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机技术培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215&run=13

农机技术培训服务,是农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农机管理
部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农机的技术培训工作,主要经历了以师带徒、办训练
班和学校培训几个阶段。
以师带徒培训20世纪50~60年代,国营拖拉机站成立后,为解决农业机械
操作人员的缺乏,经劳动部门的批准,招收了部分农村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
年。由于当时没有正规的培训学校,采取以师带徒的方法进行培训。培训办
法是“二带二参一结合”,即老驾驶员带新驾驶员,驾驶员带农具手;驾驶
员参加修理,修理工跟车参加作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这种办法,广饶
县自1955年开始,15年共培训出熟练的驾驶员、修理工250名。70年代兴建社
营拖拉机站时期,由于社社建站,机械增加,农机操作人员不足的矛盾尤为
突出。采取集中培训的办法将会影响农机生产,因此,对社营站增加的人员
采取边干边学,以师带徒的办法。县农机管理部门在下放国营站创建社营站
的同时,从国营站中抽调技术人员,为每处社营站配备一名机务负责人,每
辆机车配备一名车长,传授农业机械的管理、维修、操作技能,直到社营站
的管理、操作人员能独立工作为止。70年代,队营机械迅速发展,但存在操
作人员技术水平低、机械使用不当、故障多等问题。部分有机械的大队向农
机管理部门寻求技术人员的援助。农机管理部门采取以师带徒的方法,向需
要援助的大队派出技术人员,帮助他们提高操作、维修技能。此法深受农民
群众的欢迎。
训练班培训随着农业机械数量和操作人员的增长,以师带徒的办法已满
足不了需要。遵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各县农机管理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
员, 不定期地对农机操作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举办各种训练班。从1958年到
1979年,广饶县举办各类农机训练班20余期,培训、复训驾驶员、机械操作
手3000余名。 利津县从1969年至1975年通过举办训练班, 培训农机技术人员
1300多人。
农机学校培训1975年8月、1976年3月和1978年4月,利津县、垦利县和广
饶县先后建立起农业机械化学校,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教职工,购置教学
设备。培训的重点是拖拉机驾驶员、乡村农机管理员、修理工、农机具操作
手等,还承担农机管理人员和驾驶操作人员的复训、新技术和新理论的传授
工作。农业机械化学校有固定的教学地点、教学时间和教学人员,培训质量
得到了保证。1990年3月和5月,东营区和河口区的农业机械化学校也相继成
立,至此,东营市三县两区都建立了农业机械化学校,全市从事农机培训的
师资达到24人。1990年以来,全市平均每年培训各类农机人员6000多人次。为
使农机化学校达到“四有”标准(即:有独立配套的培训基地;有一支素质
好,数量足的教师队伍;有适应教学需要、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有办学经
费并财务独立) , 东营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加大农机化学校的建设力度。
1991年4月,利津县农机化学校率先达到“四有”标准,通过省农机局的验收,
并于同年11月被省教委纳入成人教育管理渠道。广饶县、垦利县、河口区的
农机化学校于1996年10月通过验收,定为“四有”农机化学校。
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建市以来,东营市农机系统坚持岗位培训工作常抓
不懈,先后对全市农机系统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长、财会人员、统计
人员、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进行了岗位培训。东营市农机培训中心于1994年成
立后,先后举办3期农机监理站长和监理人员培训班,培训人员187人。1994
年下半年举办8期专题培训班,对县(区)基层农机管理人员进行复训,共
培训人员400人。为提高农机系统在职职工的业务理论水平,1994年至1998年
市农机培训中心与山东工程学院联合,开展成人再教育。全市农机系统有45
人分两批参加了业余大专的学习, 取得本科或专科学历。 市农机培训中心
1995年被市人事局、市教委列入东营市成人教育基地。1997年5月,市农机培
训中心改称为东营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农机化学校成立后,至2002年,先后
举办了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长,经警保安人员、下岗职工等培训班15期,培
训人数5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