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业环境治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163&run=13

一、净化污水技术的试验推广
1999~2001年,河口区仙河镇投资30万元,兴建2处占地100余亩的沉淀池,
先将石油类污水引入沉淀池沉淀净化,水出口加置石油类悬浮物过滤网,水
经过滤后经日光照射氧化处理,再导入有芦苇的单元畦内,充分利用土壤、
芦苇根及水生生物的综合净化,净化后的污水由标准5类水变为标准3类水,
达到农业用水标准。经过处理后的废水水质肥沃,用它来浇苇田,芦苇生长
得色黄、杆高、茎直、竹性强,同时,降低了因工业污水大量排注而造成的
近海污染。至2002年,河口区仙河镇利用城市污水已开发荒碱地2.4万亩。
二、生态农业建设
1995年以来,东营市重点推广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立体种植模式、
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复合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农牧
结合生态示范农场模式、高产高效无公害生产模式、城市污水净化再利用模
式、农牧渔复合生态模式、渗水养虾模式、高科技水产养殖模式。
1998年,山东省环境保护局与胜利油田管理局合作,在胜利油田原农业
开发研究院(位于东营区六户镇)建设现代生态农场,面积3.24万亩,取得
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生态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小流域综合治理
提供了经验。
1995~1999年,东营市广饶县被列为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1999~2000年,
市农业局与市环保局联合在垦利县高盖镇进行生态农业示范镇建设。2001年,
利津县被列为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各试点单位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优化设
计生态农业模式,采取生物控制、系统种群结构控制、物质循环利用等一系
列生态农业工程技术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
利用农业资源, 取得显著的经济、 生态和社会效益。 据广饶县试点统计,
1995~199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五年平均增长率17.2%。高产稳产田面积占
总面积比例达到79.98%,增长26.4%,退化土地达标治理率由基期28.4%,达
到54%,乡镇企业“三废”达标率由基期76%,达到54%。秸秆还田率由30%,
达到80%。 节水农业推广面积占农田面积比由48%达到90%。 林草覆盖率由
14.1%,达到17.5%。在5年生态农业建设中,克服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对植树
造成的困难,通过了平原林业绿化县的验收。通过生态农业建设,生态系统
运行比较平稳,三大效益逐年增加,除1997年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造成
粮食减产外,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农业总产值中,农林牧渔各业比例进一步
优化,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逐年提高,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
著。2000年,广饶县生态农业试点县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2001年,“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被列入国家“十五”发展计
划纲要,东营市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定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
2002年,广饶县作为全国六县一场之一参加了“中德合作中国华北地区
集约化农业环境战略研究”项目,实施期为6年。项目旨在通过改善农业环
境条件,合理使用农用化学物质,来提高农业环境和农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