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劳动用工聘用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是否符合信用社实际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3&rec=222&run=13

推行劳动用工聘用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是否符合信用社实际

改革是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信用社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信用社改革的重要组
成部分。目前,信用社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很多地区的信用社已逐
步推行了劳动用工聘用制及全员劳动合同制。关于实行这项制度是否符合信用社的实
际,是否能够促进信用社的健康发展,笔者近期对本地区的这项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
调查。
利津县农村信用社现有干部职工138人(包括内退9人),其中固定工40人,合同制
工人98人, 职工政治文化、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自1997年3月份,结合劳动人事制度
的改革,经过市、县劳动局的批准,县联社与以前没有签订用工合同的职工重新签订
了合同,以前所签合同没有到期的合同继续生效,到期的又续签了合同,实现了全员
劳动合同制。同时,县联社由联社主任提名先后聘任了各科(室)科长(主任)、各基层
社主任共42名同志,各科(室)科长(主任)和各社主任也对辖属成员进行了聘用,并签
订了聘任或聘用书,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各单位这项改革进行的比较顺利,职工思想没
有多大波动,这说明大家是适应改革的,是支持改革的。实行这项改革近两年来,取
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大激发了干部职工学政治、学业务、练技术的积极性,职工工作
作风及优质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改善,紧迫感、压力感和竞争上岗意识进一步增强。关
于对这次改革的看法, 在被采访的职工中,对这项改革持赞同意见的占95%以上,极
少数人由于观念落后,思想意识不开放,对改革认识不够,持怀疑态度,对此,笔者
谈几点看法:
一、推行劳动用工聘用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是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事、劳动、工资三项制度的改革,是信用社转换经济机制的突破口,在信用社
改革以前,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人事、劳动、工资等方面存在着种
种矛盾和问题。一是“大锅饭”思想根深蒂固,劳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比较严重;二
是在用人制度上“论资排辈”、“任人唯亲”观念比较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拼
死拼活的干工作却得不到应得的报酬,而一些人不思进取,庸庸无为,却照样不少拿
一分工资;很多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而很多庸才却在某些领导岗位上指手画脚,
这样很大程度上抹煞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也影响职工整体功能的发挥。随着市场经
济的建立,信用社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状况显然不适应改革的发展,也必然会被改
革所淘汰。
二、实行这项改革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市场经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竞争、优胜劣汰。信用社推行劳动用工聘用制、全员
劳动合同制,这样就建立起了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竞争上岗、
优胜劣汰、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在这种制度下,能够使大家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从而达到人才使用上的优化组合,有助于提高信用社整体战斗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也彻底改变了过去贡献大小一个样、 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状况。可以说,1998年5月份
全市农信系统推行的全员持证上岗制度是与这项改革相配套的,是劳动人事制度深化
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三、实行这项改革,有利于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
信用社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后,过去的铁交椅、铁饭碗已不复存在,也破除了分配
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干部职工的危机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大家都认
识到自己不努力工作,不加强学习是没有出路的,也必然会被竞争所淘汰。在这种情
况下,激发了大家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改变了以前工作学习的被动
应付局面,把“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近两年,
特别是1998年5月份实行持证上岗考试以来, 全县大兴学习之风,学文化、学业务、
学技能、学先进,要求学习的气氛空前高涨。在县联社召开的半年民主生活会中基层
给联社提建议最多的一条就是要求联社多举办理论、业务培训班,为职工提供或创造
深造的条件,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和业务素质,这说明大家是积极上进的,这也侧面表
明人事制度改革是成功的,有利于促进信用社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最近,笔者对全
县信用社职工学历及专业技术职务进行了专项调查,据统计,截至1998年末,全县具
有大专文化程度的职工40人, 约占29%,比1996年末提高14.3个百分点;具有助级以
上专业技术职务的50人,约占36.2%,比1996年末提高16.1个百分点。

(岳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