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立与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245&run=13

一、开拓奠基阶段
畜禽良种场是在黄河农场四分场和青坨劳改支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四分场时期,以农业生产为主,建立了较好的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防护林带,改
善了农业生态条件。同时购置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设备,农田
作业基本上实现机械化,为农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青坨劳改支队时
期,由于得到胜利油田和东营市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财政拨款有保障,机关办公
设施、职工住宅、交通、教育、卫生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和改善,由此吸引一
大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国家干部调农场工作。
二、管理体制变革
畜禽良种场在管理体制上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黄河农场四分场时期,
归属国营黄河农场领导,为正科级农垦企业单位。分场设正副场长、正副书
记(党总支)和文书等5人。分场下设机务队、畜牧队、农业一队、农业二
队。二是青坨劳改支队时期,隶属东营市司法局,为副县级事业单位。支队
设支队长、政委各1人,副支队长3人。内设办公室、政治处、狱政科、教育
科、生产科、财务科和基建供销科。支队直属单位有机务队、副业队、职工
医院、职工子弟学校(均为股级单位)。支队下设2个大队,大队设正副大
队长、正副教导员各2人。三是畜禽良种场时期。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副县
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是东营市农场管理局。总场设正副场长、正副党委书
记和纪检书记。内设办公室、政工科、财务科、生产经营科4个科室。下设
农牧公司、水产开发公司、供销服务公司、种鸡场、种羊场、冷藏厂;直属
单位有职工医院和职工子弟学校。1994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改称为东营
市牧工商实业总公司,为中一型农垦企业,原畜禽良种场场名继续保留使用,
主要职能不变。2000年下半年,农场再次进行体制改革,由于种种原因,改
制方案没有得到落实。之后,随着职工家庭农牧渔场的兴起,农场除保留内
部科室外,将原有的实体公司撤销,设立三个居住区管委会,后改称一分场、
二分场、三分场。
三、经营管理
畜禽良种场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
(一)黄河农场四分场时期
农场实行单一的农业经营,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并饲养牛、马、
骡和猪、羊等。全场吃“大锅饭”,干部职工实行工资制,每月按工资级别
发放工资。
(二)青坨劳改支队时期
农场贯彻“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主要以改造犯人为主,在经
营管理上只负盈不负亏,亏损部分由上级财政给予全额补帖。
(三)畜禽良种场时期
畜禽良种场成立后,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一业”即
畜牧业,“多种经营”即农工商贸综合发展。
建场初期,在经营上实行两种承包方式。一是基数承包。如养殖公司把
虾池承包基数确定后,再由职工承包。水、电、虾苗、饵料、药品等费用由
公司垫支,生产的虾由公司统一收购和销售,承包费和生产费用从年终收入
中扣除。二是工效挂钩承包。如种鸡场、种羊场、冷藏厂、供销公司等单位,
采取大包干承包,实行效益与工资挂钩,年终根据效益情况兑现奖惩。这两
种承包经营方式,虽然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劳动热情,促进了全场经
济的发展,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亏损的问题,甚至有的企业还造成了
国有资产流失,给国家和农场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1990年后,由于虾病等因素,对虾养殖业出现滑坡,养殖职工亏损较多。
总场没有强行收取虾池承包费和其它费用,而其给予挂帐。挂帐少则二、三
万元,多则七、八万元。
1994年后,市政府做出《关于深化农牧场改革的决定》,畜禽良种场认
真贯彻《决定》精神,加快了改革的步伐,积极推行“两费自理”的承包经
营责任制,大力兴办家庭农场、家庭渔场、家庭牧场,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
效。至1995年,全场种植业大户发展到42个,其中50亩以上的30个,100亩以
上的12个。全场粮食总产达382吨,是1987年粮食产量的2倍多。全场工副业总
产值达112万元,是1987年工副业产值的5.6倍,实现利税79.8万元。
1997年后,畜禽良种场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明晰产权,采取确权拍卖、
租赁、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快农场经济的发展。为了提高养虾的经济效益,
农场将所有虾池划分等级拍卖给职工,并确权到人,一定15年不变,其租金
在5年内分两次交清。2000年,畜禽良种场又对土地实行对外招商,4000多亩
耕地先后出让给新汶矿务局禹村煤矿和东营华城实业总公司。2002年,全场
实现社会总产值为3000万元,比建场时的1987年增长20多倍,职工人均纯劳动
收入达10000元,全场人均纯收入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