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病虫草鼠害的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154&run=13

一、植保工作的演进
(一)植保工作方针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为指导病虫害防治,对植保工作方针多次进行研究
修订。
建国初期的植保工作方针“防重于治”;1952年12月,农业部在济南召
开全国治螟座谈会,提出“药剂为主”的治螟方针。
1958年,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植保工作会议,制定了“全面防治、土
洋结合、全面消灭、重点肃清”的植保工作方针。
1963年,贯彻农业部制定的“防治并举、以防为主、土洋结合,领导、
专家和群众结合,全面防治,安全有效”的植保工作方针。
1975年,农林部全国植保工作会议,制定“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
保工作方针。
(二)植保工作演变
境内的植保工作演变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建国前的纯人工捕杀;建国初
期的农药引进与示范推广;建市以前由盲目的滥用农药向综合治理过渡阶段;
建市以后植保新技术的大力推广阶段。
二、病虫害防治
境内农业病虫害的防治进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人工捕杀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阶段:广泛组织发动群众人工除虫,并组
织植物性和矿物性农药的应用,形成人工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土农药与
化学农药相结合、传统防治技术与新技术相结合的防治阶段。
化学防治为主阶段:随着农药品种和数量增加,化学控制成为该阶段控
制病虫害的主要手段,化学防治的发展,也促进了施药工具的改进和施药技
术的提高,手动喷雾器、喷粉器成为农家的必备生产工具,飞机防治病虫害
在这一阶段也有较多应用。施药技术上,农药拌种、浸种、浸苗、处理土壤、
毒土,喷撒等多种施药技术并用。提高了控制病虫害的效果。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并行阶段:由于化学农药的有害副作用被逐步认识,
20世纪70年代开始注意生物防治技术的引进研究与推广,在化学防治的同时,
生物防治害虫一度发展。
综合防治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作物为单位的病虫综合防治技
术,这是防治技术上的重大发展与进步。建市以来,广大植保工作者进一步
探索由一病一虫的防治,改为以作物为单位的病虫综合防治。1984年,从棉
花、小麦病虫的综合防治入手,研究组配综合防治技术,建立样板,组织示
范,开展综合技术开发。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进而扩大到玉米、大豆、大
白菜等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农作物害虫的防治历史久远,历代关于防治蝗虫的记载较多,对其它病
虫害的防治记载较少。
新中国成立后,重视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防治技术不断提高,防
治病虫害对象逐步增加,防治面积不断扩大。
建国初期,境内病虫害防治工作初步开展,但技术和手段落后,防治病
虫种类少,面积小,且多系人工捕打,少量使用农药防治,防治效果差。
1983年, 全市防治病虫对象达93种, 农作物病、 虫、 鼠害发生面积为
1469.39万亩次,防治面积为1254.69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90455.95吨,实际
损失17974.03吨;挽回棉花损失8163.33吨,实际损失8921.3吨;1985年全市农
作物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为1531.26万亩次,防治面积为1312.18万亩次,挽
回粮食损失98776.42吨,实际损失31633.21吨,挽回棉花损失7952.43吨,实际
损失3233.16吨,挽回粮、棉的损失首次均超过了实际损失。1983~200 2年东
营市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见表6—49。
三、农田害鼠的防治
境内防治田鼠历史较长。传统的办法是在害鼠贮粮季节挖鼠洞或向鼠洞
灌水等方式消灭,控制效果较差,且由于多数年份零星危害,多自发防治。
20世纪70年代末,农田害鼠危害上升。1981年山东省把防治农田害鼠列
为植保工作的重点,组织开展大规模防治。198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转山东
省农业厅《关于大力开展灭鼠活动的报告》后,境内灭鼠活动全面开展。
1983年,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展春季灭鼠活动的通知》,境内灭鼠工作
进一步深入。1984年,农田害鼠发生面积达80万亩,一般密度为每亩2~5只,
多者10只以上,对农作物造成一定危害。
鉴于鼠传流行性出血热病的急剧上升,1985年2月,中共山东省委地方病
防治领导小组和山东省爱国卫生委员会,在济南召开灭鼠工作会议,把灭鼠
与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密切结合,进一步促进了农田灭鼠工作。1986年,
国务院召开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会议,提出加大灭鼠力度。中共山东
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会议精神,提出将室内害鼠密度压低到1%以下,农田
害鼠密度压低到2%以下,实现一役达标的要求。按照要求,东营各地强化灭
鼠领导体系,农业和卫生部门密切配合,推行“两集中”、“四统一”的组
织方法,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统一领导、统一配制毒饵、统一投饵、统一
处理死鼠。大力推广毒饵防治配套技术和小麦秋种农药拌种兼治农田鼠害技
术,降低了防治成本,提高了防治效果。1985~1986年,东营市利用2年时间
大力开展各村镇农田鼠害的防治,农田鼠害面积减少,密度也明显降低。
四、农田杂草治理
历史上,东营境内广大农民采取锄地或拔草防除杂草,劳动强度大,而
且常因防除失时而导致农田草荒。
境内化学除草剂的应用始于1964年,各县植保技术人员大力引进除草剂
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当时主要是引进2.4—D在麦田进行推广。20世纪70
年代,引进玉米田除草剂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推广面积一直很小。
东营市成立以后,植保工作人员先后对小麦、玉米、大豆、果树、水稻
进行化学除草试验,筛选除草剂,研究施药技术,推动化学除草。在全面普
及小麦田化学除草的同时,1988~1990年连续三年,市植物保护站分别组织
实施了大豆田、玉米田、水稻田化学除草试验示范项目,3个项目分别被东
营市科委评为二、三等奖。自1991年以来,化学除草剂推广面积达到农作物
种植面积的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