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林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236&run=13

黄河农场在建场初期,就把植树造林作为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改
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不仅对植树造林进行了全面的规
划和安排,而且在总场、分场和生产队三级选配了专职的林业技术员。建场
40多年来,黄河农场先后营造了大面积的防护林、经济林和用材林,这些林
带的建设,为农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防护林黄河农场由于风沙危害严重,营建防护林成了农场建设的首要任
务。黄河农场的防护林是以杨树为主要树种的综合型混交林带,其结构类型
为透风结构。随着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的加重,刺槐成了主要树种。建场当
年,即营造23亩防护林(以折实地面积计算,下同)。之后,由于条田、路、
渠的规范化,护渠林、护路林的营建也随之开展起来。主要栽培品种为加杨、
毛白杨、法杨、旱柳、垂柳等品种。随着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问题的日渐突
出,1964年开始大规模的营造防护林活动。1965~1967年,营造防护林3011亩,
全场所有条田、路、渠都有自己防护林,从而缓了解风沙危害,水土流失问
题得到有效控制。
由于农场土地次生盐渍化程度的加重,70年代末,有的树种根系死亡,
树木空心现象严重,大部分林带残缺不全,有的失去它原有的功能。1979年
开始,对林带进行重新规划,选用较耐盐碱的刺槐、白腊树种栽植,有的地
方栽上了枣树,使农田林网建设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至1991年,原有林带
已基本绝迹。 1993~1994年, 随着黄河三角州开发建设,全场植树5万多株。
1995年后,变一年一季植树为一年三季植树,加快了绿化的步伐,改善了农
场的生态环境条件。
经济林经济林的建设在黄河农场造林史上有过辉煌的一页。建场初,从
烟台、肥城、新疆等全国各地运来优质苗木,分散种植在各个分场的果园,
1956年发展果园160亩。1957年栽种果树32.7亩,1962年又栽种果树1180亩。由
于精心管理,措施得力,到1976年,果品总产量达到19.2万公斤。品种众多
的果品源源不断地从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送往祖国的四面八方,个大、
甜、脆的莱阳梨、还有玫瑰香葡萄等,给社会提供了大量果品,取得了良好
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1980年后,由于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的加重,果树大部枯死,到1990年,仅
剩科研站刚刚种植的19亩葡萄园长势良好。为充分发挥经济林对农场经济发
展的带动作用,1997年初,提出枣粮间作“321”工程,即用3年左右的时间
种植枣树10万株,实现枣树覆盖面积2000亩。至2002年,三分场、四分场、科
研站各有一处面积较大的枣树片林,总面积达210多亩。其余为林带或其他形
式的种植。随着东营市冬枣产业的兴起,科研站、三分场的两处片林,已嫁
接改造成冬枣,经济效益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