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种植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233&run=13

一、农作物
黄河农场长期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占种植面积
的70%~80%。20世纪90年代,小麦、大豆种植面积逐年上升,最高年份达90%
以上。 1957年水稻试种成功以后, 1965年开始稻改, 当年种植水稻6公顷,
1966年扩种到83.86公顷,最高年份(1970年)种植水稻达348.5公顷,1975年停
止种植。1989年实施“万亩稻田”开发,1990年达到1333.33公顷。所产黄河
口大米被农业部认定为优质大米,闻名全国。1992年后,因黄河水断流时间
过长,水稻停止种植。高粱、玉米、谷子也曾是黄河农场的主要粮食作物。
50年代,高粱每年播种面积都在万亩以上,最高年份(1961年)种植面积达
到1833.73公顷;到70年代未,由于高粱产量低,降至千亩左右;80年代至今,只
有涝洼地零星种植。从建场初期一直到70年代,玉米种植面积都在46~53公顷
左右,最高年份(1996年)种植面积达到1321.8公顷;80年代后,只有零星种
植。谷子一般年份种植面积在133公顷左右,最高年份(1962年)种植面积达
到342.2公顷,1975年后,由于谷子产量低,费工费时,停止种植。地瓜在三
年自然灾害期间种植面积较大,1960年种植面积达到911.66公顷。黄河农场粮
食总产最高年份(1965年)曾达到5100吨。
经济作物主要以棉花为主。 建场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棉花种植面积在
200~300公顷左右。1976年后因价格因素和病虫害等原因停止种植。80年代初,
三分场家属自发种植棉花,到1991年棉花种植面积又恢复到333.33公顷。90年
代后期,抗虫棉的推广,使黄河农场的棉花生产进入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
全场棉花种植面积达到900公顷,生产棉花1000吨。
黄河农场其它经济作物和蔬菜、瓜类的生产情况,随着社会的需求和市
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葵花、花生曾是黄河农场的两大油料作
物。葵花在20世纪50~60年代初,种植面积较大,70年代时断时续种植。到80
年代初又有所发展,1980年扩种到472.53公顷,近年面积逐减,只有零星种植。
20世纪80年代初,一度发展蓖麻,面积达到200~333公顷。20世纪50~60年代,
一般年份种植花生60公顷左右,最高年份(1956年)种植面积达151.73公顷,
1977年以后,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02年只有零星种植。1958年开始种植甜菜,
1960年面积达664公顷,1963年停止种植。随后的兵团期间,因黄河农场糖厂
的建立,又开始种植,每年种植133.33公顷左右,随着糖厂的停产,1979年以
后停止种植。麻类主要是指苘麻和红麻,从建场至六、七十年代都有一定的
种植面积,一般年份60公顷左右,最高年份(1960年)达254.13公顷,80年代
基本停止种植。蔬菜在50年代和60年代种植面积较大,每年都在1 33~200公顷,
主要种植大萝卜、胡萝卜、白菜等。70年代面积逐年减少,每年种植20~33公
顷,1984年实行土地承包以后,只有少数承包户种植。瓜类主要是西瓜,其
次是甜瓜、南瓜、冬瓜等,历年种植面积不大,最高年份(1969年)种植面
积达43.53公顷。
二、种植结构
建场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农作物的种植计划由场统一下达,主要以
粮食作物为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生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农场
的指令性计划减弱。90年代后,农场的种植结构根据市场的需求而不断发生
变化,土地的产出率逐年上升,农场职工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20世纪50年代,粮食面积占全年播种面积的88.7%,棉花占2.1%,油料作
物占4.5%,甜菜占5.3%,其他作物占6.3%。
60年代,粮食面积占全年总播种面积的81.3%,棉花占3.9%,油料作物占
1.7%,甜菜占0.3%,其他作物占11.8%。
70年代,粮食面积占全年总播种面积的72.2%,棉花占0.2%,油料作物占
3.3%,甜菜占2.2%,其他作物占20.6%。
80年代, 粮食面积占全年播种面积的71.3%, 棉花占7.5%,油料作物占
10.4%。
90年代,粮食面积占全年总播种面积的72.9%,棉花占7.2%,油料作物占
9.1%,其他作物占9.7%。
20世纪90年代后,棉花市场放开,棉花的市场价格也呈上升趋势,虽然
有几次价格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种棉的效益日趋看好,同时大豆、小麦
价格一直低迷。因此,1998年以后,全场的主要种植作物为棉花,占农作物
种植面积的95%以上,玉米、小麦、高粱等种植面积不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