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中心城区用地增长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6&rec=158&run=13

一、城市性质与职能
(一)城市性质
东营市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基地,山东省主要的工业城市,黄河三角洲具有生
态湿地和水城特色的中心城市。
(二)城市职能
1.具有良好的现状基础,未来继续强化发展的城市职能。我国重要的石油开
采和加工基地,山东省以石油机械和加工制造、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城市,
东营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未来需大力发展的城市职能。全国高效生态经济示
范区,黄河三角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
近期城市以东城片区向西、西城片区向东发展为主导; 远期东西城以向北、
向东发展为主导,结合黄河栈桥景观核心区,以黄河路和东十路为轴,在黄河路
两侧规划滨海旅游度假区,优化整合东城以南用地 (调整城区南部工业用地,整
合城乡结合部用地,重点发展火车站周边用地和东城南部片区用地) 。规划新增
用地主要分布于东、西城之间的对接区范围,以及城市北部黄河路与潍坊路之间
地区,部分新增用地位于东部东营经济开发区及南部胜利工业园发展用地范围内。
三、中心城区用地总体结构
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形成“中心集聚、三带四轴、生态渗透”的用地布局结
构。
“中心集聚”指东城向西、西城向东相向发展,形成聚合有序的整体城区,
引导城市公共职能的集聚,推进东西城一体发展,整体提升东西城的辐射带动作
用。
“三带四轴”指庐山路公共服务职能带、广利河生态景观带、黄河路交通职
能带和西四路城市发展轴、东二路城市发展轴、北二路城市发展轴和南二路城市
发展轴。
“生态渗透”指规划依托城市南部的黄河植物园、北部的生态公园、东部湿
地公园及城区外围湿地涵养区等生态核心和生态廊道,形成与城市空间交融、渗
透的生态空间结构。
四、中心城区用地规模及边界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边界:东至东八路以东1000米,南到南二路以南1000米,
西到西五路,北到北二路及潍坊路。规模边界内有效城市用地规模为6793公顷,
现状人口为60万人,人均用地约113平方米。至2020年,中心城人口控制在120万
人左右,边界内用地总规模达到1.73万公顷,其中有效建设用地面积1.18万公顷,
人均用地约98平方米。规模边界内新增建设用地4969公顷。
中心城区用地扩展边界:东起广南水库水渠,西至东营区界及西六路,南起
南二路、南三路,北至潍坊路及北二路。至2020年,扩展边界内的用地总规模为
2.53万公顷(允许建设用地规模为1.73万公顷),有条件建设用地8000公顷,其中
有效建设用地空间4524公顷。
五、中心城区用地重点发展区域
(一)东营经济开发区。近期将东营经济开发区作为承接大型工业项目的重
点区域,同时将现状东城片区内部工业用地向开发区内调整,并完成开发区内配
套居住用地的起步建设。
(二)胜利工业园。建设高端石油装备产业的核心发展区,逐步完善商务、
商住、物流等服务配套设施,适当拓展园区规划面积,为城市发展奠定基础。
(三)住宅开发重点区。完善现有已批在建项目,重点开发东城片区西、南
部及西城片区东部耿井居住区。按照居住用地相对集中开发的原则,完善配套服
务设施,促进新区建设中人气的集聚和社区氛围的形成。
(四)旧城更新区。以完善西城片区内部用地结构和城市功能为主,增加绿
地和开敞空间,改善市民生活居住环境。合理配置城市土地资源,进行用地功能
置换,有计划地搬迁对城市生活居住有污染有干扰的工业企业,重新发挥旧城区
土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