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990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6&run=13

冬广饶县三柳树村农业生产合作社重新成立。该村从1942年开始组织以
晒盐为主、开荒为副的季节性互助组。1945年,成立公打公收农业生产合作
社,1947年,成为全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典型。
12月国营广北农场培训出山东省第一批女拖拉机手,其中有全国农业劳
动模范董力生,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周作源、李桂亭。
12月境内各县土地改革运动结束,确定地权,颁发土地证。
1952年
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派驻工作组,以广饶县七区为基点,帮助指导互助
合作运动。广饶县七区三柳树村由三个互助组重新组合,成立三柳树村李田
英农业生产合作社。并被定为省(分局)、地、县委指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
基点社。
3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兵团第二师到广饶县七区六户、沙营、
辛镇、 辛庄子之间和广蒲、 广利干沟三角地带进行垦荒, 后称五一农场。
1954年9月,由山东省劳改局接管。1977年3月,移交胜利油田。
3月下旬垦利县委确定民丰区为农业合作化基点区。惠民地委工作队与
县委工作队配合,到该区五十一户村农业合作社进行整社,巩固了合作化成
果,并推广其经验,在全区形成大办合作社热潮。
3月31日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李田英领导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与农业劳动模范
吕鸿宾、李顺达、耿长锁等领导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联名向全国农
业生产合作社、互助组和农民发出全面增产的挑战书。7月,农业部向李田
英农业生产合作社颁发了爱国丰产奖状和奖金。
4月下旬广饶县连续发生数种虫害,有红蜘蛛、蚜虫、象鼻虫、造桥虫、
蝗蝻等,面积达4.8万亩。
4月山东分局农村工作委员会派处长修琪带领工作组进驻三柳树村,帮
助和指导农业合作化工作。
5~6月广饶县发生蝗蝻,以七、九两区的北部较为严重,密度为每平方
米700~1000头,广饶县受灾达1万余亩。
7月广饶县10.8万余亩棉田发生棉蚜,占棉田总数的40%。
8月田月香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谷子创高产记录,1.3亩丰产田,单产500公
斤。
9月11日“中国农民代表赴苏参观团”一行8名代表返回,其中董力生系
广北农场培养出的山东省第一批女拖拉机手,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10月30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指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12月“山东省棉垦区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局”成立。
是年境内各县按照上级指示,开始查田定产工作,改革农业税制。改变
过去按“中中亩”实产累进率的征收办法,实行按常产计征。
是年境内各县互助合作运动蓬勃发展,大办农业合作社和互助组。广饶
县有农业合作社37处,入社的952户,3951人。全县参加互助合作组织的达7.8
万余户,占总农户的71%。
是年利津县开始引进新式步犁和半机械化喷雾器。
1953年
6月16日广饶县二、四、六、七、九、十一等6个区遭受风、雹、涝灾,
有78万亩秋禾受灾。
秋境内各县相继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12月中共中央向全国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要在一
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境内各县掀起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
的热潮。
是年广北农场试种水稻40亩,亩产400公斤,这是山东省沿海引水种稻改
碱的开始。
是年济南军区农建二师进入孤岛地区开发荒原,当年垦荒4591亩。
是年省农林厅批准广北农场扩大耕地10万亩的基建设计任务书。确定开
垦扩大该场丙、丁两区,全场发展为90028亩,并配合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
兴修场内农田水利,采用改碱、排碱、控碱改良措施,进行荒地综合治理。
设计总投资5273万元(旧币),计划五年内完成设计任务。要求到1957年全
部开发利用起来,生产经营达到收支相抵,略有盈利。
1954年
5月济南民航派出飞机3架,首次来利津、河口一带喷洒农药灭蝗,灭蝗
面积8万余亩。
是月惠民专署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在广北农场成立。
7月广饶县旱情严重,有64个乡,40万亩受灾减产。
9月国家对棉布实行计划供应,布票发放到户,凭票购买棉布。
9月上旬广饶县发生虫灾,以豆虫、造桥虫为最多。受灾面积达21万余亩。
9月15日全国劳动模范李田英出席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是年广饶县油郭村(现属东营区)党支部书记、初级农业合作社社长郭
占一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出席全国首届劳模大会。
1955年
1月1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合作社的通知》,提出农业
合作化应基本转入控制发展,着重巩固的阶段。
1月28日利津王庄河道被冰插塞,上游水位暴涨,黄河两岸防守告急。各
险工堤段多次出现漏洞,经防汛员工奋力抢救,化险为夷。是日午夜,五庄
大堤决口,张潘马村87人在冰水中丧生。利津、沾化、滨县360余村受灾。
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人民币,同时收回旧币(旧币1万元兑换新币
1元)。
3月惠民专署农业机器拖拉机站改为广饶县农业机器拖拉机站,站址设
在牛庄。
5月31日下午垦利县21个乡,69个村发生雹灾,受灾面积达1.2万余亩。
6月17日下午广饶县三区的7个乡48个村遭受风雹袭击,受灾面积7.8万余
亩。
8月18日~26日山东省委召开全省县(区)委书记以上干部大会,传达毛
泽东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批判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的右倾
思想,要求各级党组织坚定不移地领导农民开展合作化运动,迎接合作化高
潮的到来。
9月广北农场生产队长李连柱参加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并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1953年,李连柱
认真学习苏联巴基洛娃双手拾棉法,掌握了双手拾棉的规律,达到每日拾棉
55公斤,超过单手拾棉最高纪录的百分之八十,先后8次突破定额,并创造了
“三快”(镰快、手快、眼快)割稻法。
9月27日按照国务院《关于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山东省人民委
员会发布《山东省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下半年境内各县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以转社
(初级转高级)、并社(小社并大社)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化高潮在各县形成。
广饶县到年底,入社农户发展到71629户,占总农户的83.8%。
10月垦利县在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发展的基础上,“东方红”高级合作社
和“太阳升”高级合作社率先成立。此后,全县农村相继成立高级合作社63
处,初级社71处,入社农民32289户,占全县总农户的84.5%。
冬广饶县南部各村开展打井运动,至1956年春,共打水井6254眼。
1956年
春利津县掀起大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热潮。至年底,全县加入高级社
的农户为46456户,占总户数的88.5%。
1月山东省地方国营黄河农场建立,隶属省公安厅。
1月利津县农业机器拖拉机站成立,站址设在陈庄镇。
3月垦利县建制撤销。黄河以北4区划归利津县,黄河以东4区划归广饶县。
8月23日省人委以鲁人丁(56)字第2523号文件通知,同意建立山东省打
渔张引黄灌溉管理局,机关驻地设在广饶县牛庄(现属东营区)。
9月五星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郭占一出席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1月30日4月2日动工兴建至11月30日完成的山东省第一处大型引黄灌溉工
程——打渔张引黄涵闸落成放水。
是年苏联108夫棉花良种1550公斤调拨来广北农场。
1957年
2月李田英、郭占一赴京出席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4月利津县开始用bm-4行棉花播种机播种棉花。
5月12日利津县盐窝发生抢粮事件。由于工作失误,农民在粮食问题上存
有紧张心理,加之极少数人进行煽动破坏,致使千余人参与抢粮,抢去国库
粮5万多斤,后经说服教育,部分粮食被退回。在处理“盐窝抢粮”事件中,
山东省副省长张竹生、惠民地委副书记赵国栋等,亲临利津指导工作。
1958年
4月农业部在全国种子会议上,确定种子工作实行“四自一辅”(依靠
农业社自选、自育、自留、自用,辅之以调剂)的方针,境内开始贯彻实施。
5月1日广饶县国营拖拉机站将3台拖拉机和部分农机具首先下放给全国劳
模郭占一领导的五星农业合作社。
5月19日中央民航局派“安二”飞机一架,到建林、永安两乡帮助治蝗。
6月19日惠民地区渤海湾自然资源开发局在友林建立,同年8月27日改建
为孤岛办事处(县级)。
7月27日中央书记处召开各省、市委书记电话会议,“要求所有运输车辆,
以及其他需转动的工具统统安上滚珠轴承”。会后,境内各县相继推广、安
装。
7月各县县委召开县乡干部大会, 传达贯彻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
运动开始。
8月9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历城县北园农业生产合作社时,省委负责人汇报
说:“现在北园乡准备办大农场。”毛主席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
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8月20日,山东省第一个人
民公社——“北园人民公社”诞生。
9月境内各县全部实现人民公社化,实行“政社合一”。广饶县设19个公
社,利津县设12个公社。10月,垦利孤岛办事处改建为孤岛人民公社(县级),
辖永安、建林、下镇、西宋4个分社。机关驻地友林。
9~10月在为“钢帅升帐”让路,为“钢铁元帅”服务的“左”的思想指
导下,境内开展大炼钢铁群众运动。土法上马、砸锅炼铁,田间、街道到处
摆开炼铁、炼钢的土高炉;昼夜奋战,大放“钢铁卫星”,造成巨大经济损
失。
10月惠民专区与淄博合并组建为淄博专区。利津县建制撤销,辖区并入
沾化县。
秋广饶县畜牧场建立,场址先在辛店公社万泉庄,后迁六户公社王岗村
北。建场后积极推广、繁殖良种牲畜,内有苏联纯血种马、新疆细毛羊、荷
兰种乳牛、良种杂交猪等。
冬利津侯王水库工程动工兴建,平调万余民工施工一冬春。库区内明集、
左家两乡及盐窝、城关部分村庄共9000余户,其中7000余户迁至同兴、联合。
1961年春,水库停建。迁户陆续返回,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
是年各县学习寿张县“四化”(生产军事化、战斗化、家务劳动集体化、
社会化),农村普遍建立集体食堂,群众在田间安营扎寨,实行大兵团作战
方式劳作,大搞形式主义,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是年境内东北部安置梁山等地移民5200余人。
1959年
3~4月各县委召开五级干部大会,贯彻中央郑州会议精神,开始纠正人民
公社“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划小核算单位,纠正平均主义等“左”的错误。
6月上旬广饶县牛庄、花官、辛店3个公社遭受雹灾。受灾面积达10万亩,
小麦减产80%以上。
6月河口境内郭局至罗镇以东、渤海农场以北的荒洼内,发生蝗虫灾害,
面积约104万亩,由济南调来飞机,与人工配合喷洒农药灭蝗,至7月中旬基
本捕灭。
8月广饶县及孤岛人民公社发生蝗灾,面积达83万亩,土蝗面积32万亩,
最密的地方每平方米54头,农业部派飞机协助群众灭蝗。
9月22日广饶县花官公社的大刘、陈官、杨斗一带降雹达60分钟,受灾面
积2万余亩,大豆减产3~4成。
10月23日孤岛人民公社撤销,垦利县恢复建制,隶属淄博专署。
12月中共山东省委报请国务院批准,建立山东省渤海农垦局。省农业厅
将广北等5处农场划拨山东省渤海农垦局领导。
秋~冬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反对右倾思想的指示》,在脱产干部和农村
基层干部中开展“反右倾斗争”。部分对“左”的错误有所抵制的干部被戴
上“右倾”帽子,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和处理。
是年秋季“浮夸风”盛行,高估产,高征购,造成农民口粮严重不足。
1960年
2月7日苏联水文地质专家哈德日巴耶夫、土壤专家莫拉托娃、排水改良
专家平斯柯依等3人,在中央和有关科学部门负责人和科学研究人员的陪同
下,到广饶考察打渔张灌区的灌溉、排水、盐碱地改良情况。
3月9日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视察国营孤岛林场。此后,该林场更
名为“国营孤岛共青团林场”。全省动员3400余名团员、青年前来开发孤岛
荒原。
5月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秘书长杨岩在渤海农垦局副局长左守善陪
同下,来广北农场视察工作,并参观小麦生长情况和苏联进口的阿尔登种马
饲养情况,舒同鼓励广北农场领导说:“要努力提高产量,在‘大跃进’的
新形势下,示范农民”。
6月垦利县与山东省渤海农垦局合并,实行局、县统一领导。县机关迁
驻牛庄(现属东营区)。
6月30日广饶县赵嘴公社划归广北农场。
夏、秋境内各县农作物因旱、涝、虫灾而歉收,群众凡能充饥之物品均
被采食用以果腹,普遍发生水肿病,机关干部亦未能幸免,有的村庄出现饿
死人现象。自1959年起到1961年通称为“三年困难时期”。
10月境内各县成立生产救灾指挥部,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各级政府
以救灾为中心任务,保人、保畜为目的,强令解散公共食堂,让农户实行自
炊。在灾荒面前,当时虽有“吃粮食还是吃方向”之争,惠民地委决定同意
社员开荒和借地给社员耕种,以渡过灾荒。
是年境内各县贯彻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
1961年
春各县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
(即“十二条”)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
条”)。召开四级干部会,揭露批判“五风”(共产风、生产瞎指挥风、浮
夸风、命令风、特殊风)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此后,各县调整经济体制,基
本实现了“三级(公社、大队、生产队)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体制。全
省保留广饶县大王公社以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
5月农垦部部长王震、华东局第三书记李葆华来山东视察,由省委副秘
书长陈少卿和省渤海农垦局副局长李峰、省水产局副局长崔光进陪同,到广
北、黄河农场进行视察,了解荒地开垦利用情况和大型拖拉机使用情况。视
察后王震部长说:“两个农场有基础,搞的不错”。并说:“荒地开垦后,
要种粮、种草、搞轮作,发展畜牧;农场要培养骨干,提高机械化水平,把
经营管理再搞的细一些”。
6月广饶县旱灾严重。自1960年10月至1961年6月,240天内只降雨9毫米,
旱灾严重的面积达14.3万亩。
7月26日~28日大风暴雨。3天总降雨量达200~300毫米。广饶县有13个公
社出现涝灾,面积4333.33余公顷,其中绝产的有2666.67余公顷。
8月上旬垦利县27万亩农作物发生严重三代粘虫灾害,有49263亩农作物
绝产。
9月25日垦利县与渤海农垦局分设。
10月14日广饶县公安局工作人员曹树立给党中央、毛主席写了题为《小
干部与毛主席谈心》的一封信,倾诉了自己家庭和当地群众的困难生活。
10月30日周恩来总理给当时任中共山东省省委书记的谭启龙写了一封亲
笔信,就来信处理问题作出指示。山东省委和惠民地委派专人到曹家看望。
10月利津县建制恢复,利津、沾化两县分设。
11月1日迁至孤岛一带开垦种地的2024户广饶籍农民,计9190人,划归垦
利县,建立新安人民公社。
11月13日省委批转广饶县关于“逐户落实统销指标,坚决克服平均分配
统销粮的现象”的报告,让各县仿行。
是年济南军区后勤部在垦利县下镇公社创建济南军区后勤部农牧场。
1962年
3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在山东省范县(现属河南省)召开引黄灌溉
会议,因黄河灌溉有灌无排,引起大面积土地盐碱化,会议决定停止引黄灌
溉,不经水电部批准不准开闸。
3月境内沿黄各引黄闸停止使用,除留打渔张灌区二至五干渠外,其余
渠道废渠还耕。
3月垦利县第一个农村科学实验队在民丰公社渔洼大队成立。
夏广饶县暴雨成灾,从7月13日到8月26日,降雨500~600毫米,有的社队
达800毫米,小清河及广蒲、广利干沟外溢。受涝面积达58.1万亩,其中绝产
的27.2万亩。
秋省委工作组调查广饶县农业生产情况,结果表明:广饶县目前农业生
产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下降幅度极大;恢复农业生产在今后二三年内必须采取
的方针是:以粮为纲,粮棉并举。
1963年
3月9日省人委鉴于广饶县连年受灾,生产力损失严重,一次分配给东方
红-54拖拉机25台。
5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
(草案)》,尔后陆续开展了“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
运动,以解决干部中的“四不清”问题。
8月上旬境内玉米、棉花、大豆、高粱、谷子等作物普遍发生虫害,面
积达41万亩。
12月1日济南军区军马场在垦利县孤岛一带建立,济南军区孤岛农牧场并
入军马场。
是年省农业厅委托广北农场繁殖小麦良种碧玛四号15万公斤。
1964年
3月6日石油部决定成立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从全国各地抽调一批
领导干部来山东东营地区组织会战,会战人员由4600多人增加到26400多人。
指挥机关设在东营,对外代号暂用“九二三厂”,取消“广饶农场”名称。
4月5日~6日垦利县北风10级, 海潮漫溢, 侵入内地百余里。水位高达
5.2米。
4月毛泽东主席向全国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境内农村掀起农业
学大寨群众运动。
5月垦利县开始推广“两杂制种”(高粱、玉米),增产效果显著。
7月境内广饶、利津、垦利县连降大雨,至9月底雨量达657.6毫米。农田
受灾面积达96.8万亩,大部绝产。
7月花园口9603立方米/秒洪峰进入利津县境,全部滩地被淹。659名干部、
16450名民工上防,副省长栗再温来利津视察水情。
9月23日渤海农垦局党委撤销,其所属黄河农场、同兴农场、联合农场、
青坨农场、孤岛共青团林场、支脉沟牧场党的关系移交中共垦利县委。
1965年
2月7日利津县人委决定, 在城关公社北部试种水稻3000余亩,平均亩产
300多公斤。
8月23日惠民地委派“四清”工作团进驻广饶县24个小公社、4个管区、6
个分场、388个生产大队、1740个生产队;进驻垦利县8个公社、75个生产队,
66个县直单位,“四清”运动开始。
1966年
1月12日朱德委员长在山东省委书记谭启龙、惠民地委书记王成旺等陪同
下,视察垦利县小宁海水稻种植配套工程,并题写诗篇:“亦工亦农结合新,
工农联盟更相亲,油业兴旺农亦好,社会主义见雏形。”
2月省农林办公室批转惠民地区农业局《关于国营农场下放情况及今后
管理体制和工作意见的报告》,提出将广北等6处农场下放各县管理。
3月孤岛共青团林场并入济南军区马场。
3月28日广饶县牛庄区油郭大队(现属东营区)被惠民地委树为全区棉花
样板单位,“八面红旗”之一。
6月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发表,“文化大革命”开始。
8月山东省委确定广饶县为“三五”期间农业机械化试点县。
8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
从此,“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波及境内,人民群众被卷
入这场内乱。
10月1日全国劳动模范郭占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12月惠民地委广饶“四清”工作团撤离。
1967年
3月在上海“一月风暴”和山东“二·三”夺权的影响下,境内各县所
谓“群众造反组织”夺了县委、县人委的党、政大权,相继建立“革命委员
会”。基层党政组织也陆续被夺权,农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
4月1日青坨农场并入济南军区军马场。
1968年
3月18日黄河清水沟改道工程开工,6月15日完成。
9月12日同兴农场划归济南军区军马场。
9月30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派大专院校学生31人,中专学生54人,半工半
读学生8人,到广饶县插队当农民。
12月淄博等工矿区的知识青年到广饶农村插队落户。此后广饶县机关干
部子女也到农村插队,到1973年全县插队知青632人。
是年垦利县安置东平湖移民1316户,6948人。
1969年
2月省革委决定:将黄河农场划归济南市领导,改名为“济南市五七黄
河农场”,当年安置济南市知识青年4800余人。
3月利津县王庄引黄闸破土动工,同年8月竣工。
4月23日大风,阵风达12级以上,最大风速每秒35米,并降暴雨,持续6
小时之久。沿海一带发生大海潮,海浪高达3.75米,防潮坝多处被冲毁。垦
利县7公社40个大队遭受海潮侵袭。
7月18日下午1时20分渤海西部发生7.4级地震。各县有强烈震感,道路有
多处裂缝,平地涌出黑水、黑沙,房屋、建筑设施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垦利县有25人被砸伤,死亡1人。
9月10日广北农场开始实行军管。
10月1日垦利县十八户引黄放淤闸竣工。该闸以放淤改土为主,设计流量
200立方米每秒,共投资260万元。
1970年
1月26日~2月15日全国棉花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总理赞扬了滨县杨
柳雪大队粮棉双丰收的事迹。周总理说:“了不起呀,是红旗呀!”接着又
说:“我们提倡粮棉双丰收,难就难在双丰收上。你们要拿杨柳雪当个旗帜,
搞得像杨柳雪这样。”2月14日,《人民日报》以《棉区的一面旗帜》为题,
报道了杨柳雪大队的事迹,此后,学习杨柳雪,实现粮棉双贡献的热潮在境
内展开。
3月山东省革命委员会、济南军区通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组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山东生产建设兵团”。省农业厅所属广北、黄河
等8处农场划归建设兵团。
6月30日河口东大堤竣工。该工程系经国家计委批准,为保护孤岛油田开
发和河口地区农业发展而修建的。
7月根据国家财政部指示,山东全省豁免1961年以前农村赊销、预付款与
定金、农贷等欠款。
8月3日广北农场撤销军管会。
11月广饶县撤区并社,全县设18个公社。
1971年
3~5月利津、广饶、垦利3县先后召开党代会,恢复建立各级党委。
5月31日垦利县化肥厂建成投产。
7月垦利县连降大雨,平均降雨量达400毫米,农田积水面积29万亩。
是年广饶县清理、豁免1961年以前的农村欠款458万元。
1972年
2月为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在孤岛建立垦利县良种场,隶属垦利县农
业局。
5月全国第一次小氮肥现场会议在广饶县闭幕。广饶化肥厂被誉为全国
小氮肥战线学大庆红旗单位。
1973年
1月19日黄河发生凌汛,宁海、董集、辛庄、民丰等公社受灾。垦利县淹
没滩地23844亩。
8月中共山东省委批复:“将广北农场由山东生产建设兵团移交给惠民
地区。”
1974年
2月21日赵嘴公社由广北农场划归广饶县。
6月19日下午3时许垦利县建林、新安一带遭受严重雹灾,受灾面积达3万
余亩。
11月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同意山东省革委、济南军区《关于撤销济
南军区山东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1975年3月全部交接完毕。
是年各县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安排知识青年参加农业劳动,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利津县至1978年共安排166名知青插队落户,垦利县安
排209名知青插队落户。
1975年
1月4日中共山东省委在烟台召开全省农业学大寨会议,会议提出:“昔
阳能办到,你们难道不行吗?一年不行,二年不行,三年行不行?四年五年
总可以了吧?”的问题。此后,境内各县掀起学大寨赶昔阳的热潮。
4月国营渤海农场归属利津县,1976年10月又改属省劳改局。
9月1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会议要求到1980年全国要有三
分之一以上的县建成大寨县,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10月各县召开大规模农业学大寨会议,组织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强调以
“大学、大批、促大干”(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建设“大寨式”
的大队。
是年各县相继开展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
1976年
2月垦利县磷肥厂建立,日产硫酸5吨,磷肥20吨。
4月18日罗家屋子黄河截流改道工程开工。 5月21日下午截流大坝合龙,
27日黄河改由清水沟入海。
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发生7.8级地震,境内各县均有强烈震感,少数
房屋破坏,局部黄河大堤出现裂缝。
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境内人民沉痛哀悼。
10月6日“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各县人民集会庆祝。
是年利津县店子、王庄工艺美术厂建成投产。该厂生产的苇帘、草地毯
等产品畅销日本、美国、西德、加拿大等近30个国家。
1977年
4月利津县化肥厂建成投产,年产能力为5千吨合成氨。
夏为解决粮食生产麦增秋减的问题,广饶县在小清河以南井灌区推行小
麦——半春玉米——夏玉米间作套种制度,面积扩大到20多万亩。
1978年
春利津县虎滩公社小街大队和店子公社戴家大队实行包产到户和联产计
酬生产责任制,当年粮食、花生、棉花产量比1977年增产1倍多。
9月1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许世友、石油化学工业部部长康世恩到河口油田
视察农业点。
10月各县相继恢复传统集日。
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会议
冲破了长期“左”的束缚,果断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会议对农业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决定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
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发到各省
讨论试行。12月至翌年初,各县召开会议传达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研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问题。
是年广饶县沼气池发展到450个,至1980年增加到600个。
是年由利津县农业技术干部马振泉、吴甲初等人完成的“山东豆杆黑潜
蝇研究”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1979年
2月17日广饶县革命委员会遵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全面(县
对公社、社对大队、大队对小队、小队对作业组)建立生产责任制的意见,
并下达试行。
4月省委、省革委发出《关于落实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
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建立生产责任制。
9月惠民地区农业局抽调地、县农业技术人员于广饶县开始土壤普查试
点,培养技术骨干、积累经验,为开展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做准备。
10月境内各县陆续提高粮食、棉花、油料、猪肉等8种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是年广饶、垦利两县分别在斗柯公社李斗、西宋公社小口子、董集公社
大王等12个生产大队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试点。
1980年
7月6日下午广饶县先后有16个公社、542个大队遭受雹灾。全县受灾面积
30.96万亩,其中,棉花、玉米绝产4万余亩。
9月1日利津县利北、一千二林场一带降雹30分钟,冰雹大者如鸡蛋,并
伴有10级阵风。许多林木庄稼被摧毁。
是年各县普遍推行“大包干”、“家庭联产计酬”、“联产承包”等多
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结束了长达20余年的大锅饭。
1981年
1月境内各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县革命委员会改称“县人民政府”,
各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管理委员会”。
是年利津县农村普遍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农业大幅度增产。全年粮食总产7105.5万公斤,棉花总产99万公斤,农业总
产值5809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1982年
4月境内各县安排地膜覆盖试验示范。
5月广饶县全面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到12月, 90%以上的单位实行了
“大包干”生产责任制。
5月20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来垦利县检查指导工作,先后视察了草
原、引黄放淤设施等。
11月10日国务院以[1982]国函字249号文批准设立东营市。批文划定了
市区范围,并将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两县划归东营市领导。
1983年
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当前中国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即中共中
央1983年1号文件),对实现农业发展目标,改进农村生产结构,完善农业生
产责任制、发展合作经济、改善人民公社体制、搞活商品流通、进行农业技
术改造(允许私人购置农业机械)、建立商品生产基地等14个方面的经济政
策问题作了规定。
7月中共山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确定,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为发展全省
国民经济的一个战略重点,要求“七五”期间将黄河三角洲建成为山东的能
源、化工基地和农、牧、渔业基地。
8月30日国务院以[1983]国函字175号文批准将惠民地区的广饶县划归东
营市管辖。至此,东营市辖广饶县、利津县、垦利县、东营区、河口区和牛
庄区。
10月15日东营市成立,在油田胜利会场举行庆祝大会,正式挂牌办公。
10月东营市农牧渔业局成立。借驻胜利油田老防疫站办公。
10月1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
11月美国畜牧专家组(有美国西南皮革公司总裁约·鲁布、美国辛普洛
国际部副总裁格鲁普、主任巴特勒、土地畜牧部区域经理汤姆·奥森,公司
顾问陈安弟以及香港中国国货公司常务董事兼副总经理范光、香港皮革公司
董事长邝洪光等)于12月6日由农业厅外事处、农垦局派员陪同对广北农场、
垦利草原进行实地考察,商洽合作办养牛场的问题。
是年广饶县工农业总产值达35699万元,在1980年总产值17415万元的基础
上翻了一番,为全国工农业总产值首批翻番的县份之一。
是年广饶县农业、科技部门在丁庄乡进行万亩夏大豆增产技术开发试验。
1985年该试验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编入中国当代科技大辞典。
1984年
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即中共中央
1984年1号文件)。中央指出,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
任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水平,疏通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
3月广饶县被定为全国节柴改灶试点县之一。 年底, 全县节柴灶推广到
19912户。
4月2日东营市农牧渔业局划分为东营市农业畜牧局和东营市水产局。
5月3日联邦德国援助东营市奶牛项目在北京举行签字仪式。
6月6日东营市第一个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联合体——东营区辛
店镇运输合作社成立,该社有联户、个体户汽车62部。
6月9日东营市和胜利油田联合建立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实验区。实验区
总面积42.19万亩。实验区实施农、牧、渔、林和水利建设等十大开发项目。
9月世界粮食计划署以布理吉斯为组长的援粮项目评估组,来利津县项
目区进行项目可行性考察。 翌年12月17日, 联合国粮农组织CFA批准WFP─
2771项目工程动工。
9月30日全市选举建乡工作全部结束,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取消。全市
58个公社改建为45个乡、1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
10月27日东营市青坨劳改支队正式建立。劳改支队设在黄河农场四分场。
11月5日1985~2000年黄河三角洲开发规划会议在东营市召开。农牧渔业
部顾问林乎加、山东省政府顾问朱奇民、黄河水利委员会、林业部、水电部、
省直有关部门代表以及胜利油田和东营市的负责人参加会议。
12月27日黄河出现凌汛,造成河口段22公里大面积漫滩,淹地12万亩,
被围种地屋子400间,被困群众300人,在济南军区的协助下,被困群众当晚
全部脱险。凌汛持续半个月。
是年利津县在王庄、大赵两乡的沙荒土地上,建成万亩人工草场。
1985年
1月1日中共中央以中发[1985]1号文件发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部署搞好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农
村产业结构,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放开搞活。
2月27日黄河口地区受寒流影响气温骤降,黄河封河,利津城以下滩区因
冰壅普遍漫滩,80万亩土地被淹,孤东、孤南油田被洪水围困。灾情发生后,
市和油田领导到前线组织抢险。济南空军连续4天派直升机支援救灾。
4月1日山东省自本日起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订购,订购品种有小麦、
玉米、稻谷、谷子。
6月垦利发生蝗灾,总面积约209万亩,省民航局派两架“安2”型飞机喷
洒农药,制止了蝗虫危害。
11月22日渤海马交易会历时6天在广饶县大码头乡结束。来自东营、潍坊、
淄博、惠民等地的渤海马11800多匹,成交额560多万元。
12月1日东营市农牧局迁驻西城胜华路36号新址办公。
是年市政府决定在南郊畜牧场实施“应用风力竖井提排发育盐碱地项目”,
总投资97万元。
1986年
2月10日河口区六合乡上小街村成立“盐碱地蔬菜栽培技术开发研究会”,
会员34人。
5月29日东营区、垦利县的11个乡镇遭受严重风雹袭击,农作物受灾面积
11.8万亩。
6月24日山东省政府确定广饶县为第一批粮食生产基地县之一, 总投资
400万元,分别用于农技推广、繁育良种、改造中低产田等。
7月9日一场罕见的暴风雨夹带着冰雹由西北向东南袭击了河口区、利津
县、垦利县的26个乡镇。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1.8万亩,其中,绝产或基本绝
产的有21.3万亩。
是年广饶县大王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1.19亿元,成为全市第一个过亿镇。
是年利用荷兰技术在牛庄进行5000亩暗管排水改良盐碱地试验。
1987年
1月市畜禽良种场建立,为副县级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
4月15日省渤海劳改支队改为渤海农场,移交东营市管理。
4月全市有14个乡镇出现“春荒”。缺粮断粮农民达2.6万户、10万多人。
市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并确定市直27个部门承包扶贫帮困。
5月东营市全民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开始。
6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东营区、牛庄区合并为东营区。至7月29日,合
并工作全部结束。
7月东营市土地管理局成立,原农牧局土地管理处撤销。
8月《东营市土壤志》编纂出版。该书是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东营
市各县区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汇总的。始于1986年5月,于1987年7月完成。
10月12日市政府决定建立“东营市对虾养殖示范场”,开发面积暂定1万
亩。
12月2日联邦德国援助东营市的200头怀孕奶牛专机运抵东营。同年,中
德合作黄河奶牛场成立。
12月25日全市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全市1881个行政村全部建
起新的村民委员会。
12月2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东营市农业学校,隶属东营市农牧局。
12月29日东营市第一个电话村——广饶县大王镇周庄村电话总机正式开
通,65户村民安上了电话。
是年利津县被确定为全省优质棉推广中心县。
1988年
3月18日市委、市政府制定《关于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的意
见》。
3月撤销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称东营市农业委员会。
5月6日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东营农校正式招生。
5月28日垦利县1号蝗区发现高密度蝗情,面积约3000亩,部分地块每平
方米约5000~6000头,垦利县调集人员、机械、药物集中灭蝗,至6月1日蝗情
基本得到控制。
5月29日~6月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来东营市考察黄河三角洲自然资
源和开发现状。
6月28日~7月4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东
营市召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
长,省顾委主任苏毅然等180余人参加大会。会议围绕国土规划、石油基地建
设、农业开发、河口治理、交通5个专题展开研讨。
6月垦利县农委顾杰夫、广北农场李在民被评为市第一批专业技术拔尖
人才。
7月东营区龙居乡40个村的151户农民,因使用伪劣农药,导致730亩棉花
受害绝产。
8月2日市委、市政府在广饶县召开深化农村改革、简政放权工作现场会,
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下放县区设
在乡镇的分支机构。 至年底, 3县2区共下放分支机构714个单位,下放人员
10552人,移交固定资产3474万元。
8月20日东营市第一个村办大型批发市场——广饶县城关南三里批发市场
建成启用。
8月23日凌晨,利津县汀河、罗家、虎滩和河口区的义和、太平、新户等
乡镇的65个村遭受雹灾。受灾农作物6.64万亩,4.64万亩绝产。
8月下旬河口境内1、2、3、4、5、7蝗区共计6.5万亩发生秋蝗,平均密度
每平方米25头,羽化率达90%,经大规模高剂量药物围扑,治灭率达96%。
9月23日国际知名草地专家、日本农林省国立草地试验场副主任铃木先生
到河口考察。
9月东营市农牧局从美国引进AA祖代鸡3000套,在南郊畜牧场建立种鸡
场,成为全省首批引进的场家。
10月广饶县AA祖代和父母代种鸡场建成,投资18万元从美国引进爱拔益
加祖代种鸡1500套,之后又从泰安引进父母代种鸡3000套。当年生产商品代
肉食鸡30万只。
10月2日东营农业学校首届学生借居市财经学校开学。
10月12日英国考文垂理工学院生物学知名专家利普。哈理斯博士一行3人
来黄河入海口考察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区。
11月东营市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与市农委合署办
公。
10~12月东营市进行第一次蝗区勘察。
是年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全面实施。
是年广饶县全面完成国家粮食基地县建设任务,提前超额完成年增500万
公斤商品粮的指标,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是年由利津县农技站承担的“万亩盐碱地棉花增产技术开发”项目获得
东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9年
1月13日东营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粮、棉、油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
管理的通知》。决定在国营广北农场建立市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并特约胜利
油田农业开发研究院建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3月11日民盟中央副主席冯之浚来东营,市政府邀请有关专家对开发黄河
三角洲战略构想作进一步论证,讨论修改民盟中央写给党中央、国务院的关
于开发黄河三角洲的《建议书》。
3月省农业厅召开全省种子工作会议,学习国务院第31号令《中华人民共
和国种子管理条例》,本条例共9章46条,是建国以来第一个种子管理方面的
法规。
4月16日西德国家科委芬垦博士等一行6人来河口就利用风能发电问题进
行考察。德方投资30万元,市区配套7.5万元,在新户乡新立村引进德产小型
风力发电机54台。
4月东营区牛庄镇大杜村“蘑菇大王”杜培兴被国家科协授予“全国科
技致富能手”荣誉称号。
5月8日东营区境内遭受7级以上强风和特大冰雹袭击,全区7个乡镇、60
余村受灾,经济损失总计5570万元。
6月16日境内发生大面积蝗虫灾害。受灾面积92.4万亩,有关部门采用飞
机和人工突击灭蝗,及时将蝗灾扑灭。
7月15日河口区义和镇西南村遭受罕见的龙卷风袭击,刮起树木20株,摧
倒院墙30米,106间民房受损,20人受伤。
7月20日广饶县颜徐、花园等8个乡镇遭受特大暴雨和龙卷风袭击。平均
降雨227毫米以上,有的乡镇达331.5毫米,全县积水面积25万亩。
9月东营区胜利镇王营村党支部书记王友昌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9月25日国家计委确定东营市为农业开发综合实验区。
10月14日河口区新户乡双合村村民李树怀家的棉田中,自然生长的一棵
向日葵, 高达2.9米, 生有57个侧枝,每侧枝结3~7个小饼头,共结大小饼头
207个,正顶最大饼头直径18厘米,实属罕见。
11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省委书记姜春云视察垦利县水稻农场万
亩稻田开发情况。
12月28日东营市农机管理站更名为东营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是年黄河农场被确定为全省优质水稻生产基地。
1990年
1月6日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春云到东营区王营村视察。
5月1日王庄引黄灌区二干渠全线通水,改善和扩大灌溉面积60万亩,解
决5万人饮水困难。
5月26日农业部部长何康、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范耀辉等来东营视察。
5月广北农场场长高承俊被国家人事部、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5月国家重点引黄放淤试验工程——垦利县十八户引黄放淤闸修复工程
竣工并启用。
5月广饶县农技推广中心李成信、利津农牧局推广站张子文被评为市第
二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月6~23日东营区境内连续降雨,29万亩粮田受灾,
经济损失9100余万元。
8月8日在国务院召开的表彰夏季粮油生产先进单位电话会议上,广饶县
政府受到表彰,被授予全国夏粮生产先进单位。
8月31日中顾委委员、原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等一行10人,来
东营视察农业综合开发情况。
11月1日东营市农牧局办公楼落成,农牧局迁址于东城胶州路131号办公。
11月8日济南军区军马场更名为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地区生产经营开发局。
11月黄河农场生产的“黄河牌”优质大米、广北农场生产的“广北牌”
奶粉,被农业部授予“绿色食品”标志。
12月《东营市综合农业区划》 编纂出版。由市农业区划办公室承担,于
1990年12月正式完稿。历时1年。
是年全市遭受罕见的风、雹雨涝灾害。平均降雨829毫米。利津达1007.5
毫米。全市57个乡镇的1538个村和5个市属国营农场遭受不同程度的雹灾、涝
灾,直接经济损失4.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