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6&rec=59&run=13

一、城市道路规划
(一)道路网结构
中心城用地空间布局形成一城集聚的紧凑型结构,路网结构基本采用方格网
布置形式。南北向交通为规划的主要交通方向,北部着重加强与垦利县城的联系,
主要道路与垦利北部复兴路对接;南向道路主要与南外环公路相接;东向主要通
过黄河路、南二路通向大海;西向道路主要和西外环路相接。完善城市道路与对
外交通设施的联系,加强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机场与火车站的联系。完善内部
道路网,局部调整现状道路走线及道路级别,形成均衡的主、次、支路网体系。
(二)道路等级规划
道路分为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4个等级。规划的快速路总长度
63.2千米,主干路总长度228.9千米,次干路总长度244.2千米,主、次干路网密
度为3.7千米/平方千米。
1.快速路:城市快速道路系统是未来城市快速交通发展的主体和城市路网结
构骨架,是为满足跨组团交通以及市区对外过境交通的需要。它的特点是大容量、
连续通行。规划期内重点建设“一横两纵”城市快速路系统,与其他主干路形成
交通走廊,并与对外交通网络有机衔接。
一横:根据东城片区、西城片区沿东西向带状分布的特征,黄河路近期规划
控制两侧道路建设,远期逐步改造为横贯东西的城市快速路以加强东、西城片区
联系;两纵:远期改造并延伸西一路与杭州路,加强垦利县城与中心城西城片区、
东城片区的快速联系。规划期内还将重点控制南二路、西六路、六干排路与东六
路,远景规划将改造建设成为城市中心环状快速道路。快速路道路红线宽度50米,
机动车道中央设置隔离带,穿越人流集中的地区设置天桥或地道;道路两侧预留
绿化隔离30~100米,并在其中设置辅道,作为低速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使用。
快速路设计车速60~80千米/小时。
2.主干路:主干路具有联系全市及组团间的交通服务功能,承担快速道路向
各用地片区交通疏散,为中心城内较长距离出行提供服务。同时规划注重解决东
西城横向联系和南北向主干路的区域对接。在中心城范围内构建“六横九纵”主
干路网,形成东西联系、南北拓展的高效完善的道路骨架系统。“六横”分别为
德州路、潍坊路、北二路、北一路、南一路、南二路。“九纵”分别为西六路、
西五路、西四路、西二路、庐山路、东二路、东三路、东六路、湖州路。另外根
据交通需求,规划若干城市主干路,起到联系片区内部、片区与片区之间的局部
联系功能。规划的重点在于适度调整道路红线,优化道路功能。对于拓宽有难度
的城市道路,通过断面的调整、交通管理手段的运用达到主干路的功能。总共规
划27条城市主干路,主干路与快速路共同构成城市主要交通走廊。规划主干路密
度1.79千米/平方千米, 主干路间距控制在1000米左右,红线宽度控制在40~50
米之间,设计车速50~60千米/小时。
3.次干路:城市次干路主要起集散交通
的作用,分配功能分区的内部交通,既要对主干路交通进行集散分流,又要汇集
支路的交通,其服务的多样性决定了功能的多样性。不同区域的次干路主要功能
应有所侧重,规划应区别为疏散交通为主的次干路、生活性次干路与景观性次干
路三类予以控制引导。规划次干路70条,其中西城片区29条,东城片区41条。规
划次干路密度1.91千米/平方千米, 间距控制在400~600米,道路红线宽度控制
在30~40米之间,设计车速40~50千米/小时。
4.支路:支路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短距离交通,以服
务功能为主。城市道路系统的通达性功能和可达性功能主要由支路实现,发达的
支路网络是避免干路出现节点阻塞而局部瘫痪的主要因素。支路除了具备“通达”
功能,还应满足公交车辆行驶的要求。规划重点整治和梳理片区中心地区的支路
系统,通过拓宽、打通等规划控制手段来改造道路条件较差的地区。规划支路密
度3~4千米/平方千米, 间距控制在200~300米之间。道路红线宽度25~30米。
设计车速30~40千米/小时。 应在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细化支路网布
局。
二、城市道路功能规划
城市道路功能分为生活景观性干路、交通疏解性干路。交通疏解性干路承担
联系城市周边组团及疏解交通的功能,主要为城市
快速路及主干路,分为货运交通主干路、客运交通主干路。货运交通主干路为城
市产业区以及组织过境货运交通的道路,包括德州路、南二路、东八路、东六路、
杭州路、西一路、西六路;客运交通主干路则包括潍坊路、北一路、黄河路、西
二路、庐山路、东二路、登州路。生活景观性干路承担联系城市公共核心及各片
区中心的功能,同时也是展现东营景观风貌特色的主要道路。主要有北二路、南
一路、济南路、府前路、胜利大街、潍河路、东三路、西四路、西三路、太行山
路等。
三、交叉口规划
交叉口规划要求根据路权优先的原则,保障主要道路交通流的畅通。规划城
市道路交叉口以平面交叉为主。快速路与主、次干路相交时,原则上采用立交形
式,可以采用进入限制或跨线立交,对支路封闭。近期主要控制交叉口用地,预
留立交用地要满足未来交叉口改善的要求。立交的设置要根据城市交通分布和道
路网络的特征以及与城市交通管理、需求管理的政策不矛盾才能够设置立交。同
时,在立交的规划上,要根据道路条件、交通流特征与交通分工规划立交的形式,
从而有效地引导交通流的方向,并在实施上分期,逐步完善。
沿东青高速公路与城市东西向主要道路设置3处互通立交口, 其中在德州路
与东青高速公路交汇处新增1处。 规划城市主、次干路在相交前应设展宽段,应
通过外围交通组织和内部需求管理措施,减少片区内部路段的机动车交通流量。
对于交通流量较大或组织困难的路口,采取路口渠化、信号优先等措施。西城片
区老城中心针对街区小的特点,可以与相邻路口采取局部单行等方式联合进行交
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