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困境与出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3&rec=209&run=13

农村信用社经营的困境与出路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县级农村信用社已与农行脱钩,成为自主经营、
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一级实体。本文拟就当前信用社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谈
些浅见。
一、经营中的问题
1.信用社职工队伍素质偏低。人员是经营管理的主体,优化劳动组合,提高人员
素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人员结构中,一是工作人员
素质偏低,达不到上岗要求。信用社人员来源渠道主要是接班顶替,子弟内招,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社人员的整体素质。从实践中可以看出,职工的文化素质低,在
理解政策和运用理论知识、特别是在经济核算方面能力较差,使得信用社会计出纳核
算质量下降,信用社信誉降低。二是亲属在一起工作,父子兵、母女兵,减弱了岗位
制约的作用。三是劳动组合不尽合理,不少营业门市人浮于事。四是计划外用工逐年
增加,增加了信用社的负担,降低了信用社的经营效益。
2.信用社的“三性”不能充分发挥。在目前信用社的经营中,尽管多次强调“群
众性”、“民主性”、“灵活性”,但实际工作中信用社的“三性”很难发挥。首先
来看群众自愿原则,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为了满足农民资金需要而自愿入股信用社的,
更没有自愿向信用社增股的。其次民主管理很难做到。信用社理、监事会领导主要是
银行干部担任。信用社的重大事项一般是银行说了算,更谈不上民主管理。三是灵活
经营问题。由于农业银行、信用社业务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农业银行占用信用社大
量转存款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信用社的灵活性早已名存实亡。
3.经营观念淡薄,经营机制不健全。在实际工作中,信用社的经营目标和经济效
益还没有真正与干部职工利益挂钩,信用社职工仍然吃的是集体的大锅饭。
4.呆滞资金多,贷款收息率低。信用社的贷款管理虽然不断提高加强,并取得了
较好的效益,但在管理上还比较粗放,致使大量资金沉淀积压,形成“两呆”贷款,
贷款本息难以收回。
5.存款结构不尽合理,资金成本高。存款是信用社的主要资产来源。当前信用社
的各项存款中,低成本存款所占比例很低。对于负债经营的农村信用社来说,低成本
资金比例低,存款结构得不到优化,将直接影响自身的效益。
6.支出增幅大,综合费用高。除利息支出增大外,近几年来信用社的各项费用开
支也大幅度增加。业务费用率、赋税率、营业外支出率等几个量化指标逐年提高。
二、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人员管理。解决好人员问题,是信用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一是要
强化岗位培训,严格实行达标上岗。对确无达标能力的人员应予辞退。二是要制约岗
位亲属,亲属之间要彼此回避。三是要推行定员定额责任制。根据业务量确定人员数
量,明确岗位职责,实行职工最佳劳动组合,提高劳动生产率。四是加强职工轮训,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切实提高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五是尽可能地压缩计划外
用工。
2.树立经营观念。信用社作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集体金融组织,在支持经营
发展和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追求合理的利润,获得较好的自身效益。在市场经
济中,信用社也和其他企业一样,不“赚钱”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因此,必须树立经
营观念。
3.要充分发挥信用社业务上的灵活性。信用社要自主经营,自主营运资金。在向
中央银行或专业银行交足一定的准备金、留足业务备付金以后,信用社对资金投放、
拆借、调剂等要确有自主权。
4.强化贷款管理,提高收息率。一是切实搞好贷款规范管理,减少贷款风险。二
是努力盘活资金存量,减少两呆占用。三是提高贷款收息率。
5.优化存款结构,降低资金成本。首先要大力组织对公存款。再是开展储蓄工作
中要在尊重储户意愿的前提下多吸收活期和一年以下定期储蓄,努力优化存款结构,
降低存款成本。
6.要灵活调度资金,算好资金头寸。要理顺各方关系,减少不合理资金占用,充
分合理运用资金,获取最佳内部效益,增加公共积累,提高风险承受能力。
7.努力开展增收节支活动,降低费用率。信用社要科学地确定费用标准,厉行节
约,勤俭办社,加强核算观念,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牛群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