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粮食质量标准及论价办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7&rec=25&run=13

根据粮油质量的实际情况,制定粮油质量等级标准,是粮食部门正确执行依
质论价政策,在粮油商品流通各个环节确定质量差价的重要依据。粮油质量标准
的制定过程,是从无到有、由粗到细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
解放初期,粮食部门由于缺乏检验人员和必要的参考资料,没有制定全国统
一的粮油质量标准,而是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1950年11月,中国粮食
公司松江省公司制定了大豆、高粱、玉米、大米、高粱米、谷子、稻谷、绿豆、
荞麦、小米、小豆、糜子、豆油等13个品种的收购质量标准。
1957年,粮食部制定19个粮食、薯类的标准。1962年增加到42个,其中原粮
22个,成品粮6个,油料6个,油脂5个,薯类3个。这些部颁标准,以品质的优劣
定等(例如稻谷以出糙率定等,小麦以容重定等,杂质指标作为降等条件,水份
以中等指标实行增减价),基本上体现了优质优价政策。
从1973年起,商业部粮食局拟定12种粮食和油脂的国家标准草案,广泛征求
各方面意见。 1976年和1978年商业部先后2次召开粮油检验工作会议,讨论通过
粮食和油脂的国家标准。
1978年国家对稻谷、小麦、大豆、玉米、大米、小麦粉等6种粮食和花生果、
花生仁、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精炼棉籽油等6种油脂油料发布国家(质量)
标准(试行) 。国家标准为:小麦品种为花麦,容重760克/升,不完善粒6%,
杂质1%,水份12.5%,色泽气味正常;玉米、黄大豆纯粮率分别为95%与92%,
杂质1%,水份14%,色泽气味正常,黄大豆互混异色粒限度3%。论价办法:小
麦容重每低或高于标准10克/升,增减价1.5%,不完善粒每超标准3%减价1%;
玉米、 黄大豆纯粮率每高于或低于标准1%增减价1%,大豆异色粒每超过标准3
%减价1%。
1986年,国家标准局批复商业部粮食油料和食用植物油等12项新国家质量标
准,把1978年的粮食类的质量标准GB1350-78-GB1355-78,1979年的油料和食
用油类的标准GB1532-79-GB1357-79分别修改为粮食类的质量标准GB1350-86
-GB1355-86,油料和食用油类的标准GB1532-86-GB1537-86。新标准涉及稻
谷、小麦、大豆、玉米、大米、小麦粉、花生果、花生仁、花生油、大豆油、菜
籽油、 精炼棉籽油等12个品种。山东省从1987年5月1日起执行这2个标准。新标
准小麦中等质量标准改为750克/升,不完善粒、杂质、水份等无变化,在杂质中
增加了矿物质不超过0.5%;玉米中等质量标准纯粮率降低为94%,其他无变化;
大豆中等质量标准的纯粮率为91%, 互混异色限度提高为5%。论价办法:小麦
以标准规定的水份为基准,每低1%增价1.5%,每高1%扣价1.5%;低或高不足
1%者,不计算增减价。以小麦标准规定的杂质为基准,每低或高0.5%,增减价
0.75%, 低或高不足0.5%者,不计算增减价,杂质总量符合标准,而矿物质超
过标准时, 扣整理费3%。以小麦标准规定的不完善粒为基准,每超过3%减价1
%, 超过不足3%者不减价。各等级之间的差价,小麦、玉米、大豆、稻谷、花
生果均为3%,花生仁为2%;一级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均在二级的基础上加
价4%。小麦的品质差价以花麦为100%,白麦加价2%,红麦减价2%。
1997年,国家粮食储备局、国家技术监督局又对论价办法进行细化:水份每
低0.5个百分点增价0.75%, 每高0.5个百分点扣价0.3%,扣量0.75%;低于或
高于不足0.5个百分点者,不计增扣价、扣量。杂质每低0.5个百分点增价0.75%,
每高0.5个百分点扣价0.75%,扣量0.75%;低于或高于不足0.5个百分点者,不
计增扣价、扣量。小麦杂质总量符合标准规定,而矿物质超过标准时,扣价0.75
%,不完善粒指标没有变化。
1999年11月,为了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并与国际接轨,国家质量
技术监督局进一步修订主要粮食质量标准。标准分:小麦(代号GB13151-1999),
优质小麦强筋小麦 (代号GB/T17892-1999) , 优质小麦弱筋小麦 (代号GB/
T17893-1999) ;玉米(代号GB1353-1999),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代号GB/
T8613-1999) , 饲料用玉米(代号GB/T17890-1999);稻谷(代号GB1350-
1999) ,优质稻谷(代号GB/T17891-1999)。小麦新标准把原标准中小麦按皮
色和粒质分的六类分为九类,把北方冬小麦、南方冬小麦、春小麦质量标准合并
为一个质量标准。按冬小麦的五个容重定等的标准不变,质量标准中的不完善粒
由原来统一为小于等于6%,改为一、二、三等小于等于6%,第四等由小于等于
6%改为小于等于8%, 第五等由小于等于6%改为小于等于10%。小麦标准增加
了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是指角质率不低于70%,加
工成品小麦粉筋力强,适合于制作面包等食品。优质强筋小麦分为2个等级,2个
等级的一般标准均等于或高于普通小麦的二等质量,同时增加了降落数值、粗蛋
白质、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烘焙品质评分值,其中湿面筋含量是一个重要指
标,强筋小麦湿面筋含量不低于32%,湿面筋含量越高,质量越好。从2000年开
始国家对优质强筋小麦以高出保护价10%左右的价格收购。优质弱筋小麦是指粉
质率不低于70%,加工成的小麦粉筋力弱,适合制作蛋糕和酥性饼干等食品。弱
筋小麦正常指标以三等普通小麦即容重为750克/升作为标准,同时增加降落数值、
粗蛋白质、 湿面筋、面团稳定时间4项指标,其中湿面筋含量不小于22%。玉米
的质量标准比1986年标准主要有以下变化:将原来以纯粮率定等改为容重定等,
分为3个等级, 一等710克/升,二等685克/升,三等660克/升;水份由原来分一
般地区14%,东北、内蒙、新疆地区18%,统一改为不超过14%,增加了不完善
粒指标,标准定为不超过5%,其中生霉粒不超过2%。另外玉米分类由原来的黄
玉米、 白玉米、糯玉米、杂玉米4类改为根据种皮颜色分为黄玉米、白玉米、混
合玉米3类。 玉米的论价办法除按容重定级外,水份、杂质、不完善粒仍按1997
年规定的论价办法,在中等价格的基础上依质论价。淀粉发酵工业玉米改用干基
淀粉含量定等,一等淀粉含量为75%,二等淀粉含量为72%,三等淀粉含量为69
%,其他指标与普通玉米相同。饲料用玉米除普通玉米规定的指标外,增加了干
基粗蛋白质含量并分为三等, 一等粗蛋白质含量10%,二等粗蛋白质含量9%,
三等粗蛋白质含量8%;同时对不完善粒进行细化,一等总量小于等于5%,二等
总量小于等于6.5%,三等总量小于等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