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防潮大堤工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6&rec=45&run=13

东营市海岸线北至顺江沟河河口, 南至小清河羊角沟老码头正东, 全长
412.67千米。已建海堤253.5千米,其中未护坡的土堤长124.2千米,砌石和混凝
土板护坡的土堤长129.3千米。 东营市防潮堤工程以黄河入海口为界,分为黄河
以南防潮堤工程和黄河以北防潮堤工程。
境内黄河以北防潮堤工程,北部呈东西走向,东部呈南北走向。西起河口区
潮河河口,向东经马新河、沾利河、挑河、黄河故道,至老十号排涝站,向东南
至黄河海港、东营海港,再向南至黄河北大堤,全长185.4
千米。黄河以北防潮堤按建设单位划分,可分为以下三段:
河口区段防潮堤、利津县新刁口渔业海堤、油田防护海堤。
20世纪50年代初至21世纪初, 惠民地区沾化、利津、滨县、惠民、博兴6县
与胜利油田共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多次修筑海堤工程,初步形成了黄河
以北境内防潮体系。
黄河以南防潮堤工程,呈南北走向,北起黄河,南至小清河,长68.1千米。
黄河南堤至支脉河口段长54千米,北部在垦利县境内,南部在东营区境内。支脉
河至小清河段地处广饶县境内,长14.1千米。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修筑了
南起马楼, 北至沙营村东北, 长10千米的防潮坝, 坝高3米左右。1953年春、
1958年秋、 1980年秋,广饶县3次大规模对境内防潮坝进行修筑。黄河以南的黄
河至小岛河段、小岛河至广利河段,广利河至支脉河段,东营区、市水利局、黄
河农场、胜利油田等单位都投入大量资金,多次进行整修海堤,但特大风暴潮还
是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2002年3月5日,中共东营市委决定兴建东营市中心城防潮体系工程(后来上
报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改称为黄河三角洲莱州湾西岸防潮体系一期工程),并成立
东营市中心城防潮体系工程指挥部。
《黄河三角洲莱州湾西岸防潮体系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工程设计,
由东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和胜利油田管理局勘察设计院共同编制。为了保证设计
质量,市指挥部委托青岛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青岛海洋预报台进行了物理模型
试验,并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专家评审。主要内容如下:
黄河三角洲莱州湾西岸防潮体系一期工程位于广利河至永丰河段。在广利河
新沙路修建广利河明海闸(桩号0+000) ,沿广利河左岸筑回水堤至溢洪河口,
修建溢洪河明港闸(桩号7+059) ,继续沿广利河左岸筑回水堤至原防潮堤,广
利河回水堤长8.6千米; 自广利河回水堤末端起修建防潮堤至支脉河与广利河交
汇处,向北与原防潮堤汇合至胜利油田养殖公司泵站,修建养殖公司明泺闸(桩
号22+800) ,继续向北至青坨沟,修建青坨沟明源闸(桩号2 8+750),然后起
弧线向西北至红光渔港(桩号33+900),防潮堤全长25.3千米;沿永丰河右岸筑
回水堤至永丰河挡潮闸(桩号41+400),永丰河回水堤7.5千米。
堤防全长41.4千米。 其中防潮堤25.3千米,广利河回水堤8.6千米,永丰河
回水堤7.5千米。 新建广利河明海挡潮闸、溢洪河明港挡潮闸、胜利油田养殖公
司明泺挡潮闸、青坨沟明源挡潮闸及海红南闸、海红北闸、红光渔港东闸、红光
渔港西闸4座小型挡潮闸和其他10座小型建筑物。
设计防潮堤工程规模为中型,堤防等级为2级,主要建筑物为2级,次要建筑
物为3级。防潮标准为50年一遇,高潮位为3.63米,防潮堤顶高程4.6米,堤顶宽
9米, 防浪墙顶高程5.7米,回水堤堤顶高程5.3米。防潮堤、回水堤迎水面均采
用预制混凝土板衬砌。
广利河明海闸:7孔开敞式,单孔净宽10米。100年一遇防洪,设计防洪流量
403.3立方米每秒;5年一遇除涝,除涝流量143.6立方米每秒;50年一遇防潮。
溢洪河明港闸:5孔开敞式,单孔净宽10米。100年一遇防洪,设计防洪流量
300立方米每秒; 5年一遇除涝,除涝流量128.0立方米每秒;50年一遇防潮。胜
利油田养殖公司明泺闸:3孔开敞式,单孔净宽3米,设计引排水流量30立方米每
秒,50年一遇防潮。
该工程的建设管理由东营市中心城防潮体系工程建设指挥部全面负责,包括
前期工作、资金筹措、工程迁占、施工管理及协调设计、施工和管理之间的关系
等方面的工作(施工队伍是经过招标择优选定的具有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
由东营市和胜利油田分别负责组织施工。
2003年6月,总投资3.45亿元的黄河以南防潮大堤全面竣工。防潮大堤建成,
形成“南控广利,北挽黄河,东锁莱州湾,西抱中心城”的东部防潮体系。防海
堤气势恢宏,不但加快了海滩油田的开发建设、方便了交通、改善了油区环境,
同时海堤也是黄河三角洲上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