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项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5&rec=45&run=13

东营市最早争取国际无偿援助,从农业领域开始。主要有2两个项目。
1.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无偿援助利津县渤海湾海水养殖,简称2771项目。
该项目是为解决利津县沿海18360名渔民的就业生活问题, 由利津县人民政府
1983年呈报,国家农牧渔业部将项目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提出。项目被接纳
后,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组织有关专家,1984年9月来东营市利津县进行项目
宗旨性和经济技术可行性的评价后,最终确定下来。2771工程项目区地处利津县
北部沿海,系黄河淤积平原。由于海水浸渍,地下水位高,形成大片盐碱地。项
目区人口较多,而海洋资源衰退,经济条件较差,沿海滩涂无力开发利用,富余
劳动力无法安排,解决渔民的就业、生活问题成为当地政府紧迫任务。针对这些
问题, 提报的2771工程项目是由利津县的4个乡、107个村、48058人,三年内修
建660公顷养虾池及其他配套设施, 共14个项目,进行水产养殖与开发。2771工
程项目, 由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援助的总辅助劳动工日为732.6万个,每
个工日分配小麦3.25千克。世界粮食计划署共提供粮食援助(小麦)23809.51吨,
折合364万美元。 中方国内配套人民币1252.45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3万元,
省投资611.49万元, 利津县自筹617.468万元。 主要建14个项目, 工期为3年
(1985—1987年)。项目主要内容是修建养虾池,解决利津县沿海渔民就业和生
活问题。2771工程项目自1986年1月1日动工后,在国家项目办的指导下,1986年
完成总工程量的38%,1987年全部建成,并做到当年养殖,当年受益。联合国粮
食计划署援助的小麦、国内配套资金和物资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项目区的经济
条件得到改善,渔民的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达到预期目的。
2.联邦德国无偿援助东营奶牛合作项目。全称为中国—联邦德国东营奶牛合
作项目,是国家农牧渔业部与联邦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简称GTZ),于1983年8月
达成实施议定书,项目号为83.2054.1。该项目设定的主要目标:(1)提高工业
化地区(石油区) 牛奶和肉的供应量;(2)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荒地利用率和
发展新开地的牧场资源; (3)改良饲草种植区和天然牧场的盐碱地。上述目标
分期实施,开始实施议定书的有效期为1984年至1987年,后经中德双方于1986年
5月北京会议同意该项目有效期顺延2年。初期,项目协议规定,由联邦德国技术
合作公司无偿援助东营奶牛项目170万马克,其中,提供的物资总价值84万马克,
育种奶牛200头。 中方配套资金360万元人民币,其中,建牛舍350万元,牧草试
种10万元。1987年3月26日,联邦德国GTZ公司专家格辛和奶牛项目协调人希琳博
士同经贸部、农牧渔业部有关单位负责人再次进行会谈,同意增加东营奶牛合作
项目拨款250万马克,其中,160万马克用于购牛,90万马克用于培训和设备费用。
国内配套资金也要相应增加。 项目调整后,联邦德国援助资金折合420万马克,
中方配套资金404万元人民币。 项目由黄河农场和莱州湾农场共同承接,中方配
套资金黄河农场114万元,莱州湾农场290万元。
项目实施情况:市政府成立西德援助奶牛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市长刘怿
任组长, 侯庆生、袁青、申滨州、韩明修4人任副组长,成员由有关单位领导组
成,项目办公室设在市农牧局,韩明修、徐加美任主任。黄河农场和莱州湾农场
成立领导小组, 落实工作人员,负责项目的具体推进和落实。(1)基本建设:
黄河农场兴建了奶牛场,先后建造牛舍1557平方米,仓库407平方米,青贮池676
平方米, 职工宿舍538平方米,挤奶厅214平方米,供水、锅炉、传达室168平方
米, 铁管围栏运动场2840平方米,玻璃钢瓦凉棚384平方米,以及水、电等配套
工程, 基建投资136万元;莱州湾农场除对原来的奶牛场进行扩建外,新建牛舍
3600平方米, 青贮池540平方米,并配套机械挤奶厅,基建投资340万元。(2)
牧草种植: 按照西德牧草专家的种植方案,两个农场连续3年,共试种饲料和牧
草28个品种。其中,26个品种为西德提供,中方提供2个品种。饲料作物有6个品
种。试种结果:西德的饲料萝卜和中国的太穗一号玉米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牧
草有22个品种,试种结果:无芒雀麦、苇状羊茅和黑麦草均可在东营市一般耕地
上种植,为引进扩种牧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988年,黄河农场改造盐碱地5000
亩,种植紫花苜蓿草800亩,青贮饲料玉米630亩,青贮饲料60万千克;莱州湾农
场建青贮饲料基地1100亩,青贮饲料150万千克。(3)技术培训:1985年6月7日
至12月12日,邓学文赴西德学习挤奶机械、设备的制造、安装和使用技术。1986
年11月1日至1987年1 0月15日,王敬滋赴西德学习畜牧、兽医及企业管理。1987
年9月2日至10月15日,徐加美赴西德,同广州动检所的严爱莲和西德的兽医专家
豪尔博士合作, 完成200头黑白花怀孕青年奶牛的挑选工作。1988年1月4日至年
底,许其成、刘东斌赴西德学习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以及饲料生产与牧场管
理。通过培训这些人员成为项目实施和畜牧生产的技术骨干。(4)奶牛的接运:
联邦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于1987年12月2日,将200头黑白花青年怀孕奶牛空运抵北
京首都机场,当天转机安全运达东营机场,进入临时隔离场进行检疫。开创中国
一次接受赠援奶牛数量最多并用飞机转运的先河。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
东电视台、胜利油田电视台和国内十几家报社都作了报道。这批奶牛来东营后,
经过饲养人员的精心管理,很快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绝大多数生长发育正常,
至1988年10月存栏奶牛达到258头, 年产奶量75.3万千克。由于奶牛饲养管理人
员缺乏经验、技术水平不高,导致少数成年母牛因难产和部分初生小牛因护养不
善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