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防汛抗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4&rec=230&run=13

第六节 防汛抗旱

利津县的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都发挥巨大作用,对利津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
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1986年全年干旱,黄河来水量很少。在水利工程老化、淤积严重的情况下,掌握
黄河水情,千方百计的扩大灌溉面积,春灌面积达到2.33万公顷,秋季抗旱播种面积
达1.6万公顷。同时改善人畜吃水的供水条件。结合抗旱,疏挖沟渠,拆除河道障碍,
做好防洪排涝准备,确保安全度汛。
1987年引黄灌溉比较主动,根据黄河水情,春灌时早提闸引水,灌蓄结合,结合
灌溉,对全县沟渠进行检查、疏浚,以利度汛。秋季抢引抢灌,播种小麦1.33万公顷。
由于三级渠道清淤工程安排的早,引黄冬灌小麦0.87万公顷。
1988年宫家、王庄引黄闸改建期间,影响引水灌溉。又逢春、夏季大旱,春季旱
灾面积达1.09万公顷, 其中成灾面积0.65万公顷,夏季旱灾面积达0.6万公顷,其中
成灾面积0.4万公顷, 粮食减产1.69万吨,全县人民开展抗旱救灾,疏挖沟渠,尽量
多引多蓄水,减少受灾面积,救灾投资3.02万元,省下达抗旱经费计29万元。秋季早
做准备,早引抢引黄河水,抗旱播种小麦1.47万公顷。在清淤工程结束后,把握冬灌
季节,引水冬灌小麦1.2万公顷。
1989年农历正月初四提闸放水, 抓住黄河水情较好的有利时机,宫家、王庄2灌
区共引水1.3亿立方米, 缓解旱情。夏季持续干旱,给夏播带来极大困难,并影响秋
季作物生长。秋季旱灾面积达5266.67公顷,成灾面积3200公顷,利用现有水利设施,
最大限度的引水灌溉,夏季引水2000万立方米,造墒3333.33公顷。
1990年春季干旱,自2月份就狠抓抗旱双保,充分利用宫家、王庄引黄闸,多引、
多灌, 引蓄结合,合理送水,保障农田用水和人畜吃水。春季引水14600万立方米,
春灌小麦1.64万公顷, 春播造墒2.2万公顷,全县小麦总产量6287万千克,比1989年
增产156万千克,创利津县历史最高水平。
自7月6日到9月底, 利津县降雨频繁集中,并降暴雨,全县平均降雨量752.52毫
米, 南宋、北宋等乡镇降雨量超过900毫米,形成特大涝灾,给全县农业生产造成巨
大损失,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人民都投入除涝救灾,开挖疏通沟渠2729条,
把涝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1991年全年引水2.4亿立方米,灌溉面积4万公顷,除干渠清淤和沾利河、太平河、
马新河等河道疏浚外, 还疏通公路边沟76条,土方120万立方米,在排涝中发挥很大
作用。全年粮食总产13万吨,纯增0.50亿千克,其中夏粮8.5万吨,秋粮总产7.6万吨,
棉花总产1.27万吨,是利津县建国以来第二个丰收年。
1992年是特大干旱年, 从元月1日引黄蓄库存水2500万立方米,保障部分农田灌
溉用水。 全年引黄3.4亿立方米,实灌4.33万公顷,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小麦
获得大丰收,年总产82565吨。
1993年春季和秋季, 在黄河水源不足的情况下,尽量多引、多蓄,春溉小麦2万
公顷和棉田造墒1.33万公顷。夏季大搞应急工程。
同时, 保证全县2.6万公顷小麦适时造墒播种。清除河道障碍,汛期坚持昼夜值
班,做到联络畅通,情况及时通报,在夏季雨量集中的情况下,没有造成涝灾。
1994年1月16日至9月底, 共放水127天,宫家、王庄2灌区共引水1.8亿立方米,
灌溉麦田37万亩次,棉田造墒22万亩次,秋季麦田造墒近1.33万公顷,为鱼塘、蟹池、
稻田、 白莲藕单独供水3次。汛期坚持昼夜值班、信息传递和重大情况汇报做到通讯
畅通无阻,雨情汛情随有随报,阻水障碍及时清除。为领导指挥防汛当好参谋和助手,
确保安全度汛。
1995年在引黄灌溉中,立足“早”字,突出“抢”字,自1月2日到10月11日,宫
家、 王庄两大灌区总计引水2亿立方米,灌溉面积2.61万公顷。在防汛排涝中,调整
充实县乡两级防汛领导班子,与各乡镇政府签订《内河防汛责任状》,提前做好防大
汛、抗大灾的物资、机械和人力准备工作。县水利局增设防汛办公室,整个汛期坚持
昼夜值班制度、信息传递制度和重大情况汇报制度,做到电话电台畅通无阻,雨情汛
情随有随报,阻水障碍清除及时。当年几次降大雨和冰雹后,领导及时组织力量赶赴
现场,组织群众抗灾救灾,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996年抗旱工作自1995年冬季就采取措施,抢引抢蓄黄河水。王庄、宫家两大灌
区共引水4800万立方米, 浇灌麦田2万公顷、春田0.87万公顷。全年共引水2.1143
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2.95万公顷。配合抗旱灌溉,组织实施夏季农田水利基
本建设,疏挖沟渠165千米,动土方320万立方米。年内新增高标准田4000公顷,其中
列为国家开发项目的2333.33公顷,乡镇自办项目1666.67公顷。防汛工作,重新调整
加强指挥机构,制定内河防汛实施方案,保证汛期不成灾。
1997年对6条干渠进行清淤,土方180万立方米,全年共引水1.75亿立方米,春灌
面积2.44万公顷, 结合抗旱灌溉,乡村疏挖灌排沟渠,土方780万立方米,年内建成
高标准田1800公顷,新增灌溉面积1333.33公顷,改善灌溉面积2666.67公顷。
1998年在抗旱工作中, 鱼蟹池蓄水2700万立方米, 蓄水工程蓄水9500万立方米
(其中利津水库蓄水2000万立方米)。
在防汛工作中,汛前县委县政府调整充实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成员及其办事机
构,全面部署防汛工作。立足防大汛、抗大涝,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对全县排
水河道、水库、闸坝等防洪除涝工程进行检查,拆除阻水障碍。防汛办公室投资24.9
万元安装遥感测雨器和卫星云图,汛期坚持昼夜值班制度,对发生的汛情、水情、灾
情及时上传下达。
7月6日和8月7日发生2次大的降雨,在虎滩乡、傅窝乡,日降雨量分别为270毫米、
206毫米。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分头赶赴现场,组织广大干
部群众进行抗洪抢险,及时制定抗洪救灾措施,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1999年是利津县自1982年后降雨量最少的一年, 自春节后持续干旱,7月份全县
仅降雨38.25毫米,汛期无大雨,全县持续干旱近9个月。因黄河没有断流,尽最大努
力抢引、抢蓄、抢用黄河水,获得夏季丰收。秋季成立“秋冬五大会战指挥部”,对
宫家、王庄渠首进行清淤,努力抢水,抓紧秋收,带茬造墒,把抗旱保秋种工作作为
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秋种地块普浇一遍。
2000年春秋两季,各乡镇抢引、抢蓄、抢用黄河水,春季2万公顷小麦普浇两遍,
春田普浇1遍, 完成蓄水工程蓄水8500万立方米,截止到12月中旬,全县小麦冬灌基
本完成。
在防汛期间,工作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利用卫星云图,遥测等高科技手段,密
切注视天气变化和海岸线风暴潮动向,及时观测降雨,上传下达,安全渡过汛期。
2001年在抗旱工作中,以适时造墒、抗旱保苗、保证城乡人畜饮水为重点,突出
抓好引黄工作,针对年内黄河来水量小,突出抓好“早、多、抢、省”四字引水方针,
因地制宜,分配水量,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乡镇用水,并及时派出督导小组,深入抗
旱一线,检查督导各乡镇的农田灌溉工作,督促上机上泵,抢引、抢蓄、抢用黄河水,
最大限度地保证农业生产用水, 当年共引调黄河水3.1亿立方米,实浇面积2.78万公
顷。
在防汛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常抓不懈”的方针,强化公众水患意
识, 提高防汛抢险的自觉性,落实防汛队伍,形成全民行动抓防汛的良好氛围。5月
中旬对河道拦河坝、 苇蒲、竹节沟进行检查,责令所在乡镇政府组织力量,6月10日
前全部清除、打通、堵复,确保河道汛期行洪通畅。6月1日始,实行领导带班制度,
坚持昼夜24小时值班,值班电话畅通无阻,汛情随有随报,及时上传下达,遥感测雨
设备完好待机,卫星云图保持24小时监测,密切注视天气变化,确保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