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规划和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4&rec=93&run=13

农场地势西高东低,常年以东北风为主,2月份、6月份多西北、西南干
热风,冬春季节风力可达7~8级,经常对农场造成危害,为抵制这一自然灾
害,当时大抓了防护林带建设。防护林带多沿沟渠方向栽植,起到掣风保田
的作用。
建场伊始,就开始绿化植树,在田间、自然沟旁造林,到1958年全场共
有防护林地1127亩。1959年,全场造防护林60亩,共植树5.8万株,主要种植
树种为刺槐、榆树、紫穗槐。1960年,全场共有防护林434亩,主要分布在一
分场、四分场和试验队。二分场、三分场未形成规模。1961年,农场开始大
规模营造田间防护林,到1962年共营造各种林带2471亩。其中防护林4.8万株,
经济林4.6万株,风景林1.5万株,有效地抵御了风沙侵袭,调节了气候,改
善了自然条件,美化了环境。子午路以西主要种植了加拿大杨、刺槐、紫穗
槐等树种,盐碱程度特别严重的地块,发展了自然荆条(即柽柳)林。1964
年~1966年,全场基本实现了林网化,沟、渠、路、林统一规划。斗渠林带
一般宽9米,农渠林带宽6米。主要种植刺槐、加拿大杨、柳树、榆树等,改
善了生态环境,缓解了风沙危害,保障了农作物生长。1969年,全场林地面
积达到3080亩。防护林主要种植加拿大杨、刺槐、柳树、榆树等乔木和紫穗
槐。1 969年后,受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林业生产遇到严重
破坏,加之兵团时期各连队建筑营房之需,大量砍伐林木,林网面积大大减
少。
20世纪70年代是农场林业缓慢发展的时期,共造林445亩。其中1979年,
营造防护林74亩,植树1万株,栽紫穗槐0.52万墩。进入20世纪80年代,农场
实行以造林为主,改造为辅,建、管、护并重的方针。1980年,全场林业实
行了专业管理,造林440亩,成活率达到60%以上。其中科研站造林60亩,成
活率达到了90%。二分场栽大树苗0.3万株,成活率达95%。1982年,全场有
林地3148亩,其中当年营造防护林348亩,零星植树0.22万株,幼林抚育面积
32亩,主要树种为刺槐、榆树等。1986年,全场共有林地2829亩,其中当年
造林31亩,零星植树0.53万株,当年幼林抚育面积176亩。1988年,植树0.38
万株,护林实行岗位承包责任制,林木丢失和毁坏的现象大大减少。20世纪
90年代,人们的绿化意识日渐增强。1991年,全年绿化面积达152亩,其中植
树1.2万株。1993年,全年植树3.5万株,其中林带植树2.1万株。种植的主要
树种有: 刺槐、 柳树、白蜡等。1997年,农场实施“321”枣粮间作工程,
1997年至1998年,营造枣树林带68条。由于承包合同不够完善,这项工作受
到影响,到2005年,科研站、三分场个人承包的100多亩枣田都嫁接为冬枣,
各分场仅有零星的枣树林带。
进入21世纪,农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防护林大多种植速生杨。2004
年,全场种植速生杨4750.7亩,39万株。其中成片育林3255.5亩,植树28万
株。绿化路域1495.2亩,植树11万株。提高了防护林网覆盖率,改善了生态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