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农田水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4&rec=43&run=13

1956年建场初,流经农场境内的主要自然河道有甜水沟、咸水沟、宋春
荣沟等。农田内无水利设施,只能以旧的耕作方式,在宜种地块种植部分作
物,基本是靠天种地。按着“边垦荒、边建设、边生产”的建场方针,在不
断开垦农田的同时,对水利建设进行初步勘查。同年,农场开挖引黄灌渠1
条,完成土方10.21万立方米,初步解决人畜用水。
1958年,在打渔张工程指挥部协助下,完成打渔张第八干渠的渠系设计,
此后农场按该设计进行农田水利建设。 是年, 改挖甜水沟为引水渠, 全长
22.5公里,完成土方40万立方米。1959~1963年,以排水治涝为主,完成土方
37.9万立方米。并完成省改碱试验项目,建小型函闸12座,桥梁1座。为增强
防御海水袭击的能力,修建防潮坝,全长18700米,完成土方13.2万立方米。
1964~1965年,建24立方米/秒防潮闸1座。开挖干级排水沟4条,咸水沟清淤1
条,一分场中心排沟1条,完成土方75.32万立方米,建桥梁2座,涵洞4座,
节制闸1座。1966年,建9立方米/秒引黄闸1座,挖引黄渠22.5公里,完成土
方32万立方米。开挖三干排1条,长9650米;农排98条,长117600米。总干渠
1条,长4000米;支渠3条,长14300米;斗渠7条,长20250米;农渠98条,长
112700米;共完成土方55.45万立方米。新建生产桥12座、涵洞4座、闸10座、
渡槽2座、农渠穿涵97座。农田水利框架基本形成。
1967~1970年, 完成斗渠7条,长7700米;筑农渠52条,农排52条,总长
124800米。 引黄灌渠清淤23500米;防潮坝加宽维修18700米。累计完成土方
135.6万立方米。新建生产桥6座,节制闸7座,渡槽2座,农渠穿涵52座,整
平土地1万亩,田间灌、排系统基本配套。1968年,在引黄灌渠与黄河改道后
南大坝交汇处建9立方米/秒的五七引黄闸1座。1969年,为适应黄河水道的摆
动,农场自建扬水船1艘,设计流量3.4立方米/秒。1971年,全场对各灌、排
渠道进行清淤,重点地块进行整平。其中在原四分场东,开挖东南干排1条,
长4500米,完成土方4.25万立方米。1972年,在东南干排建8立方米/秒防潮
闸1座。1973年,在防潮闸处建2立方米/秒强行扬水站1座,配备80千瓦抽水
机2台。1977年3月,在三分场北黄河南防洪大坝上建简易扬水站1座,设计出
水量为0.8立方米/秒。修筑引水渠道1条,完成土方1.5万立方米。1980年,
老引黄闸淤积, “五七” 引黄闸移交垦利县管理,农场供水主要靠垦利县
“五七”渠解决。1984年,在垦东水库东首筑东干渠1条,长5350米,完成土
方5.77万立方米。修建配套斗渠进水闸6座,渡槽3座。1987~1988年,实施滩
涂开发项目,开发面积5000亩,开挖虾池39个,养殖净面积2440亩,完成土
方77.21万立方米。新建生产桥1座,海水引水渠防潮闸1座,进、排水闸78座。
1989~1990年,实施稻田开发项目,完成土方113.8万立方米;新建大小建筑
物102座。开挖3万立方米小型水库2座,完成土方6万立方米。期间,还实施2
万亩草场开发试验及草场改良项目,完成土方131.7万立方米,新建水工建筑
物113座。1993~1994年,实施2万亩低产田改造开发项目,开挖沟渠173条,
长33.2万米,完成土方38.85万立方米。新建支级建筑物14座,斗级以下建筑
物210座。2004年,实施市级万亩深沟排碱项目,完成农渠、农排清淤各48条,
搬动土方94.8万立方米;新建扬水站1座,设计流量2.4立方米/秒;水工建筑
物14座。2005年,实施5000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开挖修复沟、渠长度13956
米,完成土方67万立方米;整平土地1000亩;修复建筑物33座。
2006年,1.5万亩荒碱地开发项目,正在施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