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港口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6&rec=49&run=13

东营市现有港口4个, 分别为东营港、广利港、广北港、刁口港,年吞吐量
共有240万吨。
一、东营港规划
(一)港口发展战略
东营港位于东营市东北部,始建于1984年底,建设初期主要为浅海油服务。
根据东营市总体规划(1996~2010)构想,把港口建设作为牵动全市经济建
设的“龙头”,实现“城以港兴、港兴城荣”的战略规划,尽快发展港口是东营
市未来交通发展的首要任务。
按照“小港起步、大港振兴、滚动发展”的建设方针,重点发展东营新港,
建设黄河内河码头,完善小港设施,大小港协调发展,综合利用,逐步实现东营
深水大港的战略目标。
(二)港口性质与功能
根据东营港的地位和作用,东营港近期将成为地方性重要港口;经过起步、
初步发展后可吸引整个鲁北及淄博、济南地区大部分物资,参与中原及渤海湾沿
岸的物资交流;当东营市和东营港发展到一定规模,具有竞争能力,特别是德东
烟铁路的建成和黄河航道的开通时,可吸引太原、石家庄以南至黄河流域广大地
区的一部分货流。因此,东营港将逐步发展成为以石油化工、杂货、集装箱、车
客渡运输为主的区域性综合性港口。
其主要功能为:
1.具有为经济腹地内外贸物资装卸、储运、中转、换转的功能;
2.具有集装箱运输支线港的功能;
3.具有为东营市经济及海港经济区内外贸易货运等功能;
4.具有为国际贸易物资储运和保税的功能;
5.具有海洋、近海、铁路、公路、管道、内河等多种方式联运的功能;
6.具有运输管理和通信信息的功能;
7.具有为客运、旅游及其它产业发展服务的功能。
(三)港口发展规模
据《东营港总体布局规划》的分析,东营市是新兴的城市,东营港是新筹建
的港口,港口的吸引范围应该用发展的观点和市场经济的观点进行分析。客货运
分别采用产销平衡、相关分析、复利率等方法,综合分析预测港口的规模。预测
东营港2000年货物吞吐量为270万吨, 以1995年为基准年,5年平均增长22.0%,
2010年达到1120万吨, 10年平均增长15.3%,2020年达到2180万吨,10年平均增
长6.9%。
预测东营港2000年客运量为10万人次,5年平均增长35.4%,2010年达到40万
人次,10年平均增长15%,2020年达到80万人次,
10年平均增长7.2%。
二、广利港规划
广利港位于东营市东城东南,渤海莱州湾西岸,与东营经济开发区相邻。广
利港始建于1985年4月,1986年9月建成通航。港区码头长420米,共6个泊位。主
要服务于胜利油田生产建设所用的砂石料等建材运输。投入使用后,年均吞吐量
150万吨。 后因航道淤积, 河口拦门沙没有治理, 千吨级以上货船不能进出,
1991年转交地方作为渔港使用。
根据东营港总体规划,广利港作为东营港的主要港区,规划建设集客货运输、
旅游、渔业、内外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区,对东营港区起到补充和分流作用。
预计2020年达到设计规模,完成投资37亿元。初步形成服务东营市城市建设和发
展,辐射周边资源开发和物流转换的综合性枢纽港区。
三、港口集疏运
根据《东营港总体布局规划》的集疏运预测,考虑到德东烟铁路的建设和开
设黄河航运的影响,对集疏运比例作局部调整。规划近期以公路为主、管道运输
为辅的集疏运方式,2000年以后增加铁路和内河运输,逐步形成以公路、管道、
铁路为主,内河运输为辅,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集疏运方式。
规划2000年公路承担货运210万吨,占总货运量的77.8%;管道承担货运60万
吨, 占22.2%。2010年公路承担货运728万吨,占总货运量的65%;管道承担货运
250万吨,占22.3%;铁路承担货运112万吨,占10%;内河承担19.04万吨,占1.7
%;其它11.2万吨,占1%。2020年公路承担货运1111.8万吨,占总货运量的51%;
管道承担货运500万吨,占22.9%;铁路承担货运436万吨,占20%;内河承担货运
89.38万吨,占4.1%;其它21.8万吨,占1%。客运主要由公路承担集疏运。
四、港口建设
2000年以前,以小港起步,初步形成港口规模,建成地方性港口。建设南引
堤, 开挖内港池,形成环抱式港湾,开通5000~10000吨航道和港池,总泊位数
增至9个, 年吞吐能力达到1000万吨。同时完善广利港设施,开通刁口港,继续
建设广北港。开通东营至环渤海各港口的航线,加强客运联系。完善现有疏港公
路和管道,着手研究内河运输和进行疏港铁路的建设。
2010年以前,建成以石油、煤炭运输为主的具有综合能力的万吨级港口。延
长引堤,完善环抱式港池,疏浚航道,建设万吨级以上码头,兼营集装箱运输。
总泊位增至15个以上,年吞吐能力达到2000万吨。推动东北与中原经济区海陆通
道的形成。开通东营至国内各大港口的航线及韩国、日本、东南亚的国际航线,
使东营港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联通世界的重要出口。建设通港铁路,开通黄河航
线,增加港口的集疏运能力。
2010年以后进一步扩大港口吞吐能力,增建深水泊位,向陆域扩展用地,最
终形成年吞吐能力达到3300万吨的综合性贸易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