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防汛抗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4&rec=212&run=13

第二节 防汛抗旱

一、防汛
河口区的防汛工作包括黄河防汛、 内河防汛、城防防汛3部分内容。建区后至19
88年区政府未设专门机构,每年进入汛期之前,区成立总指挥部,分三个办公室。即
内河防汛办公室设在水利局,黄河防汛办公室设在河务局,城市防汛办公室设在区城
建委, 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办公室昼夜值班,持续到每年的10月1日。每逢汛期
水利部门都把内河防汛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局长兼办公室主任,从业务骨干
中挑选1名为副主任(不任命),工作人员10余名,除轮流值班以外,主要是工程检查、
信息传递、雨情上报、实施工程维修等。1998年,区政府批准设置“河口区防汛抗旱
指挥部办公室”,为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3~5人,机构设在水利局。
河口区地处沿海,各主排河道因受海潮顶托,每遇大雨,极易造成涝灾。建区以
来,特别是1984~1996年,河口区遇多次大的洪涝灾害,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因此,
区政府把防汛工作作为一项常规性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河口区在每年5月份左右制定各类方案, 组织防汛队伍,落实防汛料物,全面检
查维修各类度汛工程,搞好河道清障,落实行政首长包重点工程责任制等,6月1日防
汛办事机构开始昼夜值班。1998年以来,防汛技术有很大提高,各乡镇、办事处都安
装雨情自动化遥测装置,建设微机网络,工作效率与质量大为提高。
1990年6月23日21点20分到24日20点, 河口区遭受暴风雨袭击,降雨量最大的义
和镇达72毫米,大风12级左右,持续时间长达1小时。受灾较重的是义和镇和四扣乡,
棉花303.3公顷,水稻266.67公顷,玉米33.3公顷,禾苗严重倒伏。电线杆刮倒5根,
通讯中断。7月7日,全区又普降大暴雨,并伴有冰雹,冰雹袭击义和镇的大牟片和大
山片一带,义和镇夹洼1666.7公顷农田绝产,该地区14个自然村的466.67公顷棉
花, 800公顷夏粮,3000吨瓜果蔬菜,所剩无几;7月15日晚9时25分,暴风雨再次袭
击河口北部地区,10级以上的大风持续55分钟,各乡镇通讯中断,与区防汛指挥部失
去联系; 19日又一次大暴雨,河口区政府驻地降雨166毫米,中心路平均积水深度
0.75米。 3次灾害造成全区1.33万公顷农田受灾,其中成灾1.12万公顷,
减产5~8成的5380公顷,减产3成的4200公顷。同时毁坏房屋54000间,倒塌1419间,
倒塌院墙6885米, 折倒成材树林9.5万株,折断高压线或通讯线杆480根,伤2 8
人,牲畜死亡1436头,家禽死亡11800只,直接经济损失1265万元。
7月18日, 河口区委区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号召全区各单位全力支援抗灾。各单
位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胜利油田捐款10万元支援地方救灾,地方单位的干部职
工捐款10余万元,捐献棉被一批,支援受灾群众。
1993年7月份,全区平均雨量199.7毫米,涝灾较重,加之风暴潮袭击,遭受很大
经济损失。 据统计,全部受灾面积1.13万公顷,成灾面积1.06万公顷,其中绝产493
3公顷,减产5成以上的6.4万公顷。倒塌房屋272间,造成危房1312间,冲垮路基24千
米,损失原盐2200吨,冲倒电线杆32根,通讯中断达24小时。全部经济损失3729万元。
此前, 河口区组织5000人的防汛专业队,其中抢险队300人,常备队1200人,预备队
3500人。 6月15日进行专业培训。受灾后,区委区政府一面及时组织排涝减灾,一面
加派干部下乡,帮助群众抗灾,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995年7月30日,凌晨3~5时,河口地区普降大到暴雨,持续时间长达3个小时,
被称为“7.30”特大暴雨。至8月16日,全区累计降雨600多毫米,受涝面积1.47万公
顷,造成减产3~5成的2546.7公顷,5~8成的3866.7公顷,绝产的73.3公顷。由于大
暴雨袭击,倒塌房屋100间,损坏民房270间,新户乡样板方建筑物冲毁11座。为切实
抓好防汛工作,实行区六大班子首长负责制,六大班子一把手负责潮河、马新河、沾
利河、草桥沟和挑河等骨干河道的防汛任务,其他领导包工程、包河道、包水库,目
标是河道、水库和海堤不决口,河滩无障碍,拦河闸启闭灵活,群众无危险,损失减
少到最小。经过全区干群奋战,此次防汛达到预定目标。
二、防潮
一是1992年8月31日至9月1日, 第16号热带风暴袭击河口地区。最高风速达到每
秒32米, 风力8级以上,最强阵风10级。海上潮位比正常情况下高出2.3米,浪高5米
以上。 汹涌的潮水冲毁海堤,涌入农田村庄和矿区。河口区17个村遭潮水袭击,500
公顷盐田受灾,冲走原盐3500吨,冲毁虾池73.3公顷,淹没耕地73.3公顷 (农作物绝
产),淹没草场近1333.3公顷,全区损失上千万元。海堤大面积决口17处,长3.2千米。
灾情发生后,东营市委、市政府,胜利油田,河口区委、区政府全力进行救灾。
区水利局组织全部技术力量, 于9月10日进行实地勘察,为区领导制定复堤方案。秋
种结束后,区政府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施工,工程总长13.6千米,分两段实施,沾利河
以东为东段, 长6400米,顶宽40米,顶高4.0米;西段自郭局泵站向西与大王庄油田
防潮堤相接,长7200米,顶宽6.0米,顶高4.0米,油田投资30万元,新建泄水闸1座。
新户乡自筹71万元,完成土方31万立方米。复堤任务于10月下旬完成。
二是1997年8月19日零时至20日20时20分, 11号台风袭击河口区,给地方和胜利
油田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全区平均降雨量169.9毫米,风力10~11级,大水围困56个
村 (其中,海潮围困31个村,水深1米以上的10个村) ,民房进水1.2万户,损坏房屋
1.5万间,倒塌房屋1860间,损坏渔船104只,15333.33公顷农作物基本绝产,2666.6
7公顷果园、 枣园全部绝产,3600公顷虾池和3600公顷盐池被毁,海水浸漫耕地4000
公顷, 折断树木2600株,冲毁公路20千米,毁坏通讯线路103千米,冲毁桥涵闸1250
座,冲毁防潮坝44千米,全区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左右。
风暴潮对油田生产也造成严重影响。 孤岛采油厂共有58条线路两次停电,累计1
354口油井停产;桩西采油厂22万伏线路2次停电,9条6000伏线路长时间断电,2座接
转站和2座注水站停产,冲毁井排路281条,计260千米,306口油井停产。整个油区损
失达1.55亿元。
区政府成立临时抗灾救灾办公室,以民政部门为主体的抗灾自救队伍迅速赶赴现
场,组织灾民抗灾自救,重建家园。水利部门组织技术力量全力以赴进行防潮堤的恢
复。 9月份制订方案,10月份组织施工,全区上阵劳力3000人,大型机械50余台,建
筑施工队3个,奋战30天,堵复决口163处,堤顶高程在原来设计标准上又提高0.4米,
完成土方59万立方米,改造维修建筑物7座,11月10日全面竣工,投资320万元。
三、抗旱
20世纪90年代后, 河口区遇到过多次历史上罕见的旱灾, 年受旱面积0.93~
1.73万公顷, 受灾面积0.6~1.07万公顷,经济损失大大超过涝灾。其规律:旱灾
多发于3~5月份和8~9月份,6~7月份的主汛期也时常出现旱灾,给河口区的经济发
展和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因此,河口区与旱灾做斗争所付出的代价要比防汛大得
多。
1990年春旱严重,区政府成立抗旱双保领导小组,区直机关干部深入各乡镇及农
村支援抗旱,区政府拨款15万元,用于运水机械的费用。由于受水源限制,抗旱双保
领导小组求助油田自来水管线供水,白天将水拉往田间,晚上将水拉往农户。特别是
新户、太平一带边远农村,要从离村10余千米的采油六队拉水。这次抗旱持续45天,
为15个村送水, 播种棉花533.3公顷。区水利局分3批派出6人进驻义和镇的大山片,
帮助薄家村建起一座大坑塘,修筑一条长1700米的引水渠,帮助大山村建起一座小型
扬水站。
1992年6~7月间,河口发生建区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区政府成立以区长任组
长、副区长任副组长,农委、水利、民政、农机和卫生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抗旱
救灾领导小组。 7月10日,全区掀起抗旱救灾高潮,区抗旱救灾小组组织车辆送水和
发动群众打土井找甜水。 安排50型运水拖拉机10部,挖土井200眼,以解缺水燃眉之
急。 胜利油田支援地方运水车15台,地方安排挖土井补助经费1万元。全区用于抗旱
救灾的专款达11.5万元,其中市拨6.5万元,区拨5万元。柴油50吨,汽油20吨,化肥
200吨。抗旱救灾工作于8月下旬结束。
1993~1997年的5年间, 河口区又出现3次严重干旱,即1994、1996、1997年。随
着区内引蓄水工程的进一步建设,河口区境内的调蓄能力大为提高,强化抗旱工程措
施,抵御旱灾的能力大为增强。1995年元月中旬引黄河水1450万立方米,其他河道上
游来水1200万立方米,保证春灌用水。1996年1~2月份共引水2200万立方米,水库蓄
水1250万立方米,河道蓄水600余万立方米,保住5000公顷小麦春灌用水和466.7公顷
水稻泡田用水。1997年属长期干旱的年份,历史罕见。全区组织万余人投入抗旱,出
动各类机械千余台,抢灌小麦5333.3公顷,春田造墒3000公顷,将旱灾造成的损失减
轻到最低程度。
1991~1998年, 黄河每年都要出现断流,位于王庄二干尾闾的河口区,8年间,
有994天断流干枯。 黄河断流的特点有二:一是断流的时间越来越提前,90年代初一
般发生在5、6月份,河口区正是降雨最少的时间,致使农作物难以适时播种而大幅度
减产。1995年黄河断流时间提前到2月初,持续时间到6月初。造成全年农业大幅度歉
收; 二是断流的天数越来越长。1997年河口区250天没来黄河水,加之气候干旱,农
业生产损失严重。
1998年1~5月份,黄河水情较好,全区共引水5800万立方米。来水的时间基本没
错过农时季节, 春灌面积9333公顷, 春季水库蓄水2200万立方米。至年底,共引水
1.14亿立方米,水库蓄水达到5800万立方米。尽管全年雨量稀少,但全区没有出现旱
情,共浇地2.4万公顷(含苇田)。同时相对加大用水成本,此年人均水费81.4元。
2000年,全年引水1.12亿立方米,但由于来水分布不均,无效引水大幅度增加。
1~2月份引水2500万立方米; 3~5月份,引水1200万立方米;5月中旬至5月底浇地5
300公顷。 因旱长势极弱的庄稼产量受到影响。6~7月份,上游不用水,河口区引水
1500万立方米,除少数水库坑塘蓄水外,大部分是无效引水。至年底引水5220万立方
米, 大都错过农时,秋冬全区共浇苇田1.2万公顷。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2002年春,
河口区很难来水,即使断断续续引水,由于气候干旱,渠道损耗,也很难进入田间。
河口区6000公顷小麦减产60%, 2000公顷冬枣园无水灌溉,成活率受到严重影响。边
远村庄人畜吃水出现困难。
1997~2002年,河口区抵御旱灾的主要措施是靠蓄水工程。期间,降雨稀少,自
然水难以储存,黄河水也很少蓄进水库,每年平均蓄水在2800万立方米左右,有效利
用量为180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