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胜利油田矿区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6&rec=164&run=13

胜利油田是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油田分公司的统称。工作区域主要分布在
山东省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市的28个县(区)
内,主体位于黄河下游的东营市。至2009年底,胜利油田取得探矿权勘探面积达
20.2万平方千米,油、气资源总量分别为145亿吨、24738.6亿立方米。胜利油田
已找到不同类型油气田77个,投入开发油气田72个,累计生产原油9.63亿吨,生
产天然气532亿立方米;累计实现产值10081亿元(现价),实现税费3085亿元。
2009年生产原油2783.5万吨,实现利润191.5亿元,实现税费227亿元。
胜利油田是全国第二大油田, 共有二级单位58个,三级单位496个,四级单
位3469个,有正式职工144059人,固定资产总额2383.46亿元。
胜利油田矿区建设,始于1963年初。根据华东地区石油勘探形势发展的需要,
1963年1月, 石油部派第五设计院(大庆设计院)的少数勘察设计人员援建胜利
油田。同年2月,朱家鹿等5人先期到达,并在华东石油勘探局驻地垦利县西营村
安营扎寨。同年5月,大庆设计院副院长叶耀庭等22人组成设计组进驻东营地区,
负责油田矿区建设规划设计工作。专业设计机构先后更名设计室、设计处、规划
室、经济情报室、规划管理处等,其职责负责油田矿区全面规划。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胜利油田的发现和开发,一批石油矿区城镇或居民
点如雨后春笋般在黄河三角洲上涌现,境内形成地方城镇与石油矿区城镇并存的
格局。
在石油矿区城镇中,形成最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是以石油会战指挥部
机关驻地东营村一带为核心建设的“基地”(即东营市西城),后东营市之名也由
此而得。
1965年前,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主战场在广饶县辛店公社东营村一带及以北
至垦利县胜坨乡胜利村一带,会战生产、生活基地的建设亦“随矿建点”布置在
这一区域。1965年,已有l万多名石油职工家属来到基地。为安置石油职工家属,
地方划拨一部分土地,在八分场、九分场、五一农场一带新建10个油田家属农业
居民点。随着石油职工家属的不断增加,农业居民点不断扩大,各项配套设施逐
步完善,逐步形成胜利、稻香、莱州、丰收、东安、广利等初具规模的小城镇及
几十个小型农业居民点。1967年,地质调查指挥部开始在牛庄建设机关驻地。20
世纪70年代初,随着北部油区的开发,河口、孤岛等开发基地迅速形成城镇规模。
此后,随着油区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大,矿区居民点的建设亦同步发展。至1983年
底, 胜利油田随矿建设的居民点已达200多个,分布在东营及周边地市的20多个
县区境内, 形成“百里矿区、星罗棋布”的格局。其中80%的矿区居民点在东营
市境内,万人以上的10个,即基地、东安、广利、稻香、莱州、胜利、丰收、牛
庄、河口、孤岛。这些石油矿区城镇和居民点,水、电、路、讯、气、暖及房屋
建筑等基础设施水平较高,亦城亦乡,亦工亦农,但布点过多,线长、面广,城
市功能差,城乡兼有、油地交叉,与周边城镇、乡村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
油田会战和上产时期总的指导思想是先抓生产后搞生活,矿区随着油气生产
进行建设,哪里发现油气,就在哪里建设生产办公及生活居住等设施。随着东营
地区胜坨、东辛、永安、现河庄、郝家、埕东、孤岛、孤东、桩西、埕岛等油田
的发现和开发,以及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发展,油田矿区也相继进行了较大规
模的建设,在东营地区逐步形成了油田基地。从1961年胜利油田在境内开始勘探
开发至2009年底,胜利油田通过接收、划拨、租种、联合开发、正常程序报批等
形式,在东营市境内共占地40830宗,面积82752.03公顷,占油田用地的88.52%。
包括划拨用地65834.60公顷,出让用地512.03公顷,公共建筑用地1033.50公顷,
授权经营用地15371.90公顷。 其中商业服务用地112.66公顷,占0.14%;工业仓
储用地31550.46公顷, 占38.13%;公用设施用地693.50公顷,占0.84%;住宅用
地2339.40公顷,占2.83%;交通运输用地1079.99公顷,占1.30%;水利设施用地
21187.55公顷,占25.60%;农业用地1701.40公顷,占2.06%;特殊用土地7.80公
顷,占0.01%;其他用地24079.27公顷,占29.09%。
矿区建设中的各类建筑经历了“干打垒”、简易砖平房、砖混结构楼房、框
架结构楼房等阶段, 建筑形式也开始丰富起来, 不断由矿区型向城市型转变。
1990年以后,在东营市政府统一规划下,油田各矿区点的生活服务设施也日趋配
套完善,除了生产办公和住宅外,与之配套的托儿所、中小学、医院、影剧院、
运动场、商业网点等亦同步建设。此外,不断重视提高城市功能,加强给排水、
供电、道路、供热、通讯、天然气的配套建设,各矿区的办公环境和居住质量得
到了持续提高。
为了提升油田矿区建设的城市化水平,从20世纪末开始,油田进一步加大了
矿区居民点体系规划、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力度,居民区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
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加强了油田居住点规划、调整和建设工作,矿区逐步形成了
中心发展区、调整完善区、前线生活点的三级分级模式。先后编制了锦华小区、
仙河文明村、物华小区、东利小区、工益花园等55个居住小区的详细规划。1996
年以来, 先后建设住宅近6万套。特别是2000年,国家房改政策出台后,积极探
索新的建房模式,采用了房改经济适用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双轨制,规划
51个建设小区,建设住宅29541套,中心城油田现有居住小区102个,极大地改善
了油田职工住房条件。
“十五”期间先后完成了胜利电厂热电联供一、二期工程,油田矿区内的58
个锅炉房采用热电联供、燃煤、水煤浆、地热等多种方式对燃油锅炉房进行改造,
合并、撤销了29小型燃油锅炉房,供暖面积由“九五”期间的1750万平方米增加
到“十一五”期间的2100多万平方米,形成了1300多万平方米的替代油供暖能力,
特别是西城实施热电联供后,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明显改善。
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建设了胜利广场、油城广场和体育公园等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