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市总体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6&rec=31&run=13

一、东城选址
东城选址是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点,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
建市后,在省规划组的帮助下,东营市和胜利油田组织力量对东营市中心城 (即
市直机关驻地)的选址进行考察论证。
选址原则:城市建设要坚持地上服从地下,以不压油为首要原则;尽量少占
或不占良田,不搬迁农民;有可供发展的比较广阔的地域;不搞高层密集建筑,
走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路子,建设多中心敞开式中、小城镇。
根据选址原则,确定5处候选地址:基地西北5千米六干南、哨头村北地带;
基地南4千米耿井村北地带;基地南6千米万泉村北地带;基地东10千米辛镇村附
近地带;基地东南15千米沙营村东地带。
经反复论证、比较,基地北、西、南及基地以东附近开阔地区因地下有油、
地面有密集的村庄和连片的良田以及重要的工业设施难以处理,不适合建设中心
城,最后选定沙营东地带,总面积约100平方千米的地区作为东营市中心城城址。
因该地在基地以东15千米,又称“东城”,基地则相对应称为“西城”。东城、
西城统称为“中心城”。
东城选址完全符合拟定的选址原则。并且东城周围具有较好的外部建设发展
环境,北、东有东安、稻香、广利、莱州、八分场、九分场等数个万人以上的石
油矿区小城镇,广利河从市中心穿过,东南有广利港和广南水库及南郊畜牧场,
东干道和规划中的国防公路在东城两侧。 东城的缺点是地势偏低,海拔只有3.6
~4.1米。为防海潮侵袭,地基要普遍填高1~1.5米以上。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重,
绿化难度大。
东营市人民政府和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以东政发〔1983〕40号文将选址意见
上报山东省人民政府。1983年12月28日,山东省政府第二十六次常务会议批准东
城选址。
二、东营市东城总体规划(1985~2000)
1984年初,东城城址确定后,东营市政府和胜利油田会战指挥部根据山东省
政府的指示,组织由市建委、油田规划处、油田设计院有关人员参加的专业班子,
编制《东营市东城总体规划》。1985年上半年,《东营市东城总体规划》编制完
成, 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后报送省政府。同年7月21日,省政府以〔1985〕鲁政函
131号文批复该规划。
《东营市东城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为:
(一)城市性质
东营市是我国新兴的石油工业城市,东城是全市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是
胜利油田开发建设指挥中心。
(二)规划期限及范围
根据国民经济长远计划,本规划近期到1990年,远期到2000年。规划范围:
东至莱州湾建设指挥部驻地,西至国防公路西2千米,南至五干,北至东永公路,
总面积130平方千米。 总体规划区范围:东到广利镇,西至青州路,南至五干,
北抵海河东路,东西约5千米,南北约4.6千米。总占地面积约23平方千米。
(三)城市规模
预测城市人口发展规模远期到2000年为10万人, 近期到1990年为5万人。用
地规模为以石油矿区为特征,一城多镇敞开式中型城市。东城规划以南北向的胜
利路为城市主轴,以胜利路及东西向的黄河路为主干道(红线宽50米),沿主干道
形成行政、 文化、商业、公园、娱乐等公共活动中心,主干道外围布置4个住宅
区,住宅区外是工业区、仓库区、科技文教区。为防止风沙及车辆噪声对市区的
影响,在西、北、东3个方向分别保留750米、450米、150米的防护林带。工业区
集中在市区东南和西南两隅。规划中的德(州)潍(坊)铁路从城南通过。
三、《黄河三角洲国土规划》中的城建规划
国家和省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极为重视。国家计委把黄河三角洲列入全国
19个综合开发重点地区之一。
1985年2月, 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的部署,由省计委牵头,组织
省建委、化工厅、化工设计院、化学研究所、林业厅、农业厅、水利厅、水利设
计院、交通厅、水产局、电力局、邮电局、黄委会山东河务局、省经济研究中心、
齐鲁石化公司、 华东师范大学和东营市、胜利油田等单位的136人,组成黄河三
角洲国土规划领导小组和规划办公室,开始编制《黄河三角洲国土规划》。
1986年1月,全国80余名领导和专家对该规划进行评审。1989年5月,省政府
正式批复该规划。
规划首次从市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规划东营市城市体系。
规划的指导思想:积极发展小城市,遵照“合理布局、适当集中、有利生产、
方便生活”和节约土地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八大城镇组群。
四、东营市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9~2010)
1989年,东营市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
东营市建委参与该规划编制工作。
1991年5月13日,该规划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同意报省政府审批。1991年8
月12日,省政府批复该规划。
本次规划要点:
(一)城市性质和职能
综合性的石油、石油化工和盐化工城市,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城将具有市域行政、商业、文化中心的职能;西城则
作为油田的重要基地。东西两个组团密切联系,统一部署新建大型交通、工业项
目。
(二)中心城规划区范围
西以辛店镇行政区界和油郭乡姜王村为界, 东以广利镇为界, 南以淮河路
(机广路)向南2千米为界,北以辛店镇行政区界和胜利镇井下丰收村为界。
规划确定东营飞机场、辛安、广南、广北水库、广利港和东营区到垦利黄河
大桥的泰山路、青州路两侧为控制区。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496平方千米。
(三)规划发展原则
重点发展东城,改造完善西城,管理好规划控制区。
(四)西城改造规划
西城作为油田生产管理中心,工业以机械、电力为主。西城规划建设的方针
是改造发展,逐步完善。
集中建设居住用房及配套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完善道路交通体系。布
局上划分3个分区, 即以南北向、东西向联系干道泰山路和海河路为界,形成以
生产居住为主的西分区,以商业、行政办公为主的中心分区,以工业为主的南分
区。对各项用地指标进行调整和综合平衡,合理使用土地。合理安排城区采油作
业及其后勤服务,在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前提下,体现油城风貌和特色。制定近、
中、远期分阶段改造目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合理布置不同级别的公共建筑。
(五)调整东城规划
对1985年完成的《东营市东城总体规划》 进行调整: 人口规模由原规划的
“至2000年10万人”变为“2010年15万人”;主轴线由胜利路、黄河路,采用由
中心向东西两侧开放空间,形成沿主轴线布置围绕绿廊的市级和区级公共设施,
主轴线以客流交通为主;按原规划设计特征,开辟水系贯穿的环城绿化带,将东
城自然分为3个分区; 近期结合第三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中区,中期重点发展西
区,远期发展东区;三区配合地方工业的开发,布置适当的工业用地,使区内尽
量达到就业岗位平衡。
五、东营市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调整
1994年,根据中心城建设的新情况,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中心城发展原则:东
城向北、西发展,西城向东发展,将胜利镇纳入东城规划,多点启动,融合发展。
对东、西城之间的中间地带纳入规划严格管理,规划建设万亩植物园和大型游乐
园,以联接东、西城,并为居民提供游乐消遣场所,改善中心城居民生活环境。
作为实施这一发展原则的第一步措施,是调整东城北区(胜利镇)规划。
1995年,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东城北区(胜利镇)总体规
划》,经市人大、市政府审查批准实施。
东城北区(胜利镇)位于东、西城结合部的八分场一带,是胜利油田规模较大
的生产、生活基地之一。90年代后发展较快,已形成一定的城市规模。
1989年的《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把该地区规划为城市近郊区,未纳入东城
统一规划,造成用地布局混乱,无序发展。从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
和城市建设的新形势出发,分析研究该区在中心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该区
作为东营市东城的有机组成部分实施规划。
功能定位:东城北区是东营市东城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与东城及胜利油田
配套的工业企业和其他服务项目,形成东营市中心城新的生活居住中心和二、三
产业中心。
人口规划:近期(2000年)5~6万人,远期(2015年)8~10万人。
用地规模:近期450~600公顷,远期800~1200公顷。
总体布局: 3组团、3中心方格网式结构。即规划用地分为中、南、北3个组
团, 每个组团各有1个公共中心,路网布局为方格网式。以青州路为东城北区的
主轴线,布置主要公共设施与第三产业用地。
南部组团以第三产业和生活居住为主,逐步形成全区公共中心,主要布置住
宅、商贸服务、文化娱乐、公园等。中部组团重点增加文化娱乐设施和公共绿地。
北部组团重点发展工业项目,以中、小型工业和高科技工业为主。该组团公共中
心主要安排办公、商业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尽可能保存原有渠系水库,形成环
城水系及滨河绿化带。
六、东营市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
1996年,按照山东省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要求,加快东营市城市总体规
划编制工作,完成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和地形图的收集。10月,确定规
划纲要, 编制完成东营市3县县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其中广饶、利津两县县
城总体规划已被批复。
中心城规划方面,将胜利镇纳入中心城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东营市东城北
区总体规划》。1997年,东营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经专家评审、市
人大审议后报省政府审批。 1998年8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顺利通过省政府组
织的专家审查组的审查。1999年2月9日,东营市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经山东省政
府正式批复。
(一)城市性质
以石油、石油化工、盐化工为主导产业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
(二)城市规模
近期至2000年,人口40.5万人,用地49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35万人,用地
42平方千米。远期至2010年,人口56万人,用地66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48万人,
用地56平方千米。
(三)城市总体布局
布局原则:按照现代化城市标准,协调处理好城市规模扩大带来的城市结构、
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等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人文景观,塑造
森林环抱的“大绿地、大水面、大空间”的石油城市特色。集中紧凑,依托东城
和西城逐步向外拓展,避免分散建设。调整和相对集中布置工业区,完善配套设
施,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居住小区。
根据上述原则,确定了中心城“建设完善东城,主要向西发展与西城适当靠
拢;改造提高西城,在旧城改造的基础上主要向东发展”的城市发展方针和空间
布局基本思路。
布局结构:东营市中心城布局结构采用东、西城“双组团式”集中布局形态,
组团之间由河流、绿带、交通走廊及农田自然分隔。双组团中东城的功能为市级
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教育文化、高新技术工业和居住。西城的功能为油田行政
办公、综合服务、商业贸易、教育科研文化和生活居住。组团发展原则为建设完
善东城,使其逐步形成现代化的行政、商贸、生活居住中心;改造提高西城,满
足西城服务油田发展的需要。
1.东城用地布局规划
(1)规划要点
高速公路选线西移,使德东烟铁路西移成为可能,东城远景向西发展的余地
更大。
东城北区(胜利镇)纳入东城建设范围,使东城城市建设的集合中心北移。
从中心城现状空间结构和今后发展的趋势分析,向北发展的惯性较大,而西城北
部现状已有许多油田二级单位(如胜采、钻井、井下等)。今后随着东营港的建
设和发展,中心城的空间布局形态远景将会形成“三片两带”(东城、西城、垦
利和泰山路发展带、青州路发展带)的倒“V”字形结构。
铁路站场的北移,更符合今后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后对铁路运输的需要,同时
也改善了东西城之间的交通联系,使海河路和泰安路更能比较均衡的分配交通量。
同时,铁路与机场运输实现更好的衔接,也极大地改善了中心城北部地区(油田
各二级单位、垦利)的对外交通条件,充分发挥铁路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东城规划的总体设想
规划将东城划分为“一环、两带、三片”的空间布局结构,各片之间以绿化
带连接;高速公路和德东烟铁路形成东西城之间南北交通走廊。一环为环绕城市
外围生态防护绿带;两带为淮河路至广利河之间的生产防护绿带和海河路北侧绿
带;三片为海河路以北片,海河路以南、青州路以东片和以西片。
东片发展第三产业,并形成全市行政、商贸金融和教育科研中心;西片主要
以第三产业、商业、金融贸易、仓库和居住为主;北片主要以居住、商业服务和
工业为主。
建设片区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形成名副其实的组团结构形式;重点建设东片
区,并逐步向北拓展,随着德东烟铁路的建设,改造、完善西片区,西片区商业、
金融贸易用地宜建设大型项目;控制北片区向北发展,使城市能够相对集中建设,
形成城市整体的空间结构雏形。
(3)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将居住用地分为Ⅱ类Ⅲ类两个类别。Ⅱ类以多层住宅为主,Ⅲ类为旧区
改造后的中低层居住用地。规划将居住用地划分为三个居住区:东西北各为一个
居住区,北片区今后主要以拆低层建多层为主。
(4)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在东片区形成市级行政管理、金融贸易、文教科研中心和市级商业中心;
在西片区和北片区结合居住用地和公共绿地规划形成片区中心。
行政办公: 以府前街和兖州路(向北延伸)为行政办公区,形成倒“T”字
形的办公区布局结构。
商业金融服务:在北片区形成片区级商贸服务中心;在东片区黄河路与兖州
路交叉口附近和西片区火车站形成实际商业金融贸易服务中心。
市场规划:在海河路与青州路交叉口东南建设综合商贸城(在建);在辽河
路市场基础上扩大规模,形成综合性批发市场;在北片区建设一处综合性市场,
现状胶州路两侧两处市场,市场数量达到6处。
文化娱乐:在东片区和北片区各形成一个文化娱乐中心。东片区在黄河路和
兖州路交叉口东南,北片区在青州路东、海河路北。
体育设施:在海河路与兖州路交叉口西北侧形成中心城体育中心,建设大型
体育场馆设施。
医疗卫生:胜利医院和人民医院远期扩大规模,改善条件,达到三级标准;
在人民医院内附设全市康复中心和急救中心。 卫生防疫设施附设在2所综合性医
院内。保留北片区两所专科医院,并扩大用地规模。
教育科研:东片区的党校和农校附近形成全市教育科研中心。
(5)工业、仓储改造规划
东城规划建成区范围内主要发展地方工业,尽量使南北两区就业岗位平衡。
规划在东西片区沿青州路两侧,结合现状工业分布形成工业区。青州路东以发展
加工工业为主,青州路西以机械制造和建材工业为主。北片区结合现状工业发展
机械、汽修、汽配、电子、服装、食品等工业。城区内基本安排无污染的工业项
目,对区内现有与居住区混杂且有污染的工业应尽快治理,转产或搬迁到工业开
发区。仓储用地结合铁路站场布置。
2.西城用地布局规划
(1)改造规划目标和要点
中心城总体布局中明确规定西城的职能为:胜利石油管理局指挥、科研、居
住、后勤供应及物资、集输等为主的多功能油田服务基地,东营区政府所在地,
工业以机械、电力和轻加工工业为主。未来发展方针为改造发展,逐步完善。其
中改造的目标为:调整用地结构,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和综合配套设施,
以提高城市的整体环境和运转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油田的生产建设。
(2)改造规划的总体设想
集中建设居住小区,完善配套公共设施,增辟组团绿地,提高人们的生活居
住水平,妥善解决到2010年30万人的居住、就业问题;完善道路交通体系,做到
对内保证生产后勤、方便生活,对外结合东城和市域的发展构成内外通畅的中心
城交通网。
规划将西城分为4个片区:南片区,泰安路以东、海河路以南,以石油集输、
工业仓库和居住为主。在首站周围按安全防护距离要求控制建设,对于在一级安
全防护距离内的居住、公共设施用地按要求逐步全部拆迁。西片区,泰山路以西、
菏泽路以北,以油田机关、油田物资集散、居住和工业为主。规划除基本保留现
状用地性质外,主要安排居住用地。中片区,海河路、泰山路、城北路和胜华路
以内的范围,为西城的核心区,是以行政办公、公共服务设施、科研设计和居住
为主的综合区。规划将本区中零散的工业仓储用地一律调整用地性质,以增加绿
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交通环境和居住环境为主要改造目标。东片区,胜
华路以东,以教育科研、居住为主。规划调整部分零散工业用地性质,增加公共
绿地和居住用地。
在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采油作业及其后
勤服务,以体现油田城市的风貌和特色。根据油气田分布情况,规划在南片区和
东片区安排3块集中采油带, 控制采油区范围。规划建议新建设或改建的石油运
输管道应安排在城区外敷设。
(3)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将居住用地分为二类(R2)和三类(R3)。二类居住用地市政设施比较
齐全,日常生活服务设施配套比较完善。三类居住用地为村镇居民点改造后的居
住用地。
现状居住用地比例较大,且分布较为零散,难以按标准划分成若干居住区。
规划适当增加居住用地面积,主要分布在东片区,今后主要以“拆低层建多层”
为主。目前中小学数量较多,但分布不够均匀。规划建议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
适当撤并, 调整位置,并扩大用地规模。规划居住用地857.5公顷,占建设用地
比例23.82%,人居28.58平方米/人,平均人口密度为207人/公顷。
(4)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根据西城在中心城中的地位及作用,结合现状公共设施分布特点,将西城公
共设施分为一个主中心、三个次中心的布局结构。
主中心:中片区中以沿济南路、泰山路、淄博路、商河路、青岛路等分布的
公共设施为主形成西城的主中心,性质以行政办公、科研设计和商业为主;商河
路今后逐步改造成为步行商业街。
次中心:西片区以淄博路沿街和辛店商贸城为主的次中心;南片区以黄河商
贸城和燕山路、济宁路沿街为主形成次中心;东片区海河路与太行山路交叉口周
围形成次中心。3个次中心均以商贸服务业为主。
规划西城行政办公用地264公顷,占建设用地7.33%。部分行政办公用地中兼
容有居住建筑,用地很难区分,因此比例较高。规划不再增加新的办公用地,并
建议将市级办公设施全部迁向东城。同时,严格控制“圈大院”的建设现象,提
高土地利用率。西城商服业主要分布在东片区的济南路、泰山路、商河路等沿街。
现有大型商场7处, 近9公顷;城区各类市场8处,占地约7.08公顷;规模较大的
宾馆3处,入住率不足40%。
规划原则上西城不再建设大型商场,重点以现有网点为基础,发展连锁经营
及超级市场;商业用地随居住区开发建设以沿街商住的形式建设,逐步完善次级
中心; 旅馆业不增加用地,依据市场需要发展建设。市场在现有8处的基础上,
新建2处(东营旧货市场和现河综合市场) ,改扩建石油大学农贸市场、南李农
贸市场和商河路市场。结合城区外围市场,基本形成大中小型市场相结合、零售
批发、专业与综合相配套的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高档次的商品流通网络,
促进全市的经济发展。
西城有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各一处,油田二级单位均自有文化宫,但为城
市居民服务的文化娱乐设施较少。应建设图书馆,展览馆等大型文化设施。西城
除部分油田二级单位有自备体育场、馆外,现状无体育设施。
西城现有综合性医院3所,床位993张,职工510人,每千人拥有床位4.9张;
另有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卫生所、干休所等单位。规划医疗卫生设施每千人拥
有床位5.5张; 油田中心医院达到三级,东营区医院扩大规模达到二级甲,提高
现有医院的等级,扩大规模,改善设施。规划在海河路与太行山路交叉口南建中
医医院一所;扩大黄河口商贸城西卫生院规模,改作妇幼保健院;泰山路西、五
干渠北卫生院扩大规模为专科医院,使西城医院数达到5所、综合性医院2所、妇
幼保健院2所、 中医医院1所、专科医院1所,总床位达到1600张。在中心医院附
设急救中心和全市“120” 及急救专线电话联网,配备无线传呼系统和专用急救
车,使现场急救率达到50%左右,急救成功率到达85%以上;在两所综合医院附设
康复中心。
西城现有教育科研用地262.4公顷, 占建设用地的8.87%,人均用地13.12平
方米,用地比例很高。主要是由于油田的科研设计机构和职业学校较多,另有石
油大学占地较大。规划在西城不再安排科研用地,大中专学校主要在东城建设。
(5)工业、仓储改造规划
规划在东片区海河路以北布置一块工业用地,发展无污染的服务型加工工业;
南片区结合现有工业分布,形成以汽修总厂为中心的机械加工工业小区;北片区
在泰安路以北发展服务型加工工业小区。
现状工业用地530.3公顷,占建设用地比重17.93%,人均用地26.52平方米。
规划工业用地438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12.17%,人均用地14.60平方米。工业用
地比例较现状略有下降,符合西城的职能特点。
规划结合胜华工业加工小区,配套布置仓库用地。对于在城区内的零散仓库
用地, 一律调整用地性质,703油库调整用地性质为公共绿地和居住用地。规划
在首站油库周围500米和1000米半径范围内设立一、 二级安全防护距离,严格按
安全防护距离控制。对于一级安全防护距离内的居住、公共设施应全部搬迁;二
级防护距离内的现有建设视情况逐步搬迁,严格控制新的建设。油田物资集散的
漏填堆场,不再增加用地。随着油田集散物资的北移,露天堆场用地应逐步压缩,
改造为公共绿地。
七、东营市第二轮总体规划调整
2000年1月, 在东营市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中心城规划进行进
一步调整完善。同时,编制了中心城远景规划。
中心城规划范围为:北起北三路(原烟台路) ,南至南三路,东起东四路(原
青州路),西至西五路及精细化工园区,总规划面积约360平方千米。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中心城形成“七横十纵”的城市道路交通干线框架。七
横为北三路、北二路、北一路、黄河路(原海河路)、南一路、南二路、南三路;
十纵为西五路、西四路、西三路、西二路、西一路、胜利路 (东青高速公路市区
段)、东一路、东二路、东三路、东四路。
工业区规划:工业用地安排在开发区一类工业园区和精细化工园区内,总规
划面积约4800公顷。其中开发区一类工业园区的规划范围为北起北二路,南至南
一路, 西起登州路,东至东四路,规划面积约600公顷,主要布置高科技工业;
精细化工园区的规划范围为北起菏泽路,南至南二路,西起总干渠,东至西五路,
规划面积约4200公顷,主要布置二、三类工业。工业项目集中在开发区一类工业
园区和精细化工园区内建设,近期规划面积约1900公顷。
商贸区规划:商贸用地主要依托东青高速公路布置在北二路和南二路两侧,
规划面积约500公顷,近期规划面积约250公顷。
高科技园区规划:高科技园区用地在石油大学以南和东北方向,规划面积约
800公顷。近期建设石油大学南部和西一路太行山路两侧,规划面积约200公顷,
逐步形成西一路和太行山路2条高科技街。
商务区规划:商务用地在胜利路以西、北一路两侧集中建设,主要布置商业、
金融、证券、贸易项目,规划面积约300公顷,近期规划面积约150公顷。
旅游、绿地系统规划:以贯通中心城的广利河滨河公园为旅游线,自东至西
将广南水库、清风湖公园、高尔夫球场、花园式污水处理厂、森林公园、耿井居
住区、体育公园、石榴园等公园绿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彩
的旅游、绿地系统。近期主要建设森林公园和清风湖公园。
居住区规划:居住区用地集中建设耿井居住区和锦华居住区。其中耿井居住
区的规划范围为北起黄河路,南至南一路,西起西二路,东至西一路,规划面积
约480公顷,规划居住人口约7.5万人;锦华居住区的规划范围为北起北一路,南
至黄河路,西起东一路,东至东二路,规划面积约260公顷,规划居住人口约3.5
万人。
八、东营市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第二次调整
2002年,东营市人民政府委托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第二轮总体规
划进行了第二次调整。
本次规划是对原总体规划的调整、深化和完善。因此,对原总体规划所确定
的城市性质、规划期限、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原则上不作变动,重点对城市规模、
城市用地布局、城市景观环境进行调整、深化和完善。
(一)城市规模
东营市中心城现状建成区范围内人口36万人,城市建设用地53.56平方千米。
2000年,中心城非农业人口增长率为3.5%。
上版规划在东营市中心城人口预测中, 人口综合增长率为0.39%。由于目前
东营正处在大开发、大招商、大发展的迅速膨胀时期,可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
加之国家宏观户籍制度的改革,使规划期内东营市中心城人口具有快速集聚和增
长的可能,因此本次规划取人口综合增长率4.5%,则至2010年中心城人口规模为
65万人。
由于东营市中心城人口规模的确定具有很多不定因素,因此本次总体规划调
整中,运用弹性规划的理念,结合东营市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其经济高速发展、
低速发展时其相应的人口综合增长率及人口规模。经济中速发展时,中心城人口
综合增长率取4.5%,相应的中心城人口规模为65万人;经济高速发展时,中心城
人口综合增长率取5.2%,相应的中心城人口规模为70万人;经济低速发展时,中
心城人口综合增长率取3.5%,相应的中心城人口规模为60万人。
由于东营中心城周围多为盐碱地,且整个东营市用地总量每年增加,用地相
对宽松,因此其人均用地指标取国家规定的上限,即120平方米/人,则相应的用
地规模分别为84平方千米、78平方千米和72平方千米。规划在城市用地布局上充
分考虑由60~70万人的用地发展时序,采取严格控制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方式,
既为东营市中心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足的用地,又引导控制城市集
中紧凑的建设。
(二)中心城用地布局
1.用地结构
通过调整完善,中心城将形成“一城、二区、三中心”的用地布局结构。一
城即树立建设一个完整有序的东营市中心城的概念;二区即东城区和西城区;三
心即3个公共服务设施中心: 以东营市政府和规划的商务中心为主的东部公共服
务设施中心,以胜利油田管理办公和商业服务、教育科研为主的西部公共服务设
施中心,以体育中心、会展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为主的中部公共服务设施中心。
2.道路交通系统
现状中心城道路建设成效显著,东城道路宽直,交通井然有序,西城道路也
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西城中心地段支路较少,城市道路功能有待进一步明确和
完善。通过深化完善,形成由1个机场、2条铁路、2条高速公路、2条快速路和19
条主干路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
机场:完善现有机场设施,建成服务于黄河三角洲开发和石油勘探、海上安
全、工农业生产等的中小型机场,并将东济高速公路、永青快速路作为进出机场
的交通通道。
2条铁路: 保留现状张东铁路,建议东黄铁路走线从中心城南侧通过,并在
太行路与东二路之间设铁路站场。同时,规划从张东铁路站场出一条通往东营港
的输港铁路专用线,从东黄铁路站场出一条通往开发区的铁路专用线。
2条高速公路: 即现东青高速公路和规划的东济高速公路。通过东济高速公
路的建设,形成东营至滨洲、济南的快速交通通道。
2条快速路:即永青路和南二路。
19条主干路包括:西六路、西五路、西四路、西二路、西一路、庐山路、太
行路、东一路、东二路、东三路、胜利大街、登州路、东四路、潍坊路、北二路、
北一路、黄河路、府前路、南一路。
规划在黄河路南侧预留50米宽的绿带,在北一路北侧预留70米宽的绿带,作
为今后建设高架快速轻轨交通的备用地。
这样,整个中心城东西向交通将主要分布在黄河路、北二路、南二路上,并
通过13条南北向干道迅速流入城市的各个部位。
3.工业用地
中心城现状工业用地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集中布置在开发区内,另一部分
则散乱分布于城中及城市南部。
通过调整完善,中心城工业用地将形成两大组团,即东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西部东营区胜利工业园。保留并扩展原一类工业园区部分,控制并逐步搬迁其原
二类工业园区部分。
4.油田生产、防护用地
油地共建是东营市城市建设的特性,为使油田生产与东营中心城建设相互协
调,共同发展,形成互动双赢的局面,本次规划调整着重对油田生产、防护用地
作了进一步的明确。
对中心城建成区内的油井、水井保留,预留50×50米的生产防护用地;对油
田计量站、配水间、配气站、接转站、注水站等生产设施也应按油田有关规范要
求留出充足的生产防护用地。同时,规划在中心城建成区预留若干处150×200米
钻井用地。
规划在潍坊路、北二路、北一路、黄河路、现河路、南二路、西六路、西五
路、西四路、西二路、西一路、庐山路、东青高速公路、东一路、东四路、永青
路、东二路北段、东三路北段和西三路南北两段、南一路和西四路以西段及中心
城区河道两侧,结合沿路、沿河绿化设置10~20米宽的油田管道走廊用地,在华
山路、 太行山路、玉山路两侧各设置不小于5米宽的油田管道走廊用地。规划在
文丰路与西十一号路、西十三号路之间、潍坊路两侧、西六路西侧、南二路南侧、
登州路东侧、 西一路东侧、北二路及西一路以东地段北侧各设置不小于100米宽
的油田采油带,采油带中现状已开发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可视需要加以保留,南
一路、西一路以西段至广聚河(五干排)之间的用地及东青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
均可作为油田今后的采油带用地。同时规划在中心城内和其北部设置大小不一的
采油区用地;在中心城区周围预留34条油田勘探开发走廊。
规划对油田“首站”按500米和1000米防护距离设置了二级安全防护用地。
5.仓储用地
保留并结合中心城用地置换,将油田物资总库仓储用地置换为以油田生产资
料为主的大型物流中心;结合新建东黄铁路站场,规划设置1处仓储用地。
6.居住用地
通过调整完善,以碧水绿带有机分隔,形成八大居住区片。对各居住区片的
公共服务中心等进行原则上的定位,并保证各居住区片至少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
的中心公园。
西城区西部居住区片:西四路以西,居住用地120公顷,可居住3.25万人。
西城区北部居住区片: 黄河路以北,西四路至西一路之间,居住用地340公
顷,可居住9.25万人。
西城区南部居住区片: 黄河路以南,西四路至西一路之间,居住用地350公
顷,可居住9.5万人。
西城区东部居住区片: 黄河路以北,西一路至天目路,居住用地420公顷,
可居住11.0万人。
东城区西北部居住区片: 黄河路以北,太行路与东一路之间,居住用地200
公顷,可居住5.25万人。
东城区中北部居住区片: 黄河路以北,东一路与东三路之间,居住用地450
公顷,可居住12.5万人。
东城区东北部居住区片: 黄河路以北,东三路与登州路之间,居住用地220
公顷,可居住6.0万人。
东城区南部居住区片:黄河路以南,居住用地300公顷,可居住8.25万人。
7.公共设施用地
(1)商业金融业用地
现状东西城商业金融用地差异较大,东城冷清,西城繁华,商业服务设施主
要分布在西城济南路两侧。
通过完善, 中心城将形成2个市级商业中心和6个区级商业服务中心。2个市
级商业中心,即在市政府西部集中设置贸易咨询、信息证券、金融和部分商业服
务设施,形成全市的商务中心;对西城区现有商业服务设施加以完善,形成全市
的商业服务中心。 同时规划结合对接区建设和东西城区中居住区的建设设立6处
区级商业服务中心。
(2)行政中心
进一步完善市政府周围行政办公用地,形成全市的行政办公中心。对西城区
现状油田办公用地适当压缩调整,提高其土地利用率,形成以胜利石油管理局为
中心的西部行政办公区。结合东营区政府搬迁,在城市中部集中设置东营区行政
办公用地,形成中部行政办公区。
(3)文体中心
结合东西城区对接区域的建设,集中设置会展中心、体育中心、娱乐中心,
形成全市的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
(4)教育科研中心
结合石油大学和高职学院形成2处教育科研中心。
8.绿地系统
东城绿化环境较好,西城与东城存在明显差异。整个中心城的公园、大环境
绿化有待进一步的建设。
规划力求建立一种对城市空间布局和空间环境具有先导作用的可持续发展的
绿地系统,并将大环境生态绿化与城市绿地系统有机融为一体。通过规划形成由
一环、四片、五通廊构成的中心城周围大环境绿化。
一环:即沿六干渠、西六路、广蒲河(广蒲沟)和辛安水库、广南水库形成
宽度1000米左右的中心城生态绿化防护圈。
四片:即利用中心城周围不适宜城市建设的油井、油管密集用地、水体密集
用地和生态湿地,形成城市周围的四片楔形绿地。
五通廊: 即沿北二路、南二路、东青高速公路、西六路和永青路形成5条绿
色滨水廊道。 这5条绿色廊道既起着将大环境绿化有机导入市区的作用,东青高
速公路、西六路、永青路绿化带,也是今后油田采油所需的城市中预留采油带和
地下输油、输气管线通道。
中心城绿地系统则由一心、 十园、一环、若干点和3条绿化林荫道有机网络
为一体。
一心:即城市中心环翠湖公园。
十园:即围绕森林公园形成的大小不等、功能不同、风格有别、各具特色的
十个公园。包括休闲园、文化园、健身园、雕塑园、水景园、秀清乐园、秀水公
园、碧海湖公园、明月湖公园、清风湖公园。
一环:即通过中心森林公园将十个系列公园有机串为一体的碧水相依的公共
绿环。
若干点:即指中心城中若干处街头绿地、小区绿地和居住区小游园。
3道:即在黄河路、西一路、东一路两侧设置不小于50米宽的绿化带,形成3
条绿化林荫道。
这样, 整个中心城公共绿化网络与大环境绿化通过5条绿色滨水通廊有机成
为一体,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中心城大绿化网络,其在城市中犹如人体之血脉。
因此,规划将其形象的称之为“绿脉”。
9.碧水系统
现状中心城内河流沟渠较多,共有2条引水渠即五干渠、六干渠,6条排水河
渠即六干排、 广利河、东营河、五六干合排、五干排、老广蒲沟,3大水库即广
南水库、辛安水库、耿井水库以及大量大小不等的水面、洼地。同时,中心城地
势较低,地下水位较高,在中心城内下挖1~2米即会涌出清澈的地下水。
规划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形成六河入海、八湖相连、三系成网的碧水系
统。
六河:指广顺河(六干排)、广利河、东营河(五六干合排、东营河)、老
广蒲河(老广蒲沟)、广聚河(五干排)、秀水河。
八湖:包括清风湖、明月湖、碧海湖、环翠湖内四湖和南湖、西湖、北湖、
天鹅湖外四湖。
三系:指引水水系、排水水系、景观水系。
规划设3个橡皮坝、 两个放水闸。既使整个水系保持水体充盈、清澈,又使
三水系互相关联,有机融为一体。
10.西城区改造
现状西城区建设存在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绿化、景观环境有待进一步
改善,二是道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用地功能不明确,工业与居住用地混
杂,区内村庄有待规范、改造。
规划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善措施:
(1) 关于西城区绿化建设,规划提出拆房建绿、破墙透绿、沿路造绿的改
善措施。
拆房建绿:即西城区中心拆迁危房、旧房后的用地,应优先考虑发展建设绿
地,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拆旧建新的单位、个人的楼前、楼后绿化。通过规
划,共扩建新建公园7处。
破墙透绿:即重点将西四路、西三路、西二路、北一路沿街各单位封闭、半
封闭围墙及二层沿街房拆除,改为绿篱或通透围墙,将各单位楼前及庭院绿化最
大限度地加以显现。
沿路造绿:即加强西城区道路两侧的绿化建设,一是加强大乔木行道树的种
植,二是加强沿路两侧绿化带的建设。
这样由点到线,以线带面,彻底改善西城区的绿化景观面貌。
(2)西城区景观建设
重点加强一绿廊、六景道、二区片、五节点的规划建设。
一绿廊:即加强广利河沿线绿化水体的治污造绿建设。
六景道:即加强西四路、西三路、西二路和北一路、黄河路、商河路的规划
建设。
二区片:即加强石油管理局北部广场周围的规划建设,加强石油大学文教区
的景观环境建设。
五节点:加强西城区东、南、北三个主要出入口即黄河路与西一路、南一路
与西四路、北二路与西四路的景观建设,加强张东火车站广场和胜利工业园管理
中心的景观建设。
对以上地段应以长远的观点,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同时应根据地方财力,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避免短期行为、重复建设或破环性建设,使以上地段成为
东营市城市建设的精品工程和西城区建设的标志性地段。
(3)西城区道路系统
规划共增加道路22条,拓宽和打通道路25条。
规划将西外环路近期迁至西五路,远期迁至西六路,将西四路建设成为西城
区集生活、交通为一体的主要景观轴线。
(4)西城区用地调整
区内一些有污染的,对城区景观影响较大、效益较差的工业企业和工矿生产
点,采取关、停、并、迁的措施,其用地可置换为绿地、停车场和生活居住用地。
对胜利油田物资总库用地结合黄河路的打通,其用地置换为物流中心用地。对胜
利油田的部分车场、运输队用地,可优先置换为停车场、公交站场、绿地等。对
西城区内的15个村庄,应按城市居住区建设的要求,采取严格控制,积极改造的
措施,分批分片统一规划。对建设年代较早,建筑质量较差,生活设施、基础设
施配套不足的村庄应彻底予以改造;对建筑质量较好,但缺少生活设施、基础设
施,绿化系统欠缺的村庄,在不影响城市总体布局的前提下,可以整治为主,加
强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提高居住水平,改善居住环境。
(三)中心城形象设计
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东营市应继续突出和强化大空间、大绿化、大水面的
城市整体形象,形成水在城中,地在绿中,绿在阳光中的绿、水、城共生共融的
卓越的生态城市。
大空间:通过合理的用地空间结构、现代化的综合道路交通系统、宽松舒适
的大空间和现代建筑群体组合,形成现代化中心城的大构架。
大绿化: 通过中心城森林公园、9个特色系列公园、沿河绿带及大片生产防
护林带的建设,进一步突出大绿化的生态环境特色。
大水面:通过八大湖面的规划建设,进一步体现其大水面的水景特色。
同时,本次规划重点加强了“一绿心、二区段、五轴线、八节点”和中心城
四个主要出入口的景观建设。
一绿心:城市中心环翠湖公园。此公园应重点加强各种耐盐碱的乔木种植,
积极引进鹿、鸟、鱼等动物,形成浓荫遮碧水,“红掌拨清波”的恬静优美的森
林公园景象。
二区段:加强西部以商业服务中心、石油管理局、文教中心、文体中心、东
营区政府为主的重要景观区段和东部以行政中心、商务中心、文教中心、公园、
绿地组成的重要景观区段的景观建设,使其成为城市建设时代景观集中体现区。
中心城高层建筑宜集中在此两区段设置,建筑形式应新颖、现代、富有地方特色,
建筑色彩宜明快亮丽,环境设计应体现宜人的空间、清澈的水面、良好的园艺绿
化。
五轴线:加强以府前路、北一路为基础的两条东西向景观轴线和以西四路、
庐山路、 胜利大街为基础的3条南北向景观轴线的建设,形成良好的街道景观和
丰富的城市轮廓线。
八节点:加强张东火车站节点、东黄火车站节点、石油大学科技广场、胜利
工业园管理中心和府前路与西五路交叉口节点、北一路与东二路交叉口节点、南
二路与胜利大街交叉口节点、北一路与黄山路交叉口节点的建设,形成城市景观
的点睛之处。
中心城主要出入口:规划确定西六路与南二路交叉口、东青高速公路与南二
路交叉口、东青高速公路与北二路交叉口、永青路与府前路交叉口为出入东营中
心城的四个重点出入口。应结合出入口的整体环境与交通工程设计,设置良好的
园艺绿化,并可设置有东营特色的标志性雕塑,对出入东营中心城的交通流起引
导性、标志性的作用。
(四)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2010年以后,生活居住用地进一步向北发展,产业用地继续向东、向西推进,
同时将垦利县城驻地纳入东营城形成垦利区。
远景东营城将形成以东济高速公路和东青高速公路及沿路绿化滨水廊道、农
田有机分隔的“一城(东营城)、三区(东城区、西城区、垦利区)、五镇(牛
庄、六户、永安、胜坨、董集)”,“众星拱月”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
九、东营市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2005年6月, 为满足城市的快速发展,按照省建设厅的统一要求,市政府委
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东营市城市空间战略研究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的编制工作。主要是在梳理目前中心城规划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心城的空间
布局结构进行调整,对东城的南部和东部区域重新定位,并确定开发区的发展形
态及未来发展方向,规划期限到2020年。
(一)城市性质
我国重要的石油基地,山东省主要的工业城市,具有生态湿地特色的黄河三
角洲中心城市。
(二)城市规模
201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65万人,河口城区总人口15万人;2020年中心城区总
人口85万人,河口城区总人口18万人。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
模为101.71平方千米, 人均用地119.66平方米; 河口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
21.44平方千米,人均用地119.15平方米。
(三)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20~30年。
(四)城市规划区
东营市城市规划区包括中心城城市规划区和河口区城市规划区两部分。
中心城城市规划区:包括东营区行政辖区和垦利县垦利镇、郝家镇、董集乡、
胜坨镇、垦利镇、永安镇辖区范围,以及东营港、机场、水源地、重要的道路、
桥梁等需要规划管理和控制的地段,总面积为2268平方千米。
河口区城市规划区: 包括河口街道办和六合乡辖区范围,总面积为400平方
千米。
(五)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近期城市以东城片区向西、西城片区向东发展为主导;远期东、西城片区、
中心区分别以向北发展为主导,向南适度发展。
(六)城市用地布局结构
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形成“一城两片,中心集聚;一带四轴,生态渗透”
的用地布局结构。
“一城两片”:指中心城以紧凑、集约发展为目标,将原东城片区与西城片
区作为一个整体城区进行统一布局、统筹管理,安排各项公共设施,改变双城的
布局形态,推进东、西城的一体化发展,实现集中、高效的结构性战略目标。
“中心集聚”:指以新中心区建设为带动,形成城市公共核心脊梁,引导城
市公共职能的集聚,整体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一带四轴”:指以庐山路为纽带,形成中心区北连垦利、南抵东营南站的
城市公共职能带;同时围绕东二路、西四路形成两条南北向城市拓展轴;依托北
二路、黄河路形成两条东西向城市联系轴,加强城市东、西之间的功能联系。
“生态渗透”:指规划依托城市南部的森林公园、东部的辛安水库及规划的
中心湿地涵养区等生态核心区,组织多条生态隔离带,形成与城市空间交融、渗
透的生态空间结构。
(七)中心城用地布局规划
1.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公共设施总用地1618.12公顷, 占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15.91%,人均公
共设施用地19.04平方米。 布局中以黄河路和北二路作为横向公共设施生活联系
轴,以西四路、庐山路、东二路为城市纵向公共设施拓展带,重点建设城市新的
中心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形成“一主两次、三街多点”的多核网络状中心体
系。同时以“带状联系,点状分布”为原则,增加公共设施体系的服务影响范围,
实现“覆盖完全,服务到位”的目标。
2.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至2020年,居住用地达到2492.54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总用地的24.51
%,人均居住用地29.32平方米。规划居住用地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适当布置少
量一类居住用地。一类居住用地(R1):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
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R2):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
整、环境较好,以多层住宅(4~6层)为主,适当布置中、高层住宅。规划低层
住宅主要分布于环境较好的地区;新建小区与旧城改造地区原则上以建设多层住
宅为主。
结合城区总体规划格局以及新建社区与旧区改造的不同特点与要求,规划居
住用地布局包括:改造完善西城、东城、胜北三大现有居住片区,拓展整合中心
居住片区及若干居住区等新增居住空间。规划新增居住用地495.02公顷,主要分
布于西城西南部、东城东北部及胜北社区南部地区,同时集中配套建设经济开发
区工业配套居住区与胜利工业园居住片区。最终形成16个综合性居住片区,并以
此对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配套建设。
新住区开发应以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居住区和居住
小区为目标;旧城区居住用地建设成为综合居住片区,逐步改善其居住环境与配
套设施。同时受油井及其他油田生产设施分布的影响,在东营市特殊的工程地质
条件下,城市住宅开发建设的强度相对偏低,规划居住用地将维持较高的人均指
标。
3.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1)工业用地
规划至2020年, 工业用地面积2279.2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2.41%,人
均用地面积为26.81平方米。规划中心城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一、
二类工业项目,对现有三类工业用地进行改造,大型三类工业项目可结合市域工
业布局规划统筹安排。规划工业用地布局形成东营经济开发区、胜利工业园两个
相对集中的工业区及部分保留的工业点。
东营经济开发区:范围西起康洋路、东至东八路,南起潍河路、北至北二路。
在产业发展定位中,一方面要充分考虑东部沿海生态保护的要求,另一方面发挥
带动全市产业升级、提高竞争力的先锋作用。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态型工
业项目,包括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制药、新材料等产业。
胜利工业园:范围西起西六路、东至西二路,南起南二路、北至枣庄路。在
产业发展定位中,作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重要基地,结合东营市的城市特点与
西城的油田发展基础,重点培育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等产业。
原工业用地置换:以退二进三为原则,对城区内部工业用地进行统一整顿,
集中向两个工业区搬迁,包括市人造板厂、市化工厂、市纺织厂、高原公司、开
发区内拟进行搬迁的工业企业、油田动力机械厂、油田泵公司、油田管具公司、
油田机械总厂(孚瑞特公司) 、胜建集团预制厂等。腾退土地合计约912公顷,
置换为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保留工业点:保留的工业用地限制发展规模,项目以无污染、对附近居民生
活干扰小的类型为主,包括华亚公司、胜利工艺家具厂及部分油田附属单位。
(2)仓储用地
规划至2020年, 仓储用地面积达到269.0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65%,
人均用地面积为3.17平方米。中心城仓储用地布局主要结合城市规模扩大、未来
交通运输方式等条件变化,与城市工业、居住用地及对外交通用地统筹布局,为
城市生产、生活提供有效服务。
集中仓储区: 结合城市对外交通设施及货物流通中心布局,集中布置3处仓
储区,分别位于老火车站周围地段、东营南站以北的西一路和庐山路交汇处及经
济开发区东部。
规划仓储点:除上述集中仓储区外,规划结合工业、市场用地,布置若干规
划仓储点,包括胜利工业园仓储用地、石油大学南侧仓储用地、科技研发区西侧
仓储用地以及保留西城片区南部的东营粮食储存仓库等。
危险品仓储用地:胜利油田原油“首站”油库为危险品仓储用地,位于西城
片区南部、西四路东侧。危险品仓储用地与周边用地及建筑物之间应严格按照国
家有关规定保留足够的隔离空间。
4.油田生产防护用地规划
(1)油田生产廊道
根据油田专业部门提供数据,中心城用地范围内尚有大量油气资源分布,需
要为未来新增油井及钻井平台等设施预留相应作业空间。规划与城市道路绿地结
合,设置多条以油田开采带与管廊带功能为主的油田生产廊道。该类用地参照油
气资源密集地区以及集中设置的油管线通道和对地面设施有特殊防护要求的重要
管廊带布置,间距1~2千米。用地内除安排相关油田设施、管线外,以绿化建设
为主,兼顾油田生产与城市绿化的双重功能,既可以减少油田生产对城市建设的
干扰,也便于油田的生产管理,同时可以形成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廊道。规划具
有上述功能的绿地按30~100米宽度控制,总面积约18平方千米。
(2)石油开采露天矿用地
对位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油井、水井予以保留。由于其数量众多,
与城市用地混杂,无法进行独立用地划分与计算,规划根据其防护要求予以整体
面积统计。根据油井生产防护规范及相关要求,每口油(水)井征地最小面积要
求为45×64米,同时考虑噪声、环保及安全防护等要求,须对每处油(水)井周
边以1公顷范围进行防护控制。 根据油田专业数据统计,中心城及其周边现有油
井及水井近1万口,其中位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约26 00口,占地约26平方
千米。
对位于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内的油气资源分布密集
的集中作业区,规划设置为石油综合开采露天矿用地,为油田生产专用工矿用地,
总面积约38平方千米。
(3)首站防护绿地
由于首站的安全防护对城市安全、油田生产与用地效益发挥等多方面存在着
重大影响,本次规划编制之际,特组织相关专家对东营原油库及东黄首站的安全
防护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专家组认为,该项研究对东营原油库及东黄首站周围消防安全的防护规划具
有重要意义。对于石油库的规划建设,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技
术标准,加强油库各项安全措施。可以在油库周围设计不同防火等级的安全区域,
满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根本需要,满足城市发展和企业生产的基本要求,
做到城市、企业共同发展,相互促进。与会专家对东营原油库及东黄首站周围消
防安全的防护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东营原油库及东黄首站周围形成以济宁路、南一路、西四路和西三路构成的
安全防护闭合区域。在闭合区域内,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建筑使用性质、建筑密
度。控制南一路南侧的建设,确保东营原油库及东黄首站位于城市边缘。该项研
究应当继续深化、完善,为东营市大型石油库安全规划的编制提供重要依据。
根据专家论证结果,从严格控制城市危险源,加强防爆、防火及防止次生灾
害发生的角度出发, 本次规划于东营原油库及东黄首站设置500米宽防护绿地,
该范围内以绿化防护为主。
十、东营市中心城总体布局规划
为了进一步优化中心城用地布局,壮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打造黄河
三角洲中心城市和具有生态湿地特色的黄河水城,规划按照“东扩、西疏、南展、
北延、中优”的发展策略,对中心城总体布局进行了调整完善。
(一)规划范围
中心城规划区范围:扩大中心城规划区范围,将东营区全部行政辖区、垦利
县大部分(黄河以南)行政辖区和广饶县部分行政区域(丁庄行政辖区)纳入中
心城规划区,北起黄河,南至东营区和丁庄镇行政区划界线,西起黄河和东营区
行政区划界线,东至渤海负一米等深线,总面积约3200平方千米。
中心城总体布局规划范围:西起郝纯路,东至渤海负一米等深线,北起垦利
县城北界和永丰河, 南至南三路(包括新规划火车站区域) ,规划控制面积约
1100平方千米。
(二)现状建设情况
现状建成区主要包括东城、西城、垦利县城、周边乡镇驻地建成区及飞机场、
广利港、 滨海新材料园建成区域,建成区总面积约213平方千米,城镇总人口约
70万人。其中东城建成区面积约92平方千米,人口约21万人;西城建成区面积约
103平方千米,人口约39万人;垦利建成区面积约18平方千米,人口约10万人。
(三)规划目标及策略
按照“东扩、西疏、南展、北延、中优”的发展策略,形成“一城五组团”
的组团式生态型空间布局结构, 构建由东城、西城、垦利、滨海、广利港5个组
团组成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和具有生态湿地特色的黄河水城。2020年,城市人
口规模达到120万人以上。
突出发展中心城,实施中心城规划区一体化规划建设。重点是壮大规模、完
善功能、提升景观、塑造特色。
(四)城市组团功能定位
东城组团:市级行政办公、科教和文化中心,重点发展高端产业和旅游服务
业。
西城组团:胜利油田办公、科研中心,石油大学和东营区行政办公所在地。
重点发展石油机械装备制造业和商业服务业。
垦利组团:垦利县的行政办公、文化中心。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商贸流通、
生态养殖和机械制造业,控制发展化工、炼油等污染产业。
滨海组团: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滨海居住于一体的滨海生态组团。
广利港组团:规划集商港、客运港和旅游港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口,重点发展
临港工业、物流、旅游和港区生活配套设施。
(五)功能分区规划
1.城市发展方向
按照中心城发展策略,改造提高、优化完善东、西城,纳入垦利县城;以城
市东扩、南展为重点,规划建设城市新城区。其中东扩区域面积约195平方千米,
南展区域面积约320平方千米, 中优区域面积约175平方千米, 北延区域面积约
200平方千米,西疏区域面积约210平方千米。
2.城市功能分区规划
(1)行政办公区
行政办公区规划重点是整合提升, 集中打造行政办公区,共规划3个集中办
公区。
市级行政办公区:整合优化现状办公用地,以新世纪广场为中心,以府前街
为轴线,打造行政办公中心。
东营区办公区:在现状基础上,按照修建性详细规划进一步完善。
胜利油田办公区:以胜利广场为中心,以济南路为轴线,在胜泰路至北一路、
西四路至胜光街范围内形成油田集中办公区域。
(2)商业中心区
商业中心区按照集中布置原则,在东城、西城各布置一处商业中心区。
西城商业中心区:以济南路、西四路为中心,将济南路规划为现代化、高档
次商业街。在西四路至西二路、北一路至淄博路区域形成西城的商业中心区,用
地面积约230公顷。 重点是对济南路进行交通疏导、用地改造,对人行道、绿化
带、广场进行景观提升,营造商业氛围。
东城商业中心区:规划北一路至府前街、东二路至胶州路为商业中心。商业
中心包括东城银座、百货大楼、明潭湖商业。远期对商贸园进行拆迁改造,形成
东城的商业中心区,规划面积220公顷。
(3)教育区
扩建改建已形成的两处教育区,新规划两处教育区。
石油大学高等教育区:以石油大学为核心,整合周边院校,搬迁改造石大炼
厂,与石油大学共同形成高等教育区,用地面积约312公顷。
职业学院科研教育区:在现状职业学院的周围,聚集各类中专、技校和职业
学校,另一部分用地布置科研类的教育院校,在高速公路的东侧形成完整的教育
科研区,规划面积226公顷。
西城北部教育区:将现状油田一中进行搬迁,规划在东青高速公路以西、北
二路以北、香山路以东区域建设油田一中新校区,规划面积102公顷。
东城南部教育区:在东城南展区内,东二路东侧预留东城集中教育区,主要
布置高中、初中等,规划面积80公顷。
(4)医疗区
四大综合医院:规划分市级、社区级两级医疗设施。市级医院面向市域范围,
配置高水平的医疗设施和医疗人员,结合现状形成中心医院、鸿港医院、人民医
院、胜利医院四大综合医院。
社区级医疗点将作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在中心城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
划中进一步深化细化。
两处生态疗养区:在广利河南、南二路北、东青高速路东区域规划生态疗养
区;在滨海组团结合滨海居住和休闲规划疗养区。
(5)产业区
规划集中布置五大产业区,现状对环境有污染的工业进行搬迁改造。新规划
产业区包括广利港临港产业区、空港产业区;搬迁沿城市北外环化工类工业、石
大炼厂、华泰化工、城市西部化工厂,技术改造胜利工业园内污染企业,严格控
制垦西工业区、滨海新材料园,调整优化开发区高端产业区。
东营经济开发区:以发展电子信息等高端产业和生态工业为主,作为黄河水
城的高端产业区。
胜利工业园:以发展机械加工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广利港临港产业区:以发展加工制造、物流、货物中转为主,优化滨海新材
料园。
空港产业区:依托东营机场,在博新路和东八路之间区域规划建设空港物流
和高端制造业。
垦利经济开发区:以发展纺织服装、机械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
(6)居住区
东城居住区:按照“中优、南展”的原则,除沙营村、三村旧区、开发区改
造外,新增东城南部居住区、广利河两岸居住区、开发区居住区、东城西部居住
区、八分场北居住区5个居住区,规划人口50万人。
西城居住区:将现状50个城中村集中布局为6个居住小区;将现状低多层旧住
宅区拆迁改造,集中规划高层和小高层住宅,向空中要空间,配套建设公园绿地
和活动中心,形成5个集中片区;将西城区内包括油田物资总库、石油大学炼油厂
等工业企业搬迁后规划居住、商业和绿地等;新建耿井、西城东北部、东营区新
区等居住区。按照“西疏”的原则共形成8个居住区,规划人口60万人。
垦利居住区:按照“北延”的原则,改造黄河路西侧的旧居住区和城中村,
新增居住区集中在黄河路以东的新区内,规划人口20万人。
广利港居住区: 改造现状渔村,作为广利港的生活服务配套区,规划人口5
万人。
滨海居住区:按照“东扩”的原则,在现状防潮堤与黄河路交叉口区域,规
划低密度、低层高档滨海特色居住区,规划人口5万人。
(7)风景旅游区
以河海风情区为中心,在中心城的东部、南部、北部规划风景区,包括河海
风情旅游区、天鹅湖风景旅游区、滨海风景旅游区、日月湖风景旅游区、北部黄
河风情风景旅游区及丁庄、广北农场生态旅游区。
河海风情旅游区:西起西一路,东至东四路,北起黄河路,南至南二路,规
划用地面积约480公顷。 以水景为主题的黄河水城精品旅游区,以文化公园景区
和清风湖公园景区为重点。
天鹅湖风景旅游区:北起广利河,南至支脉河,西起东八路,东至广利港建
设区,规划用地面积7400公顷。以现状天鹅湖旅游度假区为依托,进一步开发扩
展旅游度假项目,包括亚洲面积最大的地上人工湖、水上运动、拓展训练、湿地
观鸟、湿地休闲、滑草娱乐等。
滨海风景旅游区:西起东八路,东至渤海负一米等深线,北起永丰河,南至
新材料园及广利港配套产业区的北界(黄河路南2.5千米),规划面积约19500公
顷。旅游区包括滨海风景旅游区、滨海公园、滨海特色居住区、滨海休闲度假区、
黄河楼等。 结合湿地规划生态休闲运动区、湿地汽车公园、湿地探险公园3个旅
游观光区。
日湖月湖风景旅游区:五六干合排北,六干南,西五路西,南展大堤东,规
划面积约4000公顷。由日湖、月湖、秦薛水库、哨头水库及部分村庄组成的生态
观光、农家乐郊野旅游景区。
北部黄河风情旅游区:主要包括胜坨黄河风情风景区和民丰湖风景区。民丰
湖风景区主要景点:新月广场、三元广场、九曲长桥、亲水平台、世纪塔、卧龙
桥等。胜坨黄河风情风景区主要是以黄河展台为载体,发展黄河风情、黄河体验
等。
丁庄、广北农场生态旅游社区:把丁庄、广北农场打造成以观光旅游和生态
农业为主的中心城南部生态旅游社区。功能包括特色观光农业、农家乐、生态农
业等。
(8)文化娱乐区
文化公园文化娱乐区:包括大剧院、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黄河文化
大型室内游乐中心等。
清风湖风景区文化娱乐区:包括黄河文化博览园、城市规划展览馆、水城之
旅家园等。
影视文化产业基地:南二路南、东青高速公路东区域拟建中国现代影视基地,
用地面积约640公顷。
(9)物流园区和批发市场
三大物流园区:火车站物流园区、广利港物流园区、飞机场空港物流园区。
两大批发市场:西城南部建材综合批发市场、东城南部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
场。
(10)金融商务中心和奥体中心
商务中心:文化公园商务中心,位于文化公园区域内,包括华泰大酒店、会
展中心、金融中心、华泰大型写字楼、文化公园东侧35万平方米的商务办公群等;
东城金融商务中心,位于东城南展区南二路以南,胜利大街以西区域,带动东城
南部区域的发展。
奥体中心:主要规划奥体中心、奥体中心室外游乐场、东城南部商务中心区、
东城南部住宅区、 奥林匹克生态公园等项目,总建设规模约545万平方米,其中
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网球中心等场馆17万平方米。
(11)飞机场及空港产业区
东营机场扩建为4D级机场,规划飞机场综合服务区、试飞基地、航校、航空
旅游等四周留有防护用地。结合东营机场发展空港物流,形成商贸、物流仓储中
心,用地面积约1600公顷。依托东营机场,在博新路和东八路之间区域规划建设
空港产业区,用地面积约2000公顷。
(12)广利港组团
广利港港口作业区、广利河北临港产业区(包括物流园区和加工制造区)、
广利河南临港产业区(包括物流园区和加工制造区)、滨海新材料园、广利港生
活配套区,用地面积约12700公顷。
(13)东部滨海组团
包括滨海风景旅游区、滨海公园、滨海特色居住区、滨海休闲度假区,用地
面积约10000公顷。 结合观海栈桥,规划建设体现河海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物——
黄河楼。
(14)垦利组团
垦利行政办公区、商贸区、居住区、永丰湖风景区、垦利开发区产业区,用
地面积约2400公顷。
(15)生态防护绿地
城市北部生态绿心:西二路以东,博新路以西,潍坊路以北,北外环以南,
用地面积约6800公顷。搬迁改造北外环两侧的污染企业,改造庐山路两侧村庄,
形成组团之间由水系、湿地、林地、农田构成的生态绿心。
城市南部生态绿心:西一路以东,东八路以西,南二路至五干渠以南,南三
路以北,用地面积约7200公顷。结合现状的林地、农田形成南部生态绿心,可以
发展生态旅游、影视基地、森林氧吧、特色农业等旅游项目。
城市西部防护绿地:西五路以西,西六路以东,用地面积约3000公顷,搬迁
改造城中村,结合道路形成路网、林网、水网的西部防护绿地。
城市东部生态湿地:博新路以东,东九路以西,七干渠以南,南二路北,用
地面积约8100公顷。湿地建设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打造以生态湿地为特色的湿地
观光旅游,形成生态休闲运动区、湿地汽车公园、湿地探险公园3个旅游观光区。
(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
(1)机场:东营机场扩建为4D机场。
(2)港口:广利港。
(3) 铁路及车站:德大、黄大、淄东线,规划德大、黄大铁路站位于南三
路南、西一路东、庐山路西区域。
(4)高速公路:东青高速公路、乌威高速公路。
(5)公路:环渤海一级路等。
2.城市交通
(1)快速路:黄河路、南二路、庐山路。
(2) 轨道交通:在黄河路、庐山路、北一路预留轻轨交通线路,形成环形
轨道交通。
(3) 主干道:构建“一环七横十纵”的交通网络。一环是由西外环(郝纯
路)、北外环、东外环(东八路)和南外环(南三路)形成的城市外环路。
(4) 水上交通:以黄河路水系、广利河为主发展水上巴士,作为水上交通
线路和旅游线路。
(七)城市特色规划
1.风貌特色总体定位
按照“高效、生态、湿地、水城”的规划理念,城市风貌特色总体定位是独
具特色、生态卓越的“黄河水城”。
具体描述为:
河湖水系绕城转,名桥流水荡波帆。
巍巍楼宇显山脊,浓浓绿荫映河畔。
人居车行水城里,鱼游鸟翔河海间。
2.风貌特色规划
(1)城市规划区(3200平方千米)总体风貌
黄河水城位于黄河与渤海之间,碧水与绿廊相依相连,使水城镶嵌在生态背
景中,展示出独具特色的水城风貌。
以黄河水城为中心(包含一城五组团),集中打造水城景观。西部、西南部
依托黄河,体现林地、绿地、农田等生态景观,保护现状林网、湿地,展现自然
田园风貌;东部、东北部依托渤海与湿地,展现滨海风光和沿线的生态湿地风光;
结合湿地,规划南、北两大生态绿心,形成生态大背景。并依托区域内乡村打造
特色旅游景点。构建“西河、东海”、“西林网、东湿地”的中心城整体风貌格
局。
(2)水系规划
中心城共规划水系52条、 湖泊67处,开挖近6700公顷河湖水面和330千米的
河道。突出“九横十纵”城市主干水系,加密城市毛细水网,完善水系网络,形
成广利河南北两套水系循环体系。构建“河海之间、水脉相连,九横十纵、循环
贯通”的黄河水城水系格局。
(3)湿地规划
整合城区外围现状湿地资源, 规划九大湿地风貌区,面积达14800公顷。与
休闲旅游相结合,体现“湿地之中有城市,城市之中有湿地”的黄河水城湿地风
貌特色。
(4)绿地规划
城区内以水系、道路、生态廊道为骨架,规划“一环五廊,多带串连(22条
道路绿廊,16条水系绿廊),三十八园”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格局。构建“以水
为脉、以绿为衣,湿地绿化为背景、精品绿地为点缀”“水网串明珠”的城市绿
地系统。
(5)水城建筑精品区
以广利河为轴带,串联两河交汇处建筑群、油城新天地及长途汽车总站周边
建筑群、文化公园及东营新区建筑群、民丰湖建筑群、明潭湖公园建筑群、新世
纪广场建筑群、清风湖景区及奥体中心建筑群、悦来湖建筑群和滨海新城建筑群
等九大特色建筑群,形成“九曲十八弯”的黄河长卷,体现黄河文化和水城特色。
(6)水街和水镇
以湿地水网为基础,结合公共功能、公共空间、公共活动和水系特点,打造
特色鲜明、 类型丰富、各具风情的水街。共规划5类、22条水街。为居民提供多
样的滨水休闲场所,展现亲水、乐水的生活场景,形成水城最亮丽的风景线。结
合广利河两岸用地开发,规划黄河水城特色水镇,打造特色滨水住宅区,体现黄
河水城“观水、亲水、乐水”的居住文化。
(7)水城文化和生活
“黄河水城”是水文化展示的核心区,文化设施布局以“九横十纵”为载体、
“一路一河”为骨架,形成“三带八片”主体结构,由文化轴带相连。主要体现
黄河文化、湿地文化、石油文化、孙子文化和生态理念。结合水系与绿化,打造
滨水公共空间体系,岸线亲水化处理。规划六大类、16处特色鲜明的水城活动节
点,由城市慢行系统串联。并策划丰富多彩的水城活动,丰富水城生活。
(8)建筑高度分区
规划原则和总体景观效果:在黄河水城的基础上,以“九横十纵”主干水系
和“七横十纵”主干路网为框架,依路环水集中布置高层建筑群,形成“环水造
山”、“环绿造山”的景观效果。中心城形成“两侧高起、中间耸立、周围过渡、
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线。
高度分区规划布局:主要是形成“三主、三次、两轴带”集中区。
“三主”指三个高层集中区。西城高层区,主要布置在胜兴路至西二路、淄
博路至北一路区域,核心区是西四路与济南路交叉口区域;新区高层区,主要布
置在西一路至高速公路、北一路至广利河区域,核心区是文化公园区域;东城高
层区,主要布置在东二路与黄河路交叉口周围,核心区是明潭湖公园周围。
“三次”指三个次高层区。即形成石油大学南部区域(北一路两侧)、悦来
湖区域、东城南部区域(东二路至东三路)三个高层集中区,作为中心城的次高
区。
“两轴带”即形成黄河路两侧商务、办公、住宅高层建筑轴带和广利河两侧
小高层、高层住宅建筑轴带。
城市低层建筑集中布置在广利河两岸和东部滨海组团。
(9)城市建筑风格和色彩
中心城建筑风格以简洁、明快、大方为主基调,营造水城一体、建筑与环境
和谐的空间景观,突出空间的层次感。中心城建筑的主色调定为白色,辅以少量
淡雅的浅褚、浅黄色系。
洁净明快的白色体现城市现代感,其白色与石油的黑色、绿化的墨绿、水系
的蓝色形成反差,以黑、绿为图底,形成“浓荫遮碧水,绿树抱白楼”的总体风
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