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产服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214&run=13

县级生产服务20世纪70年代以前,县国有拖拉机站主要是进行垦荒、耕
地、耙地、播种等农田作业。70年代,随着国有拖拉机站的下放,社营站的
成立,县国营拖拉机站就不再以从事农田作业为主,而是以原修配车间为基
础成立了县拖拉机修配厂,有的县还成立了县直属运输队。县拖拉机修配厂
主要为社营、队营机械提供维修服务,县直属运输队主要承担农用物资的运
输任务。在“三夏”、“三秋”期间抽调部分车辆支援农业生产。进入80年
代,个体农业机械得到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耕、耙、播、收等项作业基本
由个体农机户承担,县直属运输队(拖拉机站)将拖拉机逐步更换为汽车,
主要从事运输业。 20世纪80年代后期, 东营市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量随着
“三黄”开发逐年增多,各县(区)农机局相继成立农机开发服务公司(站),
购置工程机械,组织工程队伍,从事农田基本建设。至1995年底,东营市建
立农机开发服务公司(站)5处,具有组织大型工程农业机械1000余台投入工
程开发的能力。
乡镇生产服务20世纪50~60年代,境内乡(镇)农机生产服务主要由国营
站的下属机耕队承担,常年进行垦荒和耕地作业。60年代初,境内遭受三年
自然灾害,人民生活极为困难,不能适时耕作,土地出现盐化和荒芜现象。
国营站设在乡(镇)的机耕队对重灾社队进行扶持。广饶县1962年和1963年
两年共耕地、开荒153万标准亩,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巩固集体经济起到
了重要作用。70年代,各县国营拖拉机站相继下放,每个乡(镇)都建立了
社营拖拉机站,社营拖拉机站成为乡(镇)农机作业的主体。1980年以前,
境内各县社营拖拉机站在国家和乡(镇)集体资金的扶持下发展较快,经营
情况较好。广饶县和利津县的社营拖拉机站自1972年到1982年间,分别创连
续8年和6年无亏损站的成绩,受到省地农机管理部门的好评。70年代,社营
拖拉机站在生产服务内容上开始走出“耕、耙、播”的老一套。一些社营拖
拉机站开始兴办农机维修、农副产品加工和货物运输等经营项目。80年代,
因受个体农机户增加、作业地块划小等因素的影响,大型作业机械的应用受
到限制,运输业也受到个体运输专业户的冲击,致使乡(镇)拖拉机站的农
业机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 1990年底, 境内社营拖拉机站拖拉机拥有量由
1984年的949台下降到271台。 为增强乡(镇) 农机生产服务的能力,完善乡
(镇)农机化服务手段,东营市农机管理部门根据省农机局的要求,自1989
年开始,对乡(镇)农机生产服务体系进行了机构变革,乡(镇)的农机管
理站和乡(镇)拖拉机站“两站合一”,改称为“×××乡(镇)农机管理
服务站”。走“自我积累、自我完善、自我壮大、自我发展”的路子,倡导
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兴办为农村各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经
济实体。经过几年的探索,东营市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形成了“服务
—创收—再服务”的良性运营格局,至1994年底,全市有9处乡(镇)农机管
理服务站总收入超过200万元,40%以上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利润超过5
万元。广饶县的颜徐乡、花官乡农机管理服务站及东营区的油郭乡农机管理
服务站,在兴办服务实体、拓宽服务领域、实现农机服务向产业化的转变中
做出优异成绩,成为山东省农机系统的先进站。颜徐乡由于党委、政府重视
农机化的发展,乡(镇)农机化服务体系健全,社会化服务取得显著成绩,
自1990年至1997年连续8年被东营市委、市府授予“全市农业机械化冠军乡”
称号。1990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先进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称号。
村级生产服务境内村级农机生产服务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1967年,
利津县丰国区(现汀罗镇)新华村购置旧C—45和GS—35各一台,成立机务
队,负责全村的机械耕作。70年代,队营拖拉机发展迅速,1980年底,广饶、
利津、垦利3县的队营拖拉机分别增加到1054台、420台和343台,各占全县拖
拉机总保有量的86%、70%和50%。随着队营农业机械的增长,村级农机管理
服务机构逐步健全,负责机械的管理、使用、维修。80年代,农村生产体制
改革后,东营市集体经营的农业机械数量逐年下降,至1995年底,全市集体
无拖拉机的村达到1625个,占全市农村总数的91%。村级农机生产服务由生产
服务转为管理服务为主。
个体生产服务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共中央1983年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和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境内农民个体经营农机的数量发展迅速。
至1985年底,东营市个体农户购置拖拉机数量达到7956台,占全市拖拉机拥
有量的90%。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耕、耙、播、收、脱、运等项作业,95%以上
的工作量由个体农业机械承担。在个体农业机械增加的同时,农机服务专业
户应运而生,主要类型有:农田作业专业户、农机运输专业户、农副产品加
工专业户、农机维修专业户、农业开发、水利建设机械施工专业户等。1995
年,东营市农机服务专业户发展到50263户,年经营纯收入达到1.1亿元。2002
年底,农机化服务专业户达到8.48万户,年总收入达到10.43亿元。农民自办
农机生产服务是集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于一身,积极性高,责任心强,
利益直接。这种生产服务方式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
存在一些弊端。一是经营条件差,机具使用保养差,存在短期行为。拼机械、
拼人力,事故发生率高;二是机具购置完全出于自用、自营,重复投资大,
导致资金资料的浪费。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以家庭农场为代表
的规模经营方式逐年增多,种植大户与有机户“机农合一”的经营方式成为
农村的一个新生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