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4&rec=245&run=13

难忘建设兵团的艰苦岁月
从黄河农场回济南已经30多年了,兵团生活在我们人生经历中留下了深
深的烙印,至今不能忘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经成为历史,当年响应了毛
主席的伟大号召,几百万知识青年奔赴边疆农村,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的知识
青年群体,几十年后这个群体已经融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回顾这段艰苦的
岁月,是更多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
知青下乡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知青下乡的鼎盛期是在“文化大革命”
后期,当时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高等教育陷入瘫
痪,大批中学生毕业后滞留在城市,工厂不招人,高校不招生,造成这些人
没有了出路。而且一届接一届,越积越多,成为社会的负担和不安定因素。
因此,上山下乡(包括建设兵团)从某种意义上说,缓解了社会矛盾,给他们
开辟了一条锻炼自我、自食其力的生存之路。尽管这条路走得很艰难,但是
他们的唯一选择。
知青下乡为国家培养锻炼了一代新人。应该承认,青年学生到建设兵团
的艰苦环境学习锻炼,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改造世界观,是他们成长的
必修课。
实践证明,艰苦的知青生活,教会了我们生存的本领,磨练了我们吃苦
耐劳的意志。在我们初入社会的时候补上了人生的第一课,对我们以后的成
长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成为我们终生受益的精神财富。现如今,当年
的兵团战士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不少人担任了领导职务或取得不俗的
专业成就,涌现出了杨传堂等优秀代表。一提起建设兵团的艰苦经历,每一
个知青都会倍加珍惜当前的工作机会,满足现有的生活条件,比比当年兵团
生活一切都会心满意足。这种心态是没有下乡经历的人所没有的。上山下乡
赋予他们勤劳朴实、勤奋自律的优良传统,造就了兵团战士这个特殊群体。
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地承担起
建设国家、奉献社会的时代重任。成为国家改革开放转型期必不可少的中流
砥柱。兵团战士这个光荣称号将随着知青上山下乡的结束永留青史,教育后
人永远不要忘记这一代人为开放的中国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
兵团战士为建设新农场功不可没。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奔赴黄
河农场参加开发建设,他们带去了文化知识、科技信息、先进思想、新的生
活方式,打破了农场闭塞的局面。
有了知识青年农场不再寂寞,他们教老工人学文化,传授科学知识,在
接受老工人再教育的同时,也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农场到处都有兵团战士
们热情的身影,挖沟抬筐,锄草插秧,种菜养猪,驾驶农机,从五谷不分的
学生,成长为种庄稼的行家里手,和老工人一起,为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场,缩小城乡差别奉献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黄河农场在组建兵团后一度达
到人气鼎盛时期,建制完善,管理严格,生产有序,六畜兴旺,处处一片生
机盎然。知识青年给黄河农场带来了的生机,农场的发展成就也为知识青年
的奋斗史留下了永久的丰碑。他们不愧为用知识和汗水改变农场落后面貌的
实践者。
兵团战友们,回首上山下乡,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对于下乡,我们从不
后悔!兵团生活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了它我们的人生更精彩。因为我
们不只是付出了热血和汗水,更多的是得到了锻炼和收获。它教会我们面对
困难,百折不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创造崭新生活。
当初,黄河农场建设有我们的贡献,如今,我们更应该为黄河农场的发展做
出更大贡献。
原山东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
五营二连战士 郭凤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