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路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6&rec=48&run=13

1983年,全市有辛(店) 垦(利) 、潍(坊)博(兴)、垦(利)禹(城)、张(店)义
(和庄) 4条干线公路,总里程为211.8千米,县乡公路273千米,胜利油田专用路
650千米, 总计通车里程1135千米。这些公路大都是20世纪60年代胜利油田勘探
时期修建的三、四级沥青公路,路况差、标准低、路面严重老化。建市后,公路
建设逐年有较大发展。2009年,全市公路密度101.1千米/百平方米,乡道综合好
路率达80%。
公路运输具有快速、机动灵活的优点,是中、短途客货运输的主力和联结各
种交通方式的重要纽带。2009年东营市的对外交通主要由公路承担,由于航空、
海港、铁路未形成较大的规模,因此公路运输仍是东营市主要交通方式。公路建
设的快速发展,可促进海、空港的建设,加快公路和港口建设对振兴东营市经济,
实现黄河三角洲开发跨世纪工程具有深远意义。
一、交通规划与道路系统规划(1989~2010)
(一)发展目标
1.建成同中心城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快速通畅的道路系统和完备的现代
化城市交通设施。
2.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多种类型交通工具协调发展,换乘和联运方便,快
速舒适的城市综合客运交通系统。
3.建立以专业货运为主,大、中、小不同车种相结合的高效率的货运系统。
4.建立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对外交通系统。
5.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逐步实现交通管理现代化,保证交通安
全畅通。
(二)道路交通规划要点
1. 加强城市主要道路的建设,建成总长在200千米以上的城市主、次两级干
道系统。
根据交通流量的分配结果, 主要交叉口的流量为3000~4000辆/小时,平交
即可解决问题,但主、次干道交叉口应采取拓宽路面、增加进车道及渠化路口等
形式。 当通过交叉口的车辆数达到4000辆/小时以上,应修建立体交叉桥,在城
市干道与过境道路、铁路交汇处和特殊要求的路口应修建立交或简交。
2.城市道路进行必要的分工,使客货分流、机非分流,将过境交通量分离出
城市。将海河路、泰山路(西城区段)、兖州路、黄河路作为生活性干道,将机
广路、莱州路、海河东路作为货运干道。据东营市交通管理部门观测,每日进入
西城区胜利油田物资总库的车辆达2800辆次,多为大型货车。为减少这部分车对
城市的影响,并将近郊区的过境车流从城市里分流出去,规划在西城区西侧新建
一条货运干道。另外在东西城之间规划的德东铁路以西新建一条南北方向的过境
公路。
将泰安路、海河路、机广路作为联系东、西城的主干道。青州路作为联系东
城、垦利县城的主干路,泰山路和胜华路作为西城、垦利县城之间联系的主干路。
3.城市道路建设要充分估计到小汽车的发展速度。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
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小汽车的发展已提到了
科研和长远发展规划的议事日程。从其他发展城市情况来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
推进,小型汽车会越来越多,所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东营市城市
发展和我国其他城市的发展一样也会遇到小汽车化的问题。
4.自行车作为一种近距离的代步交通工具, 有其一定优越性,在道路建设
中,采用机、非分流系统,开辟自行车专用线路。
5.加强交通管理,建立现代化的交通管理系统。规划考虑2010年,东营市应
全面实现现代化的交通管理体系,近期内实现单个路口交通信号控制,远期建立
区域交通控制系统。整个中心城市应设置集中的监测与控制中心,采用电子计算
机对全市的交叉路口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主要交叉路口都要设置明显的标志,
保证车辆有秩序的行驶。
二、公路发展战略和目标
根据东营市总体规划(1996~2010)设想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东营市将随
着黄河三角洲的全面开发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为适应其发展的需要,公路建设需
要上一个新台阶。
东营市公路规划建设着眼于21世纪的经济发展需要,高起点改造和建设干线
公路,加强黄河以北地区公路建设,为东营港快速建设和沿海地区开发创造条件。
提高中心城周围的公路等级,强化中心城交通辐射能力。完善公路网,重点发展
高等级公路,增加国道,结束东营市无国道和高速公路的历史。加大省道密度,
加快县道、乡道、油田专用路的建设。实现一个以干线公路为骨架,配以高密度
的县乡公路和专用公路,适应东营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的四通八达,紧密联接
市区各片区和主要城镇的快速、完善的公路网。
近期实现东营市公路建设由一般公路向高速公路和高等级汽车专用公路的转
移。 规划2000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4476.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8千米,一
级公路262.9千米, 二级公路576.4千米,公路网密度为57.2千米/百平方千米。
达到省道消灭三级公路,市到县、县到县及油田二级以上单位之间均由二级以上
公路连接,全市村村通柏油路的目标。
远期进一步调整公路网络规划,增加国道,完善高速公路网,提高省道标准。
到2010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5500千米,其中高速公路250千米,一级公路450千
米, 公路网密度为70千米/百平方千米。市到县、县到县及油田二级以上单位之
间均由高等级公路连接,县到乡镇及重要城镇之间由二级以上公路连接。
东营市总体规划(2005~2020)提出构建由中心城对外多方向联系公路、高
速公路、环城公路组成的对外交通体系,形成“一纵一环、网络辐射”的公路网
结构,提升东营市中心城在区域公路交通中的枢纽地位。
通过“一纵”即东青高速公路加强城市南北方向的对外交通联系,城市东西
向快速交通联系,理顺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关系;“一环”在中心城外围规划
建设环城公路,由西外环路(郝纯路)、北外环路(同兴路)、南外环路(六户
南路)和东外环路(东八路)组成,承担主要过境交通职能,减少过境交通对城
市的影响;由中心城多方向对外交通形成“网络辐射”公路系统。
三、公路布局与职能
规划东营市公路干线网络由高速公路、黄河大桥、主要公路和次要公路构成。
公路网以黄河大桥为枢纽,市区各片区和大型交通设施为辐射源,联系城市之间、
城乡之间交通为目的公路空间布局。
规划建设的3条高速公路汇集于中心城, 形成以黄河大桥为枢纽,呈放射形
高速公路系统。
除现有的黄河大桥外,预留两座桥位,分别为利津县东北侧和黄河大桥下游
两千米处,可先建轮渡或浮桥,远景根据交通量的大小和东营市经济实力,确定
建设跨河桥的时间和等级。
规划主要公路达到一级标准,总体上以海港、黄河入海口为顶点向西南方向
扇开,基本上形成七横(滨孤路、永馆路、垦利—黄河口公路、东营—利津公路、
广青路、潍高路)七纵(新户—盐窝公路、滨海路、辛河路、通港公路、东青路、
博新路、广北—永安公路)的布局。
规划次要公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其功能主要连接重要乡镇,呈自由式布局。
主要有永莘公路、辛沙路、利津—沾化公路、利津—广利港公路、罗镇—孤岛公
路、河口—刁口港公路等。
改造滨孤公路为一级公路并延伸到黄河码头;改建河辛公路黄河大桥至河口
区段为一级汽车专用路;完善永馆公路和滨海公路;新建刁口港至东营港路和新
户乡至盐窝公路。加强北部地区的公路建设,促进港口建设和北部地的开发利用。
配合黄河入海口内河码头的建设,修建内河码头至中心城、内河码头至东营
港的公路,改造博新公路并跨过建林黄河桥至孤岛。
提高广北—永安公路,改造淮河路并延伸至滨州黄河大桥,提高辛沙公路、
东青公路等级,建设东营—利津公路。加强中心城与周围地区的交通联系,提高
中心城的交通辐射能力。
改造河辛公路南段为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利用西城外环线绕过城市,减少对
城市交通的干扰,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改造潍高公路和广青公路,加强东营南部地区东西向交通联系。
建设机场至东红高速公路及机场至黄河码头的道路,完善机场专用道路,使
机场与市区和大型设施有着便捷的交通联系。
四、高速公路规划
东青高速公路 东(营)青(州)高速公路北起胜利黄河大桥南接线,在垦
利县五一村与青垦路线连接,途径东营东西城之间、广饶县大王镇,南至潍坊市
青州城北于家庄处与济青高速公路相连接。路线全长89千米,路基宽度24.5米。
1996年经省交通厅、省计委批准修建,并开始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同年12月4~6
日,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通过专家审查。1997年,省政府将东青路列为重点工程。
同年9月, 东青高速公路完成项目初步设计、预审以及批复。由交通部华杰工程
咨询有限公司、东营市公路勘察设计院按平原微丘区双向四车道全封闭、全立交
高速公路设计。 桥梁设计荷载为汽—超20,挂—120。设计行车速度100千米/小
时。横幅布置为2×7.5米行车道、3.0米中间带、2×2.5米硬路肩、2×0.75米土
路肩,沥青混凝土路面。全线设大、中桥梁18座,小桥涵、通道、天桥、分离式
立交211座,互通式立交4座,总投资16.03亿元。1998年4月28日开工建设。2000
年9月1~7日, 由山东省交通厅质监站、公路局、公路桥梁检测中心组成的重点
工程验收组,对东青高速公路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
东港高速公路 北起东营港,南至胜利黄河大桥,全长60千米,为全封闭一
级汽车专用公路。 2000年,升格为高速公路。设计荷载为汽—超20,挂—120。
双向四车道,路两侧设全封闭隔离栅栏,设计行车速度100千米/小时。全线建立
交桥8座、大桥1座、中桥2座、小桥39座。路幅布置为2×0.75米路肩、2.50米紧
急停车带、 2×3.75米行车道、0.5米路缘带,中间设2.0米中央分隔带,路基封
顶宽24.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荣乌高速公路(东营段) 荣(城)乌(海)高速公路在山东东营境内全长
96千米,其中与东青高速公路、东营大桥重合60千米,新建36.3千米。分为新河
至辛庄子段(广饶段)和辛庄子至邓王段(利津段),主要集中在广饶县、利津县境
内。
荣乌高速公路利津段, 全长22.67千米。设计标准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
为28米。 设计行车速度120千米/小时。2005年3月开工建设,于2007年12月17日
竣工通车。荣乌高速公路广饶段,全长13.5千米。路基宽28米,按双向四车道建
设。2005年6月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和交通、绿化工程于7月15日率先完工,2008
年9月28日正式通车。
五、主要干线公路规划
河辛路 河(口)辛(店)路(省道S231线)北起河口八吕村,经汀罗镇、
陈庄、胜利黄河大桥、后苟、东营西城、牛庄、花官、广饶县城、李鹊至淄博辛
店。东营市境内长113.7千米。
明、 清时代,临淄至牛庄段为官马大道。1927年,曾通客车,每日2次。该
路曾用辛(店)牛(庄)、辛(店)新(镇)、辛(店)东(营)、辛(店)孤
(岛)路名称,1987年定名为辛河路,2002年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时更名为河辛
路,是贯穿东营市南北的一条交通主动脉,对东营市和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起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
潍高路 潍(坊)高(青)路(省道S323线)东起潍坊市,中经寿光、大王、
广饶、 博兴、 唐坊,止于高青县。东营市境内22.6千米。该路原名潍(坊)博
(兴)路,后与高青接通,更名为潍高路。
该路原为官马大道。 1923年, 北洋政府山东路政总局将其列为重要公路。
1931~1937年,复测量定线,重新加高路基,筑成通车。1938年后,抗日军民为
打击日本侵略军,对公路展开破袭。1946~1948年,为支援解放战争,人民政府
组织群众抢修部分路段,运输物资。建国后,多次修筑路基,建设桥涵,撒铺粒
料,铺设沥青路面,使该路成为山东省国防、经济主要干线公路之一。1967年、
1996年、2002年经几次大修与改建,现为二级路标准。
新博路 新(安)博(兴)路(省道S228线)起于垦利新安,经赵家屋子、
永安、 胜利、八分场、董集、郝家到滨州市博兴县。东营市境内长78.00千米。
1987年公路普查时定名博新路,2002年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时更名为新博路。
1991年,按二级路标准,将东营粮局—运输—郝家段改线为东营粮局—董集
—郝家段。路基宽19.5米、14米,路面宽14米、12米。1992年,由胜利油田投资,
对K46+949.4~K49+027段按一级路标准进行改建。2002年4~11月,投资1.2亿元,
对董集北至博兴界段进行改造。设计行车速度100千米/小时,车辆荷载汽—超20,
挂—120。
永青路 永(安)青(城)路(省道S319线)东起永安,经飞机场、东营东
城、田庄、广北农场、丁庄、斗柯,西至青城。东营市境内74千米。该路是2002
年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期间,在原广青路、辛沙路的基础上,优化组合、调整路
线走向形成的。多年来,经过几次大的改建,现为二级路标准。
永莘路 永(安)莘(县)路东起东营市垦利县永安,中经垦利县、胜坨、
董集、利津黄河大桥入滨州境,止于聊城市莘县。东营市境内67.8千米。永莘路
垦利至禹城段曾用利禹路、垦禹路名称,1987年延至永安,定名为永莘公路。是
山东省东西方向的一条干线路,也是东营市的西出口,在东营市及省公路网中都
具有重要的作用。1994年、2000年经过两次拓宽与改建,现为二级路标准。
东青路 东(营)青(州)路(省道S230线)北起垦利民丰,经八分场、东
城、田庄、西刘桥、大王至青州。东营市境内76.5千米。该路原称东(营)(大)
王路,1990年定名为省级干线青垦路,2002年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时更名为东青
路。
1989年,对K71+965~K76+544段进行修建。路基宽17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宽
15米。 由东营市公路管理段施工。 1999年修建东青高速时, 对潍高路北K48+
049.93~K50+102.33段进行改线,路幅和技术等级不变。
新海路 新(河)海(兴)路(省道S320线)由潍坊进入东营市,经田庄、
民丰、垦利县、胜利黄河大桥、北岭,入滨州境,止于河北海兴。东营市境内71
千米, 养护里程1.3千米。2002年全国第二次公路普查期间,在原辛沙路西线的
基础上调整路线走向,并更名为新海路。该路部分路段分别与永青路、东青路、
东红路、 河辛路、永馆路重合。1995年、2001年经过两次改建,总投资达1亿多
元。
六、东营长途汽车站
建市以来,东营中心城有长途汽车站3处,其中东城1处,西城两处。东营汽
车站西城东站原位于东营市西二路与黄河路交汇处, 占地面积1.5公顷,建筑面
积3500平方米。 于1987年1月份投产运营,是东营交通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所属二
级客运站。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的汽车已不适应形势需要,根据规划建设了东
营汽车总站。
东营汽车总站位于东营市黄河路与西一路交汇处,东临东辛采油厂。2008年
7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规划占地面积16.07公顷,建设面积6.52万平方米,是
集公路客运、快件运输、旅游出租、公交于一体的综合性汽车站。车站主楼及候
车大厅占地面积9.53公顷, 建筑面积3.76万平方米,其中主楼高17层、1.6万平
方米, 候车大厅2.1万平方米。设发车位46个,设计日发送班次1200~1500个,
日发送旅客3万人次。 站前广场占地面积2.1公顷,站内停发车场面积1.8公顷,
工程投资8700万元。自正式投入使用起,原东营汽车东站整体搬迁到总站,东营
汽车西站所发长途班次全部由总站始发。
七、黄河大桥
黄河从东营市境内入海,自古以来,过河均以船渡为主,给人们的生产生活
带来极大不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配合公路交通规划,由国家、油田、地
方共同投资在黄河上建立了三座贯通境内高速公路的大桥。
胜利黄河大桥 位于黄河尾闾的垦利县城北侧,1982年由山东省交通规划设
计院设计。 1984年12月开工建设,1987年10月1日通车。山东省交通工程公司、
胜利油田建桥指挥部建设,并得到解放军济南军区工程兵支持。桥长2817.46米,
桥宽19.5米,塔顶标高78.6米。大桥由主桥、南北引桥及接线公路组成,其中主
桥长682米。 主桥上部采用受力合理、跨度大、重量轻的钢箱斜拉桥先进技术。
钢箱由57段节连接而成,由2组(每组10对) 镀锌高强度钢索呈扇形悬吊。桥面主
车道宽16米,双向4车道;两侧各有1.5米宽的人行道。接线公路主车道宽15米,
两侧慢车道各宽7米,主慢车道间有2米宽的绿化隔离带。接线公路与南北公路网
相连,北通京、津地区,南达淄博、连云港,东至青岛、烟台,过往车辆每天达
4100多台。黄河胜利大桥是国内第一座正交异性板组成的钢箱斜拉梁结构桥梁。
该桥在建设中达到5个国内首创:首创采用钢箱斜拉梁结构;首创主跨288米的当
时国内公路桥之最大跨度;首次采用世界先进的正交异性板闭口肋工艺技术;首
次在主桥下面设4条大口径输油管道; 首次在主骨栏杆采用减弱风力载荷的抑流
板结构。在1989年全国桥梁评比中,获“鲁班奖”。
利津黄河公路大桥 位于利津县城东南隅。 全桥长1350米,主桥为630米的
五跨PC连续双塔斜拉桥,主跨310米,引桥长720米,两侧行道长2150米,桥面宽
20.80米,设计双向四车道,荷载汽—超20吨,挂—120吨,是全国黄河上主跨最
大的桥梁。该桥由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设计,概算总投2亿元。
1998年7月6日,成立利津黄河公路大桥筹建指挥部,全面展开大桥筹建的前
期工作。同年12月30日,山东利津黄河公路大桥有限公司注册成立。1999年7月1
日正式开工建设,2001年9月26日举行大桥通车典礼。
利津黄河公路大桥严格按照国家关于项目法人制、资本金制、社会监理制和
投标招标制的规定运作。项目采用国内“EOT”(建设——经营——移交) 及股份
制方式筹资。由山东利津黄河公路大桥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建设、经营和管理,经
营期28年。融汇社会力量投资建设黄河特大型桥梁,为全国首例。是运用市场经
济规律配置资源,解决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一次有益尝试。
东营黄河大桥 东营黄河公路大桥是长江以北民企与政府采用BOT模式运作
的第一座大桥,同时也是黄河最下游投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
高速公路特大型桥梁。 大桥南接东青高速公路, 北接东港高速公路, 是国家
“7918”高速公路网荣城至乌海、长春至海口的重要路段,是山东省“五纵连四
横,一环绕山东”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京津和沪宁杭地区及东部沿海
与西部地区最便捷的通道,它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岛分会场提供绿色通道,对
于提升东营的区位优势、完善山东省公路网的布局,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的开发
和促进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该桥将把从北京到青岛的
时间至少缩短了2小时。
东营黄河公路大桥全长18.75千米,桥梁部分长3743.1米,宽30米,由8个主
桥墩组成, 最长跨度为220米,南接线长7.082千米,两端接线共设大桥2座、中
桥3座、 互通立交2处、通道11处,小桥涵29道,投资8.6亿元。大桥采用最先进
的施工技术,积极参与混凝土耐久性课题研究,在氯离子吸附剂、碱离子吸附剂
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混凝土中骨料碱溶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国际
突破,与同类工程相比,该大桥工期最快、质量最优,投资最省,成为民企与政
府在基建领域的合作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