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十万东营青年志愿服务行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2&rec=45&run=13

第二节 十万东营青年志愿服务行动

自1999年起,团市委以“每周两小时”为口号,开展了十万东营青年志愿服务行
动。以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为宗旨,按照“服务人员规模化、服务时
间小时化、 服务项目专业化、服务机制有形化”的要求,构建“协会+中心+服务站+
服务队” 的四级志愿服务体系。1999年3月,召开了“十万东营青年志愿服务行动”
推进会议,总结部署了青年志愿者活动,推动了全市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深化发展。
一、提高青年参与率,实现服务人员规模化。坚持组织招募和社会招募相结合的
方法,加大招募力度,重点招募大中学生、机关青年干部和效益好的企事业职工。同
时注意利用企事业单位为公益事业提供帮助来扩大自身知名度的有利时机,以互惠互
利的方式进行募集。如:在1999年开展的“保护母亲河希望工程基金”志愿劝募活动
中,团市委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宣传,积极引导,新招募志愿者3000余人。在注重人
员规模化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大型活动扩大社会效应。先后组织开展了城市水系绿
化、让城市清洁起来、“志愿在双休、爱心助万家”、建市十五周年庆典等大规模志
愿服务活动。全市青年志愿者达4.6万人。
二、推行量化管理,实现服务时间小时化。坚持以“小时”为主线,明确规定用
时间量化志愿服务工作量和服务成效,把量化要求贯穿于招募、服务、考核、表彰等
各个环节,以小时来量化考核和规范。以“每周两小时”为口号,开展了“志愿在双
休、爱心助万家”活动,依托志愿者服务站,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深入居民家
中,开展水电维修、医疗护理、家教服务、科技服务等,重点为烈军属、离退休老干
部、特困企业职工提供“一助一”结对服务,深受广大居民欢迎。如治黄老专家王锡
栋原有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且子女不在身边,自市人民医院青年志愿
者与其签定结对服务协议后,坚持定期为老人查体、推拿、送药,使老人安度晚年,
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近年来,全市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120万小时。
三、强化服务质量,实现服务项目专业化。在全市重点推行的12个项目中,充分
发挥市政局、医院、学校等行业单位的专业优势,以“一助一”为主要形式,深入社
区、居民家中开展志愿服务。2000年底,团市委与豪林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实施
“豪林”项目。由豪林公司招募以大中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集中一个月的时间,
进行清洗抽油烟机等技能培训,采取有偿付酬的方式,解决部分贫困学生的生活补助
问题;项目实施以来,报名应召的志愿者踊跃,先后为千余户居民提供了义务服务,
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各界青年的专业特长,
整合社会资源,实行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的方式,是实现志愿者行动自我积累、自我发
展的有效途径。团市委还与市科委、市人民医院、市青年食用菌研究所联合实施了希
望工程“三扶一”志愿服务行动,帮助贫困乡村的农民家庭“治贫、治愚、治病”。
全市实施志愿服务项目42个,为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提供了帮助。
四、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服务机制有形化。坚持机制与活动并举的方针,在推进
重点活动的同时,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市青年志愿者规范管理的暂行规定》,在青年
志愿者的登记注册、持证上岗、服务记录、表彰奖励方面建立规范化管理制度。一是
实行“一团一站一点制”,建立健全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系。青年志愿者服务站是市、
县、乡三级青年志愿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是志愿者行动的枢纽。加强服务站建设,
制定“五有”建用标准,依托乡镇、街道、社区等服务需求集中的地方建设志愿者服
务站。同时实行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联系点制度,重点联系30个服务基地,做到服务
项目、内容、时间、质量“四统一”,全市初步构建起了以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中枢,
上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横向联合市科委、市文明委、市建委、市卫生局等12个职能
部门, 下联5个志愿者服务中心、57个青年志愿者服务站、30个服务基地和1100支志
愿者服务队的服务体系。二是推行“一人一册一卡”制度,提高志愿者活动规范化水
平。实现了全市青年志愿者登记表、“一助一”服务卡、服务手册、监督电话“四统
一”,推行了“一助一”服务卡承诺制度。把每位志愿者持《青年志愿服务手册》和
“一助一”志愿服务卡的制度与倡导每位志愿者每年提供48小时以上服务相结合,使
量化志愿服务落到实处。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每年对“一册一卡”的记录情况进行检查
考评, 大力表彰奖励先进。经过全市4.6万名志愿者的自觉奉献和辛勤实践,志愿者
行动正成为推动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