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市化战略决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6&rec=441&run=13

一、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化战略
1983年10月到1984年5月,利津县政
府委托山东省规划院组成规划组制定利津县第一个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在此规划
中尚未提及“城市化”概念。
1989年,山东省建筑工程学院师生修编的总体规划中,提出“城市化”概念,
并且对规划期内的城市化进程和居民点体系作出规划,该规划指出:“目前利津
城市化水平很低,只有7.5%;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将不断提高,
利用劳动转移法计算,至2000年,城镇人口可达10万人左右(包括建制镇驻地人
口),城市化水平可达30%左右。”
根据测算,1993年利津县城市化水平为7.97%。
1995年,县政府委托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利津县总体规划进行第
三次修订,再次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并在该规划的第一部分对县域城镇体系作
出规划。对规划期内城镇化水平进行预测,该规划指出:“1993年全县城镇人口
为31899人, 年均增长9‰,2000年和2010年将分别达到5.4万人和12.7万人,但
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和新的户籍政策的实施,预计2000年和2010年,全县城镇人
口将分别为8万、15万左右,该县的城镇化水平将分别为25%、42.8%。”
1999年测算,利津县城市化水平为25%。
2001年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利津县总体规划进行第四次修订,对
利津县的城市化进程提出更高要求。该规划指出“1999年末总人口289593人,预
测2005年为30.0万人,2010年为30.9万人。1999年全县城镇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分
别为72361人、 25%,预测两项指标2005年末分别为12.8万人、42.7%;2010年
末分别为18.5万人、60%。”
2004年重新修订的利津县总体规划,对规划期内利津县城市化进行如下预测:
总人口2001年末291614人,预测近期2007年为30.2万人,远期2020年为31.4
万人。 全县城镇人口及城镇化水平2001年末分别为9.44万人、32.4%,预测两项
指标2007年末分别为14万人、46.4%,2020年末分别为20.5万人、65.3%。
2008利津县城镇人口11万人,城市化水平37.8%。
二、城镇化规划布局
《利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城乡建设部分。
(一)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与保护生态环境是重点。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城乡一
体化进程。
按照统筹规划、量力而行、有序发展、体现特色的原则,加快发展中心城,
膨胀沿干线公路小城镇,完善功能,提高档次,逐步形成规模等级适度、布局和
结构合理、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的城镇体系。
1.城镇布局。根据本县自然资源、城镇的历史成因和所处区位,重点规划建
设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集聚辐射作用的城镇,即一个中心城——县城;
一个中心镇——陈庄镇;三个建制镇——北宋镇、盐窝镇、汀罗镇。形成以县城
为核心,陈庄镇及其他建制镇为卫星城镇的城镇组群。
2.中心城建设。根据县城地理环境、历史人文文化特点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
的要求,科学规划,完善功能,加快规模膨胀,努力建设一个具有黄河文化特色
的现代化区域性城市。“十五”期间,多方筹措资金,规划建设净化水厂、污水
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基本实现集中供暖。突出“大空间、大河道、大林地、大
水面”特色,实现县城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加快城市主干道改造建设,新
建津六路,延伸改造利一路、利二路、利三路,进一步完善交通体系。加快老城
区改造步伐,统一规划,配套设施,完善功能。2005年城区面积扩展到1000公顷,
人口达到6万人。
3.小城镇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载体功
能。陈庄镇合理布局工业、商贸、文化园区,集中建设住宅小区。配套建设水电
路讯等基础设施,集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鼓励农民进城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促
进农业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2005年,城镇面积扩展到400公顷,人口达到2万人,
成为带动县域北部经济发展的中心镇。北宋镇、盐窝镇、汀罗镇,根据各自的区
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建成人口居住相对集中,能带动小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特色
城镇。
4.城镇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城镇建设新体制,拓宽融资渠道,激活民间投
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企业、个体和外来客商以多种方式参与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和到城镇创办企业。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按居住地划分城乡
人口,按职业确立身份的户籍登记制度。对入城“落户”的农业人口与城市非农
业人口享有同等的待遇和义务。鼓励土地流转,并获取收益,解除农民的后顾之
忧,促进部分农民离村进城。按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计划地实施撤乡并
镇、撤小村并大村,加快膨胀城镇规模和发展强村强乡。建立完善适应城镇发展
需要的住房、医疗、就业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
(二)城乡发展
积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坚持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统筹规划布局、基
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治理,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加快生态县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
(三)建设现代化县城
按照利津县城总体规划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强化管理,突
出特色,提升形象,力争2010年,把县城基本建成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城市。
1.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主、次、支道路网体系,形成外成环、
内成网的交通框架。二是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搞好老城区、“城中村”、“路边
店”改造,提升城市品位。三是完善公用设施建设。搞好水厂建设,推广、扩大
分质饮用水供水范围。搞好热电厂的扩建,以热电联产为城市供热的主热源。逐
步推行集中供气。
2.加强县城环境建设搞好环城水系等工程建设,打造凤凰广场等景观节点。
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加大城市执法力度,切实加强县城环境综合治理。以公园绿
化、道路绿化、住宅绿化为主要载体,完善城市公共绿地体系;搞好县城外围环
城林带建设,构筑生态防护圈。
3.搞好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提升县城形象,搞好城市规划总体设计,实行经
济发展、人口集聚、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统筹安排,高度融合,使城市的发展符
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积极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盘活城市资产,加快市场化
进程,建立政府投资与多元融资并举的城建投资体制。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突出抓好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城市交通和市场秩序整治,确保群众满意。
(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
力建设“民富、村美、风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发展壮大城镇经济,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定位,加快工业、服务业发展,突
出抓好陈庄镇等重点城镇建设,努力膨胀县域经济规模。继续实施促强扶弱政策
和“全民创业,富民兴县”战略,加快形成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相互促进、竞
相发展的城镇经济发展格局,增强吸纳人口、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
化进程的能力。
2.积极推进道路、通信、供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教育、医疗卫
生、文化娱乐等城市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重点加大对农村道路、信息、教育、
医疗卫生、文化、供水、供电等设施的投入。继续抓好节水灌溉、防洪排涝改碱
和清洁用水保障体系建设。2010年,农村全部喝上洁净的自来水,实现村庄之间
三级公路连接,乡镇建有汽车站,村村都有停车点,教育、卫生基本达到城乡均
衡发展,逐步提高农村的入网率和计算机普及率。到“十一五”末,全部解决无
房户、危房户的住房问题,基本实现农民住房砖瓦化。整治脏、乱、差现象,逐
步改善村镇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进程。建设沼气、秸秆生
物发电等项目,带动农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使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与城镇现代化
同步发展。大力开展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逐步提高小康文明村比重。
3.完善城乡统筹的政策体系。一是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整合各项财
政支农资金,逐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积极运用贴息、补贴、税收等
经济杠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完善信贷管理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
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大力发展农业担
保机构,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二是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三是强化人
才支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继续选派县
乡机关、科技干部驻村帮扶,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
人才智力保障。四是完善土地征收、征用程序,妥善安置失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