ │ │ │ │ │ │ │黄河年表》 │
├─────┼─┼──┼──┼───┼────┼───┼───┼─────┼────────────┤
│ │9 │5 │秋 │垦利 │新冯家 │冲 │1 │未堵 │南岸尾工堤堰,因形势顶 │
│ 宣统二年 │ │ │ │ │ │ │ │ │冲、大溜侧注,冲决,口 │
│ (1910年) │ │ │ │ │ │ │ │ │门一百余丈,水分两股入 │
│ │ │ │ │ │ │ │ │ │海。《再续行水金鉴》 │
├─────┼─┼──┼──┼───┼────┼───┼───┼─────┼────────────┤
│ │7 │19 │秋 │利津 │宫家 │冲 │1 │隔年7月 │口门刷宽至450丈,淹利津 │
│ 1921年 │ │ │ │ │ │ │ │ │210村、沾化80村、滨县5 │
│ │ │ │ │ │ │ │ │ │0余村。《河务特刊》 │
├─────┼─┼──┼──┼───┼────┼───┼───┼─────┼────────────┤
│ │6 │ │伏 │利津 │八里庄 │冲 │1 │未堵 │民堰决口,经铁门关故道 │
│ │ │ │ │ │ │ │ │ │,由刁口河入海。《利津 │
│ │ │ │ │ │ │ │ │ │县志》 │
│ ├─┼──┼──┼───┼────┼───┼───┼─────┼────────────┤
│ 1926年 │8 │ │秋 │利津 │卢家园子│漫 │1 │未堵 │民堰漫溢成口未堵,至凌 │
│ ├─┼──┼──┼───┼────┼───┼───┼─────┤汛主河被冰所阻,水势壅 │
│ │12│10 │凌 │利津 │卢家园子│漫 │1 │未堵 │滞,复由决口处出水,淹 │
│ │ │ │ │ │ │ │ │ │及汀河、辛庄、韩家垣、 │
│ │ │ │ │ │ │ │ │ │汪二河等村。《黄河年表 │
│ │ │ │ │ │ │ │ │ │》 │
└─────┴─┴──┴──┴───┴────┴───┴───┴─────┴────────────┘

续表1-26-2
┌─────┬────────┬────────┬───┬───┬────┬────────────┐
│ │ 日期 │ 决溢地点 │ 决溢 │决溢 │ 堵合 │ │
│决溢年代 ├──┬──┬──┼───┬────┤ 原因 │口门 │ 时间 │ 决溢情况简述 │
│ │月 │ 日 │汛别│今县区│ 地点 │ │ │ │ │
├─────┼──┼──┼──┼───┼────┼───┼───┼────┼────────────┤
│ │2 │2 │凌 │垦利 │棘子刘 │漫 │1 │6月 │先出漏洞,后即漫溢决口 │
│ ├──┼──┼──┼───┼────┼───┼───┼────┤6处,淹70余村,河东一带 │
│ │ │ │凌 │垦利 │王家院 │漫 │2 │4月 │尽成泽国。《黄河年表》 │
│ 1928年 ├──┼──┼──┼───┼────┼───┼───┼────┤、《调查资料》 │
│ │ │ │凌 │垦利 │后彩 │漫 │2 │4月 │ │
│ ├──┼──┼──┼───┼────┼───┼───┼────┤ │
│ │ │ │凌 │垦利 │二棚屋子│漫 │1 │4月 │ │
├─────┼──┼──┼──┼───┼────┼───┼───┼────┼────────────┤
│ │2 │28 │凌 │利津 │扈家滩 │漫 │1 │次年5月 │塞冰,水无去路漫溢成口 │
│ │ │ │ │ │ │ │ │ │,宽210丈,淹利津、沾化 │
│ │ │ │ │ │ │ │ │ │60余村,水从套儿河入海 │
│ 1929年 │ │ │ │ │ │ │ │ │。《扈工特刊》 │
│ ├──┼──┼──┼───┼────┼───┼───┼────┼────────────┤
│ │8 │ │秋 │垦利 │纪庄 │扒 │1 │未堵 │扒堤成口,正河涸出,改 │
│ │ │ │ │ │ │ │ │ │道由陡崖头入海。《利津 │
│ │ │ │ │ │ │ │ │ │县续志》 │
├─────┼──┼──┼──┼───┼────┼───┼───┼────┼────────────┤
│ │ │ │秋 │利津 │王家庄 │冲 │1 │12月 │险工埽坝走失,塌蛰决口 │
│ │ │ │ │ │ │ │ │ │,口门宽200余丈 │
│ 1930年 ├──┼──┼──┼───┼────┼───┼───┼────┼────────────┤
│ │ │ │秋 │利津 │甘草窝子│漏 │1 │9月 │口门宽325米。《调查资料 │
│ │ │ │ │ │ │ │ │ │》 │
├─────┼──┼──┼──┼───┼────┼───┼───┼────┼────────────┤
│ │2 │5 │凌 │利津 │崔庄 │漫 │1 │当年堵合│民堰漫溢决口。《黄河年 │
│ │ │ │ │ │ │ │ │ │表》 │
│ 1931年 ├──┼──┼──┼───┼────┼───┼───┼────┼────────────┤
│ │8 │ │秋 │垦利 │尚家窝子│冲 │1 │不详 │民堰单薄,抢护不及冲决 │
│ │ │ │ │ │ │ │ │ │。《黄河年表》 │
├─────┼──┼──┼──┼───┼────┼───┼───┼────┼────────────┤
│ │8 │ │秋 │利津 │合龙处 │冲 │1 │未堵 │民堰决口(合龙处在今集贤 │
│ │ │ │ │ │ │ │ │ │李家呈子与郭家屋子之间 │
│ 1934年 │ │ │ │ │ │ │ │ │)。《调查资料》 │
│ ├──┼──┼──┼───┼────┼───┼───┼────┼────────────┤
│ │10 │18 │秋 │垦利 │寿光围子│漫 │1 │不详 │因河口漫溢,民堰溃决。 │
│ │ │ │ │ │ │ │ │ │《河务特刊》 │
├─────┼──┼──┼──┼───┼────┼───┼───┼────┼────────────┤
│ │7 │26 │伏 │利津 │甘草屋子│扒 │1 │干堵 │扒口宽110米,水涸堵复。 │
│ │ │ │ │ │ │ │ │ │《调查资料》 │
│ ├──┼──┼──┼───┼────┼───┼───┼────┼────────────┤
│ │7 │26 │伏 │利津 │三合村 │漏 │1 │干堵 │口门宽140米,水涸堵复。 │
│ 1937年 │ │ │ │ │ │ │ │ │《调查资料》 │
│ ├──┼──┼──┼───┼────┼───┼───┼────┼────────────┤
│ │7 │26 │伏 │东营区│麻湾 │冲 │1 │次年黄河│原正觉寺即麻湾决口宽24 │
│ │ │ │ │ │ │ │ │改干涸 │00米,广、博、蒲、利、 │
│ │ │ │ │ │ │ │ │ │寿5县受灾,由小清河入海 │
│ │ │ │ │ │ │ │ │ │。《调查资料》 │
├─────┼──┼──┼──┼───┼────┼───┼───┼────┼────────────┤
│ │2 │3 │凌 │利津 │王庄 │漏 │1 │当年四月│王庄险工以下,决口宽21 │
│ 1951年 │ │ │ │ │ │ │ │ │7米,利、沾122个村,8. │
│ │ │ │ │ │ │ │ │ │5万人受灾,淹地3.00万公 │
│ │ │ │ │ │ │ │ │ │顷 │
├─────┼──┼──┼──┼───┼────┼───┼───┼────┼────────────┤
│ │1 │29 │凌 │利津 │五庄 │漏 │2 │当年三月│五庄大口门宽305米,小口 │
│ 1955年 │ │ │ │ │ │ │ │ │门80米,利、滨、沾三县 │
│ │ │ │ │ │ │ │ │ │360余村17.7万人受灾,淹 │
│ │ │ │ │ │ │ │ │ │地5.87万公顷 │
└─────┴──┴──┴──┴───┴────┴───┴───┴────┴────────────┘

(二)小清河
1. 清光绪十四年(1898年),秋七月河决韩家口,泛滥新清河南北30千米。(广饶
县志)
2.1962年,夏,暴雨成灾。从7月13日到8月26日,降雨500~600毫米。小清河及
广蒲、广利干沟外溢。(广饶县志)
3.1964年, 7月28日,小清河发生特大洪水。是日晚21时,桓台县崔家庄子对岸
在未达保证水位的情况下, 发生漏洞,由于仅有6人抢堵不及,酿成决口,口门宽10
3米, 冲深4~6米,最大流量290立方米每秒,洪水殃及高青、博兴、广饶3县和广北
农场,淹地1.50万公顷,水围村庄146个,受灾人口10余万人。冲毁张北铁路90余米,
漫溢张北公路3000米、东辛公路870米,南北交通中断10天。
4.1996年, 7月29日至8月12日,小清河整个流域连降4次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济
青输水渠王道闸前8月2日水位达5.27米, 超出地面1.38米,小清河两堤7处渗水,19
座涵闸倒灌,塌岸滑坡4处(800米),6处建筑受损,堤坝沉陷裂缝2段(80米),0.40万
公顷农田积水,1个村庄被水围困,直接经济损失0.1467亿元。
5.1999年,8月8日到8月14日小清河中上游普降大雨,小清河石村流量180立方米
每秒,水位3.47米。
(三)支脉河
1.1996年, 7月29~31日,支脉河流域平均降水量150毫米,中上游的博兴县、高
青县降特大暴雨, 大面积汇水涌向东营市,加之大潮期潮水顶托,河水急剧上升,7
月31日12个小时内水位暴涨2.3米, 王营桥水位达5.72米,西马桥闸水位达2.84米,
流量265立方米每秒, 水位高出地面0.8~1.3米以上,致使河水漫溢倒灌造成洪涝灾
害。广饶县的陈官、花官、大营、丁庄和东营区的牛庄、西范6乡镇136个村的2.63万
公顷农作物受害, 成灾面积2.07万公顷,绝产面积1.79万公顷。27个村庄2.6万人被
水围困, 部分村庄水深达1.5米,倒塌房屋4000余间,大量基础设施被损坏,其中建
筑物3000余座,乡村柏油路200千米,树木115万株,直接经济损失4.68亿元。
2.1999年, 支脉河中上游普降大雨,支脉河马楼闸8月13~14日洪水位达3米,流
量500立方米每秒,广饶县丁庄镇局部河段水位超出地面0.2米。
(四)淄河
1.清康熙六年(1667年),秋,大雨,淄水漫至城东门。(广饶县志)
2.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夏大旱,秋大水,淄河、阳河、女河皆溢。(市志)
3.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秋,淄河下游马头一带大水成灾,平地水深二三尺。
(广饶县志)
4.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大雨如注,淄、阳、女三河同时泛滥,县境南
部秋禾尽被淹死,大饥年。(广饶县志)
5.1922年, 夏, 淄河大水,曲堤决口,冲毁县城西南角,洪水漫入西关大街。
(广饶县志)
二、涝灾
涝灾是东营市又一主要自然灾害,发生时常伴随大雨和风雹,对农业生产以及人
民生命财产威胁较大。
(一)建国前特涝、大涝灾统计
自清顺治四年(1647年)至建国前共发生涝灾102次,平均2.96年发生一次。

东营市建国前涝灾年表
表1-27
┌──┬───────┬──────────────────────────────┐
│年份│ 历史纪年 │ 灾 情 │
├──┼───────┼──────────────────────────────┤
│1647│清顺治四年 │利津县志:秋淫雨,农作物受灾。 │
│ │ │青州府志:旧志载是年乐安大水阴雨四十日不止,而失其时。 │
├──┼───────┼──────────────────────────────┤
│1671│清康熙十年 │利津县志:农历六月十九日大风雨,树木被拔。 │
├──┼───────┼──────────────────────────────┤
│1682│清康熙二十一年│广饶县志:秋大水。 │
├──┼───────┼──────────────────────────────┤
│1686│清康熙二十五年│广饶县志:秋大水。 │
├──┼───────┼──────────────────────────────┤
│1702│清康熙四十一年│广饶县志:雨雹害稼。 │
├──┼───────┼──────────────────────────────┤
│1703│清康熙四十二年│广饶县志:大水岁饥。 │
├──┼───────┼──────────────────────────────┤
│1704│清康熙四十三年│利津县志:大水成灾,岁大讥,人相食。 │
└──┴───────┴──────────────────────────────┘

续表1-27-1
┌──┬───────┬──────────────────────────────┐
│年份│ 历史纪年 │ 灾 情 │
├──┼───────┼──────────────────────────────┤
│1730│清雍正八年 │广饶县志:大水。 │
│ │ │利津县志:大涝,农作物受灾,房舍被淹。 │
├──┼───────┼──────────────────────────────┤
│1731│清雍正九年 │广饶县志:大水。 │
├──┼───────┼──────────────────────────────┤
│1755│清乾隆二十年 │利津县志:大涝成灾。 │
├──┼───────┼──────────────────────────────┤
│1765│清乾隆三十年 │利津县志:淫雨成灾。 │
├──┼───────┼──────────────────────────────┤
│1766│清乾隆三十一年│利津县志:淫雨成灾,请赈。 │
├──┼───────┼──────────────────────────────┤
│1770│清乾隆三十五年│利津县志:涝灾。 │
├──┼───────┼──────────────────────────────┤
│1799│清嘉庆四年 │利津县志:涝灾。 │
├──┼───────┼──────────────────────────────┤
│1821│清道光元年 │利津县志:夏秋大涝。 │
│ │ │济南府志:夏秋大水,民间大疫,死无算。 │
├──┼───────┼──────────────────────────────┤
│1840│清道光二十年 │利津县志:秋暴雨,大清河涨,冲毁护城石坝十多丈。 │
├──┼───────┼──────────────────────────────┤
│1843│清道光二十三年│利津县志:夏秋雨涝。 │
├──┼───────┼──────────────────────────────┤
│1844│清道光二十四年│山东清代水旱灾情:……利津……乐安……等县夏涝。 │
├──┼───────┼──────────────────────────────┤
│1845│清道光二十五年│广饶县志:夏五月水。 │
├──┼───────┼──────────────────────────────┤
│1846│清道光二十六年│利津县志:秋涝成灾,缓证田赋。 │
├──┼───────┼──────────────────────────────┤
│1847│清道光二十七年│利津县志:秋涝成灾。 │
├──┼───────┼──────────────────────────────┤
│1849│清道光二十九年│利津县志:秋涝成灾。 │
├──┼───────┼──────────────────────────────┤
│1851│清咸丰元年 │广饶县志:秋涝,大水。 │
│ │ │利津县志:秋涝歉收。 │
├──┼───────┼──────────────────────────────┤
│1852│清咸丰二年 │利津县志:秋涝歉收。 │
├──┼───────┼──────────────────────────────┤
│1853│清咸丰三年 │广饶县志:秋涝。 │
│ │ │利津县志:秋涝歉收。 │
├──┼───────┼──────────────────────────────┤
│1855│清咸丰五年 │广饶县志:大水。 │
├──┼───────┼──────────────────────────────┤
│1856│清咸丰六年 │广饶县志:黄河水至广饶境内。 │
├──┼───────┼──────────────────────────────┤
│1857│清咸丰七年 │广饶县志:夏旱、秋涝、大凶年。 │
├──┼───────┼──────────────────────────────┤
│1861│清咸丰十一年 │利津县志:秋涝,农作物受害。 │
├──┼───────┼──────────────────────────────┤
│1864│清咸丰十四年 │利津县志:秋涝,农作物受害。 │
├──┼───────┼──────────────────────────────┤
│1870│清咸丰二十年 │利津县志:秋涝。 │
├──┼───────┼──────────────────────────────┤
│1871│清咸丰二十一年│利津县志:秋涝。 │
├──┼───────┼──────────────────────────────┤
│1872│清咸丰二十二年│利津县志:秋涝。 │
├──┼───────┼──────────────────────────────┤
│1878│清同治十一年 │利津县志:秋涝,歉收。 │
├──┼───────┼──────────────────────────────┤
│1879│清光绪五年 │广饶县志:夏涝。 │
├──┼───────┼──────────────────────────────┤
│1882│清光绪八年 │利津县志:秋涝,农作物减产。 │
├──┼───────┼──────────────────────────────┤
│1883│清光绪九年 │广饶县志:五月雨雹伤麦。 │
├──┼───────┼──────────────────────────────┤
│1884│清光绪十年 │山东清代水旱灾情:……利津……乐安……等县秋涝大水。 │
├──┼───────┼──────────────────────────────┤
│1886│清光绪十二年 │广饶县志:风、旱、雹、水灾,秋绝产。 │
├──┼───────┼──────────────────────────────┤
│1888│清光绪十四年 │广饶县志:七月淫雨10天,平地水深数尺。 │
│ │ │利津县志:农历七月连十天大雨,西官庄、大门张村民房荡然无存 │
│ │ │。农田减产,贫民食草种败草。 │
├──┼───────┼──────────────────────────────┤
│1889│清光绪十五年 │广饶县志:大饥。 │
│ │ │利津县志:大饥,县境内贫民多食草种、糠壳,甚至碾屋上败草作 │
│ │ │食料充饥者。 │
└──┴───────┴──────────────────────────────┘

续表1-27-2
┌──┬───────┬──────────────────────────────┐
│年份│ 历史纪年 │ 灾 情 │
├──┼───────┼──────────────────────────────┤
│1890│清光绪十六年 │广饶县志:涝,多雨水。 │
├──┼───────┼──────────────────────────────┤
│1898│清光绪二十四年│广饶县志:黄河决呈韩家庄,小清河以北30千米受灾。 │
├──┼───────┼──────────────────────────────┤
│1904│清光绪三十年 │广饶县志:秋,淄河下游水大成灾,平地水深二、三尺。 │
├──┼───────┼──────────────────────────────┤
│1908│清光绪三十四年│广饶县志:七月大雨如注,淄河、阳河、女水并溢,两岸秋作物绝收│
│ │ │。 │
├──┼───────┼──────────────────────────────┤
│1910│清宣统二年 │广饶县志:涝。 │
├──┼───────┼──────────────────────────────┤
│1911│清宣统三年 │利津县志:夏季大雨,农历十二月三十日陈庄大雨。 │
├──┼───────┼──────────────────────────────┤
│1913│ │广饶县志:春夏西南乡大。 │
├──┼───────┼──────────────────────────────┤
│1914│ │广饶县志:秋,西南乡大涝。 │
├──┼───────┼──────────────────────────────┤
│1915│ │利津县志:涝灾歉收。 │
├──┼───────┼──────────────────────────────┤
│1918│ │广饶县志:西南乡大涝。 │
├──┼───────┼──────────────────────────────┤
│1921│ │广饶县志:秋,县境大水,北部尤甚,10万人受灾。 │
│ │ │利津县志:秋大雨。 │
├──┼───────┼──────────────────────────────┤
│1922│ │广饶县志:淄河决口,冲毁广饶城西南角,西关街被淹。 │
├──┼───────┼──────────────────────────────┤
│1925│ │广饶县志:春,黄河决口于利津县王家院,县境孙路乡,农田淹没。│
├──┼───────┼──────────────────────────────┤
│1928│ │广饶县志:春,黄河再次决口,万全以北各镇被淹,村舍、人、畜 │
│ │ │损失无算。 │
├──┼───────┼──────────────────────────────┤
│1929│ │广饶县志:8月,黄河由利津县纪家庄决口,万全以北乡镇均受巨灾 │
│ │ │。 │
├──┼───────┼──────────────────────────────┤
│1930│ │广饶县志:5月,黄河复决口,耿井、六户、沙营一带一片汪洋。 │
├──┼───────┼──────────────────────────────┤
│1934│ │广饶县志:秋,黄河于利津县之寿光围子决口,第八区之18个村及 │
│ │ │年丰局、青坨子一带均受其害。大水之后,又有沴疫,人死亡甚多。│
├──┼───────┼──────────────────────────────┤
│1935│ │利津县志:秋涝。 │
├──┼───────┼──────────────────────────────┤
│1936│ │广饶县志:全年降雨量651.5毫米,汛期524.8毫米。 │
├──┼───────┼──────────────────────────────┤
│1937│ │广饶县志:8月31日,黄河从蒲台县麻湾村决口,淹没小清河以北200│
│ │ │多个村庄,逃难至广饶城者5万余人。 │
│ │ │利津县志:七月涝。 │
├──┼───────┼──────────────────────────────┤
│1938│ │广饶县志:年降雨量701.5毫米,汛期560.5毫米,8月208.1毫米。 │
├──┼───────┼──────────────────────────────┤
│1943│ │垦利县志:夏大涝。 │
│ │ │利津县志:6~9月涝灾。 │
├──┼───────┼──────────────────────────────┤
│1945│ │广饶县志:秋涝。 │
│ │ │垦利县志:8月份大涝。 │
│ │ │利津县志:秋8月涝。 │
├──┼───────┼──────────────────────────────┤
│1946│ │广饶县志:9月20日,全县连续3天大雨,造成严重水灾。后,继之 │
│ │ │虫灾,广北出现严重灾荒。 │
├──┼───────┼──────────────────────────────┤
│1947│ │广饶县志:小清河以北夏秋大雨成灾,六、七区秋季绝产,小麦未 │
│ │ │能播种。 │
├──┼───────┼──────────────────────────────┤
│1948│ │垦利县志:7、8月份大涝。 │
│ │ │利津县志:6~8月涝。 │
│ │ │广饶县志:大涝。 │
└──┴───────┴──────────────────────────────┘

(二)建国后至建市期间涝灾统计
1949~1983年35年间,共发生涝灾22次。

东营市建国后至建市前涝灾统计
表1-28
┌──┬──────────────────────────────────────┐
│年份│ 灾 情 │
├──┼──────────────────────────────────────┤
│1949│垦利县志:夏、秋大涝。 │
│ │利津县志:秋涝成灾,有219村0.52万公顷土地受涝灾。 │
├──┼──────────────────────────────────────┤
│1951│广饶县志:涝灾1.00万公顷。 │
│ │垦利县志:秋大涝。 │
│ │利津县志:雨涝成灾,绝产面积1.33万公顷,倒塌房屋2000间。 │
├──┼──────────────────────────────────────┤
│1952│利津县志:盐窝、城关、王庄降暴雨,受灾面积0.02万公顷。 │
├──┼──────────────────────────────────────┤
│1953│广饶县志:6月16日,二、四、六、七、九、十一6个区遭受风、雹、涝灾,5.20万公 │
│ │顷秋作物受灾,倒塌房屋5万余间。 │
│ │垦利县志:秋大涝。 │
│ │利津县志:大涝,受灾面积2.67万公顷,其中绝产面积1.33万公顷,倒房3000多间。 │
├──┼──────────────────────────────────────┤
│1955│广饶县志:涝灾2.73万公顷。 │
│ │利津县志:夏季,南宋、店子、徐集、明集暴雨,受灾面积0.21万公顷。 │
├──┼──────────────────────────────────────┤
│1956│广饶县志:涝灾0.17万公顷。 │
│ │垦利县志:夏季暴雨成灾。 │
│ │利津县志:盐窝、王庄、大赵、陈庄暴雨,受灾面积0.21万公顷。 │
├──┼──────────────────────────────────────┤
│1958│垦利县志:秋涝成灾。 │
│ │利津县志:秋涝。 │
├──┼──────────────────────────────────────┤
│1959│垦利县志:秋涝。 │
│ │利津县志:秋涝,黄河大水淹田0.07万公顷。 │
├──┼──────────────────────────────────────┤
│1960│广饶县志:夏季局部内涝,受灾0.67万公顷。 │
│ │垦利县志:秋涝。 │
│ │利津县志:夏涝,秋旱,受灾面积4.80万公顷。 │
├──┼──────────────────────────────────────┤
│1961│广饶县志:7月26日至28日连续3日暴雨,降雨量达200~300毫米。有13个公社0.43万 │
│ │公顷受灾,绝产0.27万公顷。倒塌房屋4900余间。夏秋连涝,7~9月降雨647.0毫米, │
│ │全县受灾1.66万公顷。 │
│ │垦利县志:秋涝。 │
│ │利津县志:秋大涝,10月17日始连续一天雨夜风雨交加,受灾农田1.60万公顷,绝产 │
│ │0.25万公顷,倒塌房屋14407间。 │
├──┼──────────────────────────────────────┤
│1962│广饶县志:夏大涝。6~8月降雨685毫米,多有800毫米,全县受灾面积3.87万公顷, │
│ │绝产1.81万公顷,倒塌房屋9000余间,砸死5人,伤17人。 │
│ │垦利县志:秋涝,辛庄公社(现胜坨镇)秋作物减产70~80%。 │
│ │利津县志:秋大涝,3.07万公顷农田受灾,全县农业减产四成,倒房7478间,砸伤9人 │
│ │,砸死4人。 │
├──┼──────────────────────────────────────┤
│1963│广饶县志:7月多雨(雨量256.7毫米),局部内涝,受灾0.74万公顷,绝产0.37万公顷 │
│ │。 │
│ │垦利县志:8月下旬,全县性秋涝,辛庄公社(现胜坨镇)秋季作物基本绝产。 │
│ │利津县志:春涝,4~5月降雨218.9毫米,为历史上罕见。大部春苗芽涝。 │
├──┼──────────────────────────────────────┤
│1964│广饶县志:夏、秋大涝。7~9月降雨873.7毫米,境内河流泛滥。全县受灾5.67万公顷 │
│ │,绝产3.00万公顷。 │
│ │垦利县志:全县性大涝,胜坨公社秋作物基本绝产,永安公社秋作物减产50%以上,下 │
│ │镇公社秋作物全部涝光。 │
│ │利津县志:夏秋大涝,年降水量1003.3毫米,为历史最高记录。全县4.67万公顷农田 │
│ │均受灾,其中2.13万公顷绝产。遍地汪洋道路不通。 │
├──┼──────────────────────────────────────┤
│1966│广饶县志:7月大雨,仅中旬降雨254.2毫米,局部内涝。 │
│ │垦利县志:秋涝,7月份曾出现日降水量123.5毫米。 │
│ │利津县志:盛夏雨涝,2.00万公顷农田受灾。 │
├──┼──────────────────────────────────────┤
│1970│垦利县志:夏季暴雨成灾,全县秋季作物减产5成左右。 │
│ │利津县志:夏,雨涝,0.50万公顷农田受灾。 │
└──┴──────────────────────────────────────┘

续表1-28
┌──┬──────────────────────────────────────┐
│年份│ 灾 情 │
├──┼──────────────────────────────────────┤
│1971│垦利县志:全县性大涝,秋季作物基本无收益。 │
│ │利津县志:盛夏大涝,3.20万公顷农田受灾,其中2.00万公顷绝产,倒房4526间。 │
├──┼──────────────────────────────────────┤
│1972│广饶县志:7月,小清河以北暴雨成灾,受灾0.51万公顷,绝产0.21万公顷。 │
├──┼──────────────────────────────────────┤
│1973│广饶县志:7、8月降雨较多,低洼地内涝,受灾0.03万公顷,绝产0.01万公顷。 │
│ │垦利县志:全县性大涝(7~8月降水量460.2毫米),秋作物减产4成左右。 │
├──┼──────────────────────────────────────┤
│1974│广饶县志:盛夏大涝(7、8月降水601.7毫米),受灾4.17万公顷,绝产1.69万公顷。 │
│ │利津县志:夏末涝,2.67万公顷农田受灾,其中绝产0.86万公顷。 │
├──┼──────────────────────────────────────┤
│1976│广饶县志:7、8月降雨397.6毫米,小张、马头及小清河以北各公社受灾0.63万公顷。 │
├──┼──────────────────────────────────────┤
│1977│广饶县志:7月,花官、斗柯、牛庄、辛集、油郭、赵嘴等公社暴雨成灾,受灾面积0 │
│ │.49万公顷,绝产0.10万公顷。 │
├──┼──────────────────────────────────────┤
│1978│广饶县志:夏涝(6~8月降雨640.8毫米),小张、马头、南塔、石村、大营及小清河北 │
│ │各公社受灾1.24万公顷,绝产0.20万公顷。 │
│ │垦利县志:全县性大涝,秋作物基本无收益。 │
└──┴──────────────────────────────────────┘

(三)建市后涝灾统计
1983年建市后,在短短19年间,共发生涝灾13年。
东营市建市后涝灾年表
表1-29
┌──┬──────────────────────────────────────┐
│年份│ 灾 情 │
├──┼──────────────────────────────────────┤
│1984│市志:涝,受灾面积2.13万公顷。 │
├──┼──────────────────────────────────────┤
│1985│市志:较重涝灾,受灾面积4.68万公顷。 │
├──┼──────────────────────────────────────┤
│1987│市志:涝,受灾面积0.55万公顷。 │
│ │市水利局统计:全市汛期降雨35次,平均降雨量414毫米。其中大暴雨一次,平均日降 │
│ │雨量88.8毫米,中心达1141毫米。 │
├──┼──────────────────────────────────────┤
│1988│市志:涝,受灾面积1.66万公顷。 │
├──┼──────────────────────────────────────┤
│1989│市志:涝,受灾面积0.55万公顷。 │
│ │市水利局统计:广饶县7月20日遭受特大暴风雨袭击,全县平均降雨197.9毫米,5个乡 │
│ │镇在250毫米以上,暴雨中心的大营乡331.5毫米。 │
├──┼──────────────────────────────────────┤
│1990│市志:夏,大涝,受灾面积11.09万公顷。 │
│ │市水利局统计:1~9月份,全市累积平均降水量855.2毫米,其中汛期平均降水量680.2│
│ │毫米,超过1000毫米的乡镇有9个。7月份以来,全市受灾乡镇57个,受灾村庄1538个,│
│ │受灾人口78.93万人,重灾34.7万人,受灾面积17.00万公顷,成灾面积13.86万公顷, │
│ │绝产面积6.93万公顷,减产粮食15.75万吨,减产皮棉2.53万吨,损坏各种果品2900吨 │
│ │,损坏房屋22.58万间,倒塌房屋2.01万间,倒塌院墙135千米,刮倒成材树木39.26万 │
│ │株,折断各种线杆1633根,伤亡216人,其中死亡16人,死亡家禽4.02万只,牲畜1910 │
│ │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3501.04万元。 │
├──┼──────────────────────────────────────┤
│1992│市志:涝,受灾面积0.65万公顷。 │
├──┼──────────────────────────────────────┤
│1993│市志:较重涝灾,受灾面积5.19万公顷。 │
│ │市水利局统计: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8~19日,12天内全市平均降雨166.1毫米,田间排 │
│ │水不畅,麦苗幼小,出现较大面积的溺涝,受灾面积3.13万公顷,成灾面积2.63万公 │
│ │顷,绝产面积1.28万公顷,损坏房屋1940间,倒塌房屋250间,损失原盐2200吨,塑料 │
│ │大棚384个,损坏桥梁30座,水库坑塘40个,直接经济损失8148.9万元。8月1日、11日 │
│ │,黄河滩地2次漫水(黄河利津站8月11日洪峰流量3200立方米每秒),全市共淹土地面 │
│ │积1.05万公顷,其中左岸0.58万公顷、右岸0.47万公顷,傅窝乡9个村3000人口被水围 │
│ │困。 │
└──┴──────────────────────────────────────┘

续表1-29
┌──┬──────────────────────────────────────┐
│年份│ 灾 情 │
├──┼──────────────────────────────────────┤
│1994│市志:涝,受灾面积3.20万公顷。 │
│ │市水利局统计:8月份,东营市北部地区降雨较大,暴雨集中。河口区从8月3日17时至 │
│ │7日17时,平均降水量245.8毫米,暴雨强度出现在4日5点钟至7点钟,2小时降水量达 │
│ │150毫米,受灾面积1.67万公顷,成灾面积1.33万公顷,绝产0.33万公顷,倒塌房 │
│ │屋5000间,院墙1000米,有12个村,583户,2110人被水围困,部分通讯设备和桥涵被 │
│ │冲毁,直接经济损失4000万元。利津县的虎滩、罗镇、傅窝、集贤、陈庄5个乡镇也连 │
│ │降暴雨,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0.24万公顷,成灾面积1.67万公顷,倒塌民房219间。广 │
│ │饶县淄河18年未来水,在太河水库无任何通知泄水的情况下,8月15日下午入境流量3 │
│ │0~50立方米每秒,给沿河群众和部分企业造成较大损失,同时,淄博、青州积存多年 │
│ │的污水、污物被冲下,给沿岸的人畜饮水造成污染。 │
├──┼──────────────────────────────────────┤
│1995│市志:大涝,受灾面积8.13万公顷。 │
│ │市水利局统计:汛期全市降雨量556.2毫米,超过600毫米的有13个乡镇,有3个乡镇降 │
│ │雨超过700毫米。6月22日,利津县北宋乡降水达175.6毫米。9月2日,广饶县小张乡降 │
│ │水达193.7毫米,李鹊乡达195.0毫米。由于降水不均,局部强度大,全市受灾面积3. │
│ │00万公顷,成灾面积2.12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17万公顷,经济作物0.95万公 │
│ │顷。绝产面积0.87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0.60万公顷,经济作物0.27万公顷。减产粮 │
│ │食2.9万吨,减产经济作物0.63万吨,损坏房屋453间,倒塌房屋337间,部分小型水利 │
│ │工程冲毁,直接经济损失1.19亿元。 │
├──┼──────────────────────────────────────┤
│1996│市水利局统计:进入汛期后,降雨频繁,且时空分布不均,广饶县、东营区、河口区 │
│ │的8个乡镇,151个村,受灾人口达5.2万人,洪水围困2.6万人,受灾面积2.96万公顷 │
│ │,其中粮食作物1.94万公顷,经济作物1.02万公顷,成灾面积2.23万公顷(其中粮食作 │
│ │物1.42万公顷,经济作物0.81万公顷),绝收面积1.85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22万公 │
│ │顷,经济作物0.63万公顷),减产粮食7.24万吨,损坏房屋8060间,倒塌房屋4260间, │
│ │水毁各类水利建筑物3135座,停产乡镇企业15个,影响乡镇企业26个,直接经济损失 │
│ │4.972亿元。7月29日至8月12日,河口区新户乡降水量291.2毫米,太平乡217.8毫米, │
│ │但因紧靠海边,大潮期潮水顶托,积水难以很快排下,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0.33万公 │
│ │顷,成灾面积0.16万公顷,绝收面积0.06万公顷,倒塌房屋260间,损坏房屋60间,直 │
│ │接经济损失0.145亿元。黄河利津站8月20日23时洪峰流量达到4100立方米每秒,相应 │
│ │水位14.70米,洪峰最大含沙量为18.1千克每立方米,洪水持续368小时,受黄河洪峰 │
│ │的影响,河势溜向也发生了变化。王庄护滩、南坝头险工溜势上堤,刘家夹河险工、 │
│ │王庄险工、十八户护滩溜势略有上提。28处工程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险工次坝 │
│ │抗大溜,麻湾险工5号坝发生墩蛰大险。十几处控导护滩工程出现漫顶险情,局部滩区 │
│ │生产堤受到破坏,全市共淹没耕地0.47万公顷,受灾11个乡镇237个村庄5.9万人,受 │
│ │ 损房屋0.23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0.48亿元。 │
├──┼──────────────────────────────────────┤
│1999│市水利局统计:8月8日至8月13日降雨117毫米,最大降雨点294毫米,局部发生涝灾, │
│ │受灾面积0.13万公顷。 │
├──┼──────────────────────────────────────┤
│2000│市水利局统计:7月22日,东营区油郭乡突降暴雨,2个半小时降雨171毫米,降雨强度 │
│ │为历史罕见,1.13万公顷农田和西城区大面积积水。因城市排水和田间工程治理配套 │
│ │,雨后三小时内积水全部排出,没造成任何经济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