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油田农业的发展历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256&run=13

一、胜利油田农业的产生
油田勘探和开发初期,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较差,口粮不足,吃住困
难。1962年,华东石油勘探局山东探区为解决职工口粮不足、家属就业和职工
两地分居等问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组织家属开始农副业生产,当年租
种农民的土地280.2公顷,成为油田农业的开始。1963年春,根据中央清退农
民土地的精神,华东石油勘探局东营办事处将耕种的当地农民的土地全部退
回,由渤海农垦局从孤岛拨给东营石油勘探区荒地333.33公顷,探区职工当
年开垦256.13公顷,播种面积为218.26公顷。同时,开始有了小型的畜牧业生
产。1963年,猪羊存栏量分别为50头和781只。1964年6月18日,华北石油勘探
会战总指挥部正式成立(九二三厂),农业由指挥部生活办公室管理。
二、胜利油田农业的发展
农业由指挥部生活办公室统一管理后,按照周恩来总理视察大庆油田时
提出的“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矿区建设方针,坚
持走开发建设油田与发展油区工农业生产相结合的道路。胜利油田机关、二
级单位和部分三级单位建起了数以百计的居民点,发动职工、家属开荒种地。
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兴办水利,发展农业机械化,为共同建设油洲加绿
洲的三角洲做出贡献。
1964年生产粮食11.3万公斤。
从油田职工家属兴办农业开始,逐步配备管理干部、技术干部和技术工
人,从业人员逐渐增加。1965年从事农业人员达1034人。其中:全民职工13人,
家属工1021人。
1965年,通过认真分析、总结生产经验,油田决定一方面开荒扩大耕种
面积,另一方面改造盐碱地试种水稻,以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油田
选择靠近打渔张引黄工程引水干渠附近的神堂农场作为实验基地试种水稻,
获得水稻亩产300公斤的好收成。1965年,开荒种地1333.33公顷,全年生产粮
食31.4万公斤,油田农业得到初步发展。油田农业的发展在改善职工生活和
安置家属劳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6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到胜利油田视察,
并赋诗一首:“此处低凹荒碱地,过去草木曾不生,石油大军大会战,方向
正确计划真,油业旺盛农亦好,四年创造告成功,会战勋绩开天地,社会主
义见雏型”。这一光辉诗篇,对油田农业开发给予很大鼓舞。
1966年生产粮食45.5万公斤。
1970年,粮食总产306万公斤,12000多名农业户口的家属实现口粮自给。
在此基础上,1976年开发兴办莱州湾农场,1977年接管省“五一”劳改农场,
初步形成2个全民农场和各二级单位兴办的集体农场共同发展,以农为主,
农林牧副渔各业初具规模的格局。土地面积达到9892.6公顷,从事农业生产
的家属30615人。1979年,生产粮食3006.5万公斤,蔬菜1099万公斤,油料53.6
万公斤,产水果87.8万公斤,植树88.33万株;养猪28679头,养牛385头,养羊
4643只, 养禽19665只, 养鱼339万尾;产肉58万公斤,产蛋4.5万公斤,产奶
6.6万公斤。
1980~1990年,油田农业为福利型、安置型农业大发展阶段。油田主体
产业迅猛发展,职工队伍迅速壮大。1980年,职工达11.7万人。随着职工人
数的增加,家属队伍也不断扩大,大批待业子女需要安置,油田生活服务网
点急需增加。1980年1月,油田党委作出决定:“凡已来油田的探亲家属,统
统的组织起来劳动,开荒种地,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越多越好,越快
越好”,并责成油田党委副书记李晔分管农副业生产。同时,油田加大对农
业的投入,主要是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累计投入20500万元兴修水利;
投入11556万元购置农业机械5521台(套)。同时加强了对农业的管理和科技
力量,从事管理工作的干部1600多人,技术人员850多人,工人骨干2600多人。
修建了一批先进的养鸡场、养猪场,畜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修建了万亩虾
池,水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农业发展为油田职工的生活供应提供了有力
保障。这期间,油田全面推行“6、3、2、2”定点、定时供应农副产品的制
度,即:每个职工每人每年供应60公斤大米、30公斤鸡蛋、20公斤肉、20公
斤油。农业生产方兴未艾,整个油田农业形成农林牧副渔门类齐全、各业全
面发展的新格局。
1990年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逐渐繁荣,农产品供应充足,各类商
品十分丰富,油田农业从计划经济的福利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商品型过渡,
由单一的追求产量向追求效益过渡。油田农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农业单位调整生产结构,
扩大种植经济作物,推广引进品质好、产量高的畜产品和水产品进行养殖。
并借鉴地方经验,对土地、圈舍、农机设备、果园、菜园、养殖水面等,能
承包到个人的就承包到个人,不能承包到个人的就承包到班组,定死承包基
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使农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随着家属队伍的逐
渐老化, 一部分职工子女被充实到农业生产队伍中来,1996年从事农业人员
23613人, 其中全民职工3822人, 集体职工759人, 从业青年559人, 家属工
13087人,外雇工5386人。1984年,油田开始试行家属退养管理办法,到1999
年,油田家属全部办理了一次性退养手续,家属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职工成
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到2002年,农业生产人员为1738人,其中全民职工1031人,
集体和内聘等707人。
20世纪90年代后,黄河逐年出现断流,农业春季生产用水受到较大影响,
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困难。鉴于黄河水日益匮乏、农业用水价格不断上升的
严峻形势,加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建、道路、水库和工业占地等因素使农
用土地逐渐减少(至2002年底,油田耕地面积减少到800公顷)。为此,油田加
快了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主要是压缩水田种植面积,发展节水农业。
2002年成立了胜利油田金润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确立了以种植芦竹、速
生林和发展设施农业为突破口,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油田农业
产业化发展探索了初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