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294&run=13

东营区地处东营市和胜利油田腹地,是东营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东营区建置于1984年1月,1987年6月原东营区与牛庄区合并,组成新东营区。
东营区建置前,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东营村附近打成当时全国第一
口高产井——华八井。华北石油勘探处1964年在东营村一带建立会战指挥部
及生产、后勤基地(俗称基地),1965年3月,中共惠民地委决定成立中共东
营工委、东营办事处,组建了一批为油田服务的商业、金融、邮电等机构,
并逐步建设形成城镇规模。东营市、东营区名均源于东营村名。
东营区城区由西城、东城两部分组成,东、西城相距15公里。东营区委、
区政府和胜利油田石油管理局机关及全国重点大学——石油大学(华东)驻
西城。东城系东营市委、市政府机关驻地。
东营区位于东营市中部,东至渤海,西依黄河,与利津县隔河相望,南
与广饶县、滨州市博兴县接壤,北与垦利县毗邻。海岸线长26.7公里。
东营区属黄河冲积平原的滨海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平均高程6~8米,地
貌分为河滩高地与缓岗、微斜平地、浅平洼地、海滩地5种类型。土壤分为
潮土、盐土两大类,潮土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9.9%。境内有大小河流9条,
黄河是唯一自然河流,是全区主要淡水资源;水库蓄水能力为5400万立方米。
全区土地总面积11.56万公顷,其中尚未被利用的土地2.09万公顷,占土地总
面积的18.1%。境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岩盐资源及生物资源。
东营区辖史口、六户、牛庄、龙居4个镇,辛店、胜利、黄河路、文汇、
东城5个街道办事处,201个行政村,56个居民委员会。全区总人口57.5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6.2万人。全区总面积115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万公
顷。2002年底,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83462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1272万
元,林业产值437万元,牧业产值21755万元,渔业产值19998万元。农作物播
种总面积2.5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到7.49万吨,单产5172公斤/公顷,肉蛋
奶总产量3.21万吨,水产总产量5.2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14元。
建区以来,东营区在完善双层经营责任制的过程中,不断加快由传统农
业向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的转变,初步形成了以瓜菜、水产、畜牧、果
桑、粮棉五大农业产品生产基地为主的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的商品基地
(以龙居镇、牛庄镇为主的棉花生产基地;以绵野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牛
庄镇为主的畜牧生产基地;以辛店办、胜利办为主的水产养殖、莲藕生产基
地;以龙居镇为主的桑蚕生产基地;以六户镇、牛庄镇为主的大棚蔬菜生产
基地及以渔民新村为主的海上捕捞基地) 。2002年底,全区粮经比例达到了
41∶59。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全区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400公顷。
“麻湾”牌西瓜获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2001年,“麻湾”牌黄河
口西瓜、黄河口蟹被评为全国农业名牌产品。
东营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初具规模,已建成700公顷桑园、333公
顷冬枣、333公顷西瓜生产基地,试验种植芦竹2.7公顷,百果园4公顷,速生
杨与麻湾西瓜套作10公顷。 全区龙头企业发展到32家,带动能力明显加强,
2002年实现年销售收入16800万元。
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完善了农村财务“双代管”制度,全区179个行
政村的财务已纳入乡(镇)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取得
了阶段性成果;健全完善了土地承包合同的各项管理制度,稳定了农户对土
地的承包经营权。 签订、 鉴证土地承包合同书和颁发《土地经营权证》 各
4.26万份,延包土地面积1.58万公顷。农民减负严格执行统筹费“一定三年”
不变的政策,落实六项减负制度。
自1988年至1997年,全区共实施国家立项的开发项目43个,累计开发利用
荒碱地0.97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1.91万公顷,造林5600公顷,建设保温蔬菜
大棚400栋、农村产品加工龙头项目8个,共计投资6206万元。全区农林牧渔
总产值由1987年的1.07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7.7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由536元增
加到2161元。全区灌溉面积达到1.72万公顷,占应灌溉面积的100%。全区农业
机械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2002年底,农机总动力达到18.96万千瓦。积极
实施“节本增效、兴机富农”工程,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粮食稳定高
产起到积极作用。实施科技兴区战略,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2000年实现了
全区乡(镇)及区直农口各部门信息网络化。至2002年底,已发布农业新技
术、新成果、农产品行情等信息860期,1800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