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县、区粮食行政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7&rec=7&run=13

一、东营市粮食局东营区分局
1984年4月16日, 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东政办发〔1984〕28号文件《关于设立
三个粮食分局的批复》 ,经市政府第4次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建立东营市粮
食局东营区分局,为科级行政部门,业务上由市粮食局直接领导,实行人、财、
物、产、供、销统一管理,行政归区政府领导。东营市粮食局东营区分局位于东
营市西城泰山路550号。
1985年4月10日,市粮食局〔1985〕东粮基字2号文件《关于东营区粮食分局
机构设置的通知》 ,确定东营区粮食分局设政工、财务、业务、储运、行政等5
个股,设多种经营公司。
1987年9月28日,市编委东编发〔1987〕037号文件《关于设立东营区粮食分
局的批复》,根据牛庄区撤销,组建新的东营区这一行政区划建制变化的情况,
同意牛庄区粮食分局并入东营区粮食分局。新组建的东营区粮食分局内设办公室、
政工股、 计划供应股、财务股、购销储运股和审计股,辖8个粮所、19个粮店计
27个基层核算单位。
1992年5月, 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成立东营市粮油供应公司,为市属中
型(一)企业。东营市粮油供应公司机关与东营区粮食分局一套机构、两个牌子,
设政工科、 行政科、业务科、财务科、审计科,辖8个粮管所、16个粮店、粮贸
大厦、粮油贸易公司等27个独立核算单位。
1996年12月26日, 市政府办公室东政办发〔1996〕139号文件《关于东营市
粮食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明确东营区粮食分局为市
粮食局的派出机构(正科级),同时接受东营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监督。东营
区粮食分局机关编制总额8人, 其中行政编制7人,工勤人员编制1人。可配备局
长1人,副局长1人。
2001年7月18日, 市政府东政办发〔2001〕62号文件《关于东营市粮食局职
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确定东营区粮食分局为市粮食局的
派出机构(正科级),负责派驻区的粮食工作,同时接受当地区委、区政府的领
导和监督。东营区粮食分局机关编制总额7名,其中行政编制5名,离退休工作人
员编制1名,工勤编制1名,可配备局长1名,副局长2名。
2007年8月29日, 市编委东编发〔2007〕48号文件《关于调整市粮食局机关
编制的通知》,核定东营区分局编制8人,其中行政7人,工勤1人。设局长1人,
副局长1人。 至年底,东营区粮食分局内设办公室、财务股、监督检查股,共有
行政人员9人,其中2人到龄离职,不占行政编制。
二、东营市粮食局牛庄区分局
1984年4月16日, 市政府办公室东政办发〔1984〕28号文件《关于设立三个
粮食分局的批复》 ,经市政府第4次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建立东营市粮食局
牛庄区分局,为科级行政部门,业务上由市粮食局直接领导,实行人、财、物、
产、供、销统一管理,行政归区政府领导。
1985年4月10日,市粮食局〔1985〕东粮基字3号文件《关于牛庄区粮食分局
机构设置的通知》,确定牛庄区粮食分局设人事秘书、财务基建、购销计划、储
运等4个行政股,设多种经营公司。
1987年9月28日,市编委东编发〔1987〕037号文件《关于设立东营区粮食分
局的批复》,根据牛庄区撤销,组建新的东营区这一行政区划建制变化的情况,
确定牛庄区粮食分局并入东营区粮食分局。
三、东营市粮食局河口区分局
1984年4月16日, 市政府办公室东政办发〔1984〕28号文件《关于设立三个
粮食分局的批复》 ,经市政府第4次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同意建立东营市粮食局
河口区分局,为科级行政部门,业务上由市粮食局直接领导,实行人、财、物、
产、供、销统一管理,行政归区政府领导。东营市粮食局河口区分局位于河口区
中心路42号。
1985年4月5日, 市粮食局〔1985〕东粮基字1号文件《关于河口区粮食分局
机构设置的通知》 ,确定河口区粮食分局设政工、财务、购销、储运等4个股,
辖河口、孤岛2个中心粮店,六合、四扣、义和、太平、新户等5个粮所,干部职
工105人。
1990年,河口区分局增设仙河中心粮店和河口区粮食局劳动服务公司。
1992年,成立东营市粮油企业集团公司河口粮油公司,与河口粮食分局一套
班子,两块牌子。
1996年12月26日, 市政府办公室东政办发〔1996〕139号文件《关于东营市
粮食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明确河口区粮食分局为市
粮食局的派出机构(正科级),同时接受河口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监督。河口
区粮食分局机关编制总额7人, 其中行政编制6人,工勤人员编制1人。可配备局
长1人,副局长1人。
至2000年底, 河口区粮食分局有干部职工292人,其中局机关12人,离退休
人员37人。下属国有粮食企业有河口粮食收储管理中心和河口区市镇粮油供应中
心。
2001年7月18日, 市政府办公室东政办发〔2001〕62号文件《关于东营市粮
食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确定河口区粮食分局为市粮
食局的派出机构(正科级),负责派驻区的粮食工作,同时接受当地区委、区政
府的领导和监督。河口区粮食分局机关编制总额7名,其中行政编制5名,离退休
工作人员编制1名,工勤编制1名,配备局长1名,副局长2名。
2007年8月29日, 市编委东编发〔2007〕48号文件《关于调整市粮食局机关
编制的通知》,核定河口区粮食分局编制7人,其中行政6人,工勤1人。设局长1
人, 副局长1人。至年底,河口区粮食分局内设办公室、财务审计股、调控监督
股,共有行政人员6人。
四、广饶县粮食局
1940年4月,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下设粮食科。
1941年1月, 广北行政公署设立粮秣科。10月,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粮食科
改为财粮科。
1942年,益寿临广四边县(益都、寿光、临淄、广饶)行政办事处设立财粮科。
1943年2月,广北行政公署粮秣科改为广北县政府粮秣科。
1945年8月, 广北县政府粮秣科改为广饶县政府粮食科,随县政府由广北迁
至县城。
1946年,广饶县政府粮食科改为财粮科。
1947年秋, 广饶县政府成立粮食局,下设行政、财务、调保3个股。全县11
个区设11处粮库。
1951年1月,中国粮食公司田镇支公司在广饶设立粮食办事处。
1952年10月,中国粮食公司田镇支公司广饶粮食办事处并入广饶县粮食局。
1954年4月,惠民专署油脂分公司在广饶设立油脂组,1955年5月,油脂组改
为广饶县油脂公司。
1958年1月,县油脂公司并入县粮食局;8月,县粮食局、财政局、税务局、
保险公司合并为县财粮局。
1959年2月,县财粮局分为财政局、粮食局。
1969年1月, 广饶县“反复旧”,“造反派”夺权,成立县粮食服务站革命
领导小组;10月,建立县粮食局革命委员会。
1972年,县粮食局革命委员会改为县粮食局。
1981年4月,县粮食局建立粮油议价购销公司。
1984年7月, 县粮食局机构改革,内设人事秘书股、计划统计股、财务股,
下属粮油购销储运公司、议价购销公司、食品工业公司、饲料公司、粮油食品门
市部,15个粮食管理所,1个供应站,1个面粉厂,5个粮站,1个油站。全县粮食
系统干部、职工297人。
1992年8月,成立广饶县粮油集团总公司,与县粮食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1993年10月,县机构改革时撤销县粮食局,将广饶县粮油集团总公司改为广
饶县粮油总公司。
1996年2月,广饶县恢复县粮食局。
1999年,广饶县粮食局下设办公室、业务股及财务审计股,有干部职工15人,
下辖广饶县粮食收储管理中心,15个乡镇收储站,广饶县代农储粮管理中心,东
营市广饶面粉厂,广饶县粮油食品工业公司。全县粮食系统现有干部职工1400人,
固定资产1.25亿元。 县粮食局连续9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省粮食系统先进单位
称号;1999年荣获“全省安全文明单位”“全省仓储工作先进单位”“全省财务
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县面粉厂蝉联全省粮办工业三十佳企业,县代农储粮管理
中心被评为“全省农村粮食经营企业经济效益排头兵”。
2000年,广饶县粮食局辖县粮食收储管理中心(辖15个基层收储站)、县代农
储粮管理中心、 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东营市广丰粮油制品有限公司等4大粮
食管理加工企业。全系统有干部职工1400人,固定资产1.5亿元。
2003年,广饶县粮食局所属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山东半球粮食购销有限
公司、东营市半球纺织有限公司、东营市广丰粮油制品有限公司、山东广饶国家
粮食储备库等5个基层单位,有干部职工1500余人,总资产3.5亿元。县粮食局连
续13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粮食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2005年9月,广饶县粮食局由行政局改为县政府直属的监督管理事业局。
2006年10月,广饶县粮食局恢复为行政局,为正科级单位,由县发改委管理。
内设机构为办公室、调控监督股、财务审计股、产业发展股,下属山东广饶国家
粮食储备库、广饶县粮食储备库、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东营市半球纺织公司、
东营市广丰粮油制品有限公司。
2007年底, 广饶县粮食局管辖26个粮店,1个面粉厂,共有职工1008人,其
中行政12人,事业20人,企业976人。
五、利津县粮食局
1941年9月, 利津县境内东北部新建立的垦区抗日民主政权——垦区建设委
员会(县级,1942年1月改称垦区行政委员会)设财粮股,管理粮食工作。
1942年1月, 财粮股改为财粮科,属垦区行政委员会领导,主要任务是筹措
征收军粮。
1944年10月, 利津县抗日民主政府设立财粮科,配备科长、科员及办事员5
人。
1945年2月,利津县财粮科下设金库和粮库,粮库分县粮库和6个区粮库。
1947年9月, 利津县政府撤销县粮库,建立粮食局。根据革命战争形势的需
要,县委书记向旭一度兼任利津县粮食局局长。
1948年,利津县粮食局设行政、会计、保管3个股,下设6个区粮库。
1950年2月, 建立中国粮食公司利津支公司,设秘书、财务、计划、业务、
储运5个股及4个经营组。
1950年4月,利津县建立油脂办事处。
1951年7月,根据省油脂公司指示,撤销利津油脂办事处。
1953年,中国粮食公司利津支公司并入利津县粮食局。
1955年5月,利津县建立油脂公司,1956年9月全县6区1镇建立油脂组。
1957年底,油脂公司并入县粮食局,各区油脂组并入各区粮管所。
1958年1月,利津县撤区并乡,各区粮管所改称乡粮站。全县设12处乡粮站。
9月, 人民公社化后,乡粮站改称公社粮油管理站。11月利津县并入沾化县,利
津县粮食局并入沾化县粮食局。
1961年9月, 恢复利津县建制,同时恢复县粮食局,设秘书、财务、购销、
计划、 储运5个股,下辖12处粮管所、1处油脂经理部、1处面粉厂和粮食局直属
粮油供应站,共有职工238人。
1967年2月, “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夺权,县粮食局成立临时革命领
导小组。
1968年11月,利津县粮食局与油棉厂合并,成立利津县粮棉油麻服务站,县
粮食局机构撤销。
1969年9月, 粮棉油麻服务站改组成利津县粮食局革命领导小组。各公社粮
油管理站改称粮油管理所,全县有18处公社粮管所及24个粮所分站。
1975年,撤销利津县粮食局革命领导小组,恢复利津县粮食局原来建制,设
秘书、财务、购销、储运、计划5个股,下辖1处面粉厂,18处粮管所,7个分站。
1977年县粮食局设直属供应站,1982年成立县粮油议购议销公司,1984年成
立县粮食局食品饲料公司。
1985年,县粮食局机关设人事秘书股、购销股、财务股、储运股,下属单位
有利津县面粉加工厂、粮油供应站、粮油议价购销公司、粮油食品饲料公司,辖
17处乡镇粮管所、2个分站,共有职工328人。
1988年7月,县粮食局增设审计股,1989年9月增设保卫股。
1993年10月,县机构改革,撤销利津县粮食局,成立利津县粮油总公司,仍
行使行政管理职能。
1995年11月,恢复利津县粮食局行政建制,仍保留县粮油总公司,一套班子,
两个牌子。县粮食局设办公室、财务股、业务股、审计股、保卫股、企业管理股、
机关工会。 下辖面粉厂、饲料厂、油脂化工厂、食品厂、制氧厂、种鸡场等6个
工业企业,以及蓝天大酒店、鲁星电器公司、四通公司、粮贸公司、工会服务中
心、县直粮油供应站和16个乡镇粮所。至年底,利津县粮食局有干部职工39人,
下属28个企业共计1098人。
1996年末,成立利津县粮油服务中心,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隶属县粮食局。
1997年10月,县粮局机关改组,由原来的5科1室,改组为3科1室。
1998年12月县粮食机构设置一局(粮食局)、一中心(粮食收储管理中心)、一
公司(粮油总公司)。县粮食局从政企合一中分离出来,为县政府组成部门,行使
对全县粮食流通进行管理的职能。县粮食收储管理中心,行使对全县粮食流通企
业的管理职能。县粮油总公司,从事全县粮食附营企业管理和部分附营业务经营。
2002年3月, 利津县县直机构改革,粮食局内设办公室、业务股和财务审计
股,下属单位县粮食收储中心。全系统共有干部职工528人。
2007年底,利津县粮食局内设:办公室、业务股、财务审计股、监督检查股,
共有职工25人,均为事业编制。
六、垦利县粮食局
1941年1月, 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旅一部解放垦区(垦利县前身)永安及周围
地区;9月,新建立的垦区抗日民主政权——垦区建设委员会(县级,1942年1月
改称垦区行政委员会)设财粮股;11月,财粮股与清河军区粮秣科合署办公,同
时建立清河军区直属粮库。
1942年1月, 清河军区粮秣科撤销,军队粮食供应由地方管理,垦区建设委
员会财粮股改建为垦区行政委员会财粮科。
1943年4月22日, 垦区行政委员会改称垦利县政府,清河军区直属粮库改为
垦利县直属粮库。
1947年5月, 垦利县直属粮库改为垦利县粮食局,局长由县委书记杨世保兼
任。 粮食局设秘书、财务、储运等3个股,工作人员12人。1949年10月,县粮食
局设秘书、会计、调运、仓储等4个股,有工作人员23人。
1951年,中国粮油公司利津支公司在垦利县城陈庄设立经营组,负责垦利县
的粮油经营业务。1952年12月,该组并入垦利县粮食局,局内增设购销股,负责
粮油经营业务。
1956年3月, 垦利县建制撤销,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南划归广饶县,黄河以
北划归利津县。垦利县粮食局同时撤销。
1958年11月, 孤岛人民公社(县级)成立,辖永安、下镇、建林、西宋等4
个分社。 孤岛人民公社成立粮食科,下设永安、下镇、建林、西宋等4个粮油管
理所。
1959年10月23日,取消孤岛人民公社,恢复垦利县;孤岛人民公社粮食科改
称垦利县粮油科,设秘书、会计、统计、购销、仓储等5个股,有工作人员18人。
1961年6月,垦利县粮油科改称垦利县粮食局。
1966年10月,垦利县粮食局与惠民专署粮食局东营粮食分局合并(1967年12
月又分置),粮食局由“三结合”革命领导小组行使领导权,原局内政工股改称
政治办公室。
1972年6月, 县粮食局革命领导小组撤销,局属政治办公室改称政工股,局
内其它机构未变。
1980年10月,县粮食局设政工、业务、储运、财务等4个股。
1984年10月,县粮食局机构改革,政工股改为人秘股,业务股和储运股合并
为购销储运公司。
1985年,县粮食局设人秘、财务2个股和综合、购销储运2个公司,辖12个粮
管所,全县粮食系统共有干部职工252人。
1986年6月21日, 垦利县粮食局内设人秘股、财务股、购销股、审计股、计
划统计股、 储运股、粮油转化管理股、安全股。辖12个乡镇粮管所,1个饲料加
工厂,1个粮油供应站。全县粮食系统共有干部、职工254人。
1991年11月18日,垦利县粮食局设办公室、财务科、购销科。垦利县大米贸
易总公司成立,归口县粮食局领导。
1993年2月23日, 成立垦利县粮油集团总公司,与县粮食局实行一套机构,
两个牌子,下属的所、站、厂等隶属关系不变。10月,全县机构改革,撤销垦利
县粮食局,成立垦利县粮油贸易总公司,隶属垦利县商业贸易委员会管理,垦利
县粮油集团总公司随之撤销。
1995年2月,垦利县粮油贸易总公司内设办公室、政工科、财务科、业务科、
企业管理科、 基建科、贸易部。9月,县粮油贸易总公司决定恢复直属库,为股
级单位,主要负责全县定购粮油和地方储备粮油的储备、调拨、委托加工等业务
手续的传递与结算。
1996年5月, 恢复垦利县粮食局,为正科级行政单位,局机关内设机构恢复
到1995年的五科一室, 编制为13人。9月,成立县粮油储备服务中心,为县粮食
局下属股级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定编12人。
1997年12月15日,县粮食局进行机构精简,局机关原五科一室精减为财务审
计科、业务统计科和办公室。
1998年12月4日, 撤销垦利县粮油贸易总公司,设立垦利县粮食收储公司。
至此,县粮食系统所有企业与粮食局从资金、人员、机构上彻底分离,成为独立
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军粮供应中心主营业务,由
粮油供应站兼管。
1999年3月, 根据东营市粮食局的统一命名,垦利县粮食收储公司改为东营
市垦利粮食收储管理中心,隶属垦利县粮食局领导,编制为25人。中心内设仓储
管理科、财务科、购销科、办公室。至年底,垦利县粮食局机关设办公室、粮政
监查股、计划统计股、财务审计股,行政编制10人;粮油储备服务中心事业编制
12人,实行企业化管理,与粮食收储管理中心合署办公,归粮食收储管理中心统
一管理。从此,县粮食系统政企分开,原来粮食局政企合一的体制彻底结束。
2000年4月, 原粮油贸易总公司由于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被垦利人民
法院裁定破产。
2002年3月, 县机构改革,确定县粮食局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授
权行使有关粮食工作的行政职能,实行全额预算管理。至年底,垦利县粮食局机
关设办公室、粮政监查股、计划统计股、财务审计股,所属企业有东营市垦利粮
食收储管理中心(辖11个乡镇收储站和1个直属库) 、粮油供应站、面粉厂和宝
元土方工程公司,粮食系统共有干部、职工338人。
2007年底,垦利县粮食局内设办公室、调控监督股、产业发展股。共有职工
24人,其中事业17人,企业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