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统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175&run=13

农业统计是一项重要的专业统计。建市前,境内的各专业统计调查主要
由垦利县、利津县、广饶县负责组织实施。
建市后,全市农业统计工作逐步步入正规。农业部门设有专门机构负责
统计工作,县(区)农业(牧)局有专职统计人员。至1990年,广饶、垦利
两基点县配备了以统计工作为主的现代化办公自动化设备,提高了统计工作
的效率。之后,全市农业统计队伍不断充实壮大,农业统计网络上下贯通。
一、统计报表制度统计报表制度,采用全面统计,分级汇总、层层上报
的办法,在采用多种报表制度的同时,还采用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农业基
点调查等多种统计方法。由东营市农业局计划财务科具体负责综合报表的汇
总、上报工作。
农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农业综合报表制度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共同制定的“农业统计报
表制度”。按照省农业厅的要求,分年度报表和定期报表两种。
年度报表:每年年终报送一次,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基本情况及农业生产
条件、农业生产情况、产值等报表。
定期报表:一年多次报送,分季填报。主要有秋冬播、春播、全年播种
面积,夏收农作物产量预计及实际产量,全年农作物预计产量,畜牧生产半
年年报及全年预报。
农业业务报表制度
农业业务报表制度是根据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局)有关业务单位的要求
制定的。报表的种类根据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情况逐步调整和不断完善。主
要报表有:全市农牧系统全民所有制单位人数和工资、基本建设投资和新增
固定资产、农牧事业费支出决算、农牧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投资、农业“丰收
计划”执行、农业利用外资、植物保护、环境保护、农村能源利用、种子工
作及主要农作物良种面积、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研、农用生产资料和农副
产品价格等情况,以及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中专学校工作情况等年报。
农村经济统计报表
这部分报表是按农业部的部署结合山东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的。早在20
世纪60年代初,农村合作经济管理的统计工作就已开始,当时称“农村人民
公社收益分配统计”,包括“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情况统计”和“集体粮食分
配情况统计”。1983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形成了多种经济成
分、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局面,随着报表指标体系的变化,更名为“农村经
济情况统计表”。
农村基层统计一套表
1991年,全国农村统计方法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根据省的统一部署,全
市推行“农村基层统计一套表”制度,内容涉及农林牧副渔生产情况以及农
田水利、农业机械和农村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所有报表均由乡(镇)政
府统计站负责搜集审核汇总,并层层上报。1993年停止实施“一套表”。
二、专项统计调查
20世纪50~60年代,垦利、利津、广饶3县组织过多次不定期的农产量、
农民家计以及耕地面积等方面的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
1984年,山东省开始进行农村抽样调查,利津县被抽中。全县抽选80户
作为长年记帐点, 同时抽选18个村,每村10户作为农产量的实割实测点,自
1985年定期向省农调队报送资料。1985年市统计部门开始在全市开展农村住
户调查和农村产量调查。
1987年,为准确反映全市1700余个行政村的收入、消费情况,市统计部
门制定《东营市村村抽样调查制度》,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村村抽样调查。
按7%~10%的比例以村为样本抽选出村级网点,计27000户。每年进行4次农
作物产量调查,年底进行一次回忆性收支调查,推算出全市农作物产量及村、
乡(镇) 的农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状况。 1989年, 村村抽样调查户调整为
23000余户,约占行政村户数的7%。1994年,村村抽样仅保留农产量调查,一
次性收支调查取消。
1994年,为适应农村小康监测的需要,全市农村记帐户在5%基础上扩大
调查网点,对全市各乡(镇)小康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监测评估。其中:东营
区330户、河口区200户、垦利县530户、利津县760户、广饶县670户。在乡级
网点的基础上,每县抽选100户作为市、县调查网点,实行超级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