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养殖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4&rec=73&run=13

建场初,农场就把养殖业作为重要产业之一,重点发展。农场境内有丰
富的牧草资源,草原广阔肥美,宜于发展牧业。几十年来,养殖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虽几经变革,但规模日渐扩大,已成为农场的支柱产业。农场养
殖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6~1960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粗放经营,积极发展。
建场初期,各种物质需求量大。面对现实,农场制定了“以农为主,农牧结
合”的方针。养殖的重点是猪、黄牛。羊、马、骡、驴、鸡也有一定量的发
展。按照农场提出的要求,各分场积极发展畜牧业。因建场初期条件差,设
备简陋,管理比较粗放,科学的饲养管理规程难以实施。
经过建场两年多的发展,农场积极引进畜禽良种,建立畜牧饲养专业队
伍。畜禽数量快速膨胀,畜禽棚舍急骤增加,畜禽存栏总量达到8926头(只),
仅1959年,农场用于畜牧业的投资就达14.36万元。畜牧工人也由最初的40人
增加到525人。到1960年底,生猪存栏10140头,大家畜存栏2290头,羊930只,
鸡5858只,兔628只,蜂212箱。当年出售大家畜465头,猪1622头,羊448只,
鸡2347只,兔237只,创产值52.31万元。4年多的发展,为把农场建成山东省
畜禽繁育基地和肉蛋出口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阶段(1961~1966年):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强化管理,科学饲养。
1961年,全面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认真总结前几
年畜牧生产发展的经验教训,立足场情,调整畜群养殖规模,建立育种核心
群,推行科学饲养,科学配种,提高了饲养管理水平,使养殖业走上了科学
发展的道路。通过大力整群,克服了无序饲养的原始状态;建立2处育种核
心群,提高了畜禽的种群质量;对鲁西黄牛进行提纯复壮,提高鲁西黄牛的
役用、耐粗适应性强等特性指标。通过科学配种,提高了牲畜的繁殖率和成
活率。1966年,马匹行人工授精在农场畜牧队首次试验成功。当年大牲畜的
配种受胎率达到88.2%,猪的受胎率达到100%。
科学饲养管理使畜群健康发展,数量、质量明显提高。这一时期是农场
畜牧业最辉煌的时期。畜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5年间,农
场向国家提供商品蜂蜜、羊毛共599.40吨(支援机关数除外)。不仅支援了
国家建设, 而且有力地支援了地方人民公社的发展, 期间共支援地方黄牛
1956头,马56匹,驴206头,生猪11060头,绵羊1399只,鸡2634只。
第三阶段(1967年~1977年):这一阶段农场隶属关系多次变更,生产受
到严重影响,畜牧业面临考验。
这一阶段农场隶属关系变更频繁。由于劳动生产的需要,加强了伊犁马、
鲁西黄牛的提纯复壮工作,大牲畜得到较快发展。1977年,农场提出“以养
猪为中心,全面发展畜牧业”的方针,生猪饲养又有新的发展。
第四阶段(1978~2005年):这一阶段是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农场审时度
势,与时俱进。
1981年,农场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加强了成本核算,一些投
资大收益差的畜牧养殖品种开始减少, 新品种、 新技术不断引进、推广。
1987年,由联邦德国援建的奶牛场落户黄河农场,次年2月22日100头黑白花
奶牛运抵黄河农场,标志着“中德黄河奶牛场”的正式建立。该场日产鲜奶
1.20~1.50吨。奶牛业的兴起,推动了乳品加工业的发展。1991年筹建乳品厂,
1992年12月投产,生产奶制品。产品供不应求受到消费者的欢迎。1987年,
农场自筹资金200余万元,开发沿海滩涂虾池39个,净养面积2440亩。1988年
生产对虾12.6吨。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催生了对虾饵料厂、冷藏厂。冷藏厂
的投产,为对虾深加工开辟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