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机推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216&run=13

建国后,为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党和
政府大力推广发展新式农具。在境内推广使用的新式农具主要有:新式步犁、
双轮双铧犁、新式木耧、氨水耧、单管压缩喷雾器、解放水车、胶轮大车、
胶轮手推车、地排车、半机械化轧花机、弹花机等。这些新式农具的推广使
用,对提高生产效益、改善生产条件、增加农业收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
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产农业动力机械及其配套农机具得到推广使用,境内
历年来推广应用的农业动力机械主要有: 泰山—12型、泰山—25型、上海—
50型、铁牛—55型轮式拖拉机和东方红—54/60/75型履带式拖拉机。推广与其
配套的农机具主要有:悬挂犁、播种机、圆盘耙、旋耕机、铲运机、收割机、
秸杆还田机、拖车等。
20世纪50~60年代,境内农机系统没有专门的农机科研机构,农机系统的
专业技术人员是根据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需要搞技术革新,其项目
有:复新滚珠轴承、改制D—35缸筒、焊补C—45轴瓦、自制新犁尖、焊修KD
—35减速齿轮、焊接C—45、C—80汽缸盖,土法磨曲轴、自制高压油泵试验
器、废柴油再生设备、DT—413拖拉机后桥改装等。
20世纪70年代初期,利津、广饶、垦利县相继成立农机具科学研究所,
承担农机具的研究推广工作。
1973年,广饶县农机具科研所研制了SM—20型小麦梳撞机,该机能自动
将小麦撞齐、梳叶,经圆盘自动切穗打捆,每小时生产250~300捆(每捆5市
斤);同年8月,广饶县农机具科研所专业技术人员帮助杜宋公社东常大队
宁金平研究成功播种机;利津县农机具科研所研制了一吨拖车翻斗,并参加
省先进农机具展览,1978年获惠民地区科学技术大会成果奖。
1974年,广饶县农机具科研所在县拖拉机修配厂的配合下,以铸铁代钢,
用以制造拖拉机气刹装置获得成功。同年,利津县农机具科研所承担省农委
下达的“清淤机试验”课题,研制了落沟式铲抛清淤机,经试验,适应性差,
不宜推广。
1975年,垦利县农机具科研所利用废红旗系列粉碎机改谷物扬场机,并
与县修理车间共同研制了棘轮排种耧。
1976年,垦利县农机具科研所研制了5Y—4Q型谷物扬场机,1977年通过
技术鉴定。同年,利津县农机具科研所研制了12马力清淤船,1978年获得惠
民地区科学技术大会成果奖。广饶县农机具科研所对泰山—25拖拉机配套的
悬挂三铧犁进行重新改制工作,在犁翼部位安装上立式旋转碎土装置,成为
耕、耙同时进行的耕耙犁。
1977年,广饶县农机具科研所承担配套泰山—25拖拉机半喂入式收割机
科研课题,1978年研制出第一代样机。1979年,第二代样机在河南兰考县和
本县进行田间试验,样机存在着一些问题,未得到推广使用。利津县农机具
科研所研制的50马力清淤船,通过试验,清淤浓度不够,未推广使用。
1979年,广饶县农机具科研所承担“5HLJ—1型粮食烘干机研制”课题,
样机每小时生产效率为3000~4000市斤,成本为0.2~0.25元/斤。1982年获惠民
地区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2年,广饶县农机具科研所承担了“滨海盐碱地区农机化途径的探讨”
课题,经研究探讨,195柴油机更新按年作业量669小时计,总作业量为9098小
时,总耗油为11592公斤,更新期为13.6年,该项目获县科技进步三等奖。
东营建市后,各县(区)相继成立了农机技术推广站。重点推广了小麦、
玉米生产过程机械化、棉花机械覆膜、机械化深施化肥、小麦联合收获机械
化等技术。小麦生产过程机械化主要是推广机械深耕、精量、半精量播种及
机械收获、机械脱粒。至1995年,全市小麦的机耕面积达到8.53万公顷,占
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的91%;小麦半精量播种占到全市小麦播种面积的95%;小
麦的机械收获面积占到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90%;小麦的机械化脱粒已基本
实现机械化。玉米生产过程机械化主要是推广玉米机械化套种、收获、秸杆
还田。1992年3月,市农机局承担了“玉米机械化套种技术”项目,项目实施
一年,玉米机械化套播2.07万公顷,推广玉米套种耧970台。1998年,东营市
开始引进玉米联合收割机,进行玉米的收获和秸杆还田机械化作业,由于种
植规格与机械作业不配套,推广受到一定限制。机械化深施化肥是将化肥施
入地表以下作物易吸收部位,达到充分利用肥效、节肥增产的目的。东营市
农机局推广站1995年承担了市科委“机械化深施化肥技术”项目。引进犁底
施肥机、追肥机、追肥枪等化肥深施机械,在全市12个乡(镇)进行基肥、
种肥、追肥机械深施实验示范。经测试,通过机械深施,化肥的有效利用率
可由撒肥的30%提高到40%~45%,在同样施肥量的情况下,亩增产小麦20公斤、
玉米25公斤、棉花5公斤。20世纪90年代,小麦联合收获机械在东营市推广使
用。小麦联合收获作业可同时完成小麦的收割、脱粒、秸杆还田等工序,较
割晒机收割小麦损失率低, 效率高。 随着全市联合收获机数量的增加, 自
1997年开始,东营市农机管理部门积极组织参与农业部组织的小麦联合收获
机的跨区作业活动。 2002年,全市参加跨区作业活动的小麦联合收获机达到
1276台,完成作业量11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