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粮食加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7&rec=38&run=13

商品粮加工,是整个粮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粮食流通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于保障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一、建市前三县粮食加工
建国初期,三县粮食部门供应给非农业人口的口粮全是原粮,由用粮单位自
己找个体粮食加工户加工成成品粮。1956年前后,粮食部门开始组织粮食加工,
开始供应成品粮。
1.广饶县粮食加工
建国前至建国初期,广饶县靠畜拉或人推石磨、石碾加工粮食。
1956年,广饶县为满足打渔张水利工程与县直机关用粮需要,经省粮食厅批
准, 将济南市1家公私合营磨坊迁至石村乡,建立公私合营广饶县联合粮食加工
厂, 隶属广饶县粮食局。时有柴油机2台,中岛式小钢磨9台,碾米机1台,年生
产面粉655.82吨,粗粮粉2272吨。
1958年,公私合营广饶县联合粮食加工厂购进精米机2部,自制甩谷机3部,
日加工谷物10吨,提高了加工小米和米面的能力。
1966年,公私合营广饶县联合粮食加工厂迁至南三里(县城南),改名为广饶
县面粉厂,淘汰了原中岛式小钢磨,安装5台辊式125型磨粉机,日加工面粉10吨。
1969年,广饶县面粉厂根据生产需要,建粗粮车间(2层楼)6间,从石村带
来碾米机2台, 新购置粉碎机2台、碾米机2台,解决了大米、小米和粗粮粉加工
问题。
1974年, 广饶县面粉厂购进6台辊式350型磨粉机,取代125型磨粉机,日生
产能力提高到30吨。
1979年秋, 广饶面粉厂自行设计安装15吨地中衡1台,主要用于散装粮食运
输。 1982年增设食品车间,主要设备有红外线电考箱2台,主要产品有火烧、面
包、砂糖、月饼,每月生产各种食品13吨。
1983年,新建立香油车间,购置的主要设备有:石磨2盘,顿油锅4口,炒锅
1口,并安装了锅炉和电动设备。1984年5月1日投产,每天可加工芝麻1200公斤,
出油率45%。
广饶县农村群众吃粮,在20世纪50年代用人力、畜力加工。到60年代,有部
分社队购置粉碎机加工粮食。70年代初期,各公社建立起面粉加工厂。70年代后
期,一些村庄也相继办起了中、小型面粉加工厂,粮食加工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
化。
2.利津县粮食加工
建国前,利津县粮油加工沿用石磨、石碾加工米面,设备简陋,劳动强度大,
加工效率低、质量差。民国时期,县城内“德泰城”“金城”“福元昌”等10余
家粮商、店铺经营的面粉,均由济南“成丰”“惠丰”“茂新”等面粉厂运进,
人们称之为“洋面”。农村群众吃粮都是自己用石磨、石碾加工。
1958年, 利津县将青岛市1处公私合营磨坊迁至利津县城东南街,成立利津
面粉厂,年生产能力1500吨。陈庄粮管所也建立起面粉加工厂,开始使用机械加
工粮食。其他农村粮油加工,仍以人力、畜力加工为主。
1965年,利津面粉厂迁至县粮食局南院,以125型磨粉机替代中岛式小钢磨,
年生产能力提高到3250吨。
1966年,利津县农村部分社队开始使用粉碎机加工粮食,逐步由柴油机、电
动机代替人工劳动。
20世纪70年代初,农村大力发展粮油机械加工业。1971年统计,全县农村有
磨面机43台,碾米机59台,粉碎机478台,榨油机23台。以后机械加工逐年增加。
到70年代末,多数社队建立粮油加工点,粮食加工实现机械化和半自动化。1981
年,陈庄公社和店子公社大盖大队建立起中型面粉加工厂。
1982年,利津县粮食局在县城直属粮油供应站建立面条加工厂、香油加工厂
各1处,1983年16个基层粮管所开始进行粮油食品生产和经营。
3. 垦利县粮食加工
1941年解放时,垦区建设委员会财粮股(后改为垦利县粮食局)对军需粮食,
组织区、村干部发动群众加工。规定出面、出米标准(数量、质量),以麦麸、粮
渣、豆皮、谷糠等副产品作为加工报酬。除委托群众加工外,还实行原粮兑换成
品粮、以生换熟、购买等办法。对地方党政干部、教职员工供应原粮,由用粮单
位自找加工户加工,报酬双方协商解决。此种方式延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1956年后,垦利县军需成品粮及党政干部、教职员工的口粮主要从外地调进。
1965年孤岛人民公社成立,军需成品粮及党政干部、教职员工所需口粮全由黄河
农场面粉加工厂代加工。
垦利县城乡1964年前主要依靠传统的石磨、石碾,人推、畜拉等方式加工粮
食,1964年后,传统的加工方式逐渐被机械、电力加工所代替。
1965年,垦利县孤岛面粉加工厂在友林建成投产,由省粮食厅与县财政拨款
20万元, 年生产能力200万公斤,解决了孤岛驻军和全县非农业人口的成品粮供
应问题。孤岛面粉加工厂时有干部职工27人,5间2层楼的面粉加工车间,圆拱仓
6间,容量50万公斤,成品仓库8间,容量25万公斤。面粉机组系65型,用90马力
柴油机作动力,后改为100千瓦电动机作动力。
1971年,孤岛面粉加工厂研制成功自动打包机和成品粮自动输送及原粮吹风
输入机。自建厂到1980年从未亏损,年均盈利3万元左右,最好的年份达5万多元,
先后被省、 地、县评为先进企业。1983年7月,因该厂距县城和产麦区较远,设
备陈旧,经县政府同意,并报请上级粮食部门批准停产关闭。同年,垦利县在县
城驻地(双河镇)另建面粉厂1处,总投资46万元,日处理小麦22.5万公斤。
1983年下半年, 县粮食局在造纸厂旧址筹建垦利县粮食加工厂,1984年1月
建成投产。 该厂设面粉加工、稻米加工、配合饲料加工3个车间。面粉加工采用
小型磨粉机组, 日加工面粉12500公斤,稻米日加工6000公斤,配合饲料日加工
6000公斤。
乡村面粉加工:1964年,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油区内的辛店、胜坨等公社
部分通电生产大队采用电磨进行粮食加工。是年,全县已有24台柴油机,部分大
队建起机磨房。随着通电大队和机械的增多,1968年,全县基本结束人推、畜拉
加工粮食的历史。1975年后,辛店公社的南庄大队、西宋公社拖拉机站、永安公
社店子大队、胜坨公社综合厂及宁海、胜利、新安等公社相继办起面粉加工厂。
1980年后,原大队办的磨房大部分承包给联户和个人经营,并有许多联户、个体
户自买设备办起粮食加工业。 到1985年,全县已有磨面机199台,碾米机62台,
粮食加工点近200个。
东营建市前除三县外,原惠民地区粮食局为了解决油田粮食供应问题,在油
田基地成立东营粮食分局,建立东营面粉厂。东营面粉厂于1970年7月1日建成投
产,年生产能力1875万公斤,基本保证了胜利油田职工、家属和驻基地的地方企
事业单位职工成品粮供应。
1976年5月, 东营粮食分局与胜利油田联合投资建立的东营面粉厂稻谷加工
车间投产, 日产大米3万公斤。该车间原粮提升、成品回笼采用“两筛、两笼、
两净、 一清”新工艺,产品合格率达到100%,自制大米包装自动磅,实现稻谷
加工机械化和半自动化,年生产能力提高9倍。
1982年7月, 东营面粉厂新扩建的加工车间投产,该车间采用新工艺、新技
术和国定型设备,日生产能力15万公斤。年内东营面粉厂被列为山东省粮油工业
重点厂。
二、建市后粮食加工
1985年, 垦利县孤岛面粉厂生产标准面粉196万公斤,产值84万元;加工大
米10万公斤,产值4万元;合计产值88万元,实现粮食加工利润4.68万元。
1986年3月,建市后首个制粉工业改造项目——利津县日处理小麦100吨等级
粉车间开工建设。
1987年4月,利津县日处理小麦100吨等级粉车间竣工试产,实现特一粉、标
准粉短粉路联产, 填补了全市特一粉产品空白。5月,利津县在原城关镇粮所新
建的面粉厂投产, 总投资110万元,日生产能力12万公斤。同年,广饶面粉厂投
资300万元,安装GFM-500型气压磨粉机,将原面粉加工车间改造成为年生产能力
5000万公斤的等级粉车间,1989年1月正式投产,当年实现利税132万元。
1989年7月, 经垦利县政府批准,垦利县饲料加工厂改名为垦利县面粉厂。
1991年,由加工标准面粉改为加工特二粉。1986~1990年,共加工合格标准面粉
625.5万公斤。1991年8月,经东营市经济委员会批准,垦利县面粉厂更名为东营
市垦利面粉厂,时有固定资产1900万元,建有面粉等级车间、碾米车间、饲料车
间,有职工58人,该厂担负着全县大部分人口的面粉加工任务。
1992年,广饶面粉厂又投资1400万元,购进20世纪90年代国内定点消化吸收
产品GFM—1000型气压磨粉机, 建成年生产能力5000万公斤的专用粉车间,生产
高筋特一粉、高筋特二粉、饼干粉、方便面粉等十几个品种。
1994年1月18日, 东营市广饶面粉厂二期技改工程竣工投产, 该项目投资
1225万元,使日处理小麦能力由200吨增加到400吨。
1994年, 利津县面粉厂投资60万元,新建大米生产车间,日生产能力3万公
斤。同年,东营面粉厂被省消费者协会评为“全省工商企业信誉调查百优单位”,
其生产的“新柳牌”特一粉、特二粉获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银奖。1995年,广饶
面粉厂生产的特一粉、特二粉分别被评为东营市优良产品、优质产品,QC工艺小
组获国家内贸部和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1994年6月,东营市垦利面粉厂投资303万元,扩建厂房、更新设备,新上日
处理小麦5万公斤的等级面粉机组,年生产能力1250万公斤。新建4层楼标准车间
1040平方米、 钢板立筒库2个、配电室1座(100平方米)。产品经东营市产品质
量监督检验所抽样化验,合格率为100%。1995年7月底投产使用后,结束了垦利
县城乡居民长期吃黑面粉的历史,特别是所产特二粉深受全县城乡居民欢迎。当
年投产4个月,共生产面粉376万公斤,其中特二粉200万公斤,总产值1727万元,
实现利润13万元。1991~1999年共加工合格特二粉1935.5万公斤,2000年,停止
特二粉加工。1986~1993年共加工大米300.5万公斤(其中有2年没加工),1994
年停止加工大米。
1995~2005年,广饶、利津、东营等面粉厂又进行新一轮整体技术改造,厂
房规模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生产设备先进,全部采用气压磨粉机和气力输送,
自动化半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1995年,全市粮办工业取得长足发展,面粉产量达11万吨,产值1亿元。6月,
东营市面粉厂日处理小麦250吨专用粉车间改造项目完成立项, 计划总投资2749
万元。
1998年,市粮食局制定《关于深化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和《市属粮食企业
改革实施方案》,重点加强企业改制工作。河口粮食分局成立千乘粮油有限公司,
利津县面粉厂和利津油脂化工厂等企业与上海展望集团组成“山东津宏集团”,
实施集团化经营。
6月8日, 广饶面粉厂等级粉车间技改工程正式竣工投产。该项目于1997年9
月立项, 1998年2月26日动工,投资1225万元,采用具有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
先进水平的瑞士布勒公司制粉技术。该项目的竣工投产使广饶面粉厂日加工小麦
达450吨,年生产面粉能力达8.8万吨,可实现产值6000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
销售收入1.8亿元,利润200万元。广饶面粉厂当年被省粮食局授予山东省粮办工
业“三十佳企业”称号(此称号一直保持至2007年),奖励人民币5万元。
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视察广饶县粮食工作。
吴官正实地考察了广饶县面粉厂生产现场,听取县粮食局领导关于粮食银行情况
以及县面粉厂生产经营、改制和营销情况的汇报,对广饶县粮食工作给予很高的
评价,并作重要指示:一是加快改制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改制中不强求
千篇一律,哪种方法能搞活企业,就用哪种方法。二是组建企业集团,广饶面粉
厂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市场优势,要立足全省,通过兼并、联合、租赁等途径,建
立面粉集团,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三是争创名牌,扩大市场,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为振兴全省粮食经济做贡献。
12月,东营市广饶面粉厂生产的“半球”牌小麦粉被省经贸委评为山东名牌。
“半球”牌面粉自1998年至2007年连续10年保持山东名牌称号。
2000年5月6日, 广饶面粉厂日处理300吨的特种粉车间技改工程开工建设,
总投资2750万元,主体设备从意大利进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能够开发生产各
类食品专用粉、 特种粉。12月中旬,设备投产后年增面粉加工能力6万吨,增加
产值4580元, 增加利税500万元,使广饶县面粉厂年面粉加工能力达到15万吨,
产值1.25亿元,利税1200万元。
9 月25日,广饶面粉厂改制为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股份制)。至此,全
市面粉加工业国有资本全部退出,改制后的企业全部为民营加工企业。
12月16日,山东半球面粉公司投资2750万元的专用粉车间竣工投产,企业新
增面粉加工能力6万吨。
2001年,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生产的“半球”牌面粉被评为国际农博会名
牌产品,公司同时获得“全国文明经营单位”“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消费
者满意单位” “AAA级信用企业”等称号。山东半球有限公司“半球”品牌被省
工商局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
2002年,山东半球面粉公司“半球”牌面粉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全国首
批“放心面”称号。
年内,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新建专用粉车间,主体设备从意大利引进,采
用PIC自动技术控制,工艺技术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当年顺利通过ISO9001质
量体系认证、全国绿色食品认证,获得首批食品生产许可证。
市粮食局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帮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粮食产业。2003年
上半年,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先后被批准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县粮食购销企业密切配合龙头企业搞好订单粮食收购,
夏粮收购时抽调专人,腾出专仓,建立专账,严格按照订单合同价收购优质专用
小麦,帮助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逐步走上“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
市粮食局鼓励企业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附加值产品,支持、
引导企业低成本扩张,实现跨行业经营。半球公司、千乘公司的多维面粉、特色
面条等产品使企业更具市场竞争力。 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4月收购拥有国内先
进设备、 当地原料具有质量和价格优势的济宁金乡面粉厂,日加工量扩大到950
吨, 经营规模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积极发展跨行业经营,总投资1.2亿元,规
模为6万支纱锭的东营市半球纺织有限公司12月投产运营。
2004年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跨入全国十大面粉加工企业行列,综合指标列
全国同行业第6位。1月份,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日处理小麦能力达到1000吨,
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跨入全国面粉加工十强企业行列。10
月份,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家省农发行直贷资金试点企业,农发行
一次性注入信贷资金5000万元,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资金保障。10月,中国粮
食行业协会在江西南昌召开的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工作会议上,山东半球集团作
典型发言。
2005年,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将放心粮油产品配送到城乡,指导建立放心
馒头加工店,扩大粮食经营网点的覆盖面,保障了城乡居民粮食质量安全。
市粮食局围绕实施放心消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东营的目标,
依托山东半球集团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和“放心粮油食品进城”试点工
作,已建成农村“放心超市”398家,建成城区专供店、加盟店200家,初步建成
“政府放心三餐工程”及粮油供应应急网络,实现了政府放心、群众满意,农民、
企业双赢。
市粮食局按照市场机制运作,全面推行“订单农业”,鼓励和支持广饶半球
面粉有限公司建立、发展30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为农民增收1500多万元,促
进了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了企业粮源。鼓励和支持广饶半球面粉有限
公司开展跨行业经营,通过建设纺织、面包糠等项目安置职工,扩大就业,增强
企业发展实力。
1月15日,东营市面粉厂南厂通过拍卖方式,被山东半球集团公司竞买。
4月26日, 全省“放心粮油进农村”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东营市召开。全省17
市粮食协会会长、 秘书长及省内部分大型粮油购销、加工企业代表120余人参加
会议。国家粮食行业协会会长,原国内贸易部副部长、国家粮食局局长白美清和
山东省人大常委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省粮食行业协会会长、原省粮食局局长乔秀
仑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总结交流了广饶县粮食局等单位的经验,参观了广饶县
绿色小麦基地以及农村粮油连锁服务网络,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向全省粮油加
工企业发出“加工生产放心粮油”的倡议书。与会人员对广饶县实施“放心粮油”
进农村,保障农民群众食品安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粮食银行”,大力发展粮
食产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白美清要求全省粮
食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整合为主线,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综合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大力推广广饶、章丘、莱州等一批全国
知名的先进典型,使其在山东半岛,进而在全国生根开花,结出硕果,在“十一
五”期间使广大农村群众都能吃上“放心粮油”。
7月16日, 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2003〕东民破字第4-1号民事裁定
书,宣告东营市面粉厂破产。至此,市属国有粮食经营性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
结束。
12月9日, 国家质监总局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家免检产品大会,广饶县“半
球”系列面粉产品获全国产品质量免检资格,准许使用免检标志。
年内,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一次性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复评)、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HACCP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的“三合一”认证。公司
投资引进整套德国布拉班德先进试验仪器,新建品质试验室3个,烘培实验室1个,
微生物培养检测试验室1个, 采用国际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能够自主完
成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2006年,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生产的“半球牌”面条获山东名牌产品称号。
2007年9月, 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生产的“半球牌”面粉获国家名牌产品
称号。年内,“半球牌”面粉被商务部授予“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畅销全国
23个省、市、自治区,并打入香港李嘉诚百佳超市,出口韩国和日本。至年底,
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总资产1.6亿元,拥有面粉生产线3条,年加工能力40万吨;
挂面生产线3条, 年加工挂面15000吨;塑编生产线1条,年加工各种塑编袋1500
万条; 面包糠生产线1条,年加工面包糠3000吨。建优质小麦生产基地30万亩,
属国家大型企业,利税连续6年列全省同行业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