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农业机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4&rec=100&run=13

1956年底,黄河农场农机总动力924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3台,汽车
6辆,机引配套机具30台(套)。1959年,全场农机总动力发展到4110千瓦,其
中大中型收割机34台,汽车9辆,排灌机械5台套,机引配套机具92台套。
农业机械多是由兄弟农场调进,上级采购调拔,只有3台GS-35型拖拉机
是新购的。马拉农具绝大多数是新购置的。旧式链轨拖拉机产地大都是匈牙
利、苏联、美国等地。
1958年至1961年,4年间先后购进:东方红54型12台、DT-413型14台、热
特35型2台、匈牙利GS/35型2台、波兰C-45型12台、泰山25型3台等大中型拖
拉机45台。在此基础上又购进相应的配套农机具:联合收割机10台、机动收
割机5台、脱粒机3台、手扶拖拉机2台、排灌机械16台、机引农具92台、电动
机15台,运输汽车27辆,总动力达到4954千瓦。修配厂负责机械修理和制造
部分配件,年修理能力达186个标准台。1963年4月2日,由青坨牧场调来2部
斯大林100#推土铲车,在农田建设中,机械发挥了重要作用。1966至1976年
由于经营管理体制多变,农业机械发展迟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机农双层领导,机农挂钩,单车核算,以
及农机标准化管理,改进了技术操作水平,提高了作业质量,降低了生产成
本,农业机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在技术改进的同时,农场购进
红旗100,东方红75、70、60链轨式拖拉机21台;玛斯101(爬山虎)13台。
轮式拖拉机有:铁牛55型2台、铁牛40型2台,东方红28型6台,奶牛场进西德
DX-4o10型轮式拖拉机1台、长春40、丰收-27、泰山12等共有17台,汽车14部,
济南69型(汽车)2辆,济南工农兵130型(汽车)3辆,5吨解放柴油汽车1辆,
上海58-1型三轮车1辆。铲运机15台,五铧犁、缺口重耙、园盘耙共28台,播
种机、点播机24台,喷药车1部。另外还有喷雾机、喷粉机、牧草收割机、
晒场机、打垄机、扬场机、打捆机、铡草机等多部农用机械。农场机械化程
度85%以上,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8%,机播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2%。1990
年~1991年农场先后购进佳木斯1065、1075收割机各1台,东风4LZ-5型收割机
1台,机收面积占播种面积的89%。全场3.3万亩耕地播种仅需14天,三夏收
割上场入库仅需12天,农田基本实现了耕、耙、播、管、收、脱等全程机械
化作业。
1960年3月7日前, 拖拉机驾驶员是劳改就业人员,共有机务人员44人。
1960年初,总场选调一批年富力强、具有初、高中文化的青年职工,进行农
机维修、驾驶、管理集中培训。3月7日将经培训结业的132名农机技术人员分
配到各分场机务队。农场从此结束了仅靠劳改就业人员驾车的历史。这些同
志不但具有初步的理论基础,并且掌握了机车的保养和田间作业技术,大部
分学员可以单独进行田间作业,为农场农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造就了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素质较高的农机队
伍,为农场和周边农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仅1958年农
场就为西宋公社代耕10418亩, 耙地600亩, 播种300亩;为永安公社代耕地
2159.19亩,耙地3100.8亩,播种1740.85亩;为友林公社代耕开荒地282亩,
耕地1134.96亩,耙地22360.32亩,播种6841.11亩。另外还为民丰、史口、
宁海、牛庄、董集、下镇等乡村,代理耕、耙、播、脱粒、抽水等业务,有
力地支援了当地农业生产。同时还为济南市历城区和淄博市部分农村代耕、
代耙土地,支援了外地区的农业生产。
1960年至1965年, 是农业机械发展较快的时期,1965年底农机总动力比
1959年增加3744千瓦, 增长94%。“文化大革命”时期农业机械发展缓慢。
1983年随着家庭农场的兴起和生产责任制的落实,集体农业机械由个人经营
承包。1998年实施产权转移拍卖给职工个人,调动了农场职工经营和使用农
业机械的积极性。全场农业机械的数量大幅度增加。至2005年底全场各类拖
拉机达到75台,机械作业面积达到25000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