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营方式和内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182&run=13

一、建设农业主导产业生产基地
1995年,东营市根据资源状况和基础条件,确立粮食、棉花、林果、畜
牧、 水产、 蔬菜、莲藕、芦笋、食用菌、中药材十大主导产业,作为经济
“隆起带”进行重点培育,扩充产业规模,把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纳入区域规
模经营中。至年底,全市种植大户已发展到2035户,其中承包土地50~100亩
的757户, 100亩以上的450户。植棉大方发展到205块,其中1000~3000亩大方
94块,3001~10000亩大方22块,10000亩以上大方2块。畜牧养殖大户发展到84
92户,大户提供的畜产品占畜产品总量的37.5%以上。水产、林果、蔬菜等产
业大户也有较快发展,促进了农户小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之后,全市
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2001年,全市各级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中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
广生态技术,树立生态农业典型,建设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取得较好的生
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全市重点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立体种植等14
项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开发冬枣、蔬菜等绿色无公害原料生产基地1.44万公
顷。其中冬枣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0.67万公顷,小麦绿色食品原料基地0.33
万公顷,水稻基地0.13万公顷,饲草饲料基地0.2万公顷,瓜菜基地0.11万公顷。
生态农业控制面积达到8.67万公顷。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单位)
达到9个,培植、开发绿色、无公害食品13种。其中广北奶粉、“天馨”花生
油、“凯银”系列蔬菜、“新柳”面粉、“冬映红”冬枣、“黄河大米”等
11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质量认证,东营区“麻湾”西瓜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质
量认证,6种农产品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全国农业名牌产
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建立土壤改良试
验田10公顷,实施平衡施肥面积10万公顷,秸秆还田8.67万公顷,土地的可
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2年,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蔬菜、牧草、冬枣、桑蚕种植基地形
成一定规模。 全市绿色、 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达到5万亩。牧草种植面积达
24.3万亩,新增5.5万亩。冬枣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新增5.3万亩。芦竹种植
面积达2.5万亩,新增1.4万亩。
二、龙头企业建设
1995年,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按产业化要求组织发展农业的战略部署,
东营市立足优势,因地制宜,培植龙头企业,发展规模经济,逐步搭起市场
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农业发展的总体
框架。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合同约束机制,扶持生产发展,规范产销行为,
促进龙头企业发展。1995年,全市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125个,比上
年增加38个。实现产值7.3亿元,利润862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7%和23.3
%。 带动基地面积204.3万亩, 带动农户24.45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74.4%和
2.7%。
2000年,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市、县两
级在加强领导和政策支持的同时,市财政安排15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扶持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经过考察论证,先后筛选确定华誉集团、挪亚公司、鲁
北畜产品第一大市场等14个带动能力强、经营机制好、综合效益高的农业龙
头企业,共扶持贴息贷款13620万元、有偿资金500万元。
2001年,重点扶持发展5家农业龙头企业,分别是大王农茂集团、华誉集
团、金瀚林果有限公司、万得福公司和挪亚食品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确
定的“扶优、扶大、扶强”的思路,市农业和财政部门对农业龙头企业申报
的项目进行筛选,本着“突出重点、集中使用”的原则,分两批确定9个企
业、10个扶持项目。大王农茂集团乳制品加工项目、大王农茂集团肥牛肉加
工项目、金瀚林果有限公司冬枣育苗、矮化密植及保鲜项目为第一批扶持项
目;华誉集团有机食品蔬菜出口基地开发建设项目、万得福公司低温豆粕生
产项目、振利油料公司高级精炼油项目、利富得公司甘薯、果脯加工项目、
史口镇蔬菜保鲜项目、新市元公司芦苇开发项目、驰中食品公司大米系列产
品开发项目为第二批扶持项目。这10个项目总投资50516万元,其中企业自筹
资金19285万元,市扶持资金15600万元。在扶持资金中,安排贴息贷款15100
万元,有偿资金500万元。10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126613万
元,利税19889万元。同时,采取其他相应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一是落实
项目责任制。实行市直有关部门包企业、包项目责任制,各有关部门均成立
企业服务工作组,由一名业务局长带队,为其提供考察论证、土地落实、建
设规划以及技术标准的制定、绿色食品的认定等全程服务。二是搞好技术服
务。抽调一名业务骨干进驻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技
术问题。三是搞好企业管理。帮助企业协调外部环境,理顺工作关系,协助
企业与高等科研院所建立密切联系,引进企业所需的管理人才、管理经验,
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农业龙头企业和所扶持项目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
头。2001年,大王农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5112万元,利税213万
元,创汇31.5万美元;华誉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0204万元,利税526万元,出口
创汇3000万美元;万得福植物蛋白科技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760万元,利
税529万元,出口创汇86万美元。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5万多户农户参
与生产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并为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出重要贡献。
2002年,全市各级围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落实优惠
政策,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扶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全市农业龙头企
业有较快发展,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大王农茂、金瀚林果、横店草业、华
誉集团四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龙柏蔬菜加工等一批新的龙头企业
相继建设投产,北岭三角洲蔬菜批发市场扩建项目进度加快。全市农产品加
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76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5家,过5000万元的8家,
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86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带动能力的主要是粮油加工、
蔬菜加工、 果品加工、 畜产品加工四大类型的龙头企业。 凯银集团被列入
2002年国家级重点扶持的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东营市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
业零的突破。凯银集团、华誉实业集团、冬映红枣业有限公司、横店草业畜
牧有限公司、万得福植物蛋白科技有限公司、挪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绿洲
蔬菜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企业被列入省重点扶持的1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大王农茂集团、金瀚林果、华誉集团三家企业申报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2002年,全市农副产品出口创汇3966.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华誉
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利税1316.8万元,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凯银集
团实现销售收入4.21亿元,利税2346万元。万得福植物蛋白科技有限公司实
现销售收入2.7亿元,利税3967万元,创汇350万美元。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带动
粮食、棉花、蔬菜、牧草、冬枣、桑园、水产品等种植养殖基地8.27万公顷,
辐射带动农户13万户,全市农户每年从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中新增收入2.8亿
元,户均年增收900多元。至2002年底,全市共扶持24个企业的37个项目。
随着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工作的深入,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步伐进一步
加快,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三、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全市各级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正确规范,强化监督,搞
好服务,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了较快发展。重点发展三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
织。一是以合同契约为连结,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合同,
使双方建立起稳定的产销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机制和龙头带基
地、基地连农户的经济共同体。至2002年底,参与户数在千户以上的龙头带
动型合作经济组织达100多个,实行合同种养的农户达到70%以上。二是以供
销社等已有合作组织为骨干,使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发展专业协会,为农
民提供信息技术咨询、生资供应和销售服务。2002年底,这类合作经济组织
发展到500多个。三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规范市场秩序。至2002年底,全市
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社、研究会达200多个。
至2002年底,全市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达到1700多个,直接带动农户12
多万户,半数以上的农户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联接,直接或间接
地参与产业化经营。
四、开拓国内外市场
东营市农产品市场开拓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产地市场、销地市场一起抓,加强市场体系建设1995年,按照“政府培
育市场,市场引导生产,生产适应市场,政策保护扶持”的思路,加强了市
场体系建设,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至年底,全市各类农副产品市场已发
展到193个,其中蔬菜、牲畜、大米等专业批发市场16个,综合市场13个,集
贸市场164个,年成交额达6.98亿元。东营区无公害果品批发市场、南里蔬菜
批发市场、广饶城南蔬菜批发市场、北岭蔬菜批发市场、盐窝畜产品批发市
场等一批功能完善、管理规范、带动性较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相继建成。
建立市外销售窗口,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依托凯银集团、驰中集团、华
誉集团、半球面粉公司、利富得食品公司、万得福植物蛋白公司在广州、深
圳、上海、北京、天津、济南等各大城市的销售机构,建立销售网络,设立
销售窗口,反馈各城市市场信息,指导全市龙头企业及农户及时调整产业和
产品结构,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
2002年,农产品市场开拓再传捷报。在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冬映红杯”
山东省名优农产品深圳展示订货及经贸洽谈会上,东营市企业签约项目、签
约金额列全省17市首位,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获全省最佳组织奖第一名。
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为开拓市场服务2000年,全市农业信息网络建
设实现全线贯通和资源共享。到2002年底,全市5个县区,92%的农业乡镇实
现拨号上网,85%的乡镇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有1300多户农民实现拨号上网
或间接上网,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人。大王凯银集团在全市建立
第一家农业商务网站,进一步加快了全市农业龙头企业信息化进程。凯银集
团、金瀚实业集团、横店草业畜牧有限公司、万得福植物蛋白科技有限公司、
振利油料公司等5家企业,建立自己的网站,华誉集团、挪亚食品有限公司
等131家农业企业和13个农业批发市场实现上网,为企业的宣传和产品营销发
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