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方储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7&rec=28&run=13

一、建市前三县粮食储备
建市前,三县的粮食储备大体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民代国储。建国初期,在国家尚未建正式粮仓的情况下,三县广泛开
展民代国储,发动群众利用民房代国储粮。1953~1970年,国家陆续建立苏式仓
房、房式粮仓储粮,逐步退回储粮民房。
(二)国代民储。1963年,山东省人委发出《国家粮食部门代生产队保管储
备粮的通知》,要求生产队按照丰歉情况,适当留些储备粮,以便备荒防灾,生
产队储备粮可由国家粮食部门代为保管,粮食部门收取少量储存费。生产队需动
用储备粮时,由生产大队提出申请,公社备案,经县粮食部门批准。生产队需用
资金时,也可以把储备粮卖给国家,以质论价提款。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后,不再实行国代民储。
(三)地方战备粮。在20世纪60年代初,三县粮食部门根据国家“备战备荒”
要求,在部分基层粮所储存部分地方战备粮,数量不对外公布。
二、建市后粮食储备
东营市从1992年始建立地方粮食储备,当年地方储备小麦2.55万吨,其中东
营区0.65万吨, 河口区0.25万吨,垦利县0.2万吨,广饶县0.25万吨,市粮油贸
易公司0.35万吨, 市饲料公司0.15万吨, 市面粉厂0.15万吨,市粮油储运公司
0.55万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地方储备规模也随之增
加。
1999年地方储备小麦2.775万吨, 其中市级储备2.1万吨,县级储备0.675万
吨(广饶县0.275万吨,利津县0.2万吨,垦利县0.2万吨。)
2000~2001年, 全市地方储备小麦2.735万吨,其中市级2.06万吨(东营区
0.36万吨, 河口区0.2万吨,市周转库0.4万吨,市直属库0.3万吨,市粮食储备
库0.8万吨) ,县级0.675万吨(利津县0.2万吨,垦利县0.2万吨,广饶县0.275
万吨)。
2002年,全市地方储备小麦2.775万吨,其中市级储备2.1万吨(全部由市粮
食储备库储存),县级储备库0.675万吨。
2003年9月15日, 东营市政府在全省率先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地方储备粮
管理办法》(政府令第92号),把地方储备粮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市级粮
食储备规模达到6.5万吨,县级储备粮2万吨(广饶县1万吨,利津县0.6万吨,垦
利县0.4万吨。)
2004年市级粮食储备规模达到10万吨,县级储备粮3万吨(广饶县1.3万吨,
利津县0.8万吨,垦利县0.9万吨。)
至2007年底,全市地方储备规模达到14万吨,其中市级储备11万吨,县级储
备3万吨。
在储备粮管理上,东营市各级粮食部门不断创新储备粮规范化管理模式,实
施“流程细、操作精,指标细、控制精”的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绿色、环保、
生态储粮,储备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005年,市粮食储备库先后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和ISO14001环境管理2项体
系认证, 全市4个地方储备库(东营市粮食储备库、广饶县粮食储备库、垦利县
粮食储备库和利津县粮食储备库)全部被省粮食局命名为“省级规范化管理示范
库”。
10月19日,全省地方储备粮规范化管理现场会在东营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
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邹大民,副局长张翠玉,全省17市粮食局分管局长、地
方储备库负责人及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主要负责人计90余人。市委书记、市人大
常委会主任石军,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国信,看望了省粮食局领导和全体与会人
员。市委常委、副市长张秀香参加会议并致辞。会议总结推广了东营市粮食储备
库《规范化管理,勇于创新,扎实推进生态型储备库建设》的经验,并参观了储
备库的现场管理。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邹大民讲话,副局长张翠玉作主题报
告。
同年,安徽、湖南、上海等省市粮食部门先后到东营参观学习储备粮规范化
管理经验。东营市储备粮管理已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2005~2007年,市粮食局组织开展“储备粮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加强规范
化管理,同时不断步加大科技投入,在低温储粮、保水技术、生物综合治理等科
技储粮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保证了地方储备粮安全,市县两级储备粮平时管
得好,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