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国前的农业经济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37&run=13

境内农村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农业处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状态,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社会的主导地位。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大部分为地主
所占有,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承受着地主繁重的地租和赋税的双重剥削。
如遇水、旱、虫灾,农民只得逃荒要饭,流离失所,甚至变卖家产,卖儿卖
女。 明清之际的诗人徐太拙对当时家乡广饶县农民的悲惨生活作了反映:
“野老勤终岁,不得饱糠秕,鬻子了征输,饥肠照空水”。封建社会自然经
济的基本特征,除了以佃耕制为特点的生产关系外,主要表现在耕织结合的
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消费结构,以地方小市场为主体的交换结构等方面。
生产劳动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要,不仅生产自己需要的农副产品,还
兼搞纺织等家庭手工业。这种在家庭范围内的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生产规
模小,工具简陋,技术低下,产品以自给为主;在自给有余时,才拿出去交换,
农业经济很难发展。
日军侵华期间,农业生产不仅受到掠夺性的破坏,而且生产力受到毁灭
性的摧残。境内农村耕畜减少1/3,粮食每亩亩产不足百斤。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境内广大人民群众
同侵华日军、国民党反动派、地主、还乡团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创建了垦区
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充分调动
了广大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不仅粉碎了
敌人对根据地扫荡和封锁,而且把茫茫荒原变成了著名的粮仓。根据地的人
民除生活自给外,还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并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重要的
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