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生产经营与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231&run=13

建场初期和1965~1968年,黄河农场的主要任务是改造犯人和安置劳改人
员就业。 1958~1959年, 黄河农场隶属山东省农业厅领导,管理体制上实行
“社企合一”,生产经营与管理体制上实行“高标准”、“大计划”,生产
上不计成本、不讲经济效益,造成严重亏损。1969年至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前,
黄河农场管理体制多变,并在一段时间内对农场实行军管。1975年兵团撤离,
大批知青返城,农场职工人数锐减,财物大量流失,给农场的生产经营与管
理带来严重困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黄河农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
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在生产经营与管理上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
轨道。
1985年,实行家庭农场承包责任制之后,制定了一系列配套完善措施。
即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家庭农场真正成为黄河农场的最基本核
算单位。这一管理方式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促进了农场经济的发展。1994
年,农场公司改革之后,整个工副业归工副业分公司管理,实行总公司下的
分公司和各单位独立核算,分公司对各单位签订经济指标合同,厂长承包管
理。各单位实行厂长负责制,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畜牧业主体
仍然是奶牛。1997~2001年,在实行抽本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奶牛所有权的完
全转移,培植了11个奶牛养殖大户。养牛户集中饲养,统一挤奶,统一销售,
统一结算,单独核算。对农场所有基础设施租赁使用,总场派出人员对其所
使用国有资产进行监管。2002年,农场成立奶牛养殖协会,选举产生理事和
理事长,解决了许多一家一户办不了和办不好的事情,对黄河农场奶牛养殖
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998年,农场内实行全面改革。首先是工副业单位的改革,对那些名存
实亡,连年亏损,扭亏无望的小企业进行整顿,实行关、停、并、转;除面
粉加工厂、变电站、基建科外,全部关门;部分企业(像石蜡厂、修理厂)
实行租赁经营, 堵住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口子;并专门制定黄农政发[1998]
34号文件,实行下岗人员分流,年老体弱者给予经济上的适当补助。其次是
把农业机械所有权拍卖给职工个人,实现了所有权与使用权、受益权的融合,
不仅减少了农场对机械购置的资金投入,而且提高了职工购置农业机械的积
极性。第三是奶牛卖给个人,减少了养牛费用,增加了奶牛数量,提高了饲
养人员的责任心。第四是总场机关精简机构,减少人员,实现了总场机关精
简效能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