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232&run=13

黄河农场有较强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总场、分场、队级均配有农业、
畜牧、林业、兽医、农机、水利等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建场40多年来,其
技术应用水平一直处在农业生产的前列。
建场初期,成立试验队。20世纪60年代初,组建科研站(分场级),配
备专职技术人员3~7人,专门从事农业科研。农场的科研工作是以科研站为核
心,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试验、繁育、推广。建场以来主要做了以下
几方面的科研工作。
种子20世纪50年代始,农场就把更新换代和培育良种作为一项重要的增
产措施,不断推广应用新品种。建场40多年来,推广实验小麦20多个品种,
大豆14个品种,玉米14个品种,棉花19个品种。90年代后,种子工作以引进、
示范、推广为主要形式。1996年,农场大面积引进抗碱耐旱小麦新品种轮抗6
号取得成功,全场小麦平均单产首次突破350公斤大关。1998年以后,种子工
作以引进推广棉花新品种为主。
化肥在20世纪60年代,黄河农场进行施用化肥试验,1964年,小麦顶凌
追肥, 每斤硫铵(含N12%)平均亩增产小麦4~6公斤;1979年追施尿素(含
N46%),每斤平均亩增产小麦1.2公斤;个别地块追施尿素则无效果。实验
证明,土壤严重缺磷,单纯施用尿素起不到增产效果。同年,小麦播种由单
纯施用尿素改为磷氮配合,以磷为主。并采取“一炮轰”的办法,将化肥一
次施到犁底层,增产效果明显。90年代后期,良种、良法配套的因地施肥技
术,在黄河农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主要技术包括测量不同地块的营养比
例构成,研究分析农场主要农作物的需肥、需水规律及吸收养分的比例,针
对不同类别的作物,因地制宜,因需施肥。良种、良法配套施肥技术在农场
取得成功。1997~1998年度,全场小麦平均亩产突破350公斤,创黄河农场历史
之最。
农药黄河农场在历史上农作物病虫害多发。建场初期,对虫害的防治主
要是六六六、DDT、信石精等防治地下害虫。防治其它害虫(如大豆造桥虫、
棉铃虫、粘虫等)以喷粉为主。棉花病害的防治主要是种子处理,用西力生、
赛力散等拌种。20世纪50年代未,引进1059、1605、乐果、敌百虫、3911、223
乳剂等。当时农场的植保措施是“治早、治小、治了”,用药次数多、剂量
大,容易产生药害。60年代初,在玉米螟防治上有了突破,过去是用药液灌
心芯,费工费力速度慢。农场科技人员根据外地先进经验,推广六六六毒土
防治玉米螟,工效提高数倍,对发展玉米生产起到很大作用。70年代,总场
生产科有专职植保技术人员负责病虫害测报工作,对各种作物和每一种病虫
害都进行定点调查和有重点的普查。根据发生情况及时发出病虫情报,提出
防治适期和防治办法。80年代,国家停止六六六、DDT的生产和使用,农场
引进合成菊酯类农药,如溴氰菊酯、速灭杀丁、百树菊酯等,在防治方法上
也有新突破。1983年以后,推广小喷片低容量喷雾和超低量喷雾技术,减轻
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各类农作物的病虫防治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化学除草剂建场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农田主要靠人工锄草,突击灭荒,
采取机械、畜力耘地。但由于地多人少,人工锄草和利用机械、畜力耕耘,
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草荒问题。尤其夏播作物如遇阴雨连绵,根本无法耕耘,
导致草苗不分,减产严重。有的地块因草荒而绝产。1982年,黄河农场第一
次大面积推广施用“氟乐灵化学除草剂”,14321亩夏大豆平均亩产达到40公
斤,总产达到57.28万公斤,单产较前12年的平均单产翻了一番,总产提高了近6
倍。
地膜覆盖棉花虽是黄河农场的主要经济作物,但由于黄河农场盐碱地多,
春季干旱少雨,气温回升慢,棉花出苗率和出苗后成活率低,产量长期上不
去。1983年,黄河农场试验、示范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新技术。结果表明,棉
花地膜覆盖栽培比一般直播出苗率和成活率高,优质棉比例大,吐絮期提前
10天以上,伏桃达到80%以上,增产25%~30%。1984年后,黄河农场采取人工
铺膜和机械铺膜相结合,每年地膜覆盖栽培棉花2000~3000亩,占植棉面积的
7 0%以上。同时,水稻育秧、西瓜、蔬菜等栽培也广泛使用地膜覆盖。
综合改良盐碱地20世纪60年代初,农场科技人员开始进行盐碱地综合治
理的试验、研究,曾采用过许多改土培肥的措施。如挖防涝沟排盐,筑埝围
堰,扩大种植绿肥,沟、渠、林、路统一规划,旱涝碱综合治理等。80年代
扩种田菁,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肥田效果明显。90年代,在大力推广秸杆
还田的同时,增加了对农田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通过“万亩稻田”和“万
亩低产田”的开发和改良,提高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旱薄地小麦增产技术1983年,农场科技人员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引进、
推广、示范旱薄地小麦增产技术。其主要内容:一是迅速提高地力的施肥技
术,主要是N、P配合;二是有效的蓄墒、保墒耕作,适合深耕的要打破犁底
层或深松下翻,增加蓄水;三是建立高产低耗的群体;四是培育壮苗的栽培
技术;五是利用抗旱耐脊薄的优良品种。通过实施该项技术,提高了小麦的
单位面积产量。
地瓜干栽技术春季地瓜栽在沙土地上(含水量能出苗的土地)不需用水
浇,干栽(埋头、放风等措施),成活率90%以上,工效提高5~6倍。地瓜干
栽技术获得成功后,扩大了地瓜种植面积,提高了地瓜的单位面积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