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干部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4&rec=200&run=13

黄河农场的干部工作随着形势发展,工作性质、任务的变化,而发展变
化。
1956年,农场干部331人。总场机关、三个分场政治工作干部8名,其中
做干部工作的1名。5月上旬农场政治处召开政治工作座谈会,制订农场“立
功创模”计划。
1957年6月,全场干部在学习党的“八大”文件基础上,深入基层组织,
重点掌握、启发诱导,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向全场干部深入宣传全省第
十二次公安会议和全省第七次劳改会议所确定的方针、政策、任务,正确领
会“阶级斗争与人道主义相结合”,“劳动生产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抓好管教工作。1960年4月,在全场干部中开展反贪污、
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63年12月29日,农场召开社会主义教育
三级干部大会,参加会议的干部213人,这次会议是农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会议、干部受教育最深刻的一次会议。
1966年,农场有干部278名(其中女干部17名)。正、副书记、场长6名,
正、副科长、分场场长28名,一般干部244名。在干部总数中,正式党员115
名,预备党员3名,团员52名。30岁以下的91名,31岁~35岁62名,36岁~40岁
51名,41岁~45岁35名,46岁~50岁20名,51岁~55岁13名,56岁~60岁4名,60
岁以上的2名。1967年至1970年,部分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不同程度
的冲击。1970年黄河农场被组建为山东建设兵团一师一团。一团党委根据上
级指示进行整党、建党,提高了广大干部的“三个觉悟”,促进了干部队伍
“两化”建设。
1974年11月,兵团撤销,部队干部撤离。1975年底统计:全场有干部348
名,其中女干部60名,党员151名,团员22名,群众175名。年龄构成:30岁
以下46名, 占干部数13%;31岁至40岁112名,占干部数的32.1%;41至50岁
124名,占干部数的35.6%;51岁以上66名,占干部数的18.9%。参加工作时
间分别为:抗日战争期间(包括抗战以前1名)32名,占干部数的9%;解放
战争期间的106名,占干部总数的30.4%;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前参加工
作的17 0名占干部总数的48%。“文化大革命”以后的40名,占干部数的12%。
担任职务分别为: 场级干部3名,科级干部43名,股级干部100名,医务干部
59名,技术干部49名,教员24名,办事员66名,病休4名,另有国家供养1名。
1983年前,农场场级干部(包括党委成员)、中层干部(包括分场、科室正
副职)属惠民地委组织部管理。
1984年12月,全场干部329人,有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1人,占干
部总数的6.4%;有中专文化程度的69人,占干部总人数的21%;高中文化程
度的65人,占干部总人数的19.8%;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174人,占干
部总数的52.9%。干部的年龄构成:25岁以下21人,占干部总数的6.4%;26
岁~30岁24人,占干部总数的7.3%;31岁~35岁21人,占干部总数的6.4%;36
岁~40岁34人,占干部总数的10.3%;41岁~45岁60人,占干部总数的18.2%;
46岁~50岁73人,占干部总数的22.2%;51岁~55岁48人,占干部总数的14.6%;
56岁~60岁41人,占干部总数的12.9%;61岁以上的9人,占干部总数的2.7%。
1991年10月, 农场印发《全民所有制企业聘用制干部管理暂行规定》。
1992年8月,组织部门对企业干部管理工作提出十条意见。2004年12月底,全
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62人,其中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4
人、具有初级专业职称的17人。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8人、中专学历的35人、
高中学历的9人。干部的年龄构成:35岁以下的18人、36~40岁11人、41岁~45
岁13人、 46岁~50岁15人、51岁以上的5人。2004年,农场离休干部58人(男
55人,女3人),其中享受副处级以上待遇的16人,科级3人。1987~1993年安
置离休干部5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