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7&rec=11&run=13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内容包括粮食购销制度改革(包括粮食价格改革)、粮食
管理体制改革、粮食经营体制改革和粮食企业改革等,各项改革交叉进行,不同
时期突出不同重点。自1985年至2007年,东营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程大体同全
国、全省一样,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共进行4次改革。
第一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消粮食统购,实行粮食合同定购、国家定购和
价格双轨制。
1985~1991年,全市进行第一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重点是取消粮食统购,
实行粮食合同定购、国家定购和双轨制,同时对粮食企业实行不同形式的承包责
任制。
1985年4月1日,全市取消粮食统购,实行粮食合同定购。合同定购既是经济
合同,又是国家任务,正常年景必须保证完成。定购任务逐级落实,合同由基层
粮食部门负责签订,可以直接同户签订,也可以同村签订。合同定购的品种为小
麦、 大米、玉米和小米4个品种。同时实行粮食收购与奖售化肥、柴油和发放预
购定金“三挂钩” 政策,每交售100元钱的粮食,奖售平价化肥40公斤,平价柴
油4公斤。 定购以外的粮食,允许自由上市成交。如果市场粮价低于原统购价,
国家仍按原统购价敞开收购。至此,为时32年的全国粮食统购历史宣告结束。
1986年,国家继续实行粮食调拨包干政策,省政府对东营市粮食定购任务进
行调减,由1985年的5000万公斤,调减到3500万公斤。同时,山东省改革粮食财
务管理体制,由省统收统支下放到县级管理,对市地实行购销、调拨、财政包干
和定额补贴。
1987年,山东省对粮食合同定购任务再次进行调减,取消国家委托代购任务,
增加粮食“议转平”任务。全市定购任务3250万公斤,议转平任务1900万公斤。
年内,市粮食局积极推进粮食企业改革,先后制定《市粮食局职能转换,简
政放权方案》《市粮食公司独立经营方案》,确定企业改革的重点是转变经营机
制,增强企业活力。市直各粮食企业分别实行不同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市面粉厂
实行厂长负责制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市饲料公司实行递增包干的经营承包,
市储运公司实行定额补贴、利润分成的办法,粮食企业逐步向市场化迈进。在改
革中,粮食商业企业认真贯彻“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方针,大力发展粮油食品、
饲料生产经营、议购议销粮油,加快改造粮店,把粮店办成前店后厂,加工销售
多种食品的综合服务的粮油中心,粮食企业多种经营有很大发展。
1988年,省核定各市地合同定购任务一包三年不变,继续实行粮食收购同供
应平价化肥、柴油及发放预购定金挂钩的“三挂钩”政策。夏季,社会上一度出
现粮油“抢购风”。
1989年,广饶县粮油总公司探索试办“粮食银行”,坚持“藏粮便民,储粮
备荒, 存粮自愿, 取粮自由,为存户保密”的原则,在总公司和各分公司建立
“粮食银行”,实行两级核算,两级管理。农民把多余的粮食一次性存到粮库,
凭证到粮所提取面粉、兑换食品。同时,粮油总公司在保障农民正常需要的前提
下, 周转利用代储的粮食进行粮油深加工,发展壮大企业。当年代农储粮850万
公斤。1990年始,广饶县粮油总公司相继在全县建立起16处“粮食银行”,全县
553个自然村共设代购代销点1200多处,储粮户达3万户,占全县农民总户数的30
%,储粮结存数达3.8万吨。
1990年,根据全国粮食工作会议精神,全市从秋粮收购开始,将合同定购改
为国家定购,交售国家定购粮作为农民应尽义务,必须保证完成。国家粮食定购
继续实行奖售平价化肥、柴油和发放预购定金“三挂钩”政策。从1990粮食年度
起,山东省将粮食议转平计划和中央拨给的加价款、议转平差价款包干给市地。
年内,全市粮食企业多种经营有长足发展,油城宾馆和绿洲大酒店年内相继
开业,各粮店(所)普遍增设早餐供应。
1991年5月1日,国务院调整了25年未动的粮油统销价格。根据中央精神,山
东省对粮食统销价格作了以下调整: 标准面粉、标二粳米、中等玉米3种粮食,
全省平均统销价格每500克提高0.1元。 其中, 标准面粉每50公斤 (下同) 由
17.85元提到28.00元,标二粳米由16.86元提到32.00元,中等玉米由9.58元提到
15.00元。花生油、精炼棉籽油、豆油、菜籽油4种食用油,实行购销同价,全省
平均每500克提高1.458元。 其中, 花生油 (每50公斤,下同) 由8 0.03元提到
231.00元,精炼棉籽油由72.00元提到190.00元,豆油由80.00元提到215.00元,
菜籽油由77.01元提到208.00元。 其它粮油品种和粮油副产品以及以平价粮油为
原料的相关制品的统销价格也相应做了调整。这次粮油统销价格均为全省统一价,
不再安排地区差价。粮油统销价格调整后,城镇居民的口粮、口油继续实行凭证、
凭票定量供应;居民结存的票证粮油,执行调整后的价格。粮油统销价格调整后,
经营每500克粮食,购销价格仍要倒挂0.045元;粮食购销价格倒挂部分和粮油经
营费用仍由财政继续给予补贴。
第二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消粮食统消制度,放开粮食销售价格
1992~1997年,全市进行第二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重点是取消统消制度,
放开销售价格,同时对粮食管理机构和粮食企业进行改革
1992年, 市粮食局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对粮食管理机构进行改革。3月组
建东营市粮油集团总公司,市局直属企业成立各类专业公司,为紧密层企业。县
局成立县粮油总公司,与市粮油集团总公司属行业管理的松散层管理关系。原市
专业公司的行政管理职能上交市粮食局,逐步实现政策性盈亏与经营性盈亏分开。
各级粮食局仍然行使行政职能,粮食企业积极稳妥地推行经营、价格、分配、用
工“四放开”改革工作。
10月5日,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粮食价格改革的指示精神,市政府以东
政发〔1992〕 117号文件下发《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放开粮油销售价格,加快粮
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稳定粮油定购价格和定购任务;放开
粮油销售价格,除军供粮油暂由国营粮食企业按国家规定供应外,其它粮油价格
全部放开;供应城镇居民的粮油和返销农村的粮食销售价格,由国家定价改为国
家指导价;放开以粮食为原料的大众化食品和相关制品以及粮油产品销售价格;
取消油脂油料的指令性定购计划,放开收购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取消平价粮油
调拨计划,放开调拨价格;城镇居民现有粮证存粮、粮票暂挂存;按国家、企业、
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给职工以适当补贴;取消对企业征收的补粮基金和“农转
非”人员各项差价补贴。这些改革措施标志着全市粮油经营逐步走向市场化。
11月10日,东营市放开市区粮油销售价格。
1993年, 东营市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 (国发
〔1993〕 9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鲁政发
〔1993〕36号)要求,对国家定购任务内的粮食实行“保量放价”,同时,采取
收购保护价,价外加价、农业税征收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全市全面放开食油购销
价格和经营,取消议转平任务。将国家用于扶持粮食生产而平价供应的化肥、柴
油,改为以货币兑付,在收购价之外,将平议价差付给农民,即价外加价。在定
购价的基础上,每收购50公斤小麦、玉米分别拨补价外加价4.2元,大米拨补5.2
元。
1994年,粮价放开后,粮油供应市场出现一些新情况。为此,国务院和省政
府多次强调,粮价放开后,国有粮食部门仍是主渠道,要加强宏观调控,掌握粮
食总量平衡, 平抑市场, 确保供应。5月3日,市政府办公室〔1994〕28号文件
《转发市粮食局关于做好粮油供应工作的几点意见》,同意市粮食局提出以下意
见:(一)各大中专院校、工矿企事业、机关、团体所需粮油品种、数量要提前
做出计划,报当地粮食部门,并与粮食部门签订合同,以确保供应。(二)对国
家限价的粮油品种,大中专院校一律按当地规定的批发价格供应,其它单位按优
惠价供应。(三)对不限价的粮油品种,实行随行就市,依质论价。
5月11日, 东营市为平抑粮价,稳定市场,确保粮油供应,在进一步落实地
方储备粮3000万公斤的同时,建立了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确定全市每年最低规模
为1160万元,其中市区700万元,三县460万元,财政每年必须列入预算,节余滚
存,不得挪用。风险金的使用范围:一是地方储备粮利息和费用补贴及为平抑市
场价格而发生的差价补贴;二是垫付吞吐周转粮的利息、费用;三是对吃返销粮
的农民因粮价提高而增加的开支给予的补助。粮食风险基金由同级财政局会同物
价局、粮食局管理,同级财(商)委、农业局等积极配合支持,并对其使用和管理
进行监督。粮食风险基金的建立,为稳定粮价,保证粮油供应发挥了巨大作用。
根据全国统一部署,6月10日起,山东省小麦、玉米、稻谷3种粮食定购价格
平均提高47.9%,粮食销售价格特二粉提高32.4%~32.9%,特一粉提高37.3%
~35.9%。这是建国以来提价幅度最大的一次。
6月4日,东营市人民政府在天河宾馆召开全市粮食工作会议,出台市粮食购
销价格改革方案。 根据国家和省粮食价格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决定从6月10日起
提高市粮食定购价格,同时调整粮食销售价格。粮食收购价格:小麦 (冬花麦、
三等)每50公斤54元,较上年实际收购价提高47.14%;玉米(中等)每50公斤41元,
较上年实际收购价提高48.01%;粳稻(中等) 每50公斤56元,较上年实际收购价
提高44.93%。 各品种等级差率仍按现行规定执行。粮食销售价格:根据全省粮
食工作会议精神,对小麦、玉米、稻谷三种粮食的销售价格实行国家定价;特一
粉每50公斤103~106元,比现行挂牌价78元提高32.1%~35.9%;特二粉每50公
斤94~97元,比现行挂牌价73元提高28.8%~32.9%;标准粉销售价格暂不调整,
仍按现行挂牌价执行。
8月25日、11月30日,市长张庆黎2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平抑粮价市场,确
保粮油供应问题, 其中确定动用1万吨地方储备粮用于节日期间供应城镇居民,
平抑市场粮价,每人每月供应面粉10公斤,执行国家规定的最高限价。
1995年的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主要是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做好实行政策性业
务和商业性经营分开,两条线运行准备工作。这一年是省确定东营市为粮食自求
平衡市的第一年,粮食部门宏观调控任务加重。为确保供应,稳定市场,稳定粮
价,全市各级粮食部门在收储、调运、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上都做了大量工作,
保证了全年粮价平稳。在夏、秋粮收购期间,各级粮食部门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职
工,开展“满意在粮所”活动,严肃认真执行粮食收购政策,在省内率先超额完
成定购任务。由于市区人口猛增,粮源仍然不足,市粮食部门积极争取市政府的
支持,增加5000吨的地方储备,并按市政府的要求成立粮油专供店,制定市镇粮
食供应管理暂行办法,核发新粮证,进行政策检查。
5月, 市政府下发东政发〔1995〕39号文件《关于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
通知》。主要内容:一是实行县区长负责制,实现粮食供求平衡;二是搞好粮油
收购,掌握足够粮源;三是加强国家定购粮管理,实行统一调拨制度;四是严格
粮食销售管理,确保城镇供应和价格稳定;五是建立和健全地方粮食储备,保持
市场粮价的基本稳定;六是加强市场管理,控制粮食批发;七是加强粮食收购调
拨资金管理,实行县区筹资责任制;八是切实加强领导,保证粮食购销体制改革
顺利进行。
6月, 国务院颁发国发〔1995〕15号文件《关于粮食部门深化改革实行两条
线运行的通知》,要求国有粮食部门的企业要实行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分开,
实行两条线运行。原则是:统一领导,两线运行,明确职责,分别核算,稳定市
场,搞活经营。东营市粮食局开始进行两条线运行准备工作。
1996年,根据国务院《关于粮食部门深化改革实行两条线运行的通知》精神,
东营国有粮食企业实行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分开,两条线运行。政策性业务
包括国家定购粮、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收购、进出口、储存、批发、调运和城镇
居民基本口粮及农村需救助人口的粮食供应,军粮、救灾救济粮和水库移民口粮
供应,吞吐粮食平抑市场粮价。商业性经营是指政策性业务范围以外的经营活动。
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财务分开,单独核算。农村粮管所(站)、粮库、军供
站为第一条线,承担政策性业务;独立核算的加工企业、运输企业和城镇零售粮
店为第二条线,是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经营性单位,同
时要接受政府委托,代理城镇居民基本口粮供应等政策性业务。
年内,山东省政府调整了粮食购销政策,总的要求是:全省定购总量不变,
市地间进行调整,提高购销价格,完善供应政策,实行定向补贴,保持市场稳定。
省政府确定将东营市的定购任务由3.25万吨调整到4.75万吨。同时,调整粮食购
销价格。从6月1日起,提高粮食定购价格,小麦由每公斤1.08元提高到1.52元,
玉米由每公斤0.82元提高到1.26元,粳稻由每公斤1.12元提高到1.56元。粮食销
售价格也相应提高,实行地区差价,省政府确定东营市面粉销售价格为特一粉每
公斤2.66元,特二粉每公斤2.46元。
6月14日, 东营市人民政府下发东政发〔1996〕51号文件《关于调整粮食购
销政策的通知》,根据省政府调整粮食购销政策的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
对粮食流通的宏观调控,保持粮油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市政府决定,对全市
粮食购销政策作适当调整。(一)确保完成粮食定购任务。(二)调整粮食定购
价格。从1996年6月1日起,按中等质量标准,小麦由每公斤1.08元提高到1.52元,
玉米由每公斤0.82元提高到1.26元,粳稻由每公斤1.12元提高到1.56元,不实行
价外补贴。(三)完善粮食供应政策。(四)严格粮食调拨计划,稳定地方粮食
储备。(五)对特困城镇居民实行粮食供应定向补贴。
年内,市粮食局继续组织粮食企业进行内部改革,在分配机制上普遍实行工
效挂钩,彻底破除“大锅饭”;在经营机制方面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真正把
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年内,经营不景气的粮油储运公司破产,
组建新单位——东营市鼎新粮油直属库,合理安排了原粮油储运公司职工就业。
1997年,国家实行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余粮的政策,进一步促进粮食流
通体制改革。山东省三等冬花麦保护价为每公斤1.38元。东营市积极按保护价敞
开收购农民余粮,当年保护价收购5.4万吨,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5月14日, 市委副书记、市长阎启俊在市粮食局局长初振荣、副局长燕立志
的陪同下,先后视察东营市芳达植物油厂、市面粉厂专用粉车间和市粮油供应公
司,对粮食企业的发展提出要求:一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打好国有牌子。
二要抓几个过硬的食品快餐店,靠典型起步。三要在“大、新、全、廉”四个字
上做文章,搞粮食转化。大就是规模要大,新就是花色品种要有创新,全就是品
种要全,廉就是价格要便宜。四要培养粮食企业负责人的“拼命三郎”精神、奉
献精神,要有竞争意识和机遇意识。五要打好管理基础,强化管理。六要好好研
究市场、采取各种灵活机制开拓市场。七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企业利
益。
年内,面对粮食改革的新形势,全市粮食部门不等不靠,主动采取有关措施,
全面实施“54321” 工程:狠抓5个转变,实施4项工程,办好3件大事,开拓2个
市场,实现1个目标。
5个转变: 一是思想观念转变。强化粮食企业全员、全行业的市场意识、竞
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彻底摆脱吃补贴饭、政策饭的依赖思想,全面走
向市场。二是经营机制转变。走以工兴粮、集约经营、创办实业、多种经营的路
子,采取兼并、联合、重组等多种形式,达到经营效益的最佳组合。粮办工业集
团化经营,城镇粮店连锁经营,农村粮管所建立“粮所加农户”的农村经济联合
体。三是用人机制转变。打破条框界限,广开选才渠道,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
择,搞活用人机制。四是分配机制转变。职工全部实行效益工资,上不封顶,下
保最低生活费,企业负责人实行年薪制,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五是管理方式转
变。主要是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的转变,从下到上客观公
正评价班子成员政绩,从上到下解决真抓实干问题,层层明确责任,奖惩到位,
狠抓落实。
4项工程: 一是工业龙头工程,以面粉、植物油和饲料工业为龙头,搞好生
产和经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是居民厨房工程,紧紧围绕居民一日三餐,
抓好以馒头为主的粮油食品生产、配送,大力发展快餐、日用百货、粮油供应三
位一体的经营形式。三是实业兴粮工程,根据单位自身特色,发展多种经营,主
辅结合,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四是科技兴粮工程,抓好与大中专院校及科研单位
的联合,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
3件大事:抓好三大项目建设,即植物油厂的生产经营,面粉厂日处理250吨
小麦专用粉项目的安装投产, 易简公司年产3万吨饲料项目的土建工程及设备安
装。
开拓2个市场:创造性地开拓农村和城市2个市场。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开拓
经营,强化服务,占领农村和城市市场。
实现1个目标:扭亏增盈目标。省粮食局确定东营市效益目标为亏损30万元,
实际全行业实现利润244万元, 名列全省同行业第三,被省粮食局授予“扭亏增
盈优胜单位”,并在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上受到表扬。
年内,利津、河口粮食局对基层企业实施改组合并。分别将原来的独立核算
的粮所合并为5个和4个独立核算单位,降低管理费用,盘活存量资产。全市各粮
所普遍实行定编、定岗、定员,富余人员搞多种经营。
第三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
1998~2000年,全市进行第三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重点是实行粮食购销市
场化。
1998年,是全市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重点是坚持“四分开一
完善”(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新老财务分开,完
善粮食价格机制)的基本原则,落实“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按规定范围以保护
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对收购资金实行封闭运
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市粮食局制定《关于深化粮食企业改革的意
见》和《市属粮食企业深化改革实施方案》,重点加强企业改制工作。东营市海
滨食品加工冷藏厂、东营市帅康种禽场、油城宾馆均已经或基本完成股份合作制
的改造;河口粮食分局成立千乘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利津县面粉厂、利津县油脂
化工厂等企业与上海展望集团组成“山东津宏集团”,实施集团化经营;东营区
粮食分局对所属粮店实施“抽本再凑本、合作不持股、劳资同分配、风险大家担”
的承租合作经营。
三县两区粮食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
精神,制定了主、附营业务分离及资金划转方案,并明确了机构设置和职能。各
县区成立粮食收储管理中心,把主附营业务合在一起的企业进行分离,分别成立
收储业务和附营业务两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并进行工商注册登记。在此基础上,
从资产、负债、开户行等方面将收储业务和附营业务进行分离。广饶县确定县粮
食局是县政府的粮食行政管理机构,行政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原广饶县代农储
粮结算中心,继续由县粮食局统一管理,委托东营市广饶粮食收储管理中心代管。
实行粮食企业收储业务与附营业务分离,成立由县粮食局领导下的独立核算、自
负盈亏的两个法人实体——东营市广饶粮食收储管理中心和广饶县粮油总公司。
垦利县粮食局成立县粮油收储管理中心,受政府委托专门从事收储业务,全县11
个乡(镇)粮油管理所改为粮油收储管理站,承担收储业务,归县粮油收储管理
中心管理。对符合划转条件和范围的企业资金开户由农发行划转到商业银行,垦
利县面粉厂、东营市顶力食品有限公司、垦利县玻璃厂资金整体划到转商业银行。
利津县粮食局界定了主附营业务的标准:粮食的定购、议购,转储粮收购、储存、
销售和国家指定的粮油进出口业务属收储业务,也叫主营业务,其他都是附营业
务。设立利津粮油收储管理中心,下设5个粮油收储管理站,具体负责主营业务。
东营粮油收储管理中心、东营市粮油供应公司、粮贸大厦归东营粮食分局领导,
东营市粮油收储管理中心为主营企业,东营市粮油供应公司、粮贸大厦为附营企
业。河口粮食分局成立河口粮油收储管理中心,承担政府委托收储业务,实行独
立核算。河口天丰粮油经营公司为附营企业。东营市面粉厂主附营业务分离,将
东营市粮食局粮食周转库资产、人员、机构从面粉厂彻底分离,承担政策性收储
业务,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东营市鼎新粮油直属库把鼎新宾馆、康乐食品
厂、粮油贸易部与直属库彻底分离,设立东营市鼎新劳动服务中心,为独立核算
的附营企业,东营市鼎新粮油直属库为主营企业。全市主附营业务的分离工作基
本完成。
6月3日,市政府下发东政发〔1998〕23号文件《关于做好1998年度粮食收购
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严格执行粮食价格政策,不准逆向操作,不准降价销售。
明确“国有粮食企业是粮食流通的主渠道,受国家委托承担粮食收购任务。除国
有农垦企业、农业企业可以收购本企业直属单位所生产的粮食外,其他部门、单
位和个人一律不得插手基层粮食收购,对违反规定收购的粮食,由粮食部门按有
关规定收缴国库。”
8月25日, 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东办发〔1998〕24号文件转发市政府
夏粮收购检查小组《关于我市夏粮收购情况的报告》,要求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
民的余粮,不得拒收、限收,不得压级压价或者抬级抬价。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不
得接受任何组织或个人委托代扣代缴任何税费。 要坚持户交粮户结算制度, 乡
(镇)、村干部不得在粮食收购现场坐收提留统筹费和其他任何税费。违反规定
的,依照《粮食收购条例》坚决查处。
年内,东营市小麦(三等冬花麦)定购价为每公斤1.46元,保护价为1.28元,
玉米的保护价为每公斤1.08元。 全年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6.5万吨。逐步实现粮
食顺价销售, 玉米和稻谷当年实现顺价销售,小麦顺价销售4万吨。粮食收购资
金实现封闭运行,杜绝了挤占挪用,市场收购秩序逐步趋于好转。
1999年,粮食定购价与保护价并轨。东营市在省公布的各等级小麦收购价的
基础上,把小麦收购价格下浮1分钱,即三等冬花麦每500克0.63元。对中等以上
小麦提高差价,对四、五等小麦将差价向下拉大,等外小麦退出保护价,由粮食
购销企业按市场价格进行收购,以体现优质优价、以质论价的原则。对优质品种,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可以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为用粮企业代购,也可以按照购得进、
销得出的原则,自行确定购销价格,做到单收、单存,以促进优质品种的产业化
经营,实现粮食定购价与保护价并轨。
6月11日,市长石军主持召开市政府第4—24次市长办公会议,听取全省粮食
流通体制改革暨夏粮收购工作会议精神及贯彻意见的汇报。会议确定,关于粮食
补贴问题,由副市长阎君山牵头组织市粮食局、财政局进一步测算后合理确定。
8月16日, 在省粮食局召开的全省市地粮食局长工作会议上,广饶粮食局、
东营市广饶面粉厂、广饶县粮食收储管理中心、广饶县代农储粮管理中心作典型
发言。广饶县粮食局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实行粮食和工商结合的经验在全省
推广。
自下半年开始,市直国有粮食经营性企业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市属企业产
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部署,全部实施产权制度改革,退出国有资本,全员转换身份,
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的股份制企业。
2000年,国家对粮食购销政策作局部调整,实行“敞开收购、顺价销售、资
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定购价与保护价仍然并轨,小麦的保护价每公斤由1.26
元调整为1.10元(三等冬花麦),玉米的保护价为每公斤0.98元(二级),同时国家
对小麦执行新的质量标准。针对新的情况,全市粮食部门严格按照三项政策要求,
认真掌握新的等级标准,积极敞开收购。全市粮食职工牢固树立“农民受益我发
展,我与农民共兴衰”的思想,开展一系列便民、利民活动,广设网点,方便农
民交粮,有效地保护农民利益。收购中坚持做到以质论价,不压级压价,不拒收、
限收、停收。采取保护农民利益的各种措施,完善手续制度,统一使用验级论价
单,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增强论价透明度。同时抓住机遇搞好顺价销售,做到即
购即销、快购快销,顺价销售数量明显上升。做好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未发生
给农民“打白条”现象。实行优质优价,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种植优质小麦,
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提高农民收入。年内,收购优质小麦1.3万吨,并与农民签
订2001年优质小麦收购合同5.4万吨。
同年,全市粮食系统抓住企业改制的机遇,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按
照产权多元化、国有资本退出等原则,重点抓好附营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解决
长期以来遗留下的一些疑难问题。全市48个从事非政策性业务的粮食企业已经完
成或基本完成改制的有44个,占全部应改制企业数的92%,其中实施破产13个,
股份合作制企业19个,有限责任公司6个,实施租赁经营的企业6个。所有改制企
业的国有资本全部退出。据初步统计,通过改制(包括破产)全市粮食系统共甩掉
包袱2.85亿元,有效盘活资产3700万元,解除粮食事业发展的掣肘因素,优化资
产质量,为今后粮食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广饶面粉厂改组为山东半球面粉
有限公司,按照退出国有资本,全体员工持股,两会(董事会、监事会)持大股,
多方参股的形式,建起责权利相统一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多元股本结构。广饶县粮
油食品工业公司改制为东营市广丰粮油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局直企业东营市面粉
厂改组为东营市新柳面粉有限公司,市饲料公司和市芳达植物油厂 (市粮油贸易
公司)实施破产。
第四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增加国有粮食储备
2001~2007年,全市进行第四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重点是全面放开粮食购
销市场,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增加国有粮食储备。
自2001年5月1日起,东营市根据国家粮食局印发《关于取消<市镇居民粮食
供应转移证明>的通知》,执行城镇居民户口在全国范围内迁移,以及农业户口
转为非农业户口,不再办理《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明》的新规定。建国以来
一直实行的城镇粮油定量供应制度从此被彻底取消,“粮油关系”从此退出历史
舞台。
省政府根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 (国发
〔2001〕28号),确定从秋粮上市起,实行保护价收购的粮食品种只保留小麦,
玉米和稻谷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全市粮食部门从夏粮收购开始在各粮食收购网
点实行“一证、一牌、一本”的管理办法,即粮食购销企业在进行粮食收购时,
持全市统一的粮食收购资格证,粮食收购政策和验级论价标志牌和粮食收购营业
执照副本。通过实行此办法,进一步落实了粮食购销的有关政策,特别是按保护
价常年常时挂牌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使农民利益得到保护,做到了让农民
满意,让政府放心。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从保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继
续常年常时挂牌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未出现因个别品种退出保护价而放松粮食收
购,导致市场粮价下滑,影响农民增收现象。
年内,山东东营国家粮食储备库铁路专用线与国家铁路网和胜利电厂铁路专
用线达成货运协议, 正式开通运行。东营市粮食储备库(库容25000吨)和山东
广饶国家粮食储备库(库容25000吨)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2002年,全市粮食部门严格执行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搞好粮食购销,
促进全社会粮食流通的有序进行。下乡收购继续坚持“一证、一牌、一本”的办
法,从制度上保证政策的落实,保护农民利益。在基层收储站深入开展“文明诚
信在粮站”活动,公开粮食收购政策和价格政策,公开粮食质量标准和论价办法,
取信于民。东营市夏粮收购进度一直位列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一季完成全年粮
食收购任务,并成为全省惟一没有因执行政策不到位而被投诉的市。
同年,全市非政策性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共改制有限责任公司
13家,股份合作制企业17家,破产17家,承包租赁4家,盘活资产1.3亿元,一次
性安置职工1200余人。已改制的企业重点进行内部机制的转换,管理方法的创新,
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股本结构的调整。粮食部门探索新的经营方式,利用闲置
资产开拓经营,农村粮食购销企业新上多种经营项目12个,实现效益近百万元。
开展“两代一换”业务,全年完成代农储粮4.7万吨,代农加工1.7万吨,代农兑
换1.6万吨。
2003年全市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5月7日,市长刘国信主持召开第5—5
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全市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意见。会议确定,自2003
年6月1日起,全市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会议要求:(一)提高市、县区粮
食储备能力,市计委就市级粮食储备库建设抓紧立项,建设资金从粮食风险金解
决。各县区也要搞好各自粮食储备库建设。(二)在建立市级粮食储备库的同时,
加快现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推行经营集团控股、经营者控大股、职工自愿参股
的股份制改革,职工由改制后的企业接收。有关粮食企业改革的具体方案,由粮
食部门会同体改部门制定。(三)粮食企业改制前的挂账处理,具体由市财政局、
粮食局拿出意见。(四)粮食行政管理职能的界定由市人事局拿出意见。
5月14日, 市政府发出 《关于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通知》 (东政发
〔2003〕9号)。确定全市自2003年6月1日起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一)指
导思想: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收购、价格和
市场;充实地方储备,完善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增强政府调控能力;建立健全粮
食市场体系,促进社会粮食流通有序、高效运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
农业结构和粮食生产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减负、粮食
安全的目标。(二)改革的基本内容:放开粮食收购,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
价格,实行随行就市;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实行经营主体多元化;充实地方粮食
储备,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三)配套政策和措施:妥善解决国有粮食企业的历
史遗留问题;继续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加快粮食市
场建设,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完善粮食风险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完善信贷政策,
保证收购资金需要;加大对粮食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政府宏观
调控,确保粮食供求安全。(四)加强领导,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5月23日, 市政府在东营宾馆召开全市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工作会议。参加
会议人员有:各县区政府分管县区长,市及各县区粮食、财政、农业发展银行、
计划、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体改、土管、工商、物价等部门领导。市
政府副市长阎君山讲话,对全市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和部署。
会议要求各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全市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工作的重
大意义,改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粮食企业的改
革和发展。要吃头精神,准确把握粮改政策,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
密切配合,确保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会议确定从6月1日起,全面放开
全市粮食购销市场。放开粮食收购,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价格,实行随行就
市;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实行经营主体多元化;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增强政府调
控能力。
6月1日,东营市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后,成为全省继青岛、烟台、威海之
后第4个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市, 也是省政府确定本年度实行粮食购销市
场化改革的6个地级市中第一个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市。
年内,全国性的“非典”(指非典型传染性肺炎)打乱了人民正常生活秩序,
部分地区粮食市场受其影响出现抢购风。东营市粮食局制定了《东营市防治“非
典”期间粮食市场安排应急预案》,为应对非常情况做好了组织、措施、物资等
方面的准备工作。由于防备工作充分,东营粮食市场受“非典”影响不大,只是
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绿豆价格暴涨,由1公斤6元左右一度涨到16元左右。
2004年4月1日, 市长刘国信主持召开第5—30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全省
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精神贯彻意见。会议指出,各级各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粮
食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会议强调当前
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必要时按程序启动粮食应急
预案。(二)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上,市政府在广饶半球、河口千乘两个
面粉加工企业认定1万吨库存粮食, 用于调控市场,市政府给予贴息。(三)全
面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会议决定成立由市长刘国信任组长,副市长阎君山、
周连华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种粮农民
直接补贴工作的领导。(四)今年对种粮农民免征农业税。(五)鼓励粮食加工
企业搞好粮食收购、储备和加工,由市粮食局拿出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发展的具体
意见,报市政府研究。
6月13日,全市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夏粮收购工作会议在东营宾馆召开,
副市长阎君山传达全省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市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和今年
夏粮收购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各县区分管粮食工作副县区长,粮食、财政、农发
行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市直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要求各县区
及市属有关部门,要切实统一思想认识,正确把握改革任务,突出改革重点。一
是要进一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妥善处理好“老人” “老账”问题(全市
“老粮”问题在改革前已经全部解决)。二是要抓好粮食储备体系,积极探索粮
食批发市场建设。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切实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四
是要切实加强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部门分工责任制。市政
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发改委、财政、粮食、审计、国资办、国土资源、
劳动保障、工商、国税、地税、农发行等部门领导参加的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粮食局。
10月, 省政府在章丘召开全省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确定用2年左
右时间妥善处理“老粮”“老账”“老人”问题,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全面完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并将此工作作为督查任务落实到各市人民政府。
11月22日, 市长刘国信主持召开第5—4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市粮食局
局长李福杰关于全省粮食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会议要求,市粮
食局根据省政府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部署,结合东营市实际,因企制宜,
“一企一策”地实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分类拿出粮食企业改革方案。
全市粮食购销继续实行市场化改革,取消保护价收购政策,对种粮农民实行
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多项新的财政农业补贴方式。其中对种粮
农民的直接补贴是中国财政农业补贴方式的重大改革与调整,农民生产的粮食根
据市场行情自主出售。国家不再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下达保护价收购计划,财政
也不再对企业收购实行补贴,企业完全自主入市收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
担风险。
本年度全市加强了三级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建设。 市粮食储备库二期4万吨仓
容改扩建工程于5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期3.5万吨仓容扩建工程于3月29日开
工建设, 11月20日全面竣工并通过质检部门验收。 至年底,市粮食储备库占地
13.33万平方米, 库容10万吨,累计投资4800万元,成为全省市级储备粮集中管
理规模最大的市级粮食储备库之一。 县级粮食储备库相继动开工建设, 广饶县
1.8万吨、垦利县1万吨的县级粮食储备库于10月份开工建设。粮食部门积极推进
农村新型储粮设施——“小康仓”的试点工作,6月中旬,全市首批推广的300个
“小康仓”全部安装入户。
2005年4月28日,市长刘国信主持召开第5—6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市鼎
新粮油直属库改制事宜。会议原则同意鼎新粮油直属库采用兼并改制方案,确定:
(一)市鼎新粮油直属库尚未弥补的113.88万元负资产,实行挂账处理,在不超
过5年内, 由市财政按改制后企业上缴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和所得税地方留成
部分数额给予扶持。(二)对市鼎新粮油直属库84.68万元企业经营性财务挂账,
由兼并后的企业承担。(三)黄河路西延占用的划拨土地,在企业改制中不出让
给改制企业,同时为了减轻改制企业的负担,由市财政按照本次土地评估价折合
现金一次性划给改制企业;企业地上资产补偿按规定办理。(四)关于企业23户
职工平房房改问题,原则上纳入黄河路西延拆除范围的职工不参加房改,未纳入
拆除范围的职工参加房改,确保每个职工都有住房。
5月20日,东营市推进市属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东推改办发〔2005〕1号
文件批复:同意东营市鼎新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以承担债务方式接收东营市鼎新粮
油直属库的全部资产、债权,承担全部债务及民事责任。
7月5日,东营市人民政府发布东政发〔2005〕10号文件《关于2005年深化经
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出:稳步推进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市县粮食储
备体系,严格落实《东营市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地方储备粮规范
化管理年”活动。完善粮食预警、应急体系,按照《东营市粮食供给应急预案》,
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转换企业经
营机制。完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支持多种所有制粮食购销企业发展,切实转变
粮食行政管理职能。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依法开展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和
执法工作,加强粮油市场监管。
11月12日, 市长刘国信主持召开第5—75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市粮食局
局长李福杰关于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情况的汇报,确定全市粮食购销企业
改革任务。会议要求:(一)粮食购销企业形成的政策性亏损挂账,按照上级有
关规定处理。在处理挂账时要慎重对待,不要急于确定最终方案,以便尽可能争
取上级财政支持。(二)按照市、县区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快推进粮食购销企业
改革。按原行政管理体制妥善安置粮食购销企业富余人员;按现行财政体制解决
好企业改制的经济补偿问题。市财政补贴事宜由市粮食局、财政局拿出意见后另
行研究。(三)强化粮食行政管理职能。各县区要参照市里的做法,尽快明确粮
食行政管理体制,具体由市编办与各县区搞好衔接。(四)粮食企业要进一步总
结改革经验,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采取多种形式,搞活粮食经营,不断增强企
业发展的能力。(五)以政府为主,切实搞好地方粮食储备;以企业为主,搞活
粮食加工经营,繁荣市场。
年内,市粮食局加大了粮食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对社会粮食流通实施监管。
一是增设监督检查科,具体负责粮食执法工作。二是设立粮食行政复议机构,按
照国家粮食局有关规章具体处理行政复议事项。三是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安
排80余人次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执法培训,为开展粮食行政执法工作奠定基
础。四是认真开展粮食行政许可和统计工作,主动服务,及时办理审批手续,为
29家粮食经营企业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纳入粮食社会统计范围的企业达到48家。
五是开展工商、粮食联合执法检查,营造粮食执法氛围,规范市场秩序。11月东
营市粮食局“寓服务于联合执法”的经验分别在全省粮食执法会议和国家粮食局
南昌会议上做了介绍,被国家粮食局表彰为“2005年度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
作先进单位”。
年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市、县粮食部门拟定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改革方案。至年底,东营、河口两区购销企业改革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复,广饶县
的改革方案已报县政府审批,垦利县、利津县购销企业的破产方案已经县政府批
准,待市中级法院批复后进入法定程序。市粮食局根据省政府《山东省国有粮食
购销企业改革实施方案》 (鲁政办发〔2005〕7号)、市政府《关于实行粮食购
销市场化改革的通知》 (东政发〔2003〕9号)精神,按照省、市政府关于推进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整体部署,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
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发〔2004〕
17号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省政府《关于深
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意见》《关于山东
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方案》。二是认真落实经济补偿金筹集、兑现政策,妥
善安置“老人” 问题,省政府扶持的400万元改革补助资金年底前全部拨付各县
区和市直企业。三是妥善解决“老账”问题,剥离划转政策性挂账14982.65万元,
按文件规定做到了应挂尽挂。四是明确县级粮食行政机构的设置问题,将县级粮
食局列入同级发改部门归口管理的行政机构,确立执法主体地位。五是按照“产
权制度改革到位、经营机制转换到位、人员身份置换到位”的要求,市局粮食强
化了局属企业改革工作,对市面粉厂破产和鼎新粮油直属库的改制实施具体督导,
7月,完成市属鼎新粮油直属库改制,8月完成市面粉厂的破产清算和职工安置,
至此局属困难企业的改制全面结束。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国有
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验收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圆满完成阶段性任务。
年底,东营市全部取消农业税及附加,成为继济南市之后全省第二个免征农
业税的地级市,全市百万农民彻底摆脱负担了几千年的“皇粮国税”。
2006年,市粮食局把购销企业改革列入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县区实际,按
照“产权制度改革到位、经营机制转换到位、人员身份置换到位”的要求,坚持
一个环节不少、一步程序不乱、一项规范不缺,严格按相关政策,公开、公正、
公平地实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6月上旬全市完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任
务,其中,市直属、两区和广饶县的购销企业均改制组建新的有限责任公司,垦
利、利津两县粮食购销企业依法实施破产。全市剥离政策性财务挂账15664.84万
元,按政策规定做到应挂尽挂,实现市、县、区粮食局集中管理;筹集购销企业
改革资金5883万元(其中省拨资金400万元、 市县筹集1796万元、资产变现3687
万元),兑付职工经济补偿金3906万元;分流安置职工1505人。
1月9日,东营市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批复市粮食局《关于东营河
口粮油供应中心事业编制人员参与粮食企业改制问题的请示》,同意东营粮油供
应中心、河口粮油供应中心与两区粮食收储中心整体改制。
6月底, 东营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顺利通过省政府考核验收,
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7月1日,广饶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工作通过省政府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
制领导小组验收。 408名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并得到妥善安置,职工满意
率达到100%;剥离政策性财务挂账3823万元。
年内,市粮食局积极推进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完善“一科三站”建设:设立
监督检查科,成立粮油信息工作站、粮食质量检测站和军粮供应站。县区粮食局
抓好“五个一”建设,建立健全“一局一科一队一站一车”的粮食执法体系。
在实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同时,全市各级粮食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转变职能,逐步建立完善粮食储备机制、预警机制、应急机制建设等
“三大体系”,粮食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市、县、农户三级储备网络,
为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保障。制定并落实社会粮食统计调查制度,
规范建立185个粮情调查网点, 增强信息分析、预警预报能力。落实47个应急供
应网点和3家粮油加工企业,组织实施应急演练,提高应急保障水平。
年内,市粮食局积极发展储备经济,东营市粮食储备库取得中央储备粮与中
央储备糖代储资格,使之成为全省首家同时具备中央储备糖、中央储备粮、市级
储备粮3种物资储备资格的综合性储备库。
2007年4月26~27日, 国家粮食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郄建伟在省粮食局副
巡视员丁兆石陪同下来东营市考察、调研。郄建伟一行在广饶县考察了山东半球
集团物流散装车运营,半球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建设,农户科技储粮“小康仓”使
用情况等;在东营市粮食储备库观看了地方储备粮规范化管理录像和“小康仓”
宣传录像,视察了市粮食储备库、中储粮东营直属库,就东营市粮食质量卫生检
测、“小康仓”设计与使用进行深入探讨。郄建伟对东营市粮食工作给予高度评
价,希望东营搞好基础资料和信息的积累与分析,积极承担国家相应课题。
10月23日,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东政办发〔2007〕33号文件《关于进
一步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进一步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
革任务:
(一)继续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妥善做
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续工作,加快粮食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壮大粮食经
纪人队伍。
(二)进一步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措施,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建立健全粮食应
急体系,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大力推进粮食产销协作。
(三)加强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工作,依法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年内,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后续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积极争取有关
部门支持,东营、河口两区改制企业资产处置工作全面完成,彻底理顺政企关系,
维护了职工权益。二是全面完成市鼎新粮油直属库职工安置,妥善解决了黄河路
西延拆迁补偿和拆迁户的经济适用房等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努力争取并
及时拨付省政府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职工经济补偿金,推进了三县粮食购销企
业改革进程。广饶县粮食局已全面完成改制任务,垦利县、利津县粮食局加快破
产企业资产变现步伐,维护职工权益取得明显成效。
粮油预警、应急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根据《东营市粮食应急预案》,为了
保障应急供应的需求,继续锁定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河口千乘面粉有限责任
公司1万吨成品粮。 在城镇设置56个应急供应网点,充实、健全了粮食应急保障
体系。同时建立粮油应急信息网络,在城镇设立50个典型居民调查户,在农村设
立135个典型调查农户, 及时掌握城镇居民粮油消费情况和农村粮食产、需、存
情况,搞好粮食预警预报,为市政府科学决策粮食工作提供依据。
储备粮管理取得新突破。东营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地方储备粮规范化、精细化、
信息化管理,不仅做到数量真实、质量完好,而且不断推进绿色无公害储粮研究,
初步形成绿色、 环保、生态储粮,4处地方储备粮库全部被省粮食局评为山东省
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