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5&rec=4&run=13

回顾东营外经贸事业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建市前。
东营市境内对外贸易活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各县供销社组织货源,供给
出口。 1973年,广饶、利津、垦利3县外贸公司成立,按照省外贸局和省各进出
口分公司下达的收购计划,扶持外贸商品生产,组织收购和调拨,为省各进出口
分公司组织出口货源。 1972年, 3县外贸收购总额为145.85万元; 1978年增至
627.49万元;1983年为1536.31万元。
第二阶段:1983至1988年,市外经贸机构组建时期。
1983年11月29日,东营市对外贸易局经山东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内设办
公室、政工科、计划业务科、财务会计科、国内业务科、储运科、审计科和纪检
组,隶属山东省对外贸易局领导。1983年10月,成立东营市经济委员会,内设外
经科,编制2人,负责全市利用外资工作。东营市外贸局成立后,首先接管广饶、
利津、垦利3个县的外贸公司。1984年4月21日,东营市对外贸易公司成立,与市
外贸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实行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接受山东省食品、粮油、
土产、畜产、工艺品进出口分公司的计划安排和业务指导,财务上统收统支,实
行报账制。内部机构增设粮油科、食品科、土产科、畜产科,工艺品科、工业开
发科和劳动服务公司。下辖广饶、利津、垦利3县外贸公司。1985年8月东营区外
贸公司成立;1986年10月,河口区外贸公司成立。两区外贸公司不列市外贸编制,
接受市外贸局和市外贸公司的业务指导,劳动、人事、财务归两区地方政府管理。
至此,一个较完整的外经贸管理和经营机构基本建立,促进了外贸出口商品收购
业务的发展。 1988年末, 全市出口商品收购额达到10102.19万元,是1983年的
6.6倍。
对外开放与经济合作:建市初期,市委、市政府以开放姿态统领全市经济社
会发展的全局。1984年5月1日,东营市政府作出《实行开放政策,欢迎外地经营
单位来东营投资办厂办店的决定》,指出: 对外来的经营单位,不论哪种所有制
形式,也不论是独资还是合资,东营市一概欢迎、积极扶持,并在征地、建筑、
营业、物资供应、电信配套、生活设施等方面提供方便条件,实行优惠政策。对
于新办企业,尤其在油田一线地区开业的经营单位,将按国家现行规定,经过一
定报批手续,减征或免征开业后一定时期内所得税。决定作出后,至1984年底,
已有40多个市、县来东营投资开业,有10个县、市提出意向项目。从1984年开始,
山东省人民政府每年都在青岛举办“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简称“青交
会”),东营市每年由至少一名副市长带队,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区负责人参
加洽谈会。会前,由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区自下而上提报项目,经市计委、经委、
外经委会同有关部门反复论证、筛选,确定洽谈项目,并对洽谈人员进行培训,
做到有选择、有准备的洽谈,提高洽谈水平。对成交的项目实行项目责任制,制
定实施方案,分步具体实施;对未成交的项目,作为预备项目继续寻找合作对象。
积极争取国际无偿援助。 1984年9月,东营市第一个国际无偿援助项目——联合
国粮食计划署无偿援助利津县修建养虾池、解决渔民就业生活问题的2771工程立
项,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援助小麦23809.51吨(折合952.39万元人民币),国内配
套资金1 252.46万元, 修建660公顷养虾池,解决利津县沿海1150名渔民就业生
活问题。项目于1986年开工建设,当年养殖,当年受益。1984年5月3日联邦德国
援助东营市农牧局220头奶牛项目在北京签字, 同年10月项目立项,德国援助折
合资金227万美元。 1987年11月,德国援助东营市科委风能开发项目立项。1988
年4月, 比利时援助东营市建委建设规划项目立项。至1988年末,东营市争取国
际无偿援助资金共674万美元。中外合资企业开始建立。1988年9月,经山东省外
经贸委批准东营市首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即由市南郊畜牧场和加拿大北美皮毛
公司合资兴办的东营市加美养狐有限公司, 项目总投资69.1万美元, 外方投资
17.3万美元。1986年东营市与美国第二大石油城市——德克萨斯州米德兰市首个
结为友好城市。
第三阶段:1989至1995年,外经贸体制改革时期。
外贸体制改革: 1989年2月,东营市对外贸易局与东营市对外贸易公司政企
分开。市对外贸易局受山东省对外贸易局和东营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内设办公
室、政工科、计划业务科、财务会计科、审计科、外贸基地建设办公室。市对外
贸易公司内设办公室、计划物价科、政工科、财务科、审计科、开发科、储运科
(对外称“山东省东营市对外贸易公司储运公司”)、食品科(对外称“山东省
食品进出口分公司东营市支公司”)、粮油科(对外称“山东省粮油进出口分公
司东营市支公司”)、土产科(对外称“山东省土产进出口分公司东营市支公司”)、
畜产科(对外称“山东省畜产进出口分公司东营市支公司”)、工艺品科(对外
称“山东省工艺品进出口分公司东营市支公司”)、外贸冷藏加工厂和劳动服务
公司。各业务机构的经营活动实行经济核算、盘计盈亏;各支公司财务收支分别
与省各分公司报账核算,并实行块块承包,受省各分公司和市对外贸易公司的领
导。 广饶、利津、垦利3县外贸公司的业务、行政和人事均受市外贸公司领导。
1989年5月,市政府决定将外经办从市经委独立出来,并升格为正县级事业单位,
内设利用外资科、经济联络科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科,办公地点设在东城三村14
号楼东单元2楼, 1991年3月迁址到府前街市经委大楼办公。1989年5月成立中国
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东营市支会。 1989年6月,东营市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公司成
立。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以后,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1992年1月1日起,
根据省政府鲁政发〔1991〕 127号文件《批转省经贸委关于深化地县外贸体制改
革的请示的通知》,东营市外贸局行政上与山东省外贸局脱钩,列东营市政府序
列,业务上受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指导;东营市对外贸易公司划归东营市
政府管理, 广饶、利津、垦利3县外贸公司分别划归3县的政府管理。同年6月,
东营市人民政府决定撤销东营市对外贸易局和东营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办公室,
成立新的东营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简称“东营市经贸委”),负责全市的对
外贸易、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工作;同时撤销东营市对外贸易公司和
东营市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公司,成立东营市外贸食品、粮油、工艺抽纱、纺织服
装、 五矿化轻5个专业公司,实行经理聘任制、经营承包制、用工合同制,自主
经营、自负盈亏。东营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成立初期,原东营市外贸局和东营
市外经办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办公地点没有立即改变,分东西委办公,东委
为原外经办,人员仍在东城市经委大楼一层办公,西委为原外贸局,人员仍在西
城胜华路35号大院办公。各县区也相继设立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1992年11月,
市政府批准成立东营市进出口公司, 1993年3月,国家外经贸部批复授予东营市
进出口公司进出口经营权。这是东营市首家获得综合性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从
此, 东营市开始了直接进入国际市场、 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的时代。1993年至
1995年底,全市先后成立市级外经贸企业18个。1994年4—5月,国家外经贸部批
准授予利津县进出口公司、广饶县进出口公司和胜利油田技工贸公司自营进出口
权。12月,东营市工艺抽纱进出口公司又获得自营进出口权。1995年11月,东营
市生产型企业黄河三角洲纺织集团公司第一个获得国家外经贸部批准授予自营进
出口权,打破了国际市场由外贸企业垄断的局面。
对外经济合作领域的改革:1989—1990年,东营市在批准成立首家合资企业
之后,先后又有东营市繁华工艺品有限公司(中日合资)和东营丽利草酸有限公
司(中国、中国香港)成立,项目总投资分别为48万美元和36万美元,利用外资
分别为19.2万美元和9万美元。1991年全市批准成立6个合资企业,总投资1167.3
万美元, 合同利用外资44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6万美元。“三资”(外商独
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少、项目小是其主要特点,对外经济合作发展缓
慢。对外经济合作领域的改革,主要是下放审批权。1992年,山东省外经贸委将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下的三资企业审批权下放到各地市。东
营市委、市政府抓住机遇,出台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法规性文件,全市利用外
资工作得到迅速发展。 是年,全市审批成立三资企业81家,项目总投资13396.6
万美元, 合同利用外资4845.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9万美元;其中,合同利
用外资额最大的为748万美元。1993年3月,国务院批准东营市为沿海开放区,享
受国家对沿海经济开放区实施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利用外资工作大力发展。 至
1995年末,全市共有省、市审批成立的三资企业280个,总投资47794.3万美元,
合同利用外资18699.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763.5万美元。其中,132家企业投
产,完成总产值5.4亿元,利税6285万元,三资企业出口创汇903万美元。利用外
国政府贷款工作起步。1991年12月,东营市第一个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项目——东
营市养虾示范场利用丹麦政府贷款引进冷库及鱼粉加工设备项目获准建设,利用
丹麦政府贷款2100万丹麦克朗(合328万美元) ,建设1500吨组装式冷库。1992
年8月, 利津县水产养殖公司充分发挥当地水产及芦苇资源优势,利用丹麦政府
贷款550万丹麦克朗(合88.6万美元) ,建设500吨组装式冷库。同年9月,东营
市邮电局利用比利时政府贴息贷款引进程控交换系统设备,比利时政府贴息贷款
125万美元。 1995年6月,东营市粮食局利用法国政府贷款建设年班产3万吨饲料
加工项目,利用法国政府贷款815万法朗(合150万美元)。至1995年末,全市共
利用外国政府贷款4项,合计利用外资691.6万美元。争取国际无偿援助工作进一
步加强。 1994年4月,德国无偿援助东营市环保局环境保护项目开始实施。1994
年,为支持黄河三角洲持续发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无偿援助东营市人民政府召
开有关学术研讨会,提供资金69.7万美元。至1995年末,全市共申请国际无偿援
助项目7个, 接受援助资金1183.8万美元。境外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1992年11
月,胜利油田外事外经处的国际贸易公司(后改为技工贸公司)率先走出国门,
第一个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注册成立莫斯科法拉尔国际贸易公司; 1993年6月,
东营南里实业集团公司在美国独资设立美国南里国际公司;同年,山东海通集团
公司在俄罗斯独资注册成立俄罗斯伊尔库茨克东方责任有限公司。这些境外企业
为东营市产品更广泛地进入国际市场起到探索、引导和桥梁作用。劳务输出迈出
步伐。1992年东营市首次实现劳务输出25人次,当年完成营业额30万美元。1995
年7月,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东营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获得劳务输出签约权,
当年输出劳务167人次,完成营业额196.6万美元。国际交往进一步扩大。为加强
对外宣传,提高东营市的知名度,深入了解国外经贸形势,东营市有计划地组织
进行对外经济贸易与技术合作的交流活动。除积极参加山东省在各地举办的各种
对外经贸洽谈会外, 还独立组织召开对外经贸洽谈会。1993年3月,参加山东省
在中国香港举办的招商引资暨进出口贸易洽谈会,与外商签订合同、协议35项。
1994年7月, 东营市在深圳举办对外经贸洽谈会,布展项目81个,签订出口合同
13项, 签订利用外资合同13项,协议41项。1995年9月,首次在东营宾馆举办’
95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洽谈会,推出招商项目100多个,展销产品840余种,邀请
了14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名外宾参加,签订利用外资合同、协议64个,签订进出
口贸易合同14个。 至1995年末,全市共派出经济、贸易、技术考察团组100个、
450人次, 分别到欧洲、美洲、大洋洲、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考察,同4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关系。
改革促进了开放,开放要求深化体制改革。为适应东营市不断开放的新形势,
1992年7月8日, 国家商检局批准筹建东营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市外经贸委抽调6
人具体负责筹建工作。 1994年9月13日,国家商检局正式批准建立东营进出口商
品检验局,9月28日正式挂牌对外办公。1992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筹建东营开放
开发综合试验区(简称东营开发区),由市外经贸委具体负责筹建工作,1992年
12月,经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同月28日,在东营宾馆隆重召开成立大会,并揭
牌对外办公。1995年12月,国务院以国函〔1995〕131号文件批准设立东营海关,
按照市政府的要求,由市外经贸委具体负责东营海关的筹建工作。之后,东营口
岸办、海事、边检等筹建机构开始运作。1995年底,市外经贸委内设办公室、政
工科、财务科、工会办公室、计划业务科、外贸基地建设办公室、利用外资科、
外资企业管理科、对外联络科,编制50人,工作人员43人。
第四阶段:1996至2008年,对外经贸事业快速持续发展时期。
建市至1996年,经过13年扎实有效的工作,外经贸事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已经
具备,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指
导方针为东营市外经贸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动下,
东营市的外经贸工作步入快速、持续和科学发展的轨道。1996年在整个对外经贸
经营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东营市积极开拓外经贸发展的新路子:一是大力发展自
营出口业务。东营市纺织厂(后改制为市天信纺织集团)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获
得自营进出口权;东营市进出口公司争取到10万吨水泥的出口配额。二是实行贸
工农一体化经营。利津县外贸公司引进美国“华盛顿W500”良种培植万亩芦笋基
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格局。三是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利津县外贸公
司与省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德国三福贸易公司合资建立“东营三利食品有限公司”,
按照国外订单加工生产速冻蔬菜和各类水果罐头供给出口。四是深化外贸体制改
革。 专门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外贸企业改革领导小组, 是年9月, 制定
《东营市外贸企业改革方案》,市政府转发了该《方案》,对市外贸企业进行剥
离改制和兼并改制,实行股份制改造,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1996年外贸出口
统计改革,由地方主管部门统计改为海关统计反馈信息给地方政府使用。是年,
按海关统计全市实际出口1076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51.6%;进口2870万美元;批
准成立三资企业27家,合同利用外资290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89万美元;申
请外国政府贷款1项,计140万美元;争取国际无偿援助1项,计212万美元;输出
劳务71人次。 1997年3月,由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东营市进出口公司和东营市工艺
抽纱进出口公司以承担债权债务的形式, 兼并10家外贸公司,投资控股成立8家
有限责任公司、 2家股份合作制公司,并重新注册登记为东营市永兴进出口集团
公司和东营市齐兴工艺抽纱进出口集团公司。是年9月8—10日,韩国江原道三陟
市副市长金准河一行11人来东营进行友好访问。期间,市长阎启俊等领导分别会
见韩国代表团,并签订《两市友好交流协议书》,为两市正式缔结友好城市关系
奠定基础。全年共完成出口创汇1151万美元,同比增长6.9%。批准成立三资企业
15家,合同利用外资329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01万美元。经过近一年的紧张
筹建,东营动植物检疫局于1997年12月18日、东营卫生检疫局于12月27日和东营
海监局于同日正式挂牌对外办公。1998年12月18日,东营海关正式开关。是年,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给外经贸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市外经贸系统有针对性地开
展工作,把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一是扩大出口队伍,全年共申报自营
进出口权企业达到21家, 获批3家,垦利县、东营区和河口区获准成立加工贸易
服务中心。二是组织企业参加系列国内外展销活动。先后参加春、秋季广交会、
华交会、大阪中国产品展览会等,都取得较好成效。三是举办’98(北京)山东
省黄河三角洲对外招商引资洽谈会,签订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的利用外资项目。
四是申请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无偿援助项目。 环保二期项目到位资金300万德国
马克, 环保三期项目经德国政府批准从下年度开始执行。 全年共完成出口创汇
1862万美元, 同比增长61.8%;新批成立三资企业13家,合同利用外资1814万美
元,实际利用外资3471万美元;输出劳务215人次。1998年2月15日,首艘外轮—
—韩国籍“釜山”号轮载道路沥青安全驶入东营港。是年4月末,经市政府同意,
市外经贸委租赁市动植物检疫局办公楼(府前街105号) 实现合署办公,结束了
长达7年的东西委两地分散办公的局面。 1999年,各县区恢复成立外经贸管理机
构。国家将自营进出口权的审批条件适当放宽。市外经贸委抓住机遇,推动有产
品出口潜力的企业申请自营进出口权,全年共上报申请的企业22家,其中,14家
企业获得批准;东营科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获得国际工程
承包权。按照国家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本着精简、统
一、效能的原则,经中编办和国家检验检疫局批准,1999年11月26日,东营原商
检、动植检和卫检“三检合一”,成立东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对外挂牌办公,
与国际运行规则相适应。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367万美元。其中,出口2458万美
元, 同比增长32%; 进口3909万美元。 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2个,合同利用外资
2390万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3852万美元。输出劳务233人次。1999年底至2000年
初, 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市委、市政府作出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
发展”和经济国际化战略的重大决策。专门成立东营市招商工作委员会,东营市
外来投资者服务中心、东营市外来投资者投诉中心和东营市招商办公室等工作机
构。相继出台《东营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的实施
意见》《东营市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意
见》等政策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对外经贸工作的发展。2000年又有28家企业新获
自营进出口权, 获权企业达56家。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4330万美元;其中,出
口7487万美元,同比增长204.6%,增幅居全省首位,进口6843万美元,同比增长
75.1%。 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3个,合同利用外资8190万美元,同比增长242.7%,
实际利用外资4266万美元,同比增长10.7%。签订对外劳务合同14份,合同额628
万美元,营业额409万美元,外派人员234人次。利用德国政府无偿援助环保三期
项目进展顺利;利用日本海外协力基金贷款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项目从下半年开
始实施, 当年到位资金797万美元。全市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市委下发《关于实
施企业破产若干问题的通知》(东发〔1999〕25号)文件,市直21个外贸企业于
2000年6月先后提出申请进入破产还债程序。是年5月,东营市外经贸委接收韩国
三陟市选派的金、李2名公务员为期半年的研修。2001年4月14日,按照市级党政
机关“三定”方案,东营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更名为东营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
局,与国家外经贸部名称相对应。内设:办公室、计财科、调研法规科、外资科、
贸管科、贸发科、招商促进科、外经科,总编制27人。是年,新获自营进出口权
企业30家, 获权企业达到86家, 又有4家企业获批境外工程承包权。 按照东发
〔2000〕6号文件精神,对山东大海集团等7家出口业绩好的企业授予“国际化经
营先进企业”称号。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5999万美元,同比增长151.2%。其中,
出口18178万美元,同比增长142.8%,增幅居全省第一;进口17822万美元,同比
增长160.4%;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均居全省17个地市排名的第11名,进口额居全
省第9位。 东营市外经贸局和山东大海集团、东营科英激光电子有限公司分别获
得山东省“2001年度出口创汇先进单位” 称号。9月,东营市与法国东比利牛斯
省签署《中国山东省东营市与法国东比利牛斯省建立友好交往关系意向书》;与
西班牙贝拉马德纳市签署《中国山东省东营市与西班牙马拉加省贝拉马德纳市缔
结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 。同年4月1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中投处
正式确认东营市为“山东省东营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 。9月市政府赴欧友好访
问暨经贸考察团与法国里昂水务集团得利满公司签署以BOT方式建设东营自来水
厂项目备忘录。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35个,合同利用外资额6863万美元,实际
利用外资4745万美元。 利用外国政府贷款2563万美元。外派劳务310人次,营业
额达509万美元。 签订境外工程承包合同1项,合同额200万美元。成立境外投资
企业1家, 总投资50万美元。经过一年多的破产清算,进入破产程序的市直21家
国有参股外贸企业分别由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终结。2002年,面对全球
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市场准入标准提高等复杂形势,全市外经贸工
作加大工作力度, 取得较好业绩。 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5.2亿美元, 同比增长
44.2%。 其中, 出口2.96亿美元,同比增长62.8%;进口2.23亿美元,同比增长
25.2%。 新批利用外资项目38个,合同利用外资934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首次
突破1亿美元, 达到10102万美元。新签对外劳务合作合同18份,合同额19678万
美元,同比增长93.3%;完成营业额7521万美元,增长36.8%;外派劳务439人次,
增长78.5%。 进一步扩大对外交往。全市共派出出国招商、考察团体198批,677
人次,接待入境考察2316人次。2003年是东营市建市20周年,SARS严重疫情和伊
拉克战争以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设限,使外经贸工作面临一次严峻考验。全市
主动应对, 超额完成各项工作目标, 实现历史性新跨越。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
8.36亿美元,同比增长61%。其中,出口4.44亿美元,增长49.9%,增幅列全省第
6位, 进口3.92亿美元,增长75.6%,增幅列全省第5位。广饶县成为东营市第一
个出口过亿美元县,东营经济开发区出口超过2亿美元,成为全省出口过2亿美元
的八个开发区之一。 新批利用外资项目68个, 同比增长78.9%; 合同利用外资
2.92亿美元,增长213%;实际利用外资2.63亿美元,增长225%,两项增幅均居全省
第3位。 新签对外劳务合作合同额1.9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28亿美元,占全省
总额的33%, 增幅达336%,两项指标均高居全省首位。东营市连续两年被省政府
授予“外经贸先进市”称号。新获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60家,累计获权企业达到
207家,有出口业绩的企业83家,出口过100万美元的42家。是年,在巴拿马兴办
境外投资企业1家。 在东城汽车交易中心举办首届东营经贸洽谈会,设展厅5200
平方米,140余个标准摊位。有来自韩国、日本、英国等22家国外企业参展,150
多家国内企业参展。 邀请国外参展客商758人, 签订出口合同1142项, 成交额
1.46亿美元;签订国内贸易合同133项,成交额18.88亿元人民币。签订合资合作
项目283个, 合同金额168.54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金额11.61亿美元。2003年5
月,市外经贸局迁入现址(府前街107号)。2004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0.56
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其中,出口60561万美元,增长36.5%;进口45052万美
元, 增长15%。是年,国家改变利用外资统计办法。按老口径统计,合同利用外
资3.96亿美元,增长35.5%;实际利用外资3.99亿美元,增长51.5%。按新口径统
计, 合同利用外资2.54亿美元, 增长9.16%; 实际利用外资2.02亿美元,增长
18.42%。签订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17份,合同额3.29亿美元,完成营业
额3.29亿美元,外派劳务835人次。9月,举办“2004东营经济技术暨贸易洽谈会”。
2005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14.83亿美元,同比增长40.4%。其中,出口8.54亿
美元,增长41.1%;进口6.28亿美元,增长39.4%。是年7月1日,新的对外贸易法
开始实施,新对外贸易法规定将进出口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全市有出口
业绩的企业184家。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5.6%。进一步拓展招商领域,
创新招商方式,加大专业招商力度,“三资”项目质量明显提高。全年新批利用
外资项目69个, 合同外资3.50亿美元, 同比增长37%;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
1.16亿美元,同比下降28%。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额3.5亿美元,完成营
业额3.52亿美元,分别增长7%;外派劳务953人次。新批境外投资企业4家,投资
总额为1166万美元, 其中,中方投资金额为699万美元。举办了“中欧化工项目
合作洽谈会”、“2005(香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投资说明会”和
“2005东营经贸洽谈会”。2006年,首次年度外贸出口突破10亿美元大关。全市
实现进出口总值18.8亿美元, 同比增长26.8%。 其中, 出口11.2亿美元,增长
31.2%,进口7.59亿美元,增长20.9%。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28家。新批外
商投资企业41家,合同外资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同比增长20.4%。
新签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21份, 合同金额3.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47
亿美元; 外派劳务1111人次,同比增长17%。赴韩国举办“中国·黄河三角洲·
东营经济交流合作说明会”;参加中韩“8+8”(中韩双方各8个)城市会议;在
北京组织召开(北京) 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新闻发布暨经济合作恳谈会; 承办
“第四届东营经贸洽谈会” ; 组织参加世界浙商大会,东营市荣获“2006浙商
(省外)最佳投资城市”称号。2007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26.5亿美元,同比
增长41.1%。其中,出口14亿美元,同比增长25%;进口12.5亿美元,同比增长
64.8%。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8家,合同外资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
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18份,合同额1.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5亿美元,外派劳
务750人。有4家企业获得商务部批准在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2161.7万美元。
2008年,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值41.2亿美元,在全省17个地市中排名第7位,同比
增长55.3%, 增幅居全省第4位。其中,出口19.7亿美元,同比增长40.7%,增
幅全省排名第3位;进口21.5亿美元,同比增长71.6%,增幅全省排名第4位。新
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5个,合同外资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新签
对外承包劳务合同33份, 合同额2.3亿美元, 完成营业额1.7亿美元,外派劳务
808人,年末在外务工人员898人。2008年底,受美国金融风暴(又称次贷危机)
影响,全球进入经济危机,对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经过25年的艰苦努力,
进出口业务和利用外资工作跃居全省上游水平,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居全省前列。
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年)确定的
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五年再翻
一番。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求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趋深入的新形
势,继续坚持以开放带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开放,主动在扩大开放、深化改革、
制度创新、统筹区域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率
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与国际接轨的开放体系,努力把东营市打
造成为最具活力城市之一,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和要求,
对外经贸工作主要采取三大措施:一是全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以更加积
极的姿态,坚持对内对外开放联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
力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内有效利用外资,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二
是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强化出口企业的能力建设,鼓励和支持出口企业扩大出口
业务,逐步实现自营贸易向代理贸易转变;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在继续保持电子、
纺织、石油装备、橡胶轮胎等优势产品出口稳步增长的同时,扩大高新技术产品
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积极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发展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开
展国际劳务合作;支持纺织、造纸、机械等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
“十一五” 期间,外贸出口总值累计达到55亿美元以上,力争年均增长15%。三
是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以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为契机,重点推进山东加工制造业
基地建设;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东北经济区和周边城市的合作与交流,
拓展经济腹地,为东营市开拓更大发展空间。
回顾过去,座座丰碑历历在目;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中共十七大精神指
引下,东营对外经贸事业的明天会更加绚丽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