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239&run=13

渤海农场长期以种植业为主。20世纪50年代初,主要种植小麦、大豆,
并有部分地块种植棉花、花生。1953年开始,渤海农场对水、田、林、路进
行综合治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在农作物布局、耕作制度、推广优良品
种、改良土壤、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农业生产
得到较快发展。 全场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724.5公顷, 其中小麦种植面积
807.7公顷、总产433.5吨,大豆508.7公顷、总产554.2吨,棉花83.4公顷、总产
25.8吨。 50年代末,扩大了什粮、棉花的种植面积,并增加向日葵的种植。
1959年,全场农作物种植总面积2288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12.5公顷、总
产1019.7吨,大豆339.5公顷、总产367.9吨,稻谷34.2公顷、总产112.2吨,什
粮470.3公顷、总产463.4吨,棉花134.9公顷、总产57.4吨,花生85.1公顷、总产
164.4吨,向日葵53.3公顷、总产49.5吨。
20世纪60年代,渤海农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减少。1963年,全场农作物
种植总面积为2786.40公顷, 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180.9、 总产574.2吨, 大豆
326.1公顷、 总产86.1吨,什粮617.4公顷、总产154.6吨,棉花43.5公顷、总产
1.1吨。1964年,由于大海潮袭击,渤海农场一、三分场土地盐渍严重,农作
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
70年代,渤海农场农业生产开始恢复。1978年后,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
开发,为农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国家计委在农场安排的“万亩稻田”和
“万亩草场”开发项目,以及农场与孤岛采油厂联合开发的400公顷稻田建设
项目,为农场种植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9年,全场农作物种植总面积又
恢复到1755.6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292.7公顷、总产1879吨,大豆137.4公顷、
总产68.4吨,什粮3.3公顷、总产3.95吨,花生5.5公顷、总产5.1吨。
80年代,渤海农场的农业生产呈稳定发展趋势。1989年,全场农作物总
种植面积1022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33.3公顷、总产404吨,大豆563.3公顷、
总产634吨,什粮32.7公顷、总产55吨,棉花60公顷、总产61.7吨。
90年代初, 渤海农场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扩大了水稻的种植面积。
1990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466.7公顷,总产1250吨。至1997年,全场农作物种
植总面积为1114公顷,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67公顷,总产1155吨,大豆462公顷、
总产381吨,稻谷167公顷、总产484吨,花生20公顷、总产27吨。
一、种植结构
20世纪50年代,粮食面积占全年总播种面积的59%,棉花占13%,油料作
物占8.5%,其它作物占19.5%;60年代,粮食作物面积占全年总播种面积的74
%,棉花占0.1%,油料作物占0.8%,其它作物占25.18%;80年代,粮食面积
占全年总播种面积的63%,棉花占7%,油料作物占8%,其它作物占22%。90
年代,农场不断调整种植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农场的区域位置、地形、地
势、水利等因素,提出规模化种植模式,把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分为
粮食、水稻、棉花、林果四大片。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实行区域化和规模化
种植,种植业的经济效益有明显提高。
二、种植技术
1953年,成立农作物“技术研究会”,研究和推广种植新技术。农业技
术员齐勤立、房义康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和实验,培育出一种不需要整修枝
杈的棉花新品种,参加了全国劳改系统农业展览会。1974年,成立农作物科
学研究站,下设作物栽培,作物育种,改土治碱3个科研小组,并配备必要
科学仪器。在各个历史时期,农场都设有专门科研机构和配备专职技术人员,
负责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指导。
1957年进行水稻旱直播试验,获得成功,亩产达到503公斤。20世纪80年
代后,一般采用薄膜覆盖育秧。
1959年后,小麦种植实行密植,播种行距为15.5公分。20世纪80年代推广
包衣剂,对防治苗期病虫害起到良好作用。
20世纪50年代,棉花实行条播,60年代使用机械点播,70年代后期,棉
花进行人工盖膜,后使用机械盖膜和机械点播,宽垅密植。
建场初期靠人工锄草,因人少地多,造成草荒。20世纪60年代开始,高
粱、玉米使用机械进行苗期中耕,提高了松土除草效率。1983年始,使用化
学除草剂除草。之后,成为农场秋季作物除草的主要手段。
20世纪90年代,棉花栽培逐步推广简化整枝,使用矮壮素或助壮素化控
等技术,并开始引种抗虫棉。
三、农作物品种
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20世纪50年代开始,渤海农场把培育农作物良种和
更新换代农作物品种, 作为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40多年来,小麦更新使用
31个品种,大豆推广使用14个品种,玉米推广使用11个品种,主要经济作物
棉花,先后推广使用11个品种。
蔬菜渤海农场远离城镇和乡村,为解决场内职工的蔬菜供应,历任领导
都十分重视蔬菜的生产。1951~1965年,蔬菜种植面积累计达到832公顷,生产
蔬菜10699吨。在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1961年,蔬菜面积达到209.6公顷,占全
场总播面积的9.7%,对生产自救起到积极作用。1989年推广大棚菜,因产后服
务跟不上而停止。1990年发展庭院经济,提倡各家各户种植蔬菜,场集体种
植蔬菜停止。20世纪90年代末,实行家庭承包,种植大棚蔬菜,效益显著提
高。渤海农场种植蔬菜的主要种类有:
叶菜类:白菜、菲菜、菠菜、甘兰、油菜、苔菜、生菜、雪里红。
根菜类:萝卜、红萝卜、大蒜、土豆、芥菜、元葱、藕。
茎菜类:芹菜、茴香、莴苣、香菜、大葱、芦笋、茼蒿。
茄果类:茄子、番茄、菜角、辣椒、菜花、芸豆、豆角、扁豆。
瓜菜类:黄瓜、西瓜、冬瓜、南瓜、笋瓜、丝瓜、甜瓜、脆瓜、菜葫芦、
西葫芦等。
四、植保
20世纪50~60年代,蝗虫成灾,最多时每平方米密度300头以上。建场初
期,以人工扑打和手摇喷粉器为主灭蝗,后期防治以飞机灭蝗为主。用飞机
灭蝗,面积大、范围广、效果好。50年代,对大豆造桥虫、豆虫、棉花红蜘
蛛、棉蚜、地瓜黑斑病、小麦黑穗病的防治,主要方法是人工扑捉,用烟叶
水、 石灰水洗, 用硫磺熏, 除治地下病虫害用信石精和“六六六毒谷”。
1956年后,引进农药“1059”、“1605”、“乐果”、“3911”、“223”乳化
剂等,虽对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但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物质危害人畜。
70年代施行“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
80年代,引进“杀菌剂”、“多菌灵”、“灭菌丹”、“托布津”和“呋喃
丹” 、 “敌杀死” 、“速灭杀丁”、“久效磷”、“福美砷”等新农药。
1991年后,棉铃虫成灾,引进和推广“棉蛉宝”,收到较好的治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