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油田农业科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259&run=13

一、科研机构及人员
20世纪80年代,建立起三级科研机构,一级为油田管理局直属的农业开
发研究院,二级单位有农科站、队,三级有科研组。1991年,油田对科研机
构作了调整,成立农业技术推广站、植物保护站、畜牧防疫站,服务指导油
田农业生产,各二级单位建立自己的农科所和试验田,形成以油田三站为主、
二级农科所、站为辅的两级科研结构。油田注重对科研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工
作, 1991年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61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1人,中级职
称人员196人。到2002年,油田农业系统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达161人。
二、科技成果
油田的科研硕果累累,全局先后有近100多项农业科研成果获得市地级奖
励,5项获得省部级奖励。其中“高产瘦肉型猪品系培育及配套生产的研究”,
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滨南采油厂培育的“鲁麦23”小麦品种、胜
大农业公司培育的“胜玉12号”玉米品种、井下农业公司培育的“胜利黑稻”
及胜大农业公司培育的“胜利白猪”,在油田及省内、外推广,取得良好的
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重大科研成果
胜利油田大型生态农场的建设与研究
该项目是针对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持续稳定地发展农业生
产,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平衡这一重要问题开展的。
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资料调查、分析及规划编制阶段(1988年1月~1989年8月)。
主要完成了“胜利油田生态农场生态经济发展规划”。
第二阶段:农场基本建设阶段(1989年9月~1993年12月)。
第三阶段:调整建设阶段(1994年1月~1995年6月)。
有关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结合生产实际建设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
七年来,课题研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胜利油田生态农场已基本建设成
一个高产、优质的生产系统和高效、稳定、合理的生态系统。取得初步但却
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农
业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连续6年的完整数据,得到国内外学者、专家的高
度评价,产生较大影响。研究取得的成果,不仅促进了农场生产力的提高,
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特别是大型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发展,
同时丰富和促进了生态农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几年的努力,油田大型生态农场取得显著成效,产值不断增长,结
构日趋合理,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1993年和1988年相比,全场的工农业总
产值由1049.6万元增长到4765.5万元,提高4.44倍。年均增长速度达35.33%,
远高于全国平均25%的水平。劳均产值由0.74万元增长到3.78万元,提高5.12
倍。产业结构日趋合理,1988年和1993年相比,各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
的比重,种植业由26.9%下降至15.4%,养殖业由30.56%下降至24.22%,工副
业由42.53%上升至60.42%。
该项目1997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高产瘦肉型猪品系培育及配套生产的研究
该项目是为了适应现代化养猪高效率、快节奏、规格化的要求,1990年
至1998年,培育出的高产瘦肉型猪新品系——胜利白猪配套系。在选育过程
当中,应用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理论,利用中国优良的地方品种和国外先进的
品种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遗传互补,通过合成
杂交、非完全闭锁、世代选育,配套生产三段选育模式,建立母本父系(Ⅰ
系)、母本母系(Ⅱ系)和父本父系(Ⅲ系),形成三系配套,通过三系配
套繁育体系生产商品瘦肉猪。
在专门化品系的选种上,采取一系列的高新技术措施:(1)运用PCR扩
增技术,检测猪氟烷敏感基因,严格淘汰氟烷敏感阳性及杂合子公猪、用纯
合阴性种公猪与种母猪交配,逐代建立无PSS和PSE肉的种猪群和抗应激品系;
(2)运用动物模型BLUP法,筛选简化选择指数、改进选择手段、扩大信息
来源,增大选种准确性;(3)应用于主成分分析评估合成杂交群,建立了
优秀基础群,迁入高产基因。
胜利白猪配套系具有繁殖力高、生产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利用率高、
生活力强、肉品品质好等特点。1999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
式命名为“胜利白猪”配套新品系。是山东省培育的第一个瘦肉型猪配套新
品系,品系的培育为山东省瘦肉型猪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98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不同水平能量、蛋白质、微量元素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综合生产性能的
研究
该项目是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日粮能量,蛋白质和微量
元素添加剂水平,对生长育肥猪日增重、饲料报酬、胴体品质、肉品品质和
经济效益五项指标的影响,发现能量是影响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蛋白质为
次要因素,微量元素添加剂的作用居三。20~35千克、35~60千克、60~90千
克阶段消化能、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添加剂的需要量及其最优组合分别为13.81
兆焦耳/千克、16%、0.5%;13.81兆焦耳/千克,14%,0.5%和13.81兆焦耳/千克,
12.27%,0.4%。按此组合的营养标准去饲养同标准营养组合饲养相比,可提
高经济效益25.3%。日粮能量水平对胴体脂肪含量、膘厚和肌肉大理石纹有
显著影响,均随能量水平提高而增加。
该项目1994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降低肉鸡生产中应激反应的药物防治研究
肉鸡饲养因其优良的特性成为国内畜牧业中目前发展最快的一种养殖业,
但由于国内饲养环境条件普遍较差、卫生管理水平低、应激因素多,致使国
内肉鸡饲养业的经济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普遍较低。实践证明,环境是影响
肉鸡生产的重要因素,其中以环境温度最为突出。另外,现代集约化、自动
化的肉鸡生产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所采用的生产工
艺和技术措施(如转群、限制饲养、更换日粮、接种疫苗、抗体检测等)往
往违背鸡体的生理要求,由此而引起的应激反应导致肉仔鸡生长发育缓慢、
肉种鸡生产水平下降、饲料报酬低、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经济效益差,
给肉鸡生产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在国内目前饲养条件难以大幅度提高的情
况下,加强系列抗应激药物的研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2%的抗应激Ⅰ号(针对日常管理应激),
可提高商品肉鸡增重11.3%,提高饲料报酬9.22%;28℃以上的热应激情况下,
饲料中添加0.225%的抗应激Ⅲ号(针对热应激),对肉仔鸡的上述两个指标
分别提高12.77%和9.79%,对肉种鸡28℃以上的57~60天内,提高出雏率19.44%,
降低死亡率45%, 每只肉仔鸡新增纯收益1.6元以上,每只肉种鸡新增纯收益
10.24元,经济效益显著。该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
1997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大棚快速繁育草坪草试验
该技术建植草坪适应性强,覆盖快,易管理,易搭配,提高苗木成活率,
绿化效果好。采用该技术培育草坪草,不受土壤、气温等不良立地条件限制,
能快速优质高效繁育草坪草。推广该项技术每年可为油田节约绿化费600万元,
推广大棚育苗52.32万平方米,经济效益2011.8万元。1997年,被国家科委列
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该项目1997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