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计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174&run=13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整个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开展,农业计划工作亦开
始进行。农业部门设置了计划机构,主要负责编制种植业、畜牧业生产计划。
按计划编制时间长短, 分长期计划、 中期计划、短期计划。长期计划
(即远景规划),期限为十年或十年以上的计划,这类计划确定经济发展的
基本方向、战略目标和重大项目建设部署,是一个纲领性和发展战略计划;
中期计划,主要是五年计划,五年计划是长期计划任务的具体化,又是短期
计划的依据,是协调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的纽带;短期计划,主要指年度计
划,是中长期计划的执行计划,是经济和社会的具体行动计划。
一、计划管理形式
1983年, 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仍按惠民地区的安排执行。
1984年,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改进计
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管理工作重点从年
度计划转向中、长期计划,逐步建立以五年计划为主,中长、短期计划相结
合, 全面规划的专项规划相结合的计划体系。 1984年12月,省政府颁发了
《关于改革计划体制的若干暂行规定》。指出:“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
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
运用价值规律,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要适当缩小指令性
计划的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农业生产计划实行指
导性计划”。此期,农业生产计划主要是对粮食、棉花、油料、生猪等关系
国计民生,需要全省统一平衡的农产品,收购和调拨量实行指令性计划,县
以下由收购部门通过经济合同逐级到户,其它农产品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实
行市场调节。
二、年度计划
198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延续惠民地区的安排,主要由广饶、
垦利、利津3县执行。1984年,市计委开始编制建市以来第一个国民经济与社
会发展年度计划,其中包括农业生产计划。1985年,计划中的农业生产,重
点压缩棉花生产,增种其它经济作物。
1986年,继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1987年,
计划重点是加强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并开始制定农村能源计划。
1988年,农业生产主要是抓好商品粮基地建设,大面积开发沿海滩涂资源。
1989年,针对当时出现的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投放过
多的情况,中央提出“治理、整顿、调整、改革”的要求。
1995年,主要是加快农村产业化步伐,努力增产增收。
三、中长期计划
农业发展“九五”规划
农业发展“九五”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推进产
业化进程,加快建设农牧渔业基地。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
首位。抓住国家拟在黄河三角洲建设粮棉基地的有利机遇,推动农业综合开
发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保持粮棉生产的稳定增长,“九五”期间计划新开发
荒碱地4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70万亩,加上原有的生产能力,力争到2000年
全市粮棉总产量分别达到115万吨和4万吨。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走专业化、
集约化饲养和饲养结构多元化的路子,建设一批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到2000
年肉蛋奶总量达到28万吨。围绕建设“海上东营”,积极发展海洋捕捞、海
淡水养殖,加快渔港渔村建设,到2000年水产品总量达到18万吨。按照“因
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着力营造用材林、经济林,搞好路域水域绿化、
农田林网和林粮间作,绿化东营大地,改善生态环境,力争到2000年森林覆
盖率达到15%。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双高一优”农业,面向国
内外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内部结构,重点发展粮棉、畜牧、水产、蔬菜、林
果、芦笋等主导产业,切实搞好农副产品深加工,建设一批农副产品龙头加
工企业,提高产品档次,形成种养加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格局,争取
到2000年主要农副产品人均占有量跃居全省前列。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和庭院经济,广开增收渠道,力争使农民收入逐年有大的提高。认真贯彻落
实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农业生
产条件,增强发展后劲。继续把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通
过改造存量、优化增量、深化改革、政策引导和强化扶持等措施,不断提高
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规模档次,并推动其向集团化发展,使之成为振兴农
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带动农民奔小康。力争到200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
245亿元,比1995年增长1.5倍。
农业发展“十五”规划
指导思想以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黄河三角洲生态农业
建设为契机,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率
和商品化程度,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构建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
高效生态农业产业群。
到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年均增长19.9%。其中,种植
业产值达到45亿元,粮食总产115万吨,棉花总产4.5万吨,油料总产1.5万吨,
蔬菜总产200万吨。牧业产值达到25亿元,肉蛋奶总量35万吨。水产业产值达
到22亿元,水产品总量31万吨。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46亿元。全市农村在全
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富裕。
四、重要专题规划
《东营市农村能源资源调查及区域规划》
1988年1月,市计委组织,市农牧局为主,市林业局、水利局、水产局、
乡镇企业局等有关单位的一名领导参加,建立市农村能源资源调查和区域规
划领导小组,在市农牧局下设办公室。历时两个半月,编写了第一部《东营
市农村能源资源调查及区域规划》(1985~2000年)。该《规划》以1985年统
计资料为基础,采用了《黄河三角洲国土资源》、《黄河三角洲国土规划》、
《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七五” 规划》 和有关县农业区域规划以及
《东营市农业系统工程》的有关数据。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分析。本着
“开发与节约并重”的原则,编制了东营市农村能源“七五”规划和2000年
的设想。
《东营市综合农业区划》
1989年,山东省农业区划委员会下达的课题。1990年2月,市农业区划办
公室组织市农牧局、农机局、林业局、水利局、气象局、乡镇企业局、土地
管理局等部门的80多名科技工作者,在对全市农业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技术
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的历史、 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综合分析后, 编写完成
《东营市农业综合区划》。该《区划》重点对全市农业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
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农业生产的现状、特点及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制定
了农业分区的原则、指标和方法;全市农业分为:Ⅰ.南部山前冲积平原粮、
菜、果区,Ⅱ.西部黄泛平原棉、粮、副区,Ⅲ.东部滨海平原牧、林、粮区,
Ⅳ.现代黄河三角洲林、牧、养护区,Ⅴ.沿海滩地鱼、盐、贝区;提出全市
农业发展战略构想。1993年6月,该《区划》获全省农业区划科学技术进步一
等奖。
《东营市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研究》
1991年,山东省农业区划委员会下达的课题,市农业区划办公室组织市
直有关部门和县(区)农业区划办公室,在完成资源调查及评价的基础上,
1992年12月编写完成。该《规划研究》重点调查评价了农业开发后备资源的
优势与潜力;划分了农业开发区域;提出全市开发整治的方向、目标、措施;
选出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开发产品、重点建设项目等。1993年6月,《东营市
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研究》获山东省农业区划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东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规划》
2002年,市农业部门制定了《东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规划》。
计划3年内按照合理布局、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
建立起以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龙头,以县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为主体,
以各乡镇农产品质检点为基础,以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市场等检测机构
为补充的配套完善的检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