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肥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3&rec=151&run=13

一、有机肥料
境内农民施用农家肥历史悠久,积造和施用有机肥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土改运动和农业合作化经济体制变革,农田的产出
逐渐提高,农田施肥方式也发生重大改变。1950~1965年,有机肥施用量占
主导地位。各级政府发出多养猪、多积肥的号召,考核各家各户的积肥数量
和质量,以养多少头猪为依据。并大力号召积攒人粪尿、沤草肥、挖坑泥。
1958年农业“大跃进”运动中,还大力号召挖磨道、敛老街、挖厕所土、扫
老墙土,一年或二年换一次土炕、灶台,每天早晨有专人负责收集各家各户
的人尿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多积多施农家肥的作用。1958年,境内各县响
应省政府的号召,大力种植绿肥。利用休闲期轮作压青或种植田菁、苕子、
绿豆、豌豆等,小麦田、玉米田套种绿豆、豌豆等豆科绿肥。1963~1964年,
绿肥种植面积均达到3万余亩(含各大农场)。1965年,按照省政府的要求,
农家肥的积造进一步发展。主要采取“四改造、六统一”(改造厕所、猪圈、
鸡窝、牛栏,统一管理人粪尿、猪圈肥、牛粪、鸡粪、土杂肥、草木灰)的
组织形式。使农家肥的积造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这一时期,有机肥每
亩的施用量一般在2000~2500公斤。
1966~1976年,化肥工业得到发展,化肥施用量逐步增加,有机肥的使
用量减少,仍保持在亩施2000公斤左右。此期,处于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
为辅的时期,投入土壤的养分总量增加,耕地产出率提高。1977~1987年,
化学肥料施用量迅速增加。由于农业机械化逐步发展,农村各家各户养畜养
猪的数量减少,有机肥的积蓄量、施用量都在开始减少,土壤的物理状况有
所降低,对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一变化引起各级政府和广大农业科
技人员的重视。1985年起,省农业厅每年召开一次有机肥料工作现场会议,
力图改变重用地、轻养地、重无机、轻有机的倾向,推广新的有机肥料积造
方法,大力推广秸秆堆沤肥和各种秸秆还田措施。1987年后,市农业局每年
发一次《关于利用高温季节堆沤有机肥的通知》。市土肥站实施了秸秆还田
技术科技推广项目,召开堆沤肥现场会,有机肥料施用工作又重新提到重要
日程上来。
1988年后,有机肥料施用一直得到各级高度重视。由于施用化肥农业生
产效益高,化肥的施用量大幅度上升,但有机肥料的施用量仍是下降趋势。
1995年后,有机肥施用量一般处在亩施1200~1600公斤的水平,这一时期秸秆
还田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小麦高留茬(在普遍采用机械收割后,
留茬高度均在20厘米左右),玉米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堆沤肥还田都有较大的
发展。随着农业绿色新产品的兴起,商品有机肥也开始发展,并应用在一些
高效经济作物上。
(一)有机肥料资源
东营市有机肥料源丰富,主要有人畜粪尿、堆沤肥、土杂肥、作物秸秆、
饼肥、绿肥、城市生活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应用有机肥种类主要有人粪尿,圈肥、堆沤肥、
土杂肥、 饼肥、绿肥。70年代以后作物秸秆开始直接还田或沤制肥料应用。
90年代以后,工业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商品肥料得到应用。
根据1992年东营市有机肥料资源调查结果,全市有机肥料资源共有六大
类,总量为901.66万吨。其中粪尿类290.13万吨,占有机肥料资源的32.18%;堆
沤肥类443.17万吨, 占49.15%; 秸秆类114.48万吨,占12.36%;饼肥类5.95万吨,占
0.66%;绿肥类23.92万吨,占2.65%;杂肥类27.01万吨,占3.00%;在有机肥源中直
接用作肥料的522.75万吨,全市按耕地面积340万亩计算,耕地亩施用有机肥1540
公斤。资源情况如下:
粪尿类
人、 畜、 禽粪尿是有机肥料资源中质量较高的一类。 全市粪尿类总量
290.13万吨,占有机肥料资源的32.18%,其中间接应用作肥料的230.12万吨,实际
剩余60.01万吨。在实际剩余粪尿中,直接用作肥料的56.79万吨,实际剩余资源
利用率为94.63%。
堆沤肥类
堆沤肥是六大类有机肥资源中数量最大的一类,直接影响着全市耕地亩
施用量。统计结果表明,全市堆沤肥总量443.17万吨,占有机肥料资源总量
的49.15%,其中间接用作肥料的1.19万吨,实际剩余441.98万吨。在剩余堆沤
肥中,直接用作肥料的426.70万吨,实际剩余资源率为96.54%。
秸秆类
全市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111.48万吨,占有机肥料资源总量的12.36%。
其中用作工业原料8.48万吨,用作燃料49.51万吨,用作饲料6.16万吨,农村
盖房4.43万吨,间接作饲料4.56万吨,实际剩余秸秆38.36万吨。在剩余秸秆中,
直接还田8.13万吨,实际剩余资源利用率21.20%。
饼肥类
全市饼肥类资源总量5.95万吨,占有机肥料资源总量的0.66%。其中用作
饲料及工业原料3.27万吨,实际剩余2.68万吨,其中直接用作肥料的2.64万吨,
实际剩余资源利用率为98.50%。
绿肥类
全市绿肥资源总量23.92万吨,占有机肥料资源总量的2.65%。其中用作饲
料的13.89万吨,实际剩余10.03万吨,其中直接耕翻入土用作肥料的7.07万吨,
实际剩余资源利用率为70.49%。
杂肥类
全市杂肥类总量27.01万吨,占有机肥料资源总量的3.00%。其中用作堆沤
肥5.55万吨,实际剩余21.64万吨,其中直接用作肥料的21.43万吨,实际剩余资源
利用率99.86%。
(二)商品有机肥资源
随着有机农业的发展,有机肥的应用也在进一步深化和提高。近几年,
商品有机肥在市内也有一定数量应用,是有机肥应用上的一次革命。全市现
有有机肥生产企业5家:山东大王农茂集团凯银生物有机肥料公司,利用造
纸废料及作物秸秆生产有机肥料,年产10万吨;胜利石油管理局环境净化厂,
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生产有机肥,年产有机肥0.6万吨;东营市城市垃圾处理厂,
年产有机肥3万吨(建设中);广饶县花官乡生物有机肥厂,利用作物秸秆
生产有机肥,年产有机肥5万吨(建设中);东营市金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利用作物秸秆生产有机肥20万吨(建设中),近期商品有机肥年生产能力累
计达到28.6万吨。正在立项筹建的有机肥厂有2处:广饶县吉田浓缩生物有机
肥厂,年产能力10万吨;飞龙有机肥料责任公司。
二、化学肥料
境内施用化学肥料始于1952年,年用量为1吨(折纯、下同),仅有广饶
县施用。1958年发展到574万吨,各县均有施用。1960年施用量为1114吨,1970
年为6984吨。施用品种主要有磷肥、硫酸铵、硝酸铵、进口尿素等。肥料来
源主要靠从境外购进。70年代,东营境内化肥工业发展较快,广饶县、垦利
县、利津县分别于1968年、1969年、1975年筹建化肥厂。1969年11月7日,广饶
县首先生产出第一批合格氨水,垦利县、利津县化肥厂也相继投产,生产农
用氨水。并通过技术改造完善配套设备,生产出碳酸氢铵。此期,全省化肥
生产发展很快,齐鲁石化生产的尿素大量投入境内市场。农民对施用化肥可
迅速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显著效果得到普遍认可,化肥施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1971年达到11081吨,1977年提高到22943吨,1982年已达到24493.0吨。施用化
肥已成为农作物生产的主要肥源。
建市后,化肥施用量进一步大幅度增加,施肥技术也进一步深化改革。
1983年施用量35042吨,亩施用12.49公斤,到1993年突破10万吨,达到100881吨,
亩平均施肥38.1公斤。由此也出现一些问题,如某些设施农业施肥量过大,
少数大棚蔬菜施肥量达到亩施量150公斤(折纯)以上;施肥比例也严重失调,
造成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下降,人们开始认识到盲目施肥的危害。1994年化
肥施用有所下降,开始重视科学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但化肥施用量仍保
持在90000吨左右。
配方施肥在全国始于1983年。1986年5月,农业部在山东省沂水县召开全
国配方施肥经验交流会。之后,配方施肥在全市逐步推广。根据全国第二次
土壤普查提供的数据,调整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重点提高中低产田的化
肥施用量,减少高产田的氮肥施用量,稳施磷肥,补施钾肥、锌肥、硼肥等。
配方施肥处在定性和定量施用阶段。
90年代中后期,配方施肥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完善测试手
段,配方施肥质量得到逐步提高,由定性施肥发展到定量施肥,测土平衡施
肥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1995年,配方施肥面积超过100万亩次,配方施肥
不但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大田作物上应用,而且也应用于瓜果、园林、
蔬菜等作物。
在配方施肥发展的过程中,掺混肥和复合肥厂也应运而生,发展很快。
1997年, 东营市仅有2家复混肥厂,年产能力为3.5万吨,品种单一,其中1家
1999年后停产。至2002年底,发展到9家,肥料品种达17种。主要为高、中、
低浓度的配方复混肥,各种作物专用肥,冲施肥、喷施肥等,全市年生产能
力达到15万吨以上。厂家配合土肥业务部门或农民用户自发的开展养分分析,
根据土壤供需肥的特点,生产专用肥料,这些肥料企业生产的肥料深受农民
的欢迎,有力地推动了平衡施肥工作。
三、肥料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化肥一直由供销系统独家经营,并兼有流通管理方面的
职能,这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一种形式。由于化肥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供销系
统只是按计划承担经营销售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化肥流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化肥不
再是供销系统独家经营。1993年11月1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农业部联
合以工商部字[1993]373号文发布《关于加强肥料、农药、种子管理的通知》,
1995年3月20日、1997年3月31日,由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局又两次下发《关
于进一步加强肥料、农药、种子管理的通知》。文件明确规定,肥料、农药
的经营限于三条渠道:一是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二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限
于土肥、植保、农技推广站);三是肥料农药生产企业。同时明确规定,在
农资市场整顿管理中,管理机关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发挥各
自优势,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根据文件精神,不但赋予土肥系统的肥料
经营权,而且赋予了管理职能。
1998年11月16日,国务院以国发[1998]39号文下发《关于深化化肥流通
体制改革的通知》;1999年3月1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发[1999]25号
文下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1998]39号文件进一步深化化肥流
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同年,东营市人民政府以东政发[1999]29号文下发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各级政府的文件精
神,更加明确了农业部门的服务经营管理职能。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
改革,肥料市场进一步搞活,肥料生产企业也参与化肥经营,个体经营户得
到迅猛发展。2002年4月,市政府以第67号政府令废止东政发[1999]29号文。
至此,在计划经济下由供销社独家经营的农资流通渠道已经淡化,化肥营销
完全靠市场调节运行。
2000年6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发布《肥料登记管理办法》,
明确规定农业部负责全国肥料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助农业部做好本行政区境内的肥料登记工作;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境内的肥料监督管理工
作。2001年2月23日,山东省农业厅以鲁农土肥字[2001]1号文下发《关于进
一步加强肥料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2001年11月18日,东营市农业局、东
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东农发[2001]83号文下发《关于加强肥料管理工作
的通知》。同月23日,市农业局以东农发[2001]86号文下发《关于印发东
营市肥料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根据农业部及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要
求,农业部门负有对肥料生产、营销、产品登记、市场管理等职责。
1998年以来,市及县(区)农业主管部门,每年都在春、秋生产季节行
文,针对农资市场整顿打假开展检查工作。各级土肥站在主管部门的统一部
署下,针对在肥料生产、经营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积极开展工作。