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种植结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4&rec=58&run=13

建场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农作物的种植计划由国家计划部门制定,
总场根据上级要求,制定种植计划,下达种植任务。1983年后随着生产承包
责任制的落实,农场指令性计划减少。1985年,随着家庭农场的兴起,农场
的种植结构根据市场的需求而不断发生变化。土地的产出效益逐年上升,农
场职工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农场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情况大致为:
20世纪50年代,粮食种植面积占全年播种面积的81.8%,棉花占2.1%,
油料作物占4.5%,甜菜占5.3%,其他作物占6.3%。
20世纪60年代,粮食种植面积占全年总播种面积的81.3%,棉花占3.9%,
油料作物占1.7%,甜菜占0.3%,其他作物占12.8%。
20世纪70年代,粮食种植面积占全年总播种面积的73.7%,棉花占0.2%,
油料作物占3.3%,甜菜占2.2%,其他作物占20.6%。
20世纪80年代,粮食种植面积占全年总播种面积的71.3%,棉花占7.5%,
油料作物占10.4%,其他作物占10.8%。
20世纪90年代,粮食种植面积占全年总播种面积的74%,棉花占7.2%,
油料作物占9.1%,其他作物占9.7%。
20世纪90年代后,棉花市场放开,棉花的市场价格也呈上升趋势,虽然
有几次价格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种棉的效益日趋看好。同时,大豆、小
麦价格一直低迷。因此,1998年以后,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玉米、小麦、
高粱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2005年,棉花种植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
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