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生产基地的历史沿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262&run=13

济南军区黄河三角洲生产基地前身是军区军马场,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
初期。当时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总后勤部决定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设立军马
场。1959年秋季,军区在孤岛地区建立农牧场,1963年12月1日,军区孤岛农
牧场并入军马场。当时军马场因为地处垦利,俗称“垦利军马场”。军马场
建制为正团级,其基本任务是为部队饲养军马、提供农副产品。设有场长、
政委、副场长、副政委等职,机关设有政治处、农牧生产计划科、经营管理
科。下辖畜牧队和农业队。建场初期,这里满目荒凉,有民谣称:“大孤岛,
大孤岛,到处是荒草,人过不歇脚,鸟来不搭巢”。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
创业者们怀着献身国防的崇高信念,在荒原上安营扎寨。一批批老共青团员、
农垦战士、转业官兵、知识青年及随场家属,陆续加入到建设军马场的行列
之中。
1964年9月23日,垦利县划拨给军马场草原6000公顷。1965年增设机务队、
养渔队、兽医所。1966年,军马场接收国营孤岛林场,增加2.667万公顷草原。
同年,增设办公室、基建队、卫生所、汽车队、机修队、粮食仓库、加工厂,
改畜牧队、农业队为3个分场1个林站(西林站)。1967年4月1日,“923”厂
将青坨农场移交给军马场。1968年5月30日,黄河农场将6分场移交给军马场。
1968年8月26日,在山东省革委会、惠民地区革委会的协调下,垦利县、利津
县将3.333万公顷草原划拨给军马场。1968年9月12日,经山东省革委会生产指
挥部批准,将国营同兴农场移交给军马场。1970年,3个分场和林站改为6个
营(辖21个连队),其中第12连为修理连,第16连为渔业连。1971年,增设草
原改良队、五七红校和造纸连、化肥连。1973年将造纸连、化肥连合建为化
肥造纸厂。1974年增设医院。1975年改6个营为3个分场(辖18个连队),增设
试验连,水利连、工业科,改五七红校为中学。1976年1月,政治处增设组织
股、宣传股、保卫股。1978年机关增设管理科。1979年1月增设劳资科。1981
年增设教育科。1983年1月,增设工会,改化肥造纸厂为造纸厂。1983年9月,
政治处撤销保卫股,建立群工股,机关增设保卫科、经营科、林业科和机电
科,改3个分场为1个分场(辖4个队)和14个大队,增设修配厂、副业厂、机
砖厂。1984年1月,机关增设调查研究室,成立农科所和林科所。1985年1月,
机关增设水利办公室,建立冷藏厂。1986年1月,增设招待所、法律顾问室、
机务科、 水产科,改14个大队和1个分场为14个分场,其中一分场辖3个队。
1987年1月,撤销水利科、计划科,增设审计科,一分场3个队撤销。
为加强领导,促进军马场的建设和开发,使其成为高效益的农、工、商、
林、牧、副业综合发展的生产基地,为军队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并逐步提
高广大职工的生活水平。1990年11月8日,军马场更名为黄河三角洲生产经营
开发局,并从11月10日起,隶属关系由工厂管理局调整为军区后勤部直接领
导,开发局体制不变,对内仍称军马场。
1992年12月15日,经中央军委批准,生产经营开发局改建为黄河三角洲
生产基地,列编为正师级单位。生产基地的基本任务就是利用黄河三角洲地
区的资源优势,发展农业、工业和种植、养殖、加工等副业,逐步建成综合
型、高效型、外向型的发展企业,为部队提供农副产品,为军区创收。基地
机关设有办公室、政治部、生产计划处、财务劳资处、审计处、房地产管理
处、运输油料处和管理处。分场组建为3个农业团,其他工业企业升格为正
处级或副处级。另外,基地还在全国近百个城市建立了办事处,1999年初陆
续撤销。1996年7月,原某集团军氧化锆厂撤销迁入生产基地,与基地制氧厂
合建为生产基地锆化厂。1999年3月,军区潍北盐场、某集团军寒亭盐场、军
区连云港养殖场划归生产基地。
2001年,机关设8个部、室、处、所,辖3个团、8个处级企业和十几个综
合直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